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神雕侠侣(神雕侠侣改编)
今天给各位分享不一样的神雕侠侣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神雕侠侣改编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 1、金庸修订过的《神雕侠侣》与旧版有何不同?
- 2、《神雕侠侣》一共有几个版本?(电视剧)
- 3、不一样的神雕侠侣中靖哥哥是谁
- 4、连载版神雕侠侣情节上和三联版有哪些不同之处?
- 5、新 神雕侠侣跟以前的神雕侠侣有什么不一样吗
金庸修订过的《神雕侠侣》与旧版有何不同?
; 览完全书,粗粗列一下书中改动的地方:
1、尹志平改为甄志丙。
按照金庸所注:“在本书原版,全真教中对小龙女倾倒之年轻道人本写作尹志平。但尹志平真有其人,道号‘清和真人’,乃丘处机之徒,后曾任全真教掌教,将其写的品行不堪,有损先贤形象,今在第三版改名为‘甄志丙’,声音相似而实无其人,纯属虚构。”
在书中甄、赵二人被小龙女追杀一段中,也增补了甄、赵、尹三人的关系:“全真六子本来命丘处机的三徒尹志平任三代弟子首座,隐然为他日掌教的接班人。
但尹志平近年来勤研炼丹修仙之道,恬退自修,不愿多理俗务。全真七子中长春一派独大,弟子最多,六子商议之后,议定由丘处机的次徒甄志丙任三代弟子首座,日后可望接任掌教。”
其实纵然有人知晓尹志平确认真人,也未必就真的会把真人和书中人混为一谈,“尹志平”之名传载了数十年,也算得上金庸小说中令人印象深刻的一个人物,陡然消失,换作名字也显得俗钝的“甄志丙”,是有些可惜了。
况且作为一个在《射雕》中出现的人物,尹志平虽然出场不多,但是在大漠蒙古包外甩翻郭靖的情节,也是颇有趣味,显出此人少年时争强好胜之心强烈,颇有得几分长春真人丘处机的性情,及至中年突然变成炼丹退隐的道士,疏于武功,也有些不合情理。
2、细写了杨、龙古墓生活
原先的版本中,只是寥寥数语谈及杨龙二人古墓的生活,而杨过如何学习古墓派的武功也是泛泛而言,新版中,此类的篇幅大大增加。“天罗地网势”并非古墓派的入门功夫,杨过须得先练完“柔网势”和“夭矫空碧”,再是“天罗地网”。
而两人的对话也增加不少,如小龙女说及杨过若走了之后,自己再去收个女徒儿,杨过听言心下恐惧,悲从中来,大声痛哭。及至晚上,梦见白蝴蝶伸手抓去,却握住了小龙女的双脚,因此事小龙女才与杨过分室而睡。
最重要,是对两人携练玉女心经的描述。原版中,二人练玉女心经,只写在内功修为上,也不见得有什么招式,及至后来战金轮使出“玉女素心剑法”颇显莫名其妙。新版中,细写了二人练玉女心经双剑合璧的情形,杨过情不自禁欲吻小龙女,小龙女惊觉不妥于是停练此功。
这一些段落的增补,写明了两人在古墓中情愫渐生的过程,小龙女的性格也因此丰满许多,跳脱原版中苍白缥缈的形象。
3、原版中赵志敬手拿尹志平写的“小龙女”字条进行威吓,新版中,改为甄志丙在小龙女二十岁生日时在古墓口放了礼盒,礼盒上的礼笺被鹿清笃得到给了赵志敬,赵便以此为胁恐吓甄。引发花丛争斗,伤及小龙女。
4、原版小龙女练玉女心经伤重难愈,举剑预刺杨过,杨过躲过后逃出古墓,遇上了洪凌波。虽然稍后也写到杨过念及小龙女生死,忧急无比,定下决心重回古墓。但此前的惊恐逃脱,又在路上乔装痴呆招惹洪凌波,于小龙女不放心怀,总是欠妥的写法。
新版中,小龙女一刺未中,长剑落地,杨过转身逃出,临出门时回头向小龙女望了一眼,见她神色萎顿,心中大恸:“姑姑就要死了,我说什么也不离开她!她要来杀我,让它杀好了。”于是扶起小龙女,喂之蜂蜜,并向小龙女表白道:“我舍不得离开你!你杀我也不打紧。你如真的死了,我就自杀,否则你到了阴间,没人陪你,你会害怕的。”
