潮汕茶(潮汕茶叶有哪些名茶)

小编
预计阅读时长 19 分钟
位置: 首页 茶叶信息 正文

今天给各位分享潮汕茶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潮汕茶叶有哪些名茶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潮汕茶文化历史

潮汕地区气候炎热,当地人饮茶量大、泡茶技巧也精致。潮汕名茶荟萃,最具特色的乃是潮汕功夫茶和擂茶。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潮汕茶文化历史,一起来看看。

潮汕茶文化历史

工夫茶是潮汕文化中的精髓。所谓功夫茶,并非一种茶叶或茶类的名字,而是一种泡茶的技法。工夫茶即是乌龙茶茶艺,为何称为工夫茶?之所以叫功夫茶,有人说是因为制作乌龙茶工序复杂、极费工夫,有人说是因为冲泡乌龙茶颇费工夫,也有人说是因为乌龙茶须细啜慢饮。功夫茶这种泡茶的方式极为讲究,操作起来需要一定的功夫,此功夫,乃为沏泡的学问,品饮的功夫。功夫茶起源于宋代,我国的工夫茶茶艺可分为潮汕、台湾、闽南、武夷山四大流派,以潮汕工夫茶最富有古香古色,堪称中国茶艺的活化石。苏辙有诗曰:“闽中茶品天下高,倾身事茶不知劳。”

潮汕功夫茶是广东潮汕地区独特的饮茶习惯。“功夫茶”对茶具、茶叶、水质、沏茶、斟茶、饮茶都十分讲究。传统的潮汕工夫茶一般是四宝齐备,一是陶水壶;二是红泥小火炉;三是小茶壶;四是小瓷杯。陶水壶里装入色香味俱全的乌龙茶,放茶叶要把壶里塞满,并用手指压实,倒上水,放在小火炉上煮,茶煮好后拿起茶壶在摆成品字形的瓷杯上面作圆周运动依次斟满每一个小杯,此时就可以捧起香气四溢的小茶杯慢慢吊尝。斟茶时不能一杯斟满再斟一杯,而要按杯的多少来回轮流顺序斟,以免出现前浓后淡的情况。饮时是用舌头舔着慢慢地品,一边品着茶一边谈天说地,这叫功夫。功夫茶茶汁浓,碱性大,刚饮几杯时,会微感苦涩,但饮到后来,会愈饮愈觉苦香甜润,使人神清气爽,特别是大宴后下油最好。因此功夫茶除了泡制要功夫外,饮茶也需要费功夫。潮汕工夫茶以三泡为止,要求三泡水的茶汤浓淡一致。有人说,没有功夫就莫饮功夫茶。潮汕功夫茶,是融精神、礼仪、沏泡技艺巡茶艺术、评品质量为一体的完整的茶道形式。潮州茶人曾楚楠先生认为潮汕工夫茶的理念是和、敬、精、乐四趣。和、敬讲的是茶德,精、乐讲的是茶技与茶趣。说的大概就是这个道理吧。

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而擂茶作为一种古老而独特的澈饮方式,倍受人们的喜爱,被称为“古代茶文化的孑遗”。

擂茶,顾名思义,就是把茶和一些配料放进擂钵里擂碎冲沸水而成擂茶。擂茶,盛行于潮汕地区的揭阳、普宁等地,其中大部分聚居的是客家人。客家人热情好客,以擂茶待客更是传统的普遍的礼节,无论是婚嫁喜庆,还是亲朋好友来访,都请他们喝擂茶。擂茶有一套称为“擂茶三宝”的工具:一是口径50厘米且内壁有粗密沟纹的陶制擂钵;二是用上等山楂木或油茶树干加工制成的约85厘米长的擂棍;三是用竹篾制成的捞滤碎渣的“捞子”。擂茶以花生、油麻、香茶叶、园香、金不焕、苦辣芯等为原料,用一把好茶叶,适量芝麻,几片甘草等,置入擂钵,手握擂棍沿钵内壁顺沟纹走向有规律旋磨,间或钵中间擂击,将茶叶等研成碎泥,即用捞子滤出渣,钵内留下的糊状食物或叫“茶泥”、或称“擂茶脚子”。再冲入沸水,适当搅拌,再佑以炒米、花生米、豆瓣、米果、烫皮等,就是一缸集香、甜、苦、辣于一体的擂茶了,喝之会觉得喉咙清爽,回肠荡气,别具风味,至今仍是客家人待客的“保留节目”。

