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的认识和品鉴手抄报(茶的手抄报内容是什么)

小编
预计阅读时长 13 分钟
位置: 首页 茶叶鉴赏 正文

今天给各位分享茶的认识和品鉴手抄报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茶的手抄报内容是什么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关于茶文化的手抄报图片欣赏

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人是最早喝茶的人,茶文化发展历史悠久。下面是我为您分享了茶文化的手抄报图片,一起来看看吧!

茶文化的手抄报图片

中国茶文化手抄报作品

茶文化的特性

历史性

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其历史非常悠久。武王伐纣,茶叶已作为贡品。原始公社后期,茶叶成为货物交换的物品。战国,茶叶已有一定规模。先秦《 诗经》总集有茶的记载。

汉朝 ,茶叶成为佛教“ 坐禅”的专用滋补品。魏晋南北朝,已有饮茶之风。隋朝,全民普遍饮茶。唐代,茶业昌盛,茶叶成为“人家不可一日无茶”,出现茶馆、茶宴、茶会,提倡客来敬茶。宋朝、流行 斗茶, 贡茶和赐茶。

清朝,曲艺进入茶馆,茶叶对外贸易发展。茶文化是伴随 商品经济的出现和城市文化的形成而孕育诞生的。历史上的茶文化注重文化意识形态,以雅为主,着重于表现诗词书画、品茗歌舞。茶文化在形成和发展中,融化了儒家思想,道家和释家的哲学色泽,并演变为各民族的礼俗,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和独具特色的一种文化模式。

时代性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给茶文化注入 了新的内涵和活力,茶文化内涵及表现形式正在不断扩大、延伸、创新和发展。新时期茶文化溶进现代科学技术、现代新闻媒体和市场经济精髓,使茶文化价值功能更加显著、对现代化社会 的作用进一步增强。茶的价值是茶文化核心的意识进一步确立,国际交往日益频繁。新时期茶文化传播方式形式,呈大型化、现代化、社 会化和国际化趋势。其内涵迅速膨胀,影响扩大,为世人瞩目。

民族性

各民族酷爱饮茶,茶与民族文化生活相结合,形成各自 民族特色的茶礼、茶艺、饮茶习俗及喜庆婚礼,以民族茶饮方式为基础,经艺术加工和锤炼而形成的各民族茶艺,更富有生活性和文化性 ,表现出饮茶的多样性和丰富多彩的生活情趣。藏族、土家族、佤族 、拉祜族、 纳西族、哈萨克族、锡伯族、保安族、阿昌族、布朗族、 德昂族、基诺族、撒拉族、白族、肯米族和裕固族等茶与喜庆婚礼, 也充分展示茶文化的民族性。

地区性

名茶、名山、名水、名人、名胜、孕育出各具特色的地 区茶文化。中国地区广阔,茶类花色繁多,饮茶习俗各异,加之各地 历史、文化、生活及经济差异,形成各具地方特色的茶文化。在经济 、文化中心的大城市,以其独特的自身优势和丰富的内涵,也形成独 具特色的都市茶文化。上海自1994年起,已连续举办四届国际茶文化 节,显示出都市茶文化的特点与魅力。

国际性

关于茶文化的手抄报内容

茶文化是制茶、饮茶的文化,也是很多人熟悉的传统文化之一。下面是我为您分享了茶文化的手抄报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茶文化的手抄报内容

茶文化手抄报图片

茶文化手抄报资料

1、 饮茶的好处

(1)茶能使人精神振奋,增强思维和记忆能力。

(2)茶能消除疲劳,促进新陈代谢,并有维持心脏、血管、胃肠等正常机能的作用。

(3)饮茶对预防龋齿有很大好处。

(4)茶叶含有不少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

(5)茶叶有抑制恶性肿瘤的作用,饮茶能明显地抑制癌细胞的生长。

(6)饮茶能抑制细胞衰老,使人延年益寿。

(7)饮茶能兴奋中枢神经,增强运动能力。

(8)饮茶有良好的减肥和美容效果。

(9)饮茶可以预防老年性白内障。

(10)饮茶能保护人的造血机能。

(11)饮茶能防暑降温。 同学们,看了上面的介绍,你们一定要多喝茶,因为茶对人体有好多的好处。

2、茶,已经融入了我们的生活天地,它在我们生活中成了一种不可缺少的饮料。我是一个“茶盲”,对于茶文化,我知道的不是很多。但我听说,茶能排出体内的毒素,帮助身体健康,有些人对喝茶特别讲究,特别是老常客,他们每喝一杯崐茶,都要细细地品味,观察它的形与色,闻茶叶的香味,来判断茶的品种和质量。崐有的时候,我觉得,那些人真的很无聊,茶有什么好品味的,就等于喝一杯白开水似的,只不过是比白开水多了一点味道罢了。可是,我现在知道了,原来,茶也是有学问的,就说这茶的品种吧,什么“斗山绿茶”,“无锡毫茶”……多得数不胜数。茶,还可崐以根据它的外形特征来起名字。所以茶的种类还是比较容易分辨的。但有的茶,不崐论外形、色泽都特别相似,只有那些懂茶的人才辨别出来。