至此,两人之间的情谊昭然若显,而杨过之所以下山,则是为了去给小龙女寻找药材,而小龙女见杨过不放心自己,更是承诺:“你去好了,我就要死,也等你回来再死。”两人之间的至情至性溢于言表,胜过原版一筹。
5、原版小龙女、杨过、李莫愁、洪凌波受困古墓,小龙女要求杨过发誓今后心中只有她一个女子。此段甚是别扭,小龙女的性子是不会做这般怨妇举止,杨过性情也容不得自己对小龙女言不诚恳。
到了新版,这一段写的就入情入理了许多,由小龙女要求,变为杨过发自肺腑的一番承诺,更由杨过口中,说出对此对彼的区别:“姑姑,我待他们好,那跟对你不同的。先前你放下‘断龙石’,我想到从此不能跟你在一起,比死还要难过,我宁可在古墓之中跟你一起饿死,跟你一起给李莫愁打死。
姑姑,我如不能在你身边,我还是死了的好。世上如果另外有个女子,像你这样待我好,我也当她是好人,只是好朋友就是了,但我决不能为她而死。”
小龙女问道:“为什么?是因为我待你好吗?”杨过道:“姑姑,我喜欢见到你,陪在你身边,你待我好不好,那不相干。就算你天天打我骂我,用剑每天斩我一个伤疤,我还是真的喜欢你。老天爷就算要我做狗做猫,你天天鞭我踢我,我也定要跟在你身边。姑姑,我这一生一世,就只喜欢你一个人。”
6、新版中,增加了李莫愁自述与陆展元之间情怨的来由,“你师姐本来有个相好的男人,他对我说尽了甜言蜜语,说道就是为我死一千次一万遭也没半点后悔。不料跟我分开了两个月,他遇到了一个年轻貌美的姑娘,立即就跟她好得不得了,再见到我时竟睬也不睬,好像素不相识一般。
我问他怎么样?他说道:‘李姑娘,我跟你是江湖上的道义之交,多承你过去待我不错,将来如有补报之处,自不敢忘。’他居然老了脸皮说道:‘李姑娘,下个月二十四日,我在大理跟何姑娘成亲,那时你如有空,请你大驾光临来吃喜酒。’
我气得当场呕血,晕倒在地。他将我救醒,扶我到一家客店休息,就此扬长而去。”若论情深意长,李莫愁实则不输小龙女,只因遇人不淑,才性情大变,而新版此笔增添,更显得此人的悲怜。
而她对小龙女说:“哪一天你男人对你的神情如果突然之间变了,本来十分亲热,爱得你要死要活,忽然间他对你生疏了、客气了,那便是他变了心。你一时瞧不出来,却要加意提防,且看看有什么蛛丝马迹,可万万放他不过。”
这一段话,及至小龙女要求杨过当自己是媳妇,却被杨过在张惶中回绝时又再想起,更由此断定杨过负心而伤绝离去。比原版中写得是更为的凄厉断肠。
纵观新版,可见到对于小龙女的增补之处是最多的,如小龙女下山寻找杨过,便想:“他变心就由他变心,我总之是离不开他。”
英雄大会两人相见,原版是写两人退到墙角窃窃低语,新版中则大幅增加此处二人对话,写着小龙女要求杨过每日想他从二百次增至一千次。似这般的甜言蜜语书中增加的地方甚多,也难说是改得好还是不好,因为固然可从此中对白内体会两人之间爱意甜美,但又多多少少的损了小龙女清冷矜持的形象。
7、《神雕》中的黄蓉,一直是喜爱《射雕》的人心中永远的痛。但情节发展使然,也是无可避免的。现在新版的神雕中,也并没有对黄蓉多大的改写,反而还增加了她因为不喜杨过,就以恐怕全真教多心为由阻止郭靖上终南山探望的情节。
若按照林燕妮所品标准,《射雕》中的黄蓉,当该是一品美女,及至《神雕》,只怕是三品都勉强了。
8、绝情谷内与公孙止大战,原版中,杨龙二人始终处于下风。新版中,将这一段打斗写得波澜曲折,先有杨过为了逼得小龙女___认,舍命倒地装哭,终得小龙女相认。
然后和公孙止对斗,使用了玉蜂针获胜,而公孙止获得解药后,变本加厉拿出黑剑金刀,而杨过和小龙女联手使出“玉女素心剑法”,用一招“亭亭如盖”险中得胜。
新版中,杨过、小龙女连着两次放过公孙止,而公孙止不思恩德,趁两人情花毒发作而擒下杨过。间中过程,比原版是更为惊心动魄,而玉女素心剑法的威力也显得更加巨大。
