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叶贸易网(中国茶叶交易网)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中国茶叶贸易网,以及中国茶叶交易网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中国是如何失去了茶叶贸易的主导权?
与英国政府在广告宣传方面的积极主动相比,清政府则无所作为。清政府既不知道外国市场上发生的一切,对这些也不感兴趣,甚至在中国的茶叶出口数量下降之后,仍然缺乏积极应战的姿态,反倒有些幸灾乐祸,认为这恰是一个劝导人民弃末务本的好机会。
闽浙总督卞宝第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至于武夷北苑,夙著茶名,饥不可食,寒不可衣,末业所存,易荒本务。现在种茶之区,市疲山败,民心颇知改悔,乘势利导,董劝并施,尤属刻不容缓"。
缺乏了政府的组织,中国的茶叶销售只停留在"由个体茶农采制小量茶叶,然后运往各处叫卖几天"的阶段。
正是双方政府对待茶叶销售的不同态度,英国政府积极扶持与清政府的无为甚至盘剥茶农与茶商,造成中国茶叶销售始终是分散与个体的,不能形成强大的集团,多年以来垄断国际市场的中国茶叶在短时间内即被印度茶叶击败。
伴随着印度茶叶的兴起,中国也完全丧失了茶叶在国际市场上的定价权。虽然我们不能完全将中国茶叶的失败归因于海外贸易被控制,但是两者仍然存在一定的联系。如果中国商人控制了茶叶的贸易网络,那么中国商人的行为多少也会像17世纪荷兰在香料群岛的情况一样,由于茶叶的种植难度远远高于香料,因此英国便很难从容地培育起一个新的茶叶生产基地。
正是中国与英国之间的茶叶贸易完全由英国垄断,才使中国商人和中国政府完全没有认识到英国的扶持政策,以至于英国从容地培养了一个中国的竞争对手,使中国在茶叶贸易中的垄断地位彻底消失,而贸易垄断权的丧失也就意味着生产控制权的最终消失。
中国从开始就放弃了对贸易的控制,于是欧洲国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口商品。商人为了追逐利润,向本土输出各种可能赢利的产品,然而当商人输入的产品与本国产品形成冲突时,便会激起本国手工业者与商人的强烈反对。尽管从事中欧贸易的商人势力很大,也往往不得不向本国的手工业者和商人低头,转而寻求新的贸易产品。
相反,中国没有一个商人集团能够控制这种跨国贸易,这直接导致了中国在出口产品时只能被动地适应西方的需求,结果便是中国出口的产品由丝织品和瓷器转变成了茶叶和生丝,即从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转变为土地、劳动密集型产品,完成了从一个制造业中心国家向边缘性的提供原材料的国家的转变。中国出口产品的转变与兴衰也印证了比较优势并非一成不变。
中国海商的失败不仅仅是中国海商的失败,而且是西方商人在全球贸易中确立主导权的胜利。西方商人在控制了中国的海外贸易之后,进一步向中国沿海与内陆延伸。中国的沿海贸易与内陆从事与海外贸易相关的商帮也纷纷衰落了。
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取得五口通商的权利以后,上海等口岸向西方国家开放,导致了西方国家渗透到中国的沿海贸易中。此时,西方国家不但拥有先进的造船技术,同时更是依靠海盗行为夺取中国沿海贸易的份额。
这些国家的商人在沿海不断地拦截中国船只,同时控制了中国沿海的保险,这些保险公司并不向中国商船提供保险,这就使中国商船在与外商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由于外国商人的海盗行为以及他们的竞争,中国从事沿海贸易的帆船数量锐减。
英国人哈特在他题为《来自中国》的报告中写道:"五十年前经营牛庄和华南各埠沿海航运的中国帆船,已经摧毁殆尽,华南的大部分贸易也同样转由外国船只运载,扬子江上不断增长的国内贸易也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国帆船。"据统计,到辛亥革命前夕,中国帆船总数不及鸦片战争前的1/4。
在海商和沿海商帮衰落以后,内地商帮因为受到外商的挤压,也纷纷衰落了。关于清代商帮的衰落,很多学者从制度等角度进行过探讨,却忽略了中国商人在与外国商人的竞争中缺乏保护。