潮汕的茶文化介绍

潮汕人不可一日无茶,所以潮人平时待客,第一件事便是泡茶。婚、丧、喜、庆,无一离得开茶,如过去结婚之曰,就有新娘向长辈下跪捧茶的仪式。有亲人自海外归来,家中媳妇及下辈,如第一次见,也要得行“跪茶”之礼。至于丧事,如其娘家长辈到来,晚辈媳妇也要捧甜茶叩跪行礼,然后才议事。祭祀拜神,也要“清茶三杯”等等。

潮汕功夫茶,已成为当前研究潮汕文化的重要内容。饮工夫茶则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交际礼尚,因而产生了许多礼俗。这些礼俗也体现出了潮汕人的心理。在这次的《功夫茶座》里,我们就来谈谈这方面的话题。

潮汕人爱喝茶这其中便有着潮汕人的好客心理。早在明朝中期,饮茶之风就已经遍及潮汕地区,从城市到农村,从有钱人家到普通家庭,几乎家家都摆设有一套工夫茶具。无论家居自饮、客来礼敬、拜祖祭神或是婚丧嫁娶,处处可以看见茶的踪迹。喝功夫茶是潮汕人的风俗,以茶待客,更是潮汕人的优良传统之一,暗合了工夫茶道“和、敬、精、乐”的文化精髓。 茶在日常生活中,已成为潮汕礼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主人,泡茶待客,对于“茶叶”是非常有讲究的:

“头冲脚惜(音同),二冲茶叶”主人冲茶时,头冲必须冲后倒掉不可喝。因为里面有杂质不宜喝饮,本地有“头冲脚惜(音同),二冲茶叶”之称,要是让客人喝头冲茶就是欺侮人家。

“新客换茶”宾主喝茶时,中间有新客到来,主人要表示欢迎,立即换茶,否则被认为“慢客”,“待之不恭”。换茶叶之后的二冲茶要新客先饮,如新客一再推卸叫“却之不恭”。

“暗下逐客令”本地群众热情好客,每以浓茶待人,但遇到饮茶时间过长或是互相的话不投机,主人故意不换茶叶,这时,客人就要知道这是主人“暗下逐客令”,只有抽身告辞。

“无茶色”主人待茶,茶水从浓到淡,数冲之后便要更换茶叶,如不更换茶叶会被人认为“无茶色”。

潮汕人爱喝茶这其中也暗含着潮汕人的儒雅心理。

潮汕平原独特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结合起来,演化成一种雅致、儒气的潮汕文化。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推潮汕工夫茶。早在北宋,就已经有有关潮汕茶事的最早记录,那时潮汕已经在宴席间有品茶的程序了。从烧炭、洗杯到沏茶、喝茶,每道工序都体现了“仁爱致祥”的儒家气息。饮工夫茶不是以解渴为惟一目的,它繁琐的技艺、程序包涵了自然生活的情趣,是一种艺术化的品饮。工夫茶浓而不腻、淡而悠远的清香,淳朴天然,令人在品茗过程中心神清净,一种享受生活的感觉油然而生。

很多谚语就体现了潮汕人饮工夫茶的儒雅心理,一敬一请之间,潮汕人的温文儒雅展现无遗。

“酒满敬人,茶满欺人”因为酒是冷的,客人接手不会被烫,而茶是热的,满了接手时茶杯很热,这就会让客人之手被烫,有时还会因受烫致茶杯掉下地打破了,给客人造成难堪。

“先客后主,司炉最末”。在敬茶时除了论资排辈,按部就班之外,还得先敬客人后敬自家人。待在场的人全都喝过茶之后,这个司炉的,俗称“柜长”(煮茶冲茶者)才可以饮喝,否则就是对客人的不敬,叫“蛮主欺客”、“待人不恭”。

