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园生态环境(茶园生态系统)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茶园生态环境,以及茶园生态系统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茶园生态系统的调控有哪些方法?如何调控?
1.改善茶园生态环境,发挥茶园自然调控能力茶园是茶树有害生物和有益生物种群的栖息地,改善茶园生态环境,为有益生物种群提供良好的栖息场所,有助于茶园生态系的生物多样性,发挥茶园的自然调控能力,这是茶园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外部条件,如茶园周围的植树造林,种植防风林、遮阴树、行道树,部分茶园退茶还林,调整茶园布局,增加茶园周围植被。
2.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加强生态调控的力度茶园田间栽培为基础的农业防治可以改变茶园生态系统的环境,是对有害生物综合治理中的一种温和的调节措施,主要包括选用抗病虫的茶树无性系品种;及时合理采摘;秋季深耕时将表土和落叶层中的越冬害虫和各种病原菌深埋入土而死,同时将深土层中的越冬害虫曝露于表土而冻死;增施有机肥,并注意磷和钾素肥的施用,以增强茶树对病虫的抗性;疏枝清园,茶行边缘修剪,扫除茶丛根际周围的枯枝落叶,铲除园内或园边匿藏越冬病虫的杂草。
3.开展生物防治,保护和利用天敌资源有益生物和有害生物同时存在于茶园生态系统中,可以相互依存和制约。开展茶园生物防治,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对作为饮料的茶叶来说,更具有特殊意义。生物防治措施是利用天敌和生物农药防治茶树病虫害,包括有益微生物的应用、寄生物昆虫天敌的应用、昆虫病毒的应用、捕食性天敌的应用。做到以虫治虫;利用有益的细菌、真菌、放线菌及其代谢产物防治病虫害;利用病毒治虫。
4.利用害虫趋性,进行物理机械防治利用害虫的特殊趋性或习性,采用机具或人工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当前茶园主要采用两种方法:一是诱杀法,即利用昆虫的趋光性或趋化性,害虫种群自身间的化学联系和害虫对色泽的趋性进行引诱,目前有灯光诱杀、糖醋诱杀和性信息素诱杀等。二是人工捕杀,对茶园中某些目标明显和群集性强的害虫,通过人工捕杀方法予以消灭。
5.合理进行化学防治1.在茶园使用化学农药的要求并不注重“灭杀”,而更注重于调节。因此,一是合理选用农药品种时,要有限制地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茶园中禁用滴滴涕、六六六、硫磷(1605)、甲基对硫磷(甲基1605)、甲胺磷、乙酰甲胺磷、三氯杀螨醇、氰戊菊酯等农药。对于供出口的茶叶基地,还包括禁用扑虱灵、灭螨灵、甲氰菊酯等农药。秋后可喷施石硫合剂或波尔多液封园,以减少翌年茶树病虫害。
茶园不除草对茶的危害
茶园不除草对茶的危害:
1、茶园不除草,在茶园生态环境中与茶树生长发生剧烈的争夺水肥、争夺光照,并影响茶树滋生病虫和导致茶园减产和降低茶叶品质。
2、在广大茶区中,茶叶生产普遍受到杂草危害的影响。研究表明,全年不除草的茶园同除草的茶园相比,茶叶减产达14.98-19.84%。杂草的发生严重制约我国茶产业的发展。
机械除草
目前在我国茶园除草机械类型主要有2类,一类是集合耕、翻、耙、中耕松土等措施将杂草或草籽深埋的耕作——除草多功能集合的机械,另一类是茶园割草机,其通过高速旋转的特制打草绳把地面上的杂草切断。二者均能良好地控制茶园杂草的生长,且大大提高工效。然而我国茶园地形复杂,使得机械除草在很多茶园的应用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什么是生态茶园?