清政府严格防止从事海外贸易的商人形成集团,造成海外贸易衰落,进而被迫打开国门,使国内商人也不得不面临西方商人的竞争,而此时清政府并没有对本国商人实行及时的保护,造成本国商人的利润继续被外国商人侵夺,经营茶叶贸易的徽商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
徽商的兴起可以追溯到宋朝,而徽商成为国内有影响力的商帮则是明朝实行开中法以后,徽商由于垄断了盐业贸易而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商帮。清朝继承了明朝的盐业垄断制度,票盐法使徽商继续了其在盐业中的垄断地位。然而随着茶叶对外贸易额的不断增加,茶叶贸易在徽商经营的比重也持续升高。
至鸦片战争前,徽商在盐业上平均利润总额达到100万~120万两白银,而茶叶出口的年均利润总额则达到了200万两。正是茶叶贸易的丰厚利润促进了徽商的进一步发展壮大。由于徽商很少直接从事海外贸易,只是通过广东的十三行和福建海商出口茶叶,因此当海商衰落时,并未对徽商形成直接的冲击。
但是这已经使中国茶叶贸易的利润出现了缺失,徽商茶叶贸易的衰落正是开始于其茶叶贸易的利润不断被外商剥夺。中国茶商贸易的完整利润链为:茶叶产地—县镇市场—港口—巴达维亚。当外商直接来到中国从事贸易时,中国海商的利润首先被剥夺。鸦片战争以后,英国等西方国家在中国沿海设立了很多商馆,获得了前往内地采购茶叶的权利。
由于西方商人在运输茶叶过程中享有很多优惠,而中国本国商人仍要缴纳很多厘金,这使中国茶叶商人在内陆茶叶贸易中也无法与西方商人竞争,因而徽商在茶叶贸易中的垄断地位被打破,其利润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在不断深入中国内陆贸易的过程中,如前文所述,英国也在积极扶持印度、锡兰的茶叶生产,并在19世纪30年代成功地实现了向英国的出口,此后,印度、锡兰茶叶出口数量不断增长,其速度超过了中国茶叶出口数量的增长速度。而当印度、锡兰茶叶满足了西方的要求之后,西方国家便逐渐减少了从中国进口茶叶的数量。
1886年中国茶叶出口达到了历史最高峰221万担,1887年国外市场的急剧萎缩便造成了茶叶价格的急剧跌落,该年茶叶价格仅为1864~1866年的31.75%~42.75%。至1900年,中国茶叶出口仅为138万担,占国际茶叶出口量的30%,位列印度之后。茶叶贸易衰落之后,徽商的利润额大幅度下降,再也没有资本支持其他商品的长途贩运了,徽商的影响力便越来越小了。
此后,清王朝废除了票盐法,更使徽商丧失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彻底衰落了。与徽商同执中国明清商帮之牛耳的晋商的衰落,同样与海外贸易丧失后与西方商人直接竞争关系密切。与徽商一样,晋商在清代最辉煌时期的成就,不是依靠其盐业的垄断,而是依靠茶叶贸易的发展取得的。
19世纪40年代,晋商出口的茶叶金额年均达到了500万~600万两白银,而盐业贸易额则仅为500万两白银左右。同时,晋商票号的发展也与海外贸易关系密切。正是在道光时期,晋商茶叶贸易额激增,单纯依靠镖局已经很难应付日益巨大的资金周转需求,票号才应运而生。但是好景不长,随着俄罗斯商人可以直接深入中国内地贸易,晋商遇到了强大的竞争对手。
俄罗斯商人通过不平等条约获得了在天津比全国低1/3税率的特别通商权,同时俄罗斯商人还可以不用缴纳厘金,从汉口沿长江将茶叶运至上海后,走海路到达天津,再走陆路到达恰克图,回到莫斯科。这些便利条件都是晋商所不具备的,故而俄罗斯商人贩运茶叶的成本大幅度降低,晋商终于被排挤出了中俄茶叶贸易。
与茶叶贸易受到排挤的同时,晋商经营的票号也遇到了外国银行业的竞争。由于公款汇兑只占票号总汇兑额的4%左右,其余主要是针对工商业的,中国商帮的衰落自然影响到晋商的存款,而银行业本身存在网络效应,其萎缩必然带来进一步的萎缩。20世纪初北京的挤兑风波使山西票号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据对当时山西主要的十四家票号账务的统计,除了大德川票号贷款比存款仅多一万两外,其他票号收回贷款支付存款是绰绰有余的。这说明晋商票号的经营没有问题,因此是商帮的衰落导致票号因无法收回贷款而倒闭。因此,伴随着其他商帮的衰败,晋商的票号也衰败了。
中国茶叶对外传播的四种方式和两条线路
来源|伴夏茶网
编辑|极致扬
茶,以及由此繁衍而生的茶文化,源于中国,传播于世界。中国茶及茶文化的传播,经历了由原产地在向全国范围扩展、逐步向外传播,并最终走向全世界的过程。那么中华茶和茶文化是通过怎样的方式和路线向外传播的呢?
