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统计年鉴(茶叶统计信息网)

小编
预计阅读时长 20 分钟
位置: 首页 茶叶信息 正文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茶叶统计年鉴,以及茶叶统计信息网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浙江省出口到德国的茶叶出口量,出口额怎么查,要求从2001年到现在的数据,

一些收费的报告里面有,免费的渠道的话你可以尝试在中国知网里面去查比如浙江茶业统计年鉴或者农业部统计资料;另外一带一路公开的资料里面也会有一些出口的资料;还有么就是找专门的机构比如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等去查询了

主要产茶区分布

根据浙江省农村统计年鉴(2004年)资料显示,2003年,浙江省全省茶叶面积142 815hm2,茶叶总产量132 676t,重点产茶区主要分布在24个县(市),即嵊州市、淳安县、诸暨市、安吉县、绍兴县、开化县、新昌县、杭州市区、余姚市、临安市、建德市、遂昌县、武义县、宁波市区、桐庐县、金华市区、上虞市、东阳市、浦江县、富阳市、衢州市区、龙游县、奉化市、临海市,其所占比例分别为全省的68.12%和78.68%。通过对比2002年、2003年浙江省24个主要产茶县(市)的茶叶面积和产量与《浙江省土地资源》中有关茶园面积的统计结果可以发现,虽然两者的统计方法不尽相同,加之市场经济发展引起的农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各产茶县(市)的茶业发展进程也有波动,但多年来名列全省前12名的产茶县、市未变;与这一集中地域毗邻的20余个县(市)也基本不变。由此表明:浙江茶叶的主产区有相对稳定的区域,茶区分布一方面受到自然因素的强烈控制,另一方面它虽系人为种植,但又是长期以来受自然环境选择与淘汰的结果。

中国茶叶科学研究所主持的全国茶叶区划研究协作组,曾在20世纪80年代根据茶叶生产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相对一致性以及茶叶生产基本特征与进一步发展方向的相对一致性,研究浙江省茶叶区划,共划分了浙西、金衢、浙东、浙南4个茶区(图3-1)。各茶区的主要特点见表3-1。

图3-1 浙江省茶叶区划示意图

表3-1 浙江省茶叶生产分区及主要特征一览表

续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浙江茶叶主产区的气候、地形、土壤以及水文等生态因素都有明显的不同,反映出不同茶叶产区的生态环境具有鲜明特征和较大的稳定性,虽然该区划已制定20余年,至今仍与现实状况基本相符,没有很大变化。

但值得指出的是,该区划成果在阐明茶叶产量与品质的形成要素上,还缺乏地质学的分析,所以在各区内还应进一步详细划分、制定合理规划,以扬长避短进行栽培。

2001年全国茶叶产量

2001年全国茶叶产量70.17万吨

1984年我国茶叶市场放开经营以来,茶叶行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近十年来,茶叶的种植、加工、销售等方面变化更加显著和迅猛,显示出茶叶这一古老行业旺盛的生命力。

一、茶叶产量、产值、销量全面增长

我国茶叶产量在由1992年的60万吨,增加到2001年的70.17万吨;出口量由17.65万吨增加到24.97万吨;国内销售由32.24万吨增加到45万吨。

2001年世界茶叶行情分析

由于气候变化无常,预测全年有些为时过早,但从目前的情况看,2001年将与2000年完全不同,总的趋势是生产过多,价格偏低,进口需求增加。

从目前已知的数据看,2001年全球茶叶生产大幅提高,其中以肯尼亚为最。肯尼亚2001年1-6月的产量已达154900吨,比上年同期的108700吨增产42.5%。如果继续保持该势头,则全年产量有望达到270000吨。由于自1998年茶叶丰收后,肯尼亚的茶叶产量一直走下坡,因此今年的增产是一个好的转机。

不过,丰收的喜悦被茶叶价格的下跌冲淡不少。许多分析家认为,非洲蒙巴萨茶叶拍卖市场的茶叶过剩导致了全球茶叶价格的下跌。2001年6月,该交易中心的平均价格为142美分,比上年同期的202美分减少近30%,也是5年来的最低点。7月份有迹象表明价格已走出低谷,开始回升。自6月以来,茶叶主产区的气象报告显示,有一股冷空气进入,产量会减少,这对缓解供求平衡有一定帮助。