“强宾压主,响杯檫盘”客人喝茶提盅时不能任意把盅脚在茶盘沿上檫,茶喝完放盅要轻手,不能让盅发出声响,否则是“强宾压主”或“有意挑衅”。

“喝茶皱眉,表示弃嫌”客人喝茶时不能皱眉,这是对主人示警动作,主人发现客人皱眉,就会认为人家嫌弃自己茶不好,不合口味。

饮茶的时候主客之间的礼让更是体现在“先尊后卑,先老后少”这句谚语之中,蔡先生说到:

“先尊后卑,先老后少”到人家跟前说声“请喝茶”,对方回以“莫拘礼”、“莫客气”、“谢谢”。如果是较多人的场合,杯不便收回,放在各人面前桌上。在第一次斟茶时,要先尊老后卑幼,第二遍时就可按序斟上去。对方在接受斟茶时,要有回敬反应,喝茶是长辈的,用中指在桌上轻弹两下,表示感谢;小辈平辈的用食、中指在桌面轻弹二次表示感谢。

潮汕地区地少人多,农业生产精耕细作。精巧的生产方式潜移默化地塑造了潮汕人的细腻心灵,因此工夫茶精巧茶具的使用和冲泡程序的讲究,又与潮汕人细腻的心理相吻合。潮汕工夫茶,从茶叶的采制,茶具的选配,到用水、候汤、冲饮,都非常有学问,细腻讲究,正好反映潮汕人精细的性格特征。此外,潮汕人有很强烈的文化认同感,那些闯荡四方的潮汕生意人更是自觉不自觉地流露出这种“潮汕情结”。 “独在异乡为异客”,远游的海外潮人总会珍藏着工夫茶具和上好的茶叶,见是家乡来的客人,一定会以茶相待。

潮汕茶叶有哪些名茶

潮汕茶叶的名茶有凤凰单丛、凤凰水仙、罗坑茶、揭阳炒茶、笔架茶、英德红茶、蒲坑茶和莞香茶。

1、凤凰单丛

凤凰单丛茶,属乌龙茶类极品名茶,综合了绿茶和红茶的制法,其品质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既有红茶浓鲜味,又有绿茶的清香,品尝后齿颊留香。

2、凤凰水仙

凤凰水仙茶也属于乌龙茶,原产于广东省潮安县凤凰山区。凤凰水仙成茶的香气特高,滋味浓郁甘醇,汤色金黄。制红茶,香气高,汤色红艳,呈“冷后浑”。

3、罗坑茶

罗坑茶历史悠久,茶文化源远流长,是广东最早的熟茶,由瑶民生产。茶汤红浓明亮,浓而不涩,郁而不腻,余味回甘。

4、揭阳炒茶

在潮汕地区,揭阳炒茶是一种流行于揭阳的土茶,是很有地方特色的炒青绿茶,主要产自揭东、揭西两县(区),又称“炒仔茶”。

5、笔架茶

清远笔架茶是传统地方名茶,因产于清远笔架山而得名。笔架茶饱含山川之灵气,品质特殊,为清远著名土特产中的一朵奇葩。笔架茶的特点是外表条索紧结,色泽乌润带青,内质香气清长持久,汤色棕红尚亮,滋味爽口而滑,带甜甘味。

6、英德红茶

英德红茶外形颗粒紧结重实,色泽油润,细嫩匀整,金毫显露,香气鲜纯浓郁,花香明显,滋味浓厚甜润,汤色红艳明亮,金圈明显,叶底柔软红亮,特别是加奶后茶汤棕红瑰丽,味浓厚清爽,色香味俱全(佳),较之滇红、祁红别具风格。