3、我国是闻名世界的古国,文化历史悠久。其中茶文化是中国历史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茶文化手抄报简笔画

一、了解茶文化

茶文化意为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特征,包括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联、茶书、茶具、茶谱、茶诗、茶画、茶学、茶故事、茶艺等等。茶文化起源地为中国。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饮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少说也有4700多年了。直到现在,汉族还有民以茶代礼的风俗。汉族对茶的配制是多种多样的:有太湖的熏豆茶、苏州的香味茶、湖南的姜盐茶、蜀山的侠君茶、台湾的冻顶茶、杭州的龙井茶、福建的乌龙茶、六安的六安瓜片等。

全世界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喜爱品茶,各国茶文化各不相同,各有千秋;中国茶文化反映出中华民族的悠久的文明和礼仪。

二、中国茶道的发展过程:

1.煎茶:把茶末投入壶中和水一块煎煮。唐代的煎茶,是茶的最早艺术品尝形式。

2.点茶,斗茶:较之于唐代煎茶,宋人更喜爱典雅精致的点茶艺术。由于宋代饮茶之风炽热,所以还风行评比调茶技术和茶质优劣的“斗茶”,亦称“茗战”。中国斗茶始于唐而盛于宋,随着贡茶的兴起应运而生。

3.泡茶:元代人已开始普遍使用茶叶或茶末煎煮饮茶,不加或少加调料。这种简便、纯粹的“清饮”方式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加上后来的沸水冲泡法,到了明代,就形成了“泡茶”这种饮茶方式,一直沿用至今。

三、有关茶文化的诗句

1、淡中有味茶偏好,清茗一杯情更真。

2、新茶已上焙,旧架忧生。

3、心为茶莽剧,吹嘘成对鼎。

4、银瓶泻油浮蚁酒,紫碗铺粟盘龙茶。

5、蚕熟新丝后,茶香煮洒前。

6、七度卢仝碗,三篇陆羽经。

7、丛老卷绿叶,枝枝相接连。曝成仙人掌,似拍洪崖肩。

8、来路可数歇一刻知味,前途无量品一杯何妨。

9、蒙茗玉花尽,越瓯荷叶空。

10、茶鼓适敲灵鹫院,夕阳欲压猪圻城。

11、琴里知闻唯绿水,茶中故旧是蒙山。

12、 天无空座,四时有香茶。

13、味为甘露胜醍醐,服之顿觉沉疴苏。

14、喝口清茶方解渴,吃些糕点又充饥。

15、幸有香茶留稚子,不堪秋草送王孙。

16、龙井泉多奇味,武夷茶发异香。

17、嫩芽香且灵,吾谓草中英。

18、惟忧碧粉散,尝见绿花生。

19、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尘烦。

20、吟咏霜毛句,闲尝雪水茶。

茶文化手抄报内容

茶文化手抄报内容:

茶的利用最初是孕育于野生采集活动之中的。古史传说中认为“神农乃玲珑玉体,能见其肺肝五脏”,理由是,“若非玲珑玉体,尝药一日遇十二毒,何以解之?”又有说“神农尝百草,日遇十二毒,得荼而解之。”

两说虽均不能尽信,但一缕微弱的信息却值得注意:“茶”在长久的食用过程中,人们越来注重它的某些疗病的“药”用之性。这反映的是一种洪荒时代的传佚之事。

依照《诗经》等有关文献记录,在史前期,“荼”是泛指诸类苦味野生植物性食物原料的,从发现了茶的其他价值后才有了独立的名字“茶”。在食医合一的历史时代,茶类植物油的止渴、清神、消食、除瘴、利便等到药用功能是不难为人们所发现的。

然而,由一般性的药用发展为习常的专用饮料,还必须有某种特别的的因素,即人们实际生活中的某种特定需要。巴蜀地区,向为疾疫多发的“烟瘴”之地。病。”正是这种地域自然条件和由此决定的人们的饮食习俗,使得巴蜀人首先“煎茶”服用以除瘴气,解热毒。

久服成习,药用之旨逐渐隐没,茶于是成了一种日常饮料。秦人入巴蜀时,见到的可能就是这种作为日常饮料的饮茶习俗。

关于茶的认识和品鉴手抄报和茶的手抄报内容是什么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中国茶的手抄报(中国名茶手抄报)
« 上一篇 2022-12-13
茶叶图标logo图片(茶叶图标logo图片ai)
下一篇 » 2022-12-13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184人围观

搜索

最近发表

网站分类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