9、原版中,金轮法王掠走郭襄前往绝情谷,见郭襄天资聪颖,有心授业于她。新版中扩充了这一段落的情节,写郭襄知道金轮愿带自己前往绝情谷,所以便随着他来到蒙古营,而金轮也是对她慈爱有加,生恐重蹈大弟子染病早亡的遗憾,所以对郭襄的饮食衣着也关照料理,郭襄假意拜师以取得金轮信任,又心想武功不分好坏,但在用之得到与否,所以诚心学习。
在最后的襄阳大战中,金轮更是为了营救郭襄,而舍身支撑火柱。象李莫愁、金轮,本都是恶大难恕的人,但却在某些时刻做出温情正义之举,其恶之一面固然遭人痛恨,但是其善之一面,也引人生叹继而生怜,恶人不为全恶,善人又不为全善,可算是《神雕》中形形色色人物的一个大轮廓了。
而金轮授艺给郭襄这一段落,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是点明了郭襄佛心的来源,金轮原是西藏密宗大师,传业中难免提到佛法,而他教授郭襄瑜伽密乘、六字大明咒,皆是驱除烦恼的法门,虽然当时郭襄因为杨过之故不愿学习,只是想着自己若能早生二十年,做大龙女收留杨过,那杨过再遇到小龙女最多不过拉住她手,给她三枚金针。
而和金轮大王相处学艺的一段日子,却是无意中启明了郭襄的佛根,而后郭因情空而悟道,创立峨嵋派,可说也和这一段经历有着莫大的关系。
10、除了上述几个大改动外,还有一些字眼词句上的区别,比如孙婆婆的遗言说完整了;小龙女一开始是让杨过称自己为“媳妇儿”,及至到了绝情谷以后才换成“妻子”等等。
https://imgcdn.idongde.com/qa/2020/05/08/09/1588902927220155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1959年,金庸在创作《神雕侠侣》的时候准备创办《明报》,既然要创办《明报》,自然就要有一部足以与《射雕英雄传》相比美的力作来吸引读者。而吸引读者的最佳捷径,当然是写作《射雕英雄传》的“后传”或“续书”,让《射雕英雄传》中的那些使读者激动不已、耿耿难忘的人物再度出现,以慰广大的“射雕迷”的相思、渴慕之情,从而把金庸迷、尤其是“射雕迷”全都吸引到《明报》上来。
《明报》创办之初,机遇与风险并存,《明报》逐渐起色的时候,几名业务骨干纷纷辞职,或自主创刊,或跳槽到竞争对手那边。金庸并没有退缩,坚持《明报》的办报方针不变的同时,而是善于把握机会,准确分析国内外时局的变化,在香港众多报刊中迅速脱颖而出。
金庸的阅历十分丰富,有过苦难,也把握住了一些难得的机遇,正是这二者成就了金庸。金庸在《神雕侠侣》的创作过程中,也无意间使其中的英雄人物在成长过程中经历着重重苦难,但又能遇到别人无法遇到的机会。
《神雕侠侣》从1959年5月20日起在金庸一手创办的《明报》创刊号上开始连载,并配有大幅插图,这部小说写了两年多,刊载历时近三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神雕侠侣
《神雕侠侣》一共有几个版本?(电视剧)
8个版本。罗乐林、李通明版(1976年),刘德华、陈玉莲版(1983年),孟飞、潘迎紫版(1984年),古天乐、李若彤版(1995年),李铭顺、范文芳版(1998年),黄晓明、刘亦菲版(2004年),于正版《新神雕侠侣》,2019年版芒果娱乐、盛夏星空联合出品《新神雕侠侣》。
1、罗乐林、李通明版(1976年)
这是香港佳艺电视台在拍摄了《射雕英雄传》后大火!尝到甜头的佳艺又赶紧筹拍了这部《神雕侠侣》,但是口碑却不尽人意。
2、刘德华、陈玉莲版(1983年)
与《射雕英雄传》里的翁美玲一样,83版的小龙女陈玉莲被很多金庸迷们奉为经典,此后他人翻拍的相同角色,每每拿来与之比较,都只能引来一阵非议。
而该剧的配角也是可圈可点,甚至1995年古天乐版,配角基本沿用了这个阵容!而里面饰演配角的梁家仁、汤镇业、万梓良、任达华在当时也已是当红明星了!