7、蒲坑茶

蒲坑茶是清远市石潭蒲坑特产茶,蒲坑茶深冲产的茶,清香、味浓、甘香、纯净、耐冲、可口。

8、莞香茶

莞香茶,一种东莞土生土长的茶叶。茶叶放进水里泡开后,有着淡淡的黄色,拿近来闻,有一种带点酸带点甜的山楂味道,有一种提神的感觉,喝进口里,淡淡的。

潮汕功夫茶

    潮汕工夫茶即潮汕茶道,亦称"潮州功夫茶",潮州工夫茶,是潮州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潮州工夫茶历史悠久,中国茶文化盛行于唐朝,而潮州工夫茶则盛行于宋朝,至今已有千年历史。品茶早已成为潮汕人生活中不可少的一部分。有潮汕人的地方就会有工夫茶的影子!潮汕人都十分喜欢喝茶,在潮汕当地更是把茶作为待客之道,并约定俗成地制定出一套完整礼仪习俗。这不仅是因为茶在许多方面有着养生的作用更因为自古以来茶就有"待君子,清心身"的意境。

   "工夫"一词,在潮州话中是做事方法讲究的意思,这里指烹茶品茶方法的讲究,潮州工夫茶有一套讲究茶具、茶叶、用水、冲法、品味的茶经。"工夫"二字在潮语中为做事考究、细致而用心之意。做事考究、细心得有点过分的,叫做"过工夫"。工夫茶推崇"和、敬、精、乐"的精神,它必将超越局限,与更多的人们共享。

   喝工夫茶是潮汕人一项日常生活中最平常不过的事了,饭后,或者客人来访,好友相见,都是以一壶茶来陪衬,边喝茶边说话。若是饮茶间又来了新客人。主人必须换新茶,以表欢迎。重新沏一壶新茶,先用开水烫洗茶具,头遍冲出来的茶水不喝,用来烫杯,一轮关公巡城,绕着茶杯360度的手法冲茶,这样冲出来的每一杯茶会色泽均匀;朝信点兵,最后的点滴茶水落入茶杯之中。待客时茶杯不可装太满,八分满即可,因为茶杯温度较高,免致客人烫手。沏出来的第一杯香茗会双手奉到客人面前,并说一句“吃茶”。 奉茶的先后顺序也有讲究,先尊后卑、先老后少、先客后主,沏茶者往往都是最后一个喝茶。

   常见的配套是一个陶瓷茶盘、三个小茶杯,一个小茶壶。随着时代的发展,现阶段的喝茶已经简化了不少。爱茶如痴的潮汕人为了满足喝茶的爱好,没有喝茶的条件也要创造出喝茶的条件。比如旅行装茶具、快客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产生的。由此可见潮州人对茶的情有独钟。

  工夫茶,当地不分雅俗,十分普遍,以茶会友。不论是公众场合还是居民家中,街头巷尾更是可见到功夫茶的身影,家家户户俱备一套茶具。不论是路边村头还是工厂商店,无处不见人们长斟短酌。品茶并不仅为了达到解渴的目的,而且还在品茶中或联络感情,或互通信息,或闲聊消遣,或洽谈贸易,潮州工夫茶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容。

     近代诗人张华云曾为工夫茶著诗一首,《潮汕工夫茶歌》:“因知工夫茶,最具凝聚力。昔人开其端,历代有增益。乃成茶文化,世世沐膏泽。”其中就描述到了对工夫茶文化的见解。

     空闲时,总会泡上一杯功夫茶,时而专注于杯水茶之间协奏出来的乐曲,时而若有所思,泡杯功夫茶总是能让人从中思考,心沉静下来。又或是与三五知已,喝茶聊天,欢声笑语……

    一份思乡,一种文化,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有些东西已经烙在心里,拿不走,挥不去。点点滴滴,尽显功夫。浓浓滋味,最解乡愁。

潮汕茶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潮汕茶叶有哪些名茶、潮汕茶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喝的茶叶属于什么垃圾分类类型(平常喝的茶叶属于什么垃圾?)
« 上一篇 2023-02-21
过期食品属于什么垃圾分类类别(过期食品属于哪类垃圾分类)
下一篇 » 2023-02-21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170人围观

搜索

最近发表

网站分类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