一、中国茶向国外传播的四种方式
中国茶叶向世界的传播,在当时的情况下,多依托四种方式:
(一)通过来华学佛的僧侣和遣唐使,将茶带往国外,如公元805年日本高僧最澄从天台山将茶籽引种到日本。
(二)通过古商路,以经贸的方式传到国外,如唐代时,京城长安与回纥进行茶马交易。
(三)通过派出的使节,将茶作为贵重礼品,馈赠给出使国,如1618年,中国公使向俄国沙皇赠茶。
(四)应邀直接以专家身份去国外发展茶叶生产,如清末时,宁波茶厂厂长刘峻周带技工去格鲁吉亚种茶。
依托以上四种主要方式,中华茶文化向外传播,主要有两条路线,即陆路传播路线和海陆传播路线。
二、茶的陆路传播
1.向中、西亚的传播
中国茶最早是从陆路向与中国接壤的邻国传播开始的。早在西汉(前206~公元25年)时,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丝绸之路开通,至唐代,京城长安已成为中国对外文化和经济交流的中心。当时的中原一带,饮茶已是“比屋皆饮”、“投钱可取”。许多阿拉伯商人,在中国购买丝绸、瓷器的同时,也常常带回茶叶。于是,中国的茶叶从陆路传播到阿拉伯国家,是饮茶之风向中亚和西亚一带传播开来。学者们一般认为,在公元7世纪时,中国茶叶经陆路传播到中亚、西亚一带,开始了茶马互市。
2.向欧洲的传播
中国茶传播到欧洲,除由海陆传到西欧,同时还有一条经陆路传播到欧洲的通道。随着古丝绸之路的逐渐衰落,在中国兴起了另一条陆路上国际商路。此路以山西、河北为枢纽,经长城,过蒙古,穿越俄罗斯的西伯利亚,直达欧洲腹地。而蒙古由于是这条国际商路的出口处,所以饮茶为时较早。据《宋史·张永德传》载:“永德在太原,尝令亲史贩茶规利,阑出徼外羊市。”可见,宋朝时中国已与蒙古用茶换茶,说明当时蒙古已开始饮茶了。
3.向俄国的传播
在明代时,对茶叶贸易控制很严,据《明史》记载:“太祖时,茶法初行,驸马欧阳伦以私贩论死,而高皇后不能救。”但明朝朝廷仍有与塞外的“茶马互市”,用茶易马进行贸易往来。据史料记载,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中国公使携茶赴俄国,向俄国朝廷馈赠茶叶。由于当时俄国从未有人饮茶,并未引起重视。1638年,斯特可夫(Starkoff)又从蒙古将中国茶带去俄国。至18世纪初,中国茶叶才开始经蒙古从陆路销往俄国。当时,茶叶十分昂贵,只有王公贵族、地方官吏才买得起。18世纪50年代开始,俄国饮茶逐渐形成风尚,对茶叶的需求量与日俱增。从1833年开始,俄国从中国湖北羊楼洞引进茶籽、茶苗,试种于现今的格鲁吉亚一带,但都未获得成功。1889年,以吉霍米罗夫为首的俄国考察团到中国研究茶叶的产制,回国后开辟茶园15公顷,后又扩展到ll5公顷,并建成一座小型茶厂。1893年又聘请中国刘峻周等10位茶工去格鲁吉亚进行种茶技术指导,终于获得成功。从此,俄国才有了茶业。如今,刘峻周的后代仍留在当地。在刘峻周等中国茶工当年工作过的地方,还建立了一座刘峻周纪念馆,以缅怀这位中国茶的传播者。
4.向南亚的传播
1780年,南亚的印度开始种茶,一直未获得成功。为此,1834年成立植茶问题委员会,并派遣委员会秘书哥登(G.J.Gordon)到中国购买茶种,种于印度的大吉岭;并请雅州(今四川雅安)茶业技工,传授种茶和制茶技术。经过百余年的努力,直到19世纪后期,终使茶叶在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大吉岭一带发展开来。现今南亚的孟加拉国种茶,在印度之后。至于巴基斯坦种茶,是1983年中国派专家指导才获得成功。该国目前已开辟茶同100余公顷。
缅甸、柬埔寨、越南等与中国是近邻,中华茶文化都是通过陆路传播这些国家的,这些国家种茶的历史也都比较早。
三、茶的海路传播
1.向朝鲜半岛的传播
中国茶通过海路向外传播的历史也很早。4世纪末5世纪初,佛教开始由中国传入高句丽,饮茶之风亦开始进入朝鲜半岛。不过,高句丽种茶,却始于中国唐代。据《东国通鉴》记载:公元828年,“新罗兴德王之时,遣唐大使金氏(即:金大廉),蒙唐文宗赐予茶籽,始种于金罗道智异山”。当时新罗国的教育制度还规定,除“诗、文、书、武”为必修课外,还要学习“茶礼”。12世纪,高丽的松应寺、宝林寺等著名寺庙积极提倡饮茶,使饮茶之风很快普及到民间。自此,朝鲜人不但饮茶,而且种茶,只是由于气候等原因,如今茶园还只有500公顷左右,主要依靠进口。
2.向日本的传播
有人认为,中国茶叶进入日本始于汉代。因为汉武帝东征后,日本派遣使臣来中国洛阳,向汉武帝表达敬意;同时,汉武帝也向使臣还以印绶。此后,日本飞鸟时期药师寺的药草园中,发现有种茶的痕迹。另外,在弥生后期日本发掘出的文物中,发现了茶籽。由此,人们推测:早在汉代时,中国的茶文化已通过海路,传播到日本。但有确切史料的年代是在唐代。唐永贞元年(805年),日本高僧最澄和弟子义真来中国天台山国清寺学佛,回国时,带去茶籽,种于日本近江的台麓山,成为日本最古老的茶园。如今,遗址尚存,并立碑为记。
