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产业融合发展(茶产业融合发展实施方案)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茶产业融合发展,以及茶产业融合发展实施方案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如何传承与发展茶文化
中国茶和茶文化兴于唐而盛于宋以至延绵元、明、清。唐宋时,茶成了“不问道俗,投钱取饮”之物,儒释道,官商民都饮茶。特别是陆羽《茶经》问世,使茶从所有植物中脱颖而出,被赋予物质与精神的双重特性,标志着中国茶和茶文化走向辉煌。
复兴中华茶文化,振兴中国茶产业,再创茶业强国和茶为国饮,以茶惠民、茶和天下的目标,就是要在全中国形成“复兴中华茶文化,振兴中国茶产业,再创茶业强国辉煌”的目标共识。当今中国,国运昌盛,万业兴隆,正是“复兴中华茶文化,振兴中国茶产业,再创茶业强国辉煌”的大好时机。作为中国茶人和中国茶界应当“统一认识,团结合作;传承创新,开拓进取;勇于担当,盛世兴茶”。所以,要盛世兴茶,就要传承文明,蓄势而发,乘势而上。首先是推动“茶为国饮,以茶惠民,茶和天下”,弘扬“清、敬、和、美”当代茶文化核心理念,使茶为国饮成为一种制度,大力提高国民人均茶消费水平。要以茶和茶文化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等活动为载体,弘扬茶文化,普及茶知识,不断营造“科学饮茶,健康饮茶”和“喝对茶,喝好茶,会懂茶,会泡茶,会品茶”的良好氛围,让饮茶品茗成为人之需,民之俗,市之风。努力办好茶馆、茶饮、茶店等茶业服务业,为养心健身、社会和谐作出贡献。其次是加强茶资源科技研发,茶综合利用开发研发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延伸茶产业链,不断提升茶产业综合效益。要融合多学科茶科技系统研发水平,注重茶产品的综合开发和精深加工。
茶旅融合 振兴乡村
连日来,多地茶农忙着采摘、制茶,供应市场。有些地方举办茶文化 旅游 节、采茶节,开展茶园观光 旅游 、茶文化展示、采茶体验和手工制茶体验等活动,吸引游客参与,推动茶旅融合发展,促进乡村振兴。
2021年4月11日,游客在四川省内江市隆昌市石燕桥镇叶家沟村一茶园内体验采茶。CICPHOTO/黄正华 摄
2021年4月11日,骑行爱好者在湖南省永州市江华瑶族自治县涛圩镇牛牯岭生态茶场骑行。(无人机拍摄)CICPHOTO/蒋克青 摄
2021年4月11日,游客在湖南省永州市江华瑶族自治县涛圩镇牛牯岭生态茶场体验采茶。CICPHOTO/何红福 摄
2021年4月10日,湖北省十堰市茅箭区茅塔乡东沟村茶园内樱花绽放,游客在赏花游玩。(无人机拍摄)CICPHOTO/章新俊 摄
2021年4月10日,两名苗族姑娘在贵州省铜仁市江口县怒溪镇骆象村抹茶基地采茶。CICPHOTO/张鸿 摄
2021年4月10日在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花田小镇拍摄的首届茶旅融合活动现场。CICPHOTO/张建成 摄
2021年4月9日,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四明山一茶园周边,樱花盛开,红枫新叶吐红。(无人机拍摄)CICPHOTO/胡学军 摄
2021年4月9日在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新宅镇大莱村盘山公路边拍摄的茶园。(无人机拍摄)CICPHOTO/张建成 摄
2021年4月9日,从空中俯瞰,通往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新宅镇吉祥寺村的盘山公路九曲十八弯,村民种植的高山茶叶就是通过这条路运往全国各地。(无人机拍摄)CICPHOTO/张建成 摄
2021年4月8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尧山脚下的广西桂林茶叶科学研究所茶园里,采茶工们在采摘春茶。(无人机拍摄)CICPHOTO/李凯 摄
2021年4月8日,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店垭镇望粮山村村民在茶园采摘茶叶。(无人机拍摄)CICPHOTO/杨韬 摄
2021年4月7日,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县谷里镇新金村茶园负责人在收购鲜茶叶。CICPHOTO/罗兴祥 摄
2021年4月5日,湖南省衡阳市常宁市塔山瑶族乡狮园村村民在采摘茶叶。CICPHOTO/周秀鱼春 摄
2021年4月5日在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天目山镇拍摄的九里村生态茶园春景。(无人机拍摄)CICPHOTO/胡剑欢 摄
2021年4月4日,江西省宜春市万载县赤兴乡花桥村高山有机茶园内,茶农在采摘清明茶。(无人机拍摄)CICPHOTO/邓龙华 摄
2021年4月2日,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毛坦厂镇东石笋村,茶农在山岭上采茶。CICPHOTO/郑金强 摄
2021年4月2日,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朱昌镇大坡茶场,茶农在采摘明前茶。CICPHOTO/王纯亮 摄
2021年4月2日,湖南省永州市蓝山县塔峰镇湖叠村百叠岭茶叶基地,茶农在采摘有机茶。(无人机拍摄)CICPHOTO/杨雄春 摄
