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品鉴图典(中国茶品鉴图典百度云)

小编
预计阅读时长 30 分钟
位置: 首页 茶叶信息 正文

今天给各位分享中国茶品鉴图典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中国茶品鉴图典百度云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茶叶的书籍推荐

1、《中华人民共和国茶叶国家标准》

这不是一本书,是一份份文档,基本有点名气的茶都涵盖了,网上可以下载不用买,让你买茶不再被忽悠。

《中国茶事》

2、《中国茶事》郑国建

这算是一本工具书了,对茶叶分类、中国名茶、饮茶器具、茶道之法、茶养生与茶美食、茶历史与茶文化做了一些讲解。有图文对照,从茶叶本身、茶汤、香气、味道和一些独特的地方去讲解品鉴方法,可以喝茶时对照着看。

《中国茶经》

 3、《中国茶经》陈宗懋、杨亚军

非常完整的茶业百科全书,从地理分布到制茶工艺、茶叶特色,非常专业。这本书对于系统性了解茶叶非常有用,但对于非专业的同学稍显费劲。

《茶经述评》

4、《茶经述评》吴觉农

陆羽的《茶经》读起来会艰涩难懂,推荐当代茶圣吴觉农主编的这本,从1979年开始撰写,如今这本是第三稿,从注释-评述-精简其稿,可见内容的详实与写作精神。

《中国古代茶书集成》

5、《中国古代茶书集成》朱自振、沈冬梅、增勤

近1000页,集成了近120种茶书,把历代问世的茶书按唐五代、宋元、明、清四个阶段,给以全文整录并作详细的校对和注释,是一本古代茶学遗产完备的继承与梳理。

《武夷茶经》

6、《武夷茶经》萧天喜

福建武夷山算是茶产业发展巨头之一,囊括了六大茶类之二,是红茶和乌龙茶的发源地。

这本书介绍了武夷茶、武夷岩茶的历史源流、品种名丛、栽培管理、制作工艺、品饮文化、茶艺茶俗、茶具茶器、产区产量、流通传播、民间故事,以及相关的诗词文赋、论著资料、图表等等,视野之宽阔,资料之详尽。

茶学专业四大金刚

7、茶学专业四大金刚《茶树栽培学》、《制茶学》、《茶叶审评与检验技术》、《茶叶生物化学》

适合茶学专业的同学,搭配茶叶审评课程边练边看,知识性很强,绝对受益匪浅,如果报了考证班,这四本书也许能陪伴你考完高级评茶师。

《中国名优茶系列》之婺源绿茶

8、《中国名优茶系列》程启坤

一种茶一本的小册子,笔者大都是对该茶类有深刻认识的老茶人,教科书式的行文逻辑,对学习一款茶有很好的入门引导作用。绿茶类尤其全面,大部分名优绿茶都包括了。

《茶源地理》之福鼎

9、《茶源地理》吴垠

以游记为基链,将白茶的树种起源,国营茶厂兴起、白茶工艺、风土人情节节串连,语言通俗易懂,极具趣味性,可谓初学者必备书单!

《漫话普洱茶》

10、《漫话普洱茶》邹家驹

作者是蜚声国内外的普洱茶专家,曾两任云南省茶叶协会会长。本书图少文字犀利,普洱茶的另类教科书,看过它你就不怕别人在普洱这一难点上碾压你了。

被虫子咬出来的好茶—东方美人茶

名之由来

        东方美人茶又称“膨风茶”,茶农们都称之为“番庄乌龙”,属半发酵茶类中发酵程度最深的一种茶。相传早期台湾乌龙茶的种植常受虫害侵食,有一茶农不甘损失,仍采收鲜叶,并制成茶叶进城贩卖,没想到的是这种茶因风味特殊而大受欢迎。茶农回乡后向他乡人提及售茶之事,竟被指为吹牛,台湾地区“膨风”一词有吹牛之意,此茶便被称作“膨风茶”。

