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香精提取工艺流程(茶叶香精提取工艺流程图)
今天给各位分享茶叶香精提取工艺流程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茶叶香精提取工艺流程图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 1、茶多酚提取工艺
- 2、如何从茶叶中同时分离得到多种化合物
- 3、如何提取香精
- 4、怎么在茶叶中提取茶多酚等物质
- 5、香精是怎么制作的?
茶多酚提取工艺
问题一:怎么从茶叶里提取茶多酚? 在茶叶中提取茶多酚的工艺主要有以下的几种方法:
1. 传统工艺:以水或乙醇为溶剂,采用水浴加热至80℃ 保温提取多次。合并提取液后用等体积的氯仿萃取,分出氯仿相后改用乙酸乙酯多次萃取,将乙酸乙酯大部回收后浓缩近干,冷冻干绩后用去离子水反复重结晶即得精品。但该法的缺点是操作费时麻烦、溶剂消耗量大、毒性大、成本高、提取率低,在高温下提取,茶多酚易氧化变质等。
2.用微波辐射萃取茶多酚:提取溶剂为50%乙醇,功率320瓦,萃取时间18秒,液固比(mL/g)1:9,二级提取,此条件下的茶多酚的提取率为92.7%。与传统的索氏提取相比,微波法提取的最大优点是提取时间大大缩短,且提取率较高。而与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相比,它成本低,投资少,提取效率高。但不适合在实验室操作。
三.现根据参考文献及相关数据,得本实验方案:
1.实验原理:利用茶多酚易溶于乙醇、乙酸乙酯,而不溶于氯仿的性质来提取茶多酚。
2.实验器材与试剂:
器材:250ml的三口烧瓶,布袋,蒸发皿,分液漏斗,等;
试剂:茶叶,碳酸钠,乙醇,氯仿,乙酸乙酯,蒸馏水,等。
3.实验步骤:
a) 提取:将粉碎的10 g茶叶中加入2g碳酸钠并放入布袋内放好,置于三口烧瓶内,加乙醇50ml,加热煮沸0.5h,倾出提取液至蒸发皿内,再用10ml乙醇洗涤茶叶包,洗涤液并入提取液。
b) 分离纯化:将装有提取液的蒸发皿置于石棉网上加热浓缩至提取液体积月约20ml,冷却至室温后将浓缩液移置分液漏斗,加入等量的氯仿萃取2次(萃取时振荡要轻,防止乳化),水层用于制备茶多酚。将氯仿萃取后的水层用等量乙酸乙酯萃取2次,每次20min,合并乙酸乙酯萃取液,水浴减压蒸馏(或旋转蒸发仪)回收乙酸乙酯,趁热将残液移入洁净干燥好的蒸发皿,改用水蒸气浴加热浓缩至近干,冷却至室温后,放入冰箱内冷冻干燥,将白色粉末茶多酚粗品,粗品用蒸馏水进行重结晶,得茶多酚精品。干燥后称量,计算产率。
问题二:茶多酚的作用?怎样提取? 从茶叶中制备茶多酚的传统方法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溶剂提取法 将茶叶用极性溶剂浸渍,然后把浸取液进行液―液萃取分离,最后浓缩得到产品。目前工业化生产主要采用此法。产品收率5%~10%,产品纯度为80%~98%。所用溶剂有丙酮、乙醚、甲醇、已烷及三氯甲烷等。该法生产成本高,且易造成污染。
离子沉淀法 用金属沉淀茶多酚,使其与咖啡碱分离,该方法使用了对人体有毒的重金属作沉淀剂,所以,用该法生产的产品难达到食品和医药行业的要求。