次年,日本高僧空海又来华学佛,回国时也带去茶种,种于日本京都高山寺等地。此后,日本嵯峨天皇于弘仁六年(公元815年)四月巡幸近江,经过梵释寺时,该寺大僧都、遣唐使永忠亲手煮茶进献,天皇赐予御冠。天皇巡幸后,下令畿内、近江、丹波、播磨等地种茶作为贡品,日本的茶叶生产才开始发展开来。
3.向欧洲的传播
清代赵翼《檐曝杂记》载:“自前明设茶马御史(注:永乐十三年,即公元1415年),大西洋距中国十万里,其番船来,所需中国物,亦惟茶是急,满船载归,则其用且极西海以外。”可知中国茶在15世纪初,已有较多的输往海外各国。
17世纪初,荷兰东印度公司开始大量从中国贩运茶叶至欧洲各国。随着欧洲饮茶风尚的盛行,普鲁士国王于1757年,在波茨坦市北郊的无忧宫园林内,特地修筑了一座具有中国风格的茶亭,称中国茶馆,后被毁。1993年,德国政府为保护历史文物,投资200万马克,修复“中国茶馆”。
嘉庆十七年(1812年)至道光五年(1825年)期间,葡萄牙人先后从澳门招募几批中国种茶技工到巴西种茶。巴西政府为表彰这些中国种茶技工为发展巴西茶叶生产作出的贡献,在里约热内卢蒂茹卡国家公园内,建立中国式亭子,以作纪念。
由此可见,世界各国的茶种,以及饮茶的文化习俗,都是直接或是间接地出自中国,这也印证了各国“茶”字的读音多源自中国的现象。我们不但可以说“天下‘茶’字同一宗”,也可以说“天下茶叶同一宗”。
喜欢这篇文章的人也喜欢
➤茶树是什么时候从哪里发源来的
➤茶树是什么?茶树的一生究竟如何?
➤茶叶到茶杯的距离
全国各地茶叶批发市场地址
全国各地茶叶批发市场
北京地区茶叶批发市场
北京马连道茶城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马连道11号
邮编:100055
电话:010-63461811 63281177-8503
传真:010-63392968
北京京鼎隆茶叶批发市场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马连道甲16号
邮编:100055
电话:010-63465740
传真:010-63465740
武夷山茶叶网()
北京京马茶叶批发市场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马连道路10号
邮编:100055
电话:010-63402950
传真:010-63402948
北京京闽茶城
邮编:100055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广外马连道15号
电话:010-63487365 63487273
北京青溪茶叶批发市场
地址:北京市马连道12号
邮编:100055
电话:010-63473641
北京市紫玉阁茶叶市场
北京茶叶总公司批发市场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马连道甲14号
邮编:100055
电话:010-63442312 63409534
传真:010-63409535
北京绿谷茶城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马连道南街1号
邮编:100055
电话:010-63342587 63342597
传真:010-63342587
北京茶缘茶叶批发市场
地址:北京市马连道南口
邮编:100055
电话:010- 63431395 63431396
传真:010-63431396
***********************************************************
上海市茶叶批发市场
上海茶叶批发市场较大的五家分别是上海帝芙特国际茶文化广场、上海天山茶叶市场、上海大宁国际茶城、上海满堂春茶叶市场、九星茶叶市场.附几大上海茶叶批发市场的地址及电话:-上海茶叶批发市场-Market-523.shtml
上海帝芙特国际茶文化广场
电话:021-56908888
传真:021-56988862
地址:上海市闸北区共和新路1165号/中山北路585号
上海大统路茶叶批发市场
地址:上海闸北区大统路598号
邮编:200070
电话:021-56971928
传真:021-56979679
上海大不同天山茶城有限公司
上海市长宁区中山西路520号(玉屏南路山)
邮编:200051
电话:021-62599999-818
传真:021-62286688
***********************************************************
云南省茶叶批发市场
云南茶叶市场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二坏北路金实小区南门云茶大酒店
邮编:650224
电话:0871-5726703 0871-5706483
传真:0871-5726706
云南康乐茶叶交易中心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官南大道中段
邮编:650200
电话:0871-7174999