当然,价格下跌并非肯尼亚茶叶产业面临的唯一困难,未来茶叶行情的走势不稳定才是最严重的。据肯尼亚茶叶协会的消息,2000年减产的原因主要是主产区发生的干旱、冰雹和霜冻。专家们认为,产茶区气候的变化与当地森林面积的减少有密切关系。2001年茶叶增产也证明了这一论点,即气候变化无常且经常处于极端。产量的不稳定会导致价格的不稳定,而作为肯尼亚 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茶叶的出口情况必将影响该国的整体经济。同时,作为世界茶叶市场的主要出口国,肯尼亚的茶叶价格变动会波及全球的价格。另一方面,斯里兰卡茶叶连年增产,进一步加大了茶叶过剩的压力。斯里兰卡已连续8年茶叶丰收,仅这十年的增幅就达80%,也是全球主要产茶国中增产最多的国家,目前斯国已成为世界主要的茶叶出口国。斯里兰卡茶叶大幅增产的原因,主要是与90年代推行的产业结构调整有关,如国营农场私有化、增加技改项目的投资额等。该国官员认为,在目前每公顷产茶1514公斤的基础上,单产还有提高的潜力。据悉,斯里兰卡正采取积极措施,进一步提高茶叶质量。这包括:改良物种基因、使用环保农药、运用克隆技术等。

总之,在中短期内,茶叶生产会有较大的提高。即使个别地区遇上恶劣的气候条件,全球茶叶总产量也不会减少。截止到今年上半年,全球茶叶产量比上年同期仅下降了1%。而斯里兰卡预计的全年产量为320000吨,增长4.5%。考虑到FAO预测的2.8%的消费需求增长率,国际茶叶市场的竞争必将十分激烈,价格也将下跌。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头5个月茶叶出口提高了8.5%,达119200吨。当然,这与斯里兰卡的行情密不可分。

剔除近年卢比对美元的贬值因素,2001年科伦坡的茶叶平均价格按卢比计算高于2000年。卢比贬值的影响之一就是提高了斯里兰卡茶叶的国际竞争力。国际茶叶市场的大买家,如中东、独联体等国纷纷转向购买较便宜的斯里兰卡茶。众所周知,货币贬值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可以提高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刺激国内生产;另一方面会导致进口商品价格尤其是燃油价格的上涨,贷款利率的提高,生产成本的增加,从而影响到投资和经济现代化。目前,斯里兰卡的经济正处于这种状态。尽管该国政府已意识到到问题的严重性,但由于过份依赖进口石油及不断扩大的国防开支,要扭转这种局面还待时日。

让我们看一下其他一些国家的情况。中国春茶的产量还未正式公布,但从出口情形看,2001年头5个月共出口茶叶102429吨,比2000年同期的93110吨上升了10%,而2000年的出口又比1999年提高了15%,可见中国对全球茶叶价格的下跌影响不小。印度尼西亚也如此。印度尼西亚每年的茶叶产量都超过160000吨,是世界产茶最多的国家之一。据占全国产量60%的国营茶厂统计,今年上半年的产量略低于去年同期。相反的是,第一季度的出口量却增加了10%。虽然现在还不能断定印度尼西亚2001年全年的茶叶产量,但其对全球茶叶供应市场的变动影响非常大。

印度的茶叶行情对全球茶叶的供求平衡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印度的茶叶产量占全球的30%,消费量占全球的25%,出口占全球总出口的20%,这意味着印度国内茶叶市场的丝毫变动都会引起国际市场的波动。目前印度的茶叶产量比2000年略低,主要原因是茶农自愿减产。由于印度南部地区CTC茶的价格一再下跌,印度政府和茶农已意识到,一味提高产量不是增加收入的办法,关键还要提高茶叶质量。但这牵涉到国内茶叶政策的调整,并非一蹴而就。

虽然2001年印度南部的CTC/DUST茶的价格有所上升,但整体来说,全国平均交易价格仍低于60里拉。最新资料显示,2001年的茶叶计划产量为855000吨,比2000年增加4%;计划出口215000吨,比2000年增加7%。截止到5月份,实际出口64560吨,超过5%的年增长率。由于国内茶价低,茶商们纷纷努力扩大出口。不过,印度茶叶行业真正的挑战是如何刺激低迷的国内消费市场。在70年代和80年代,国内消费需求一直以3-4%的速度递增,到90年代,需求指数的增长率仅为1.8%。按一般经济规律,低价可以刺激消费,而目前的茶叶价格已降为最低,消费却并没上升。印度国内有人认为,影响茶叶消费的主要原因是可口可乐的竞争。在印度,茶叶被视为穷人的饮料,而非国际流行饮品。因此要刺激茶叶消费就需大力广告宣传。还有人认为,仅靠宣传还不够,还应对茶叶进行深加工,如生产冰茶、口味茶等,后者可能对印度更适用。

出口需求增长

从目前已知的数据看,2001年全球茶叶增产已成定局,这对茶叶价格的走势将形成一个向下的压力。尤其在蒙巴萨拍卖市场,今年上半年茶叶供应量已超过往年的30%。不过,因需求量的增加,供求矛盾并不十分严重。