柱分离制备法 已有报道的凝胶柱、吸附柱和离子交换柱法。此项技术的关键是柱填充料和淋洗。研究表明,采用柱分离制备法,茶多酚得率在4%~8%之间,纯度可达98%,但柱填充料非常昂贵,而且淋洗时要用多种和大量有机溶剂,显然不适合工业化生产。
以上传统方法均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和弊端,产品无法在安全性、价格和纯度方面全部满足食品添加剂和医药行业的要求。针对这些问题,最近,经有关专家反复试验、成功地开发出将超临界CO2萃取技术与传统提取、浓缩和萃取技术相结合,制备高纯度茶多酚新工艺。该工艺既提高了茶多酚的纯度和得率。又符合工业化生产对原料、溶剂使用、制作路线、生产过程安全性和产品颜色、产率、纯度诸方面的要求,有利于茶多酚更有效地在医药和食品工业中应用。
二、茶多酚的应用
茶多酚的用途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油脂抗氧化作用 茶多酚是天然油脂的抗氧化剂,其抗氧化活性优于人工合成的抗氧化剂丁基羟基茴香醚(BHA)和二丁基羟基甲苯(BHT),也优于VE,可广泛用于食品工业,用以防止和延缓脂质的氧化或酸败。
色素保护作用 茶多酚可防止天然色素和β―胡萝卜素的降解褪色,据称其效果比VC高出20倍。
除臭剂 由于茶多酚对除甲硫醇臭味有良好效果,日本已利用其制成除臭口香糖、香烟滤嘴,可去除和防止吸烟者口臭。
抗氧化延缓衰老 茶多酚可清除人体内过多的自由基,减缓人体衰老。大量试验表明,茶多酚的抗氧化活性比VE还强,若与VC和VE配合效果更好。
防龋作用 茶多酚能强烈抑制致龋菌,明显减少菌斑和牙周指数,而对口腔中其他有益微生物没有影响。
抗菌抗病毒 茶多酚的抗菌作用在于多酚类物质能沉淀菌体蛋白,使菌体蛋白变性而失活。利用茶多酚抗菌、抗病毒的原理,国外已将儿茶素用于空调机。自1998年这种新型空调机上市以来,深受市场好评。
降低血脂,抑制动脉粥样硬化 茶多酚类化合物对有机体的脂肪代谢产生重要的作用,具有明显的抑制血浆和肝脏中胆固醇含量上升的作用,具有促进脂类化合物从粪便中排出的效果,因此它不但能防治动脉粥样硬化,而且有减肥的效果。
多种药理作用 茶多酚特别是儿茶素衍生物具有抑制癌细胞增生、抗癌、抗突变的效果。此外,儿茶素衍生物还有减轻重金属对人体产生的毒害作用以及抗辐射作用。美国一公司已利用此功能开发出粉底霜化妆品,产品标示的功能为预防紫外线辐射引起的皮肤癌以及预防皮肤的早期衰老。
在其他方面的应用 茶多酚用于鱼油制品中,能有效防止多烯酯及酸的过氧化分解,其抗氧化能力比VE更强;茶多酚油溶性乳化液用于食品调合油中,能有效地延长哈败诱导期,并显示出比粉剂更强的抗氧化能力。
茶多酚已成为医药、食品的新型添加剂,目前除了茶多酚片剂、胶囊剂等外,作为抗氧化剂和食品添加剂在粮油食品、方便食品、水产品、肉制品、调味品、糖果、饮料等多类食品中均有广泛的应用,产品供不应求,开发和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问题三:怎么在茶叶中提取茶多酚等物质 茶多酚的提取方法:
1、溶剂萃取法