传真:0871-7161777
云南前卫茶叶交易市场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前卫路(兴科路)前卫街道办事处旁
邮编:650228
电话:0871-4595866 4595966
传真:0871-4595266
联系人:陈小姐 罗先生
***********************************************************
福建省茶叶批发市场
福建安溪茶叶批发市场
福建省安溪县城关后
邮编:362400
电话:0595-2326790
传真:0595-3256568
***********************************************************
广东省茶叶批发市场
广州芳村南方茶叶市场有限公司
地址:广州市芳村区洞企石路8-10号
邮编:510360
电话:020-81548428
传真:020-81548428
东方国际茶都
深圳龙岗镇龙河路榭丽花园z6栋101号
邮编:518116
电话:0755-89618999
传真:0755-84874388
广东佛山市南海凯民茶博城
地址: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广佛路大转弯238号
邮编:645250
电话:0757-85913888
传真:0757-85913668
广东海印茶叶批发市场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海印桥南东晓路31号
邮编:5102307
电话:84482702
传真:84482711
广东耀山糖烟酒茶叶交易市场
广清公路石丰路口
坐17、228、280、521路公交车,在石丰路口站下车即可
广东汕头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汕头市茶叶批发市场
地址:汕头市泰山路与汕樟路交界处
电话:0754-8351110
联 系 人: 张泽敏
手 机: 13502938038
深圳三岛茶叶批发中心
地址:深圳市罗湖区建设路三岛中心汽车总站
联系电话:0755-82222224 82294286 82288711
***********************************************************
广西省茶叶批发市场
广西横县城北市场有限公司
地址:广西横县
邮编:530300
电话:0771-7222718
传真:0771-7222748
广西西南茶城
地址:广西横县县城北区
邮编:530300
联系人:韦政(13978799893) 周锦棠:(13878465962)
电话:0771-7222784
传真:0771——7211476
**********************************************************
安徽省茶叶批发市场
安徽峨桥茶叶批发市场
安徽省繁昌县峨桥镇
邮编:241205
电话:0553-7167203
传真:0553-7168101 7167498
安徽霍山茶叶批发市场
地址:安徽省霍山县城关中兴北路83号
邮编:237200
电话:0564-5029875
传真:0564-5029875
安徽黄山茶城
地址:安徽省黄山市黄山茶城管委会
邮编:245000
电话:0559-2515873 2528585
传真:0559-2513005
**********************************************************
河南省茶叶批发市场
河南郑州茶叶批发市场
河南省郑州市航海东路668号郑州茶叶批发市场
邮编:450000
电话:0371-68291666
传真:0371-68285966
**********************************************************
湖北省茶叶批发市场
武汉中南第一茶市
地址:武汉市桥口区崇仁路148号
邮编:430030
电话:027-83735391
传真:027-83784884
宜昌三峡国际旅游茶城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港虹路2号
邮编:443100
电话:0717-7852777 0717-7856888
传真:0717-7852966
董事长:朱邦盛
总经理:黄宗虎
**********************************************************
山东省茶叶批发市场
山东济南茶叶批发市场
山东济南市槐荫区张庄路90号
邮编:250023
电话:0531-5972618
传真:0531-5960842
青岛茶叶批发市场
地址:李沧区永平路76号
邮编:266041
电话:0532-4611199
传真:0532-4618579
济南市北园路茶叶批发市场
地址:济南北园大街与历黄路交界处路东地
电话:0531-8970091 8613077