        又相传百年前,英国茶商将此茶呈献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由于冲泡后,其外观艳丽,犹如绝色美人漫舞在水晶杯中,女王品尝后赞不绝口,因而称之为“东方美人”茶。此外,东方美人茶茶芽白毫显著,又有白毫乌龙茶之称。

茶之制作特色

        东方美人茶的采收时间是在炎夏六、七月。它的采摘有一个极其特别的地方,即茶青必须让小绿叶蝉叮咬吸食,这是因为昆虫的唾液与茶叶酵素混合能产生特别的香气,而茶的好坏即取决于小绿叶蝉的叮咬程度。由于这种原因,在种植东方美人茶的过程中绝不能使用农药,生产较为不易,成茶更显其珍贵。

         东方美人茶制茶过程的特点是:炒青后,需多一道二次发酵程序,以布包裹.置入竹篓或铁桶内进行静置回软,随后再进行揉捻、解块、烘干制成毛茶。台湾的海风大,湿气重,故炒制、加工须更加用心,这样才能消除海风味,展现台湾乌龙茶的独特风味。

茶之功效

        东方美人茶具有抗衰老、美白、养颜、减肥等功效,绝佳的口感和香气特别适合女士饮用。东方美人茶的一般市面参考价格为300元/500克以上。

茶之品鉴

         东方美人茶是自然生态茶,没有农药,天然的蜜香味是其一大特色,茶芽肥大,色泽鲜艳,五色俱全。冲泡后的东方美人茶甘润香醇,叶底完整,口齿留香,且耐冲泡。冲泡前先热壶,热杯,之后投入五分满的茶叶,注入适量80~90℃的沸水,因为东方美人茶是纯天然的有机茶,所以第一泡即可饮用。也有人喜欢用冰喝的方法冲泡,别有一番风味。另外,如果茶中加入鲜奶,茶的蜂蜜芳香与奶香融合,就成了蜂蜜奶茶,甜而不腻;或者加入少量白兰地酒,味道会更美,似香槟。

         东方美人茶是半发酵茶类中发酵程度最深的一种茶,一般的发酵度为60%,有些甚至多达75%~85%,各种特征更偏于红茶。东方美人茶叶外观白毫肥大,叶部呈红、黄、绿相间,颜色鲜艳者一般为佳品;茶汤明亮艳丽,呈现橙红色,香气中有天然熟果香,芬芳怡人,茶汤入口时滋味浓厚,甘醇而不生涩。

参考文献:

[1]罗军编著,中国茶品鉴图典220种标准茶样鉴赏与购买指南标准茶样版,中国纺织出版社,2013.02,第211页

[2]于潇,赵宁著,乌龙茶鉴赏与冲泡,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09,第54页

喜欢茶的朋友们欢迎添加我微信号: jizhiyangcha 互相交流学习噢!

学习中国茶文化的书籍有哪些,你知道吗?

茶经(图文版)

《茶经》(图文版)把陆羽《茶经》进行了精译,并配以精选的图片,全书图文并茂,《茶经》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茶书。《茶经》的问世,对把茶提升为独立学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同时开创了我国为茶著书立说的先河。原《茶经》共分上、中、下三卷,包括茶的起源、制茶器具、茶的采制,煮茶方法、历代茶事,茶叶产地等十章,内容丰富、翔实。千百年来,后人不断以陆羽《茶经》为范本,续写一本本《茶经》新篇使我国传统茶学不断发扬光大。

《大观茶论》

《大观茶论》是宋代皇帝赵佶关于茶的专论,成书于大观元年(1107)。全书共二十篇,对北宋时期蒸青团茶的产地、采制、烹试、品质、斗茶风尚等均有详细记述。其中“点茶”一篇,见解精辟,论述深刻.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北宋以来我国茶业的发达程度和制茶技术的发展状况,也为我们认识宋代茶道留下了珍贵的文献资料。

