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产业发展规划(茶产业发展与规划)
今天给各位分享茶叶产业发展规划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茶产业发展与规划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茶行业发展对策
一、茶产业概述及行业规模和格局
中国茶区辽阔,拥有近两千个产茶县,不同地域的中国茶人,运用各自的智慧和茶叶品种,生产出了外形千姿百态、香气各具特色、滋味风格迥异的茶叶,其中有红、绿、青、黄、白、黑六大茶类2000多种,构筑了种植面积、产量和茶叶品类稳居世界首位的基础,但是中国四万多家茶企年产值合计不过300亿,而一家西方品牌的茶叶年产值就达到230多亿元,且目前中国茶企没有在国内叫响的茶叶品牌,更谈不上享誉世界的知名品牌,质量上乘的中国茶叶在走向国际市场时,因缺乏自己的品牌而在作为廉价的原料在售卖。有名茶,无名牌,这是中国茶人心中的痛,究其原因,小弱散的经营格局,缺乏工业化生产的理念,没有形成标准化的产品,没有形成规模经营,行业产业化程度低,资源配置能力弱,面对国际化、信息化的大市场,缺乏市场竞争力。
信息化推动世界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逐步加快,世界不同区域的人们消费茶叶各不相同,推陈出新,满足需求,经济卫生、方便快捷的茶产品成为现代生活的共性诉求,品牌兴业、品牌立国是摆在中国现代茶人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萌芽阶段的中国茶叶品牌建设,五千年茶文化支撑的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需要我们去适应、去改变、去追求、去发展。
二、产业竞争格局与发展趋势
目前国内茶叶按照品类进行细分,众多茶企生产产品单一,茶叶按照相同工艺进行加工,缺乏差异化产品,导致了行业同质化竞争严重。同时,茶产品的生产大都处于初加工阶段,精深加工能力弱,茶企在这种格局下生存日趋艰难,通过规模化加工降低生产成本、整合各品种茶叶资源,实现茶叶企业集约化经营发展,提升茶叶的精深加工水平和附加值,已是大势所趋。
九华山公司在茶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积极推进发展方式的转变,在茶园种植管理上从粗放式向标准化转变;在茶叶生产加工上从小作坊生产向规模化经营转变;在销售模式上从传统经销批发向线下实体店体验、线上电商成交转变。在产品经营上从单一的产品经营向品牌运营转变;在内部管理上从制度为本向人才为本转变。公司以争创中国茶叶行业第一品牌为目标,以经营全茶类为方向,合理布局原料市场,标准化种植、规模化生产、品牌化运营,进行茶叶的精深加工。与此同时,公司进行治理结构和股权结构的改革,与资本市场进行对接,计划通过三年的发展使企业成功上市,最终实现茶叶经营跨越式的发展。
三、茶产品价格走势
近年来,大多数茶产品的走势基本平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和物价水平的提高,茶叶价格指数有逐年上升的趋势,2010年绿茶全国平均零售价格为156元/公斤,到2014年上升到176元/公斤,上升比例为13%,我公司为了吸引和开拓新的市场消费群体,所产茶产品近五年没有进行提价。
四、行业前景
茶行业目前处于转型升级过程中,将向着标准化管理、规模化生产和品牌化运营方向发展。生产和销售方便快捷、经济卫生的快销品是茶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茶产业将逐步由原料茶直接销售向在再加工茶方向发展,茶产品的精深加工和规模化生产是茶产业未来发展的必经之路。
五、行业进入壁垒和门槛
茶产业的初加工阶段基本没有什么进入壁垒,造成了目前茶产业小、弱、散的生产和经营格局,分散的茶叶资源已不能适应大市场的需要。在现阶段行业整合、规模经营和品牌化发展之后,茶行业的发展将进入快速提升阶段,对资本、技术、管理、产品开发等要求的提升势必会提升行业门槛。
六、行业政策
1、茶产业作为农产品加工业是国家重点扶持的优势产业,茶产业的发展对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带动农业产业化,实现农民增收和提高农业的现代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通过茶产业的转型升级,可以促进优质资源的综合利用,变资源优势为商品优势、经济优势,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振兴山区经济;同时,加快了山区茶叶产业化的进程,促使了山区自给自足经济向较大规模的商品经济转化、传统的粗放经营向高附加值高产稳产转化,对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都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
2、茶产业是绿色产业,通过无污染种植和清洁化生产,茶产业的发展与环境保护紧密相关连,特别是生态茶园的建立对于水土保持、净化空气等都有重要作用。
3、国务院近期出台的《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着力发展茶产业,重点发展无性系生态有机茶,打造茶产业集群示范区”,九华山万亩茶园是河南省“三品一标”示范基地,均为无性系生态有机茶,固始县做为《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中的之一,具备得天独厚的政策优势。
七、公司发展壮大的关键因素
1、九华山公司的发展壮大有稳定的基地做保证。公司自有茶园2.2万亩,合作茶园近10万亩,为信阳地区自有茶园面积最大的生产企业。
2、九华山公司在大别山茶叶主产区建立了合理的产业布局。公司以固始县史河湾产业集聚区的茶产业精深加工厂为中心,自东向西在信阳市浉河区、商城县、固始县、六安市金寨县、霍山县建立了自己的原料供应链,完成了茶叶精深加工原料的来源和布局。特别是公司在六安市的金寨县、霍山县两大茶叶原料主产区建立的茶叶初加工厂,均为当地最大的初加工企业,设计生产能力为日加工干茶一万斤。
3、九华山公司实现了规模化的生产经营。公司实行茶园统一种植管理、茶叶统一生产加工、茶产品统一包装销售,同时公司逐步建立了线下实体店产品体验、线上订单成交发货,节省每一个环节的成本和费用,为消费者提供质价相符的产品,最大化企业的经营效益。
4、九华山公司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以茶产业发展为中心,以合作社为依托,以经济为纽带,将茶区农户就地转化为茶产业工人,对农村稳定、农业发展、农民增收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是当地政府重点扶持茶叶生产企业。