3、孟飞、潘迎紫版(1984年)
这版神雕仙侣是台湾拍摄的。该剧当时可谓是大火!不仅在台湾收视惊人!孟飞、潘迎紫两人被称为最佳搭档。
潘迎紫本是香港演员,却立刻红遍台湾。在内地播出时,也引起收视哄动。由张勇强与金佩珊合唱的主题曲《跃马江湖道》成为经典,当时大街小巷都在唱本剧的主题曲《跃马江湖道》。
4、古天乐、李若彤版(1995年)
古天乐、李若彤这个版本成为了另一个经典。对于很多80年代出生的人来说,古天乐背负长剑两束白发披肩和一身白衣的小龙女相依的情景成为很多人心中的一个经典镜头。
古仔和李若彤在身形和气质上相得益彰,演技也不错。同时,这个版本在现在也经常在一些电视台反复播出,且每次播出收视都不错。因此,两人双双入围目前七个版本中“最佳杨过”和“最佳小龙女”的呼声都很高。
5、任贤齐、吴倩莲版(1998年)
对于这个版本,无论是金庸本人还是大批观众,好像都是骂声多于赞声,人物造型没有武侠片中江湖人士的感觉,看上去更像是一部古代时装剧。
不一样的神雕侠侣中靖哥哥是谁
郑国霖
1976年5月27日出生于中国上海,大陆影视演员。2003年出演《隋唐英雄传》李世民。2010年主演《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获得第28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一等奖
连载版神雕侠侣情节上和三联版有哪些不同之处?
连载版神雕侠侣中,有不少让很多读者意想不到的奇葩设定。比如说,杨过的腋下有一股奇香,天下任何女子闻到了,都会意乱情迷;李莫愁并不是什么年轻的美貌道姑,而是一个五十多岁的中年妇女;金轮法王,也没有后来那么厉害,完全没有一个大BOSS的气场。
我们都知道,神雕侠侣是新派武侠中大名鼎鼎的扛鼎之作之一,也是金庸射雕三部曲系列小说的承先启后之作。神雕侠侣继承了射雕英雄传中的南宋武林格局,老五绝,杨过郭靖等人物,也都是让人们印象深刻。
不过,我们了解到的金庸小说,往往都是三联版,新修版;换而言之,就是金庸已经对情节做出了一定修改的版本。很多人想必都非常好奇,在金庸最初的创作设想中,神雕侠侣,有着那些和后来不同的情节呢?
首当其冲的,就是有关于主角杨过的一个“奇葩”设定。在明报上连载小说的时候,金庸为了吸引眼球,书中的杨过,在旁白中提到了他腋下有一股奇香,天下任何女子闻到了,都会情不自禁;甚至,连黄蓉也涵盖在内。
李莫愁并不是后来姿色可以和小龙女分庭抗礼的绝代美女,而是一个五十多岁的中年道姑,长的也不好看;三联版中,十六年后武功大成,领悟了龙象般若功第十层境界的金轮法王已经跻身于五绝级别的高手行列之内;
但是,连载版里,他三天三夜才打死了略逊五绝一筹的裘千仞,估计,除了年龄上比较年轻之外,他没有任何地方可以和五绝媲美,毫无大BOSS的气场。
再然后,就是一些比较玄幻的情节了,比如说,杨过曾经养过一只武力不逊于一流高手的火猴;后来,也被金庸删除了。
新 神雕侠侣跟以前的神雕侠侣有什么不一样吗
新版和旧版大体有略微的变化,例如:陆立鼎武功虽然不高,在旧版中至少还有个“蜻蜓三抄手”的绝技,结果一修订连轻功都丢了。
桃花岛上杨过与二武第一次“过招”时,二武被杨过所布的陷阱所伤,区别是在巨石滚下时,旧版是白雕救了二武,新版是大树救了二武。
小龙女被收养的时间由二十年前变成十八年前。待到她师傅死时的年龄由十岁左右变为十三四岁左右。其实有很多都是毛孔级的修改,这些都是很微小的东西,制作的水平还是可以的,至少比起现在!实在令人汗颜,感叹一代不如一代。
总之不要太在意这些细节
关于不一样的神雕侠侣和神雕侠侣改编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暂无评论,141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