陈寅恪先生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而造极于赵宋之世。后渐衰微,终必复振。”宋代茶书和茶人的世界,可谓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也许就因为此,走向了盛极而衰的道路,文化学者日月洲注释的《大观茶论》为我们打开了宋人创造的那个复杂瑰丽的茶世界。

《中国茶经》

它与《茶经》相比,更具有时代特色,既重科学技术,又重历史人文;把茶叶生产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结合记述,突破了传统的写作方法,较准确而全面地总结古代、近代和当代的茶情;是较全面地反映了中国数千年茶文化概貌的巨著。

本书涉及茶学的各个方面其内容之丰富、论述之深入、观点之鲜明,都是目前所仅见的,是一本具有权威性、科学性、知识性、实用性和可读性的茶叶百科全书。

主要阐述了我国各个主要历史时期茶叶生产技术和茶叶文化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介绍了中国六大茶类的形成和演变,尤其是对名优茶、特种茶的历史背景和品质特点,作了详尽的说明;通过对茶的属性、品种、栽培、加工、贮运、饮茶,以及茶与人类健康关系的叙述,表明了中国对茶叶科学的认识和利用过程;并对各种茶的饮用方式,特别是具有浓郁地方或民族特色的饮茶方法和礼仪,以及茶与文学艺术的关系作了剖析,进一步反映了我国丰富多彩的茶叶文化风貌。

中国茶典藏:220种标准茶样品鉴与购买完全宝典

《中国茶典藏:220种标准茶样品鉴与购买完全宝典》全面收录220种标准茶样,对每款茶叶不仅有产区信息、历史源流、采摘标准、制作工序、市场选购、辨别方法、冲泡技巧等的详细介绍,还附有原色干茶、茶汤、叶底等精美图片,具有很高的实用及欣赏价值。每款茶汤都是经权威专家指导,按标准方式冲泡而成的。每款干茶形态、叶底风格不仅可以参照比较,还可准确辨别茶叶的优劣、真伪。本书堪称是众多爱茶人士和懂茶人士必备的茶书。

《茶道入门》

这本书谈的是初入茶道最急切需要知道的三篇课目

第一是“茶如何制成?”如果连茶是怎么形成的都不知道,那喝起茶来不就像瞎子摸象?

第二是“各种茶的认识”,市面上的茶叶有那么多种类,它们的区别何在,如果没有一些理论性的理解,难以进入欣赏的领域。

第三是“如何享用一杯茶?”包括冲泡与饮用。

学茶当然要喝茶,而且也只有从喝茶中才能获得茶的益处,才能体会到以茶为载体的思想、美学境界。非专业习茶的人要在短时间内掌握充分且正确的茶道入门知识是不容易的,笔者以从事二十五年茶道教学的经验,多次整理这类课程,皆希望使初学者能以最短的时间与精力理解并应用这些知识。

推荐几本关于茶道方面的书籍

这些年下来,时不时都会收到茶友发来消息问,有没有什么关于茶知识的书籍推荐,可作为系统性学习,或者适合初喝茶的茶友看的书等等。仔细回想了一下,每次遇到类似的问题,我似乎都没有相对完整的答案回复他们。刚看到这个问题那我就简单的说说茶道方面的书籍,

在茶叶领域,正统的书籍有很多,比如推荐《茶叶审评与检验》,你能从中大致了解清楚评茶的主要方向有哪些,对于许多初学饮茶的茶客来说完全够用了,阅读起来也不难,通俗易懂。

还推荐《茶经述评》,这本书在我看来非常牛,你可以把它理解为是对陆羽《茶经》的解读,同时还有自己的见解。但也有必要说的是,书中有些观点与现今存在些差异,但依然还是很值得阅读。还有一本《茶叶全书》,相当于一本茶叶百科全书。