**********************************************************
浙江省茶叶批发市场
浙东名茶市场
地址:浙江新昌县城关镇
邮编:312500
电话:0575-6229239
传真:0575-6224040
浙南茶叶市场
地址:浙江省松阳县城车站路17号
邮编:323400
电话:0578-8062165
传真:0578-8062162
**********************************************************
贵州省茶叶批发市场
贵州湄潭茶叶批发市场
地址:贵州省湄潭县城
邮编:564100
电话:0852-42291511
**********************************************************
河北省茶叶批发市场
石家庄佳农茶叶批发市场
地址:石家庄市平安南大街南头
电话:0311-7237829 60106242
传真:0311-61078875
**********************************************************
江苏省茶叶批发市场
江苏溧阳茶叶批发市场
地址:江苏溧阳市苏浙皖边界市场
邮编:213300
电话:0519-2038888
传真:0519-7236489
**********************************************************
湖南省茶叶批发市场
湖南长沙茶市
地址:长沙市雨花大道与火星打道交汇处
电话:5719988,5712999l
开发商:湖南省汇城置业有限公司
湖南高桥茶叶城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大道
电话::(0731)4687088 4687000
**********************************************************
天津市茶叶批发市场
珠江道茶叶交易批发市场
地址:天津市河西区解放南路475号
珠江集团管理中心珠江道茶城项目办公室
联系电话:022-88231208 81566697 13802190270
联 系 人: 黄先生
淄博江南茶城市场
地址:淄博张店区昌国路(309国道)
电话:0533-2677617
更多中国各地茶叶批发市场信息:
中国地区主要茶叶批发市场:
1、闽北:福州、宁德、福安、福鼎、南平(武夷山茶叶批发市场)
2、北京:北京马连道茶城、北京京马茶城、北京京闽茶城、北京清溪茶叶批发市场、北京绿谷茶城、北京茶缘茶城、北京紫玉阁茶叶批发市场
3、上海:上海大宁国际茶城、上海帝芙特茶文化广场、 上海大不同天山茶城、上海九星茶叶市场、上海满堂春茶叶市场
4、天津:南方茶业城、一商交易中心、珠江道茶叶城
5、东北:哈尔滨茶城、大连金玛振富茶城、中国北方茶城、沈阳南塔一正宗茶叶批发市场、沈阳茶城、沈阳盛京茶城、沈阳中街茶城、长春绿新大市场
6、山东:济南茶叶批发市场、济南广友茶城、济南老屯茶城、济南七里堡茶城、青岛永平路茶叶批发市场、青岛李村茶叶批发市场、青岛南山吉食来茶城、青岛盛唐茶都、青岛利客来茶叶批发市场、曲阜茶都、淄博江南茶城、淄博王舍茶城、德州庆云茶城、潍坊市茶叶市场、烟台大世界茶城
7、浙江:杭州西湖茶叶市场、淳安县千岛湖茶叶市场、浙江余杭江南茶叶市场、浙江嵊州名茶市场、浙江新昌中国茶市
8、江苏:江苏昆山春晖茶叶批发市场、江苏溧阳茶叶批发市场
9、福建:福建福州五里亭茶叶批发市场、福建福州西营里茶叶市场、福建中国海峡大茶都、福建厦门海峡茶都批发市场
10、安徽:黄山茶城、峨桥茶叶批发市场、大别山绿色商城
11、湖北:武汉市香港路茶叶市场、武汉中南第一茶市、宜昌三峡国际旅游茶城、宜昌夷陵茶城、英山县大别山茶叶广场
12、湖南:湖南长沙茶市、湖南高桥茶城、益阳茶叶市场、
13、广东:广东芳村南方茶叶市场、广州市三一国际茶叶贸易中心、广东华南茶叶交易中心、东莞阳光海岸国际茶文化城、东莞市万江茶叶批发市场、深圳东方国际茶都、佛山市南海凯民茶博城
14、云南:康乐茶文化城、前卫茶叶交易市场、云南茶叶市场、云南西苑茶城
15、河北:石家庄佳农茶叶批发市场、石家庄中国北方茶城
16、河南:郑州茶叶批发市场、国香茶城、郑州北茶城、河南国际茶城、洛阳茶叶市场、洛阳牡丹茶城
17、江西:南昌茶叶交易市场、江西广益缘茶城
18、四川:成都市大西南茶叶市场
19、贵州:贵州茶城、贵州花果园太升茶叶市场、湄潭西南茶城
20、重庆:南桥寺茶叶专业批发市场、重庆市永川茶叶批发市场
21、广西:南宁10+1茶叶批发市场、广西西南茶城
22、西北:坦洋工夫茶城、福浙茶城、西安京闽茶城、兰州茶叶市场
特别篇:金融普洱茶?
作者:深渡水 (原创)
本文章将通过几点内容对目前普洱茶市场 “金融茶” 的概念进行剖析,文章较长,敬请耐心阅读。
1949-2005 期间的故事
先来唠嗑唠嗑那个所有茶客们最向往且又神秘的年代:建国初期至2005年前。
为什么说这个时期的普洱茶行业是最值得研究的呢?