5、九华山公司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和生产结构,同时着力于新产品的研发。一方面,公司在传统茶叶的基础上,引进种植了无性系新品种、早品种,提升了茶叶的产量和质量。另一方面,公司对生产设备进行更新改造,引进国内先进的绿色环保、低能耗的机械设备,扩大生产规模。在新产品研发生产上,公司研发并生产了毛尖茶、瓜片茶、黄芽茶、红茶、白茶、花茶、烘青茶、炒青茶等系列产品。同时公司的袋泡茶、杯泡茶、养生茶产品也已研制成功,正处于设备升级和批量市场投放市场阶段。公司自有研发团队常年不间断从事新产品的研发和现有产品的完善升级,后续新产品的推出有保证。
6、九华山品牌优势明显。“九华山”商标是在新商标法颁布之前完成注册的,为国内唯一以名山大川注册的商标,九华山中国驰名、世界驰名,现为中国驰名商标。同时,公司已完成国际商标注册,为开拓国际市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八、目标市场分析
我公司生产的各品类茶叶主要分为高档茶、中档茶和大众茶,其中:中高档茶主要消费群体是商务人士和都市白领阶层,大众茶的消费群体最广且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公司生产的方便快捷、经济卫生的茶叶快销品是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快节奏的步伐和年轻人消费习惯的新产品,市场前景广阔。
九、行业增长
1、茶叶为文明健康饮品,一叶之躯,富含500多种元素,承载人类保健的良方,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天然保健饮品,迄今已有五千年的历史,茶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人类素有饮茶的习惯,茶行业的发展永无止境。
2、茶叶经济的发展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国运盛则茶业兴,国运衰则茶业亡。在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东方古老的茶叶传奇依然在轮回上演,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由弱到强,新一代国家领导集体构筑伟大的中国梦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国运兴衰紧密相连的茶叶复兴,梦在其中,这是海内外炎黄子孙、华夏儿女的共同愿望,是和谐中国的重要载体,一部中国茶业发展史就是中国社会曲折的发展史,我们当代茶人责无旁贷的承担起复兴之责。
3、中国茶叶的发展正在由传统的原料茶销售向精深加工茶转变,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都将推动茶行业的变革,茶产业的发展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将大有作为。
十、企业的产供销
1、九华山公司自有茶园2.2万亩,合作茶园近10万亩,同时利用资本直接植入全国各大原茶产区,成立茶叶合作社,建立茶叶加工厂,从而实现了产供销一体化,建立了良性的产业链,从源头上保证了九华山茶叶的产量和质量。
2、公司引进了国内先进的茶叶生产设备,实现了从茶叶鲜叶到干茶生产全流程的自动化和清洁化生产,同时公司拥有专业的制茶团队,并建立了独立的质量监控体系和评审标准,从生产过程保证了茶产品的质量安全。
3、在茶产品销售上,过去茶企擅长和采取的是传统的销售模式,九华山公司在实体店加盟和产品经销批发方面的投入较大,业绩也很可观。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九华山公司在销售模式上进行了转变。2010年下半年,公司核心管理层会同销售部有关人员商讨并制定了茶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战略;2011年3月份九华山公司在安徽省合肥市江南茗茶城设立了电子商务部,开始了运营茶叶电子商务。2013年5月份公司组建了合肥电子商务公司,九华山公司电子商务发展再次提速。经过五年的发展,目前九华山公司组建了一支专业化的电子商务运营团队,初步形成了从原材料收购、茶叶生产加工储存、网上电子订单、物流运输一体化的电子商务应用体系,九华山公司将继续推动销售模式向“线下实体店体验、线上下单成交”进行转变,最终实现企业的轻资产化和效益倍增的双赢局面。
福建省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2021修正)
第一条 为了促进茶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茶产业相关活动的,应当遵守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的茶产业包括茶叶种植、加工、经营以及为其提供的相关服务。第三条 省人民政府和茶叶产区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茶产业发展工作的领导,建立促进茶产业发展的协调制度,研究解决茶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具体工作由农业农村行政管理部门负责。
农业农村、自然资源、工信、商务、卫健、市场监管、林业、海关等部门依照各自职责,做好促进茶产业发展的相关工作。第四条 省人民政府和茶叶主产区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本行政区域茶产业发展规划,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茶产业发展规划要与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水土保持规划以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特定区域保护规划相衔接。第五条 省人民政府和茶叶主产区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安排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茶树种质资源保护、新品种选育与推广、生态茶园基地和茶叶标准化示范区建设、茶叶质量检测、茶叶品牌创建等,促进茶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第六条 茶叶产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和本条例,制定促进茶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和具体措施;对在促进茶产业发展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第七条 茶叶产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大有关茶业基础性、公益性研究投入,推进茶业科技创新和成果应用,提升茶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水平。第八条 茶叶产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明确茶叶技术推广机构,加强茶叶技术推广力量,加快茶叶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新农药、新肥料的推广,提高对茶产业的服务能力。第九条 茶叶产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茶叶交易平台建设,完善茶叶物流基础设施,提高茶叶市场流通效率。第十条 茶叶产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引导和规范茶叶专业合作社发展,促进茶叶专业合作社提升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对符合条件的茶叶专业合作社申报茶叶方面支农项目,优先予以支持。