当你有了正统作品、专业的论文期刊阅读经历后,再去看一些比较有新意的观点之时,你就能判断这些观点哪些能够对你有帮助,哪些不会被误导。

以上是我对茶书籍学习的一些看法,当然,也仅仅是供以参考。最关键一点,依然还是多喝多实践。

前些年我学茶道时也收集了不关于茶道的书籍,这些书均出自  古籍阁    的茶道电子书合集,包括了茶道从入门到精通的全部资料,非常全面

历年来收藏的茶道书籍目录:

《茶鉴赏手册》《[中国茶具百科·彩图版]》《[中国茶典]》《[中国茶疗]》《[中国茶韵]》

《[茶与中国文化]》《[茶与茶艺鉴赏]》《[茶当酒集]》《中华茶文化寻踪》

《中国十大名茶冲泡方法-茶道》《中国茶文化丛书:《数典》》

《中国茶文化丛书:《纪茗》》《中国茶文化丛书:《说泉》》

《中国茶文化丛书:《谈艺》》《中国茶文化今古大观》

《中国茶文化图典》《中国茶经》《[品茶录:中华茶文化]》

《[唐]陆羽撰、沉冬梅校注:茶经校注》《[图解茶经.经典图解畅销版]》

《[图解茶经:认识中国茶道]》《[日本茶道文化概论]》《中国茶经[全彩典藏版]》

《中国茶经·完整版版》《[茶文化与茶具]》《[茶文化博览·中国茶典]》

《[茶文化概论]》《茶艺风情.中华茶文化丛书07 》《茶艺风情.中华茶文化丛书07》

《茶路历程.中华茶文化丛书01》《中华茶文化基础知识.陈文华》

《中华茶文化丛书(全10册).9茶哲睿智》《中国茶系列.茶具清雅+中国茶具艺术与鉴赏》

《茶具清雅.中华茶文化丛书》《[茶道].文字版》

《中华茶文化基础知识》《中华茶文化寻踪》《[茶道入门三篇:制茶、识茶、泡茶·彩图版]》

《中国十大名茶及相关知识略》《弘扬茶文化 从零开始学泡茶》

《茶疗百疾》《中华茶文化丛书(全10册).10茶趣异彩》

《中华茶文化丛书(全10册).3茶具清雅》

《中华茶文化丛书(全10册).4茶道玄幽—中国茶的品饮艺术》

《中华茶文化丛书(全10册).5茶饮康乐》

《中国十大名茶及相关知识略》《中国文化新论丛书-茶与中国文化》

《中国禅茶文化精神及其社会价值》《中国茶叶大辞典》《中国茶文化丛书:《习茶》》

《中华茶文化丛书(全10册).6茶馆闲情—中国茶馆的演变与情趣》

《中华茶文化丛书(全10册).8茶典逸况—中国茶文化的典籍与文献》

《茶典.茶集2(茶艺、茶俗、茶诗文)中》《茶典逸况.中华茶文化丛书》

关于茶文化茶知识,入门的书籍有哪些

1、《茶经》

《茶经》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第一部专著,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唐代陆羽所著。此书是关于茶叶生产的历史、源流、现状、生产技术以及饮茶技艺、茶道原理的综合性论著,阐述茶文化的书。

2、《品茶要录》

《品茶要录》是黄儒著于宋代熙宁八年(1075年)的茶学专著,记录在《中国宋代茶书》中。全书十篇; 一至九篇论制造茶叶过程中应当避免的采造过时、混入杂物、蒸不熟、蒸过熟,烤焦等问题;第十篇讨论选择地理条件的重要。

3、《大观茶论》

《大观茶论》原名《茶论》,为宋徽宗赵佶所著的关于茶的专论,因成书于大观元年(1107),故后人称之为《大观茶论》。

全书共二十篇,对北宋时期蒸青团茶的产地、采制、烹试、品质、斗茶风尚等均有详细记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北宋以来我国茶业的发达程度和制茶技术的发展状况,也为后世认识宋代茶道留下了珍贵的文献资料。