这个主要原因是建国前的战乱,建国后的计划经济、改革开放后的百家争鸣。普洱茶行业和别的行业一样,伴随着国内的经济贯穿了整个时期。
先说说 勐海厂 、 中国茶业公司 以及 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 的故事。
1939年初,刚成立的“云南中国茶叶贸易股份有限公司”派遣范和钧、张石城等人到勐海(当时叫佛海)对茶叶产销进行调查。
并在 1940年 创办了 “中国茶叶贸易股份有限公司佛海实验厂” ,而这正是今天勐海厂的前身。
1952年,刚经历过战乱年代后,国家采取的是计划经济,所有的茶叶私营企业都改为国营。该厂正式更名为 “中国茶叶公司佛海茶厂” 并在同年由中国茶叶总公司统一注册 [中茶] 牌商标(1951年尾) ,并要求全国国营茶厂统一使用此商标。直到了 1985年 ,在满足国家生产配额的前提下,各茶厂才有权自行生产产品以作销售来满足市场需求(1989年大益牌开始使用)。
且在1972至1998年,为了换取外汇,在当时生产的茶大多数冠以 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总公司 云南分公司进行对外的销售。 1998年8月10日——外经贸部下发文件,国家对茶叶出口不再实行统一联合经营。90年代末,顺宁实验茶厂(凤庆茶厂)、佛海实验茶厂(勐海茶厂)、康藏茶厂(下关茶厂)等脱离了省公司成立了独立公司。
在此过程中大益所扮演的角色
自国家开放茶厂自行生产自己的品牌的产品后,在1989年勐海厂就开始使用了“大益牌商标”从而开始生产了自己品牌的普洱茶。
结合上一段的内容,简单的小结一下:
中茶牌是国家级的品牌,由国营公司指定不同的厂生产后对外销售的,而大益则是勐海厂自身的品牌,是在获得允许自行生产权利后才创建的。
1995年以西双版纳勐海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注册“大益牌”商标,且在1996年正式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而在这个期间,勐海厂实行了“两块牌子(勐海厂、勐海茶业公司)一套班子、独立核算”的经营模式。
2004年改制民营,正式结束国营体制。而在结束国营体制后,接手的人就是将大益推到目前国内普洱茶龙头宝座的 --- 吴远之
“一位不是茶厂出身,却在茶界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风云人物”
大益是金融茶?
通过以下两张图片,就能有一个很直观的感受,什么叫金融茶
综合上述的两张图片,炒股的朋友们是不是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如果说纵观全球,一样的有 历史 、文化背景、存在着收藏价值的饮品 且 流通于大众的,除了红酒可能没有什么能够和普洱茶相提并论了。
但国外的红酒在这两张图片面前,也只能称之为 弟弟 级的。就算是所谓的82年拉菲,还是酒王康帝,在面对 大益的六星孔雀 确实是不算啥。
言归正传:为什么说大益是金融茶
这里面有这么一个概念,2007-2008年期间,是普洱茶行业的严冬期,而当时众多的厂家都没有熬过这个寒冬期。这些厂家要么倒了,要么收缩了,唯独只有大益在这期间一枝独秀。
2007年普洱的崩盘
很多茶客都听说过2007年是普洱茶 历史 的一个大事记,整个普洱茶行业经历了非常严重的寒冬期,而这寒冬期却是因为 “过度炒作” 导致的。
2005年,一个营销概念叫 “马帮进京” 有那么点重走 茶马古道 的意思,当时120匹马载着6吨普洱茶从云南出发。当这些来自云南的马帮走在北京的大街上时,引起了全国媒体的争相报道,从而推动了普洱茶的升温。
2006年,从主流媒体到各门户网站都在炒作普洱茶 “越陈越香”,存放越久越值钱,很适合作为一个 长期理财产品 的概念。而这个概念带来的效应不仅仅是 “中期茶” 的价格升温,同时也对下一年普洱茶原料价格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
然而在2006年的年末,云南出现了严重的干旱,导致整个市场都刮着一阵 “普洱茶原料产量大跌” 的风。而当时很多的茶厂、茶商们都深受这个言论的影响,高价的收购原料,导致资金都积压在原料里。
2007年的时候,受原料产量下降 这个言论的影响,普洱茶的价格持续走高。而当时的主流炒客们炒作的是:大益、下关、中茶等,而面对价格的上涨,这几家品牌却 海量的出货 到市场,导致供过于求的情况,整个普洱茶收藏市场直接被打破,所有的主流价格直线下跌。
有这么个说法,当各大厂家和茶商的资金都积压后,要么元气大伤,要么直接倒下。但大益却没有受到很严重的伤害,是多亏于他们有提前2年左右去备货的习惯,而04年、05年的原料在当时来说是相对于便宜的。而其他厂家在当时是以高价在07年收购原料,在后续崩盘后低价销售产生了巨额的亏损。
市场低迷时的大益
一句广告词: “茶有益、茶有大益” 在2008年普洱茶行业的寒冬期成了几乎是家喻户晓的广告词。央视新闻的黄金时段、广州亚运会的赞助、高姿态的扩充门店,都奠基了今日龙头地位的基础。
当大益以如此高投入的营销方式铺天盖地的打入大众市场时,作为普洱主力军的广东,却有这么一批人的存在。一批趁着热度私底下进行大益普洱的倒卖从中赚取差价,而这么一批人是最早将大益捧成今日金融茶的主力军。
大益 益友会
2015年,北京益友会 科技 有限公司成立(大益旗下益友会平台)。
2016年4月6日,益友会平台一次性上架了500件 701皇茶壹号(熟普) ,定价以 6000元一件面向益友会的 “打新族” 。上架后短短几分钟便被一扫而空,而几天后的市场报价已几倍于一开始的销售价。
(截止到2021年3月,已高达15万一件)
初尝了甜头后,益友会在同年4月18日开始,分4周,每周星期一、三、五各推出一百件 “ 皇茶壹号 生茶 ”,定价为 8000元每件。而这一次的销售,甚至乎可以和小米巅峰时期推出新款手机有的一拼,真的叫秒杀了。
益友会的饥饿营销?