2001年,大多数发达国家都较去年增加了茶叶进口量,尤其是美国、加拿大、法国、英国、德国这些消费大国。英国是目前欧洲最大的茶叶进口国,今年头4个月进口茶叶56689吨,比上年同期增加5%。增加的原因是:2000年英国的茶叶储备较1999年减少,鉴于目前的低价,各茶商都趁机补充库存。德国今年头5个月的茶叶进口量比往年增加了20%。在世界其它地区,也存在利用现今有利的价格时机补充库存的现象。在美洲,美国今年头4个月的进口量比上年增加了9%。阿根廷作为美国最大的茶叶供应商,茶叶出口大幅增长。阿根廷茶主要用于制作冰茶和茶饮料。

日本是近年持续增加茶叶进口的另一国家。这主要是国内茶叶减少而国内需求增加形成的。近几年,日本国内的茶饮料销售形势喜人,并有进一步扩大的潜力。巴基斯坦在过去十年里一直是国际茶叶市场的大买家,随着其经济的发展,迟早会成为世界最大的茶叶进口国。2001年上半年,巴基斯坦进口茶叶57517吨,比2000年同期增长5%,比1997年同期增长60%。中东国家的进口数据虽不清楚,但从肯尼亚、斯里兰卡出口到该地区的茶叶数量看,也有上升。与世界潮流不符的是俄罗斯。近几个月,俄罗斯的茶叶进口量一直呈下降趋势。另外,俄罗斯的茶商们也正逐渐将购买地从印度移向斯里兰卡。

结论

从目前已知的生产和出口情况看,全球茶叶供应十分充足。茶叶增产的原因主要是气候适宜和一些国家茶叶生产结构、政策的改革(如肯尼亚、斯里兰卡)。中国、土尔其等库存充足的国家正想尽办法扩大出口;非洲的一些产茶国则靠出口茶叶换取外汇;即使如印度尼西亚这类茶叶减产的国家也在努力扩大出口份额。尽管目前有的拍卖市场的茶叶价格跌幅较大,但这种现象只是暂时的。随着各进口国茶叶进口数量的增加,供求关系会逐渐平衡,茶价进一步下跌的可能性不大,价格将逐渐走稳。

2010—2013年福建省茶叶出口量,创汇额,以及在全国排第几?

在全国前五

我国是茶树的原产地,是世界上发现和利用茶树最早的国家。改革开放以来,茶叶行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已成为主产区农村经济的重要行业和出口创汇的优势农业行业,备受国家重视。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茶叶行业趋于品牌整合、产业化、集约化的发展,各生产基地也正在走规模化道路,各地政府纷纷出台扶持政策调动茶农、茶商及茶企的积极性,茶叶行业表现出一种空间聚集和地方专业化的现象。

2010年,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茶叶生产国和第二大茶叶出口国,但行业发展仍面临诸多制约因素,全面转型升级已是大势所趋。

资料显示,2010年全球茶叶生产总量406.7万吨,其中中国以137万吨的产量位居首位;尽管面对人民币升值、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等诸多不利因系,2010年中国茶叶出口量仍达到30.29万吨,居世界第二,茶叶出口金额创历史新高,达7.84亿美元。

但也可以看出,自2005年8月欧盟对硫丹在茶叶中的残留限量从30mg/kg调整为0.01mg/kg之后,我国茶叶出口量基本维持在25-30万吨之间,国际绿色壁垒对我国茶叶出口形成了高度制约。

分种类看,2010年我国绿茶、花茶、普洱茶出口上升,由于国际茶叶市场竞争激烈,导致我国乌龙茶和红茶出口下降;分市场,2010年对美国、俄罗斯出口增长迅速,但受原料供应紧缺、生产成本提高以及品质规范等因素影响,对西非等传统出口市场出现了下降。

在我国茶叶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茶叶行业也面临着较多的问题,例如我国茶叶企业虽然数量众多,但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国际茶叶行业中的龙头企业和全球知名品牌,尚未形成有规模的标准化、规范化茶叶生产链。目前,我国茶叶出口仍多为原料性产品,竞争以低层次的价格竞争为主,大多数企业缺乏自主研发能力。

目前,我国规模以上茶叶企业超过6000家,其中中国茶叶股份有限公司最具竞争优势,市场占有份额也最大。其以2009年营业额145700万元,排名“2010年中国茶叶行业百强企业销售额”第一位,“2011年中国茶叶行业百强企业销售额”仍然保持第一位,比排名第二位的是湖南省茶业有限公司营业额高出61.12%,稳居行业第一地位。此外市场影响力较大的还有安徽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浙江省茶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吴裕泰等。

数据来源:2013-2017年中国茶叶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前瞻网

茶叶统计年鉴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茶叶统计信息网、茶叶统计年鉴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茶水的功效(陈皮茶水的功效)
« 上一篇 2022-12-13
茶叶营养标签(茶叶产品标签图片)
下一篇 » 2022-12-13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224人围观

搜索

最近发表

网站分类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