2021年3月31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两汪乡两汪村村民闵继武在茶园内给茶苗除草。今年57岁的闵继武2012年回乡创业种白茶,不仅实现自家脱贫致富,还带领乡亲高质量发展白茶产业。CICPHOTO/王炳真 摄
大渡岗乡政府在三产业融合发展中的职能
推动产业发展。
茶叶产业是大渡岗乡支柱产业。近年来,农业部门在产业扶贫攻坚和乡村产业振兴中,致力于大渡岗茶叶产业的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找短板、发优势、理思路,整合相关项目集中投入,推进以大渡岗茶叶实业总公司万亩茶园为核心的大渡岗茶叶产业融合发展。
一是进行茶园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在大渡岗茶叶实业总公司、村寨等建设茶园田间路总长19488米、建设茶工休息亭8个,有效改善大渡岗万亩茶园区的基础设施条件,为建设标准化现代观光茶园打下基础;二是开展茶园生态化建设:累计在茶园中套种澳洲坚果树、珍贵树种36万株,在茶园生产道路两旁种植云南樱花、台湾中樱等特色樱花树3.3万株,使之成为全国最大的茶园套种澳洲坚果示范区和百里茶园樱花长廊,形成茶中有树,路旁有花的层次分明、立体生态、经济增效的复合型生态茶园,为茶园观光、度假、旅居、康体、养生,创造良好的观赏性和茶园生态环境;三是进行茶叶质量提升建设:大力开展茶园绿色防控措施,实施茶园套种黄豆、花生绿肥种植,增施有机肥等,提升土壤地力,推广绿色食品茶、有机茶生产技术,取得绿色食品茶基地认证1.52万亩,认证产品28个,有机茶认证企业6家,认证面积0.95万亩,认证产品6个(其中欧盟有机认证企业1家);四是推进茶叶加工技能改造:新建茶叶精加工厂1个,初制加工厂3个,改造茶叶加工厂2个,改造茶叶初制所3个,同时对茶区35个茶叶初制所进行了达标整治,有效提升大渡岗片区茶叶加工能力和质量;五是致力于“大渡岗”茶品牌重塑与大渡岗万亩茶园的宣传。
景宁畲族自治县促进惠明茶产业发展条例
第一条 为了保护、利用惠明茶资源,促进惠明茶产业健康、绿色、可持续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自治县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 在本自治县行政区域内从事惠明茶生产经营以及相关服务、监督管理等活动,应当遵守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的惠明茶,是指在本自治县行政区域范围内,以本地种植的茶树品种的鲜叶为原料,制成的具有景宁惠明茶地理标志产品特征的茶叶。第三条 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惠明茶产业发展工作的领导,建立惠明茶产业发展协调机制,制定惠明茶产业发展政策和具体措施,解决惠明茶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第四条 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惠明茶产业发展规划,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推进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逐步培育成自治县的主导产业。
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为惠明茶产业发展提供保障,设立惠明茶产业发展资金。第五条 自治县人民政府确定的部门(以下简称惠明茶产业主管部门)负责惠明茶产业发展工作。
自治县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惠明茶产业发展工作。
自治县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落实辖区内惠明茶产业发展具体工作。
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协助做好惠明茶产业发展工作。第六条 自治县人民政府对在保护、开发、生产、管理、宣传、营销等促进惠明茶产业发展工作中成绩显著,或者作出重大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第七条 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强优、特、珍、稀惠明茶树种质资源的收集和保护工作,划定种质资源保护区、保护地。
惠明茶产业主管部门应当加强茶树优良品种的选育、推广工作。鼓励支持教学科研机构、企业依法建立茶树种质资源繁育基地,开展种质资源科学研究。第八条 自治县人民政府采取措施,通过补助等方式,鼓励惠明茶生产经营者采用绿色防控技术防治病虫害。
惠明茶产业主管部门推广先进、适用、安全、绿色的生产技术,组织对惠明茶生产经营者进行培训,设立惠明茶农资服务网点,指导科学生产经营。第九条 支持惠明茶叶企业应用现代加工技术,利用茶树资源提取茶叶功能成分并加工成终端产品,推进精深加工产品开发和精深加工终端产品市场化推广,提高茶叶附加值。
推进惠明茶加工机械的现代化,提高加工专业化水平。
供电企业应当依法做好惠明茶生产经营主体用电保障和服务工作。茶叶种植、初加工用电按照国家规定执行农业生产用电的价格。第十条 惠明茶产业主管部门、市场监管等有关部门应当全面加强惠明茶质量安全监管,实施惠明茶质量安全全程追溯制度,规范地理标志、产品质量标志等专用标识的使用管理。