在最近的这几年时间里,饥饿营销玩的最溜的莫过于小米,由商家自身去控制生产、供应从而造成供不应求的市场氛围。特别是那种参与到购买的,还需要缴纳一笔参与费(还不保证一定中)才能参与的,更能激起人们的欲望和 投机心态 。
有一次我和一个参与到 “金融 游戏 ” 里的朋友聊天,
哦对了, 忘记提醒他,现在的网价已经是 59000
背后的推手
2005年的马帮进京,2007年的产量降低,2014年的古树茶,2016年的熟普复兴。一个又一个概念,贯穿了一个又一个周期。
来来来~ 说一下几个角色, 神秘的收藏家 (是不是庄家暂且不论), 买卖平台 (网价,XX行情网), 商家 ( 游戏 规则的定制者), 各级经销商代理商 (推波助澜,自己买也卖), 韭菜 ( 游戏 的参与者), 普通消费者 (我看看,看看能不能长期持有)
(当我打开这个网页,我一度以为我打开的 炒股神器 “同花顺股票交易”)
游戏 的逻辑:
2011年-2013年期间 广东佛山 很多人对金钱龟市场的 建仓、炒作、概念、出仓、接盘、继续炒作、接续接盘 再到崩盘 的故事 还记忆犹新。
当时的炒作和现在普洱茶的炒作在逻辑上几乎相同,唯一的不同就是个人参与到了养殖生产,而普洱茶主要还是靠 厂家品牌从源头控制 。
当时的市场,只要是金钱龟就值这么个价格,但普洱的市场不一样。同样的原料,甚至乎更好的原料,品牌不一样就没有可操作性。
第一步: 神秘的收藏家 :我很喜欢这批茶,无论多贵我都要,市场上只要有的,我都买 (当然,那是在低价的时候)。我们称之为 “建仓” 。(益友会没上的时候,谁炒起的88青和大白菜?搜一下你就明白了)
第二步: 买卖平台 :其实我只是个跑龙套的,竟然你们大家都需要我,那要么我也参与到收藏来,要么我就提供交易服务,要么我也买我也卖吧。 当然,你们也需要通过我了解到现在的价格。我们称之为 “ 像点样的交易所”
第三步: 商家 :竟然你们都那么喜欢玩这种金融 游戏 ,特别是还是我的品牌,那好吧,我也来参一脚,我是正规军,按我的 游戏 来。我们称之为 “ GM ”,来来来 参加我的 “益X会” 。
第四步: 各级经销商 :我就是做这行的呀,我不参与这个 游戏 ,难道你指望卖面包的参与吗?看我的,我也来推一波,反正我手上有货,而且出手的渠道我也有~ 我们称之为 “ 小交易所+ 小韭菜 ”
当前面四步已成,市场氛围建立了,形成了 群众概念 ,买了就是一个长期的投资 或者说 有部分赌徒心态的出现了~
韭菜登场!
以下省略1000字
股票市场的 低价建仓 + 概念 拉高股价 出仓,留下一地鸡毛,留下一片绿油油的韭菜根。这个概念又与现在的普洱金融茶概念又多么的相似,只不过是庄家更具有操作性,股民换成了茶客,缺少了机关的监督罢了。
我在哪里看到过这么一句话:
为啥比2007年更能持久?是因为现在懂得如何去温水煮青蛙了~
文章内容参考:
中国普洱网《理清混乱的中茶牌普洱茶》
百度百科《勐海茶厂》
知乎《茶有大益?益有大害?》
藏品普洱《“大益”、“中茶”以及勐海厂的关系》
茶咨询网《大益益友会饥饿营销...》
关注、分享
让身边更多的人和你一起
喝好茶、喝明白茶
关于中国茶叶贸易网和中国茶叶交易网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暂无评论,248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