4、《续茶经》

《续茶经》清代最大的一部茶书,也是我国古茶书中最大的。作者陆廷灿。《续茶经》把收集到的茶书资料,按10个内容分类汇编,便于读者聚观比较,并保留了一些已经亡故的茶叶之家消息,茶书资料。

5、《中国茶经》

《中国茶经》由陈宗懋教授任主编,程启坤教授、俞永明教授和王存礼副编审任副主编,邀请茶学界、医学界名家编著而成的,是继唐代陆羽《茶经》之后,又一部文化性和经典性相结合的茶业百科全书。《中国茶经》140余万字,分《茶史篇》、《茶性篇》、《茶类篇》、《茶枝篇》、《饮茶篇》、《茶文化篇》6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茶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品茶要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观茶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续茶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茶经

中国茶叶排名 最珍贵的茶叶品种有哪些

全国“十大名茶”评比会所评选

西湖龙井    产于杭州西湖周围的群山之中。

洞庭碧螺春    产于苏州太湖洞庭山。

黄山毛峰    产于安徽省黄山。

涌溪火青    产于安徽省泾县涌溪村。

六安瓜片    主产地是安徽省六安市大别山一带

君山银针    产于湖南省洞庭湖的君山。

庐山云雾    主产地是江西省庐山。

武夷岩茶    产于福建“奇秀甲东南”的武夷山

铁观音    产于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

祁门红茶    产于安徽省黄山祁门县一带。

都匀毛尖    产于贵州省都匀市

信阳毛尖    产于河南省信阳市和新县一带

--------------------

中国天价茶十大土豪排行榜

--------------------

茶,在中国被誉为“国饮”,不同品类的茶叶也因其茶香口味和产量而被奉为茶叶中的精品,不少茶叶引起无比稀少珍贵而被贵逾黄金。本期喝茶就为大家列举当前十大土豪茶,以供品鉴。

云南金瓜贡茶

锦绣茶王香竹箐以35万元/100克,一举夺得了“普洱史上最贵的茶”的桂冠,但若以收藏来看,金瓜贡茶无疑是普洱茶中最负盛名

的,金瓜贡茶是国家二级文物,一直在故宫收藏,直到2007年才被云南人民迎回普洱市,单单投保金额竟达到了1999万元。此茶已是“神茶”,只有供人们

参观供奉了。

武夷山母树大红袍

九龙窠三颗350余年树龄的古树茶。清朝进贡茗茶,只有皇帝才有专利享

用。1998年的首届中国武夷山大红袍茶文化节上,,有富

商以15.68万元的高价竞得20克母树大红袍;2005年第7届武夷山茶文化

节,20克武夷山母树大红袍又拍卖出20.8万元的天价。相

当于1040万元/公斤。而在今年2月份拍卖会上,武夷山大红袍母树茶寮的三

年经营权被北岩茶厂以906万元拍下。“史上最贵”已

不足表述,因为它早已无价。现存6棵母树大红袍,早就被列入《世界遗产

名录》,绝对的珍稀茶种,在2006年政府已禁采。

西湖龙井御前八棵

西湖龙井茶一直被冠以中国十大名茶之首,其名气不用再陈述,而龙井中了

龙井“御前八棵”当然在天价茶之列。目前龙井“御前八棵”每年产量只有

二两,其价格没法用确切数字衡量,而“御前八棵”以外的明前特级龙井

茶,在2014年已飙升到10万/公斤以上。今年天价龙井茶价格下降许多,但

绝佳的特级西湖龙井茶依然有不少土

豪们追捧,天价的龙井茶仍然不断涌现。

安徽太平猴魁

安徽名山众多,高山云雾出好茶,除太平猴魁外,黄山毛尖、六安瓜片和祁

门红茶也是享誉中外名茶。在2007年上海“黄山杯”