茶叶生产主体应当依法建立惠明茶生产记录制度,不得伪造惠明茶生产记录,做好对所生产茶叶的检验检测。
茶叶经营企业应当建立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如实记录惠明茶的规格、数量、生产日期或者生产批号、保质期、进货日期以及供货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内容,并保存相关凭证。
从事茶叶批发业务的经营企业应当建立惠明茶销售记录制度,如实记录惠明茶批发的规格、数量、生产日期或者生产批号、保质期、销售日期以及购货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内容,并保存相关凭证。第十一条 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推进区域性茶叶交易市场建设,规范茶青市场管理,完善信息平台、营销网络和茶叶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惠明茶经营企业在全国大中城市开设惠明茶销售专柜、专卖店。
鼓励惠明茶生产经营者参加各类茶叶展示展销活动,开拓国内外市场,自营出口惠明茶。
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惠明茶产业招商引资政策,引进和支持规模企业来景宁投资发展。第十二条 依法加强惠明茶区域公用品牌创建和管理,鼓励和支持企业争创各级各类惠明茶名牌产品,培育惠明茶企业品牌。鼓励开发使用惠明茶品牌包装。
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对获得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以及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产品认证的茶叶企业给予奖励。第十三条 自治县人民政府有计划地在全国重点城市和著名媒体开展惠明茶品牌宣传推介活动,加大对惠明茶市场宣传的投入力度。有计划地安排重点媒体、重点区域、重点地段的惠明茶公益性广告。
黄山茶为何做不过武夷茶?
黄山茶为何做不过武夷茶解释如下:
黄山茶没能做过武夷茶,或许输在起跑线上。当年,茶叶是黄山市财政收入的重要支柱和农民收入主要来源,黄山一直把精力更多投放在茶园生产环节,茶农收入是第一要务。而南平则是重点把功夫放在茶企身上,始终咬住以龙头铸品牌、以茶企带茶农。
平心而论,当时两地茶产业发展的思路和出发点没有孰是孰非,但后来,原本处在同一起跑线上的两地茶产业发展差距越拉越大,因为武夷茶重视茶产业、茶科技和茶文化的融合,注重提升产业融合和产业组织模式,以项目拉动投资,以科技成就品质,以文化铸就品牌,链接了一产和三产,带动了全产业链发展。
理念不同,高下立见。这些年,黄山茶企虽然也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扶持,但基本处于自我发展状态,难免几家欢乐几家愁。歙县就有一家茶企曾经名声在外,但如今已淡出人们的视野。
企业始终是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体,但离不开政府的扶持,特别是品牌打造方面。记得1多年前,黄山相邻的一个产茶市曾组织当地知名茶企在省内主流媒体上连续投放了大半年的报眼广告,当时黄山人觉得不可思议,后来发现包括省城在内许多地方,连单位的办公用茶都基本换成了这个市的茶。
从农药集中配送到茶园绿色防控,黄山市正全力打造全国首个全域无农残城市,做中国最干净的茶。不言而喻,黄山茶的品质无可挑剔。然而,黄山茶的亩均效益增长缓慢,恰因为一流品质没有形成品牌效应。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对比南平及武夷山市,黄山市在统筹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发展上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茶叶亩产多少斤?
茶园的产量与树龄有关,通常三、四年生的茶树,一年的毛茶产量是100-120斤;成龄茶树一年可采毛茶150-200斤。一亩地的产量,要看种植的方式,管理的水平,采摘的标准,做什么茶而定。
以江浙为例:如果做龙井这样的名茶,一年只采一季春茶,一亩地也就产干茶十几二十斤的样子。要是以做蒸青绿茶这样的标准,一年可以产干茶300斤。通常的管理水平,与一般的种植方式。从3月中下旬开始采到9月份。在江浙一亩地可以产干茶300-400斤。
茶叶年产量数据:
1、全国有茶园面积约4400万亩,茶叶年产量约260万吨,分别占世界的60%和45%,稳居世界第一位。所产茶叶中,每年有10%以上出口,每年出口额16亿美元左右。
2、中国的茶园面积及茶叶年产量稳居世界第一,茶产业相关从业人口超过亿人。中国茶产业快速发展,一二三产业融合推进,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以上内容参考:人民网——中国茶叶年产量稳居世界第一
茶产业融合发展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茶产业融合发展实施方案、茶产业融合发展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暂无评论,171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