生态茶园并非仅指“生态环境”,是运用生态学原理,以茶树为核心,因地制宜地利用光、热、水、土、气等生态条件,合理配置茶园生态系统,提高太阳能和生物能的利用率,促进茶园生态系统内物质和能量的循环,较大地提高生产能力。同时使园区生态有利于调控茶树病虫害,为实现茶园生态无公害治理打下基础。
随着绿色食品日益成为人们消费的主体 , 欧盟等
国提高进口茶叶农残检测标准给我国茶叶出口创汇带
来的严峻事实 , 可拟定出人工复合立体种植的几种模
式 ,以改善茶园小范围内生态环境 ,提高单位茶园面积
产出。具体可采用以下几种:
1. 茶———草本(饲料)作物套种:在新定植的无性系
幼龄茶园或树冠覆盖度较小的幼龄茶园,台刈改造和缺
株断行的稀植茶园中,套种具有固氮作用或经济效益较
高的草本作物。如花生、黄豆、绿肥(紫花苕和三叶草) ,
草本中药材等。形成茶———草两层结构,增加地表覆盖,
保持水分,提高茶苗成活率。幼龄茶园套种花生、黄豆,
每亩可增加 200元左右 , 饲料间接经济效益可达每亩
200~300元,套种三叶草还可实行半免耕等。
2. 茶 ———经济林果间作: 在茶园中按适宜的密度
和当地水肥条件 , 没有共同病虫为害 ,分枝层次较高 ,效益好 ,投产快的
果树或经济林木。如间作橡胶、香樟、桃、柿、柏树等 ,
配置乔 ———灌结构。间作的经济林果不仅具有防护的
生态效益 ,而且能增加茶园效益。以间作脆柿为例 ,以
每 kg0. 7元收购价计 , 间作的综合经济效益比单一茶
园提高 30%~50%。一亩茶地间作的柿树 ,5年生柿树
每亩可增收 250元左右。
3. 茶 ———防护林的复合种植体系: 选择适宜思茅
地区种植的树种如杉松、椿树、香樟、山苍子树等。在
茶园周围及茶园内种植防护林带 3~5行 ,以调节茶园
小气候 , 增强茶树抵御干旱的能力。思茅地区茶园大
多以山区坡地较多 , 可按 20%~30%的荫蔽在茶行中
栽植上述适宜树种 , 达到降低茶园光照强度和温度 ,
提高春茶育芽能力。在高山茶区 ,可在山顶、山腰营造
林带 ,以减缓地表径流 ,防止水土流失。(李 锐)
云顶茶园度假村的生态环境
茶园座落在国家森林公园西部、梅花山南麓边沿、新罗区最高峰黄连盂下、九龙江源头之一的小池镇山狗凹,面积5000余亩,海拔800-1400米间。高山名水,孕育出古木参天、四季长青,鸟语花香,空气清新,景色怡人的悠闲氛围:具明显高海拔气候特征,终年云雾缭绕,正是高山出好茶之地;经319国道距龙岩市中心25公里,距漳龙高速公路龙门出入口仅18公里,交通方便。
园区海拔高度在800米-1400米之间,生态环境良好,森林覆盖率超过90%,已被国家林业局划入“龙岩国家森林公园”。茶园园区面积11000余亩,现有生态有机茶园千亩,森林面积近万亩,是福建省首家集闽西高山茶科研开发、生产培训和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生态型园区,正在申报国家4A级旅游度假区
闽西“一线二区”旅游线路中的云顶茶园,是旅澳侨胞林哲濂先生租赁原新罗区农业局所属小池茶场为基地独资经营项目,尽管开发才一年多,投资才完成1800余万元,首期工程已初具雏形,慕名而来的游人络绎不绝,双休节假日尤甚,补誉为“闽西的雁南飞”,声名日隆,有其独特魅力。
生态茶园是怎么样的?
生态茶园位于安溪铁观音核心产区海拔800米的高山之上,四季云雾缭绕,气温、土壤适宜,且远离生活区,最合理地保留了原生态环境,十分有利于茶树的生长。
茶园是出口认证的有机茶园,福建省农业示范基地,茶叶全程采用生态培育种植,不用任何化肥、除草剂等,完全施用农家有机肥料;茶园内种植树木,引来小鸟,让小鸟自然消灭害虫,保证无需使用化肥除虫,同时坚持手工除草,完全建立起一条生态产品链。
作者新康有机铁观音小编。
绿茶需要怎样的生长环境?
茶树的生长环境对茶叶的品质有很大的影响,茶叶的味道会随着生长地的土质、水、气候、光线等条件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凡是在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湿度较大,光照适中,土壤肥沃的地方采制的茶叶,品质都比较好。为此,也有人采用人工模拟茶树天然生态环境的方式去提高茶叶的品质。如种植遮荫树,建立人造防护林,实行茶园铺草,采用人工灌溉等等,这些都有利于改善茶叶品质。
土壤
土壤是茶树生长的自然基地,茶树所需要的养分和水分,都是从土壤中取得的,因此,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与茶树生长紧密相关。茶树一般生长于酸性土壤的中低山区;土壤多为花岗岩石分化的砂质壤土,页岩分化的紫色土等。
气候
茶树生长要求是湿润气候;雨量充沛、多云雾、少日照。
茶树在水分充足的情况下,光合作用形成的糖类化合物缩合会发生困难,纤维素不易形成,这样,可使茶叶原料鲜叶在较长时期内保持鲜嫩而不粗老。同时,充沛的雨水还能促进茶树的氮代谢,使鲜叶中的全氮量和氨基酸提高。所有这些,对保持茶叶嫩度和提高茶叶滋味都是有利的。
光线
茶树虽然需要一定光照,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但以弱光照为宜,尤其需要有较多的漫射光。茶树在漫射光多的条件下生育,从而给有机体的生化变化带来影响,特别是使含氮化合物增加,这对改善茶叶的品质十分有利。
山地阳坡有树木荫蔽的茶园,其茶叶品质最佳。陆羽茶经认为,茶生长于“阳崖阴林”,“阴山坡谷者,不堪采掇,性凝滞,结瘕疾。”
高山产好茶
古往今来,我国的历代贡茶,传统名茶,直至当代新创制的名茶、优质茶等等,大多出自高山。当然,平地茶园,如果能造就适宜茶树生长的生态环境,照样也能生产出优质茶。
品饮不同的茶,可以喝白开水漱口后,就可品尝下一种茶叶了。
茶园生态环境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茶园生态系统、茶园生态环境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暂无评论,205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