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炮巨舰领主(异时空之巨舰大炮时代)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大炮巨舰领主,以及异时空之巨舰大炮时代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什么标志着大炮巨舰时代的结束?
日本最后一艘战列舰大和号1944年被美军空军击沉,其实早在1940年就可以说已经结束了,只不过日本还活在自己的幻想之中导致其联合舰队以及所谓的大炮巨舰时代的结束。
为什么说日德兰海战是海战史上巨舰时代最后的巅峰呢?
日德兰”海战的爆发,是英国和德国的海上对决,是第一次世界大战里规模最大的一次海战,是唯一一次全面出动的舰队主力战斗,这一场的巅峰对决,让世界看清了谁才是海上真正的霸主,也因为此战,战列舰成了称霸海洋的王者。
这场战斗中虽然英国在军舰数量上有优势,但德国军舰的指挥和测距设备比英国先进。同时,由于目前战场环境的影响,英国战舰的命中率远低于对手。此外,虽然英国军舰的主炮口径一般比德国大,但英国使用的穿甲弹药存在重大缺陷。由于穿甲弹头引信过于敏感,它在穿透目标装甲之前立即爆炸。此外,德国船只的防护设计非常出色,这大大降低了英国炮弹的杀伤力。
日德兰之战也标志着“巨船大炮”学说被推到了“顶峰”。双方舰队共派出44艘“无畏”级别的战舰,“无畏”级战舰是“巨船大炮”学说的象征性产物:10门大口径305mm主炮、蒸汽轮机动力、21节航速和综合重装甲防护,无疑代表了当时“最强的战斗力”。也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才为我们在二十世纪贡献了这场史无前例的“大海战”。
在这场史无前例的海战中,双方都遭受了一定程度的损失。英国舰队的三艘战列巡洋舰、三艘装甲巡洋舰和八艘驱逐舰被击沉,总排水量为11.33万吨。6197名海军官兵被杀,177人被俘。德国公海舰队的一艘战列巡洋舰、一艘前无畏舰、四艘轻型巡洋舰和五艘驱逐舰被击沉,总排水量为6.22万吨,2545名海军官兵死亡。从战争结果来看,德国人显然取得了战术上的胜利,但英国海军的海权并未动摇。虽然英国海军在整个海战中一直占据优势,但这场战斗暴露了其巡洋舰防御不足和缺乏战术的问题。日德兰战役后,德国公海舰队很少离开锚地。他们甚至没有挑战英国海军的海上力量。
大舰巨炮和大炮巨舰
这两个有区别吗?
如果真要选 我选大舰巨炮主义。
大舰巨炮主义指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世界各国海军发展的主流。
大炮巨舰主义是什么
巨舰大炮主义:各国海军更加重视发展以战列舰为核心、以大口径舰炮为主要突击兵器的海上舰队。
巨舰大炮主义是美国海军理论家马汉准将海权理论的政策表现。马汉是在总结19世纪以前几千年海战史、尤其是近代以来海战史的基础上推出“巨舰大炮主义”学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他的理论得到各国重视,各国纷纷投巨资建造巨型战舰,各型“无畏舰”的诞生则是巨舰大炮主义最集中的表现。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验说明,海权及巨舰、大炮并没有马汉所描绘的那样重要,他是用19世纪以前的观念观察20世纪的战争,已落后于时代。可悲的是,一战后的各国战略界、军界并未认识到这一变化,仍视“巨舰大炮主义”为重要战略因素,把战略思维停留于建造战列舰的竞赛上,军事、外交及相关战略活动皆围绕建造战列舰而展开。随后的第二次世界大战表明,因技术的进步,战争形势已某些质的变化,巨舰大炮主义已成为过时观念,航空母舰成为海战之神,而战列舰则在淘汰之列。
巨舰大炮主义的终结标志
巨舰大炮主义的终结以英国Z舰队的全军覆没作为标志。
1941年的下半年,日本南侵东南亚的局势日益危险,作为遏止日本南下的威慑力量,也根据大西洋宪章的要求,英国海军派出了“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反击”号战列巡洋舰、新服役的“无敌”号航空母舰以及4艘驱逐舰组成的Z舰队开赴远东,但“无敌”号在西印度群岛触礁,无法加入Z舰队。12月4日,舰队抵达新加坡。12月8日(新加坡时间),日本偷袭珍珠港的同时,由日本登陆舰队准备在马来半岛登陆。当得知日军登陆的消息后,远东舰队司令菲利普斯中将决定由“威尔士亲王”号、“反击”号和4艘驱逐舰组成Z舰队截击日本登陆部队。12月9日,Z舰队被日机发现,Z舰队处于日本海军陆基航空兵的攻击范围内,又缺乏空中掩护和支援。随后10日法属印度支那的日军海军第22航空战队,在关丹东南70英里发现Z舰队,最终缺乏空中保护的威尔士亲王号和反击号都被击沉。其中“威尔士亲王”号前后被6枚鱼雷命中。“威尔士亲王”号于14时20分沉没结束了短暂而又不平凡的服役生涯。两舰中共约800人丧生,其中包括菲利普斯中将、舰长里奇。此役称为马来海战。英国首相丘吉尔接报后哀叹:这是对他“一生中最沉重和最痛苦的打击”。
关于大炮巨舰领主和异时空之巨舰大炮时代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暂无评论,190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