精品名茶拍卖会上,100克的六百里牌太平猴魁拍出了15.9万元的天价。不

过这样高价过两年便被刷新了。在2009年5月份的济南

“国礼茶安徽太平猴魁名茶拍卖会”上,100克太平猴魁拍出了20万元,相

当于200万元/公斤,产这天价茶的茶树有三百多年历史

的野生茶树,是太平猴魁中最珍贵的茶树,连茶都叫“国礼茶”,你知道它

为什么那么贵了吧。

安徽黄山毛峰

黄山毛尖与信阳毛尖一样,名列中国十大名茶之中。2007年6月,同样在上海国际商品拍卖有限公司举行的首届“黄山杯”精品名茶拍卖会上,50克汪满田牌极品黄山毛峰以8.5万元的天价成交,相当于170万元/公斤,这样的价格放在今天依旧是难以想象的天价。

河南信阳毛尖

信阳毛尖以独特的风格享誉中外,和西湖龙井同为中国十大名茶之列,亦是绿茶中的极品。2006年极品信阳拍卖会上,信阳毛尖茶王

“蓝天玉叶”以74.5万元/斤成交,相当于149万元/公斤,创下中国历史上绿茶竞拍席上最高的价格,“蓝天玉叶”如同普洱茶里的“锦绣茶王”一样,是

信阳毛尖茶王的象征,其文化价值远远超出了茶本身,成为一种地域公共茶品牌的象征。

潮州凤凰单丛宋种1号

今年四月,广东省潮州凤凰县的凤凰单丛宋种开采仪式上,惊现100万元/公斤的天价茶。物以稀为贵,宋种1号年产量在两斤左右,算

是茶王级别的茶树中的高产茶了。宋种1号是凤凰茶区现存最古老的一株茶树,有六百多年历史,是由乌岽山凤凰水仙群体品种的自然杂交后代中单株筛选而成。生

长在位于海拔约1150米的乌岽李仔坪村顶厝几块巨大的泰石鼓之间。凤凰单丛宋种1号与前面列举的天价茶王都可以列入我国的典藏级茶了。

安徽六安瓜片

六安瓜片和黄山毛尖齐名,2002年4月,“茶王”许道仙拍卖价4.6万元一两,相当于92万元/公斤;在2014年的徽六茶园头茶开采当天,六安瓜片在淘宝电商上竞拍,受到土豪们的疯狂血拼,最终以103800/套,创下淘宝茶叶竞拍最高价。

安溪铁观音

安溪铁观音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在2012年6月的中国海峡名器名茶春季珍品拍卖会上,茶王赛清香型铁观音以6.7万元/100克价格成交,相当于67万/公斤,一举刷新了铁观音的春茶最高拍卖记录。不过这样的天价茶只能位列第九,刚刚能排上号。

贵州都匀毛尖

2011年在开幕式现场举行的都匀毛尖新茶拍卖会上,3个标底的“都匀毛尖特制珍品茶王”(150g装)在现场开拍,拍卖总成交价

格达22万元,其中,“都匀毛尖特制珍品茶王”二号(150g装)最高成交价格达10万元,相当于66.6万元/公斤。这也说明为什么不少人也把都匀毛尖

放在中国十大名茶之列的重要体现。

以上列举的十大“天价茶”中,不少天价茶已成为地域公共茶品牌的标志,其文化价值远远超出了茶叶本身,“天价茶”也是不少公共茶叶

品牌提升自身知名度的一种手段。我们不能否认那些茶的价值,但更需要理性看待。受到当下茶行业大背景影响,那些“天价茶“也越来越接地气,价格更亲民了,

我们这些茶迷也有“口福”了。

关于中国茶品鉴图典和中国茶品鉴图典百度云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茶叶的种类(茶叶的种类和图片)
« 上一篇 2022-12-13
茶叶产品信息模板(茶叶产品信息表图)
下一篇 » 2022-12-13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195人围观

搜索

最近发表

网站分类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