鼓励和支持茶叶专业合作社整合组织资源和生产要素,实行联合或者重组,建立茶叶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第十一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推进闽台茶产业的合作与交流。
在台湾农民创业园中从事茶叶生产经营的,按照有关规定享受优惠政策。第十二条 省人民政府农业农村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将适宜在本省推广使用的茶叶生产、加工机械产品,列入本省支持推广的农业机械产品目录,对购买列入目录的机械产品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补贴。第十三条 省人民政府农业农村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会同有关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加强优、特、珍、稀茶树种质资源的保护工作,划定茶树优异种质资源保护区、保护地。天然茶树优异种质资源保护区、保护地的划定,应当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茶树优异种质资源保护区、保护地由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管理,县级人民政府农业农村行政管理部门具体负责。
茶叶产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农村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加强茶树优良品种的选育、引进、示范、推广工作。第十四条 省人民政府卫健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会同农业农村、市场监管等有关部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对尚无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的福建省地方特色茶叶,制定本省茶叶的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鼓励茶叶生产企业制定严于国家标准或者地方标准的茶叶的食品安全企业标准。第十五条 茶叶产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农村及其他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采取措施,促进茶叶标准化种植、加工,推进茶园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和生态茶园建设,并在项目资金使用上优先给予安排。
茶园中建设所需的茶叶生产设施用地按照法律、法规及省人民政府相关规定办理。第十六条 茶叶产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市场监管部门应当组织茶叶生产企业和科研机构,推动并参与当地主要茶类国家标准的制定工作。第十七条 茶叶产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农村及其他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完善信息平台,加大当地主要茶类的宣传力度,为茶叶生产经营者开拓国内外市场、开展市场营销提供政策咨询和信息服务。
茶叶行业发展前景如何
茶叶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国内茶叶行业暂无上市公司,福建安溪铁观音集团、信阳毛尖集团、四川竹叶青茶业、杭州龙井茶业集团等多家知名茶叶行业企业IPO均以失败告终,此外,中国茶叶股份有限公司和八马茶业正在冲刺IPO中。
本文核心数据:中国茶叶销售数据、中国茶叶消费结构数据等
茶叶销售总量平稳增长
近年来,中国茶产业主动融入与服务构建新经济格局,通过持续创新保持了稳定发展,在传统产品与业态持续发力的同时,新茶饮、新袋泡、花草茶、混搭风味茶等新赛道崛起,线上线下消费繁荣,茶叶总产量、总产值,内销量、内销额,出口量、出口额等多项经济指标实现历史性突破
2014年以来,我国茶叶消费呈现持续增长的发展态势,据统计,2021年,全国茶叶消费量为230.19万吨,较2014年的150.25万吨增长近80万吨。
销售额持续走高
销售额方面,随着我国茶叶市场的持续火爆,全国茶叶销售总额持续增长,到2021年,全国茶叶销售额达到3120亿元,同比增长7.99%,销售额再创新高。
茶叶销售总额持续提升的原因一方面是消费者需求的持续提升,另一方面则是茶叶价格的持续走高,2014年以来,茶叶销售均价总体呈现震荡上行的发展态势,到2021年,我国茶叶销售均价135.5元/千克,价格仅次于2018年的139.3元/千克。
绿茶消费占比过半
从各类茶叶消费情况来看,目前绿茶是我国茶叶市场主要消费品种。2021年,中国传统茶类中,六大茶类的消费量均有不同幅度增长。其中,绿茶130.92万吨,占总销量的56.87%;红茶33.88万吨,占总销量的14.72%;黑茶34.41万吨,占总销量的14.95%;其他品种茶叶销量占比均不足10%。
具体到绿茶方面,近年来,我国绿茶消费量呈现平稳上行走势。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绿茶消费量为120.59万吨,到2021年,我国绿茶消费量提升至130.92万吨,同比增长2.35%。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茶叶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关于茶叶产业发展规划和茶产业发展与规划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暂无评论,185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