溶剂萃取法是最传统的提取工艺,已先后开发出十多种提取工艺。茶多酚易溶(或可溶)于水、醇类、醚类、酮类、酯类等,所以溶剂萃取法可有水提取法和有机溶剂萃取法两种。水提取法以水为溶剂,采用水浴加热提取多次,合并提取液后用氯仿萃取,分出氯仿相后改用乙酸乙酯多次萃取,合并乙酸乙酯相并减压蒸馏浓缩,将其干燥(真空、冷冻或喷雾干燥)后用去离子水重结晶即得产品。此法有机溶剂使用少,工艺简便,成本低,产品纯度高,但提取率低。有机溶剂提取方法是传统的提取茶多酚的一种方法,也是使用最为广泛的方法,过程比较简单。其原理是利用茶叶中不同化合物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异进行提取分离的。常用的溶剂有水、甲醇、乙醇、丙酮、乙酸乙酯,一般为回流提取。
工艺流程:茶叶原料→溶剂提取→过滤→有机溶剂脱色、脱咖啡碱→萃取→回收溶剂干燥
→茶多酚粗品。浸提、除杂、萃取为必不可少的共同性步骤,常用的去杂质方法有氯仿除杂法,活性碳脱色法,石油醚除或通过低温静止除杂法。各工艺的差别仅在于浸提条件、浸提剂、浸提时间、pH值、温度、次数等)、除杂条件和萃取条件不同。溶剂萃取法的优点是稳定、可靠;缺点是:用水提取,茶多酚提取率低(一般提取率为5% ~6 %),产品纯度低,产品易氧化,且其中含有大量杂质(如植物多糖、茶棕色素、色素、咖啡碱、树脂等)。而用有机溶剂提取,提取率虽可有所提高(可达到1O% ~15% ),但由于浸提液中不但含有茶多酚,而且还含有茶色素、咖啡碱等杂质,要得到精品,还须反复除杂精制,工序多,工艺繁琐复杂,萃取工序一般需经3级错流萃取;需多次蒸馏,加热时间长;需要用大量的有机溶剂,有的有机溶剂回收困难,有毒、易燃,不利于安全生产。综上所述,溶剂法的改进主要应以简化工艺、降低成本、提高有效成份含量和提取率等为目标。
我国湖北省化学研究所开发出一种新的溶剂萃取法提取茶多酚,茶多酚的含量〉95%,茶多酚萃取率在8%-11%,其中儿茶素含量〉70%,咖啡因〈1%,产品质量达到或超过医药保健用茶多酚的要求,已于2000年通过了湖北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其提取工艺是将粉碎后的茶叶末用萃取剂在一定温度下萃取两次,浓缩后的萃取液加入特定溶剂及脱色剂去杂,过滤,母液经浓缩后用溶剂洗脱咖啡因,经再次浓缩后用溶剂萃取茶多酚,蒸馏溶剂,干燥后得到茶多酚产品。萃取工艺流程如下: 茶叶末浸提→过滤浓缩→沉降除杂→过滤浓缩→脱碱萃取→脱溶→干燥→茶多酚
该工艺创新之处在于:(1)浓缩后的萃取液用特定溶剂处理,能有效去杂并克服过滤困难及后续洗脱咖啡因及色素工序中的乳化问题。(2)筛选出一种有效脱除咖啡因的特定溶液,用该溶液洗脱可使茶多酚中的咖啡因含量降至0.5%以下,同时不影响茶多酚的萃取率及含量。
2、金属离子沉淀法
沉淀法的原理是利用茶多酚在一定的介质条件下可以和某些物质络合形成沉淀物的性质,使其从浸提液中分离出来,从而与水溶液中咖啡碱、单糖、氨基酸等组分分离,来提取茶多酚。一般工艺流程为:茶叶原料一热水提取一过滤一沉淀一转溶一萃取一浓缩一真空干燥,得到茶多酚粗品。已报道使用的沉淀剂有4类,即无机盐类、生物碱、蛋白质类和高分子聚合物。其中无机盐类最常用,其他3类沉淀剂成本高,目前尚处在实验阶段。无机盐类常用沉淀剂有3种:① 重金属碱式盐,如Pb(OH)Ac、Cu(0H)Ac等;② 氢氧化物,如Ca(OH)2,这类沉淀剂价廉,但强碱均有腐蚀作用;③ 盐离子,如Ca2+、Zn2+、Mg2+、Ba2+ 和Fe3+等,是一类较有前途的沉淀剂。可在碱性条件下沉淀,在酸、......
问题四:茶叶(绿茶为列)中茶多酚提取率是多少? 以红茶茶叶和绿茶茶叶为原料,考察浸提温度、时间、固液比、溶剂浓度对茶多酚提取的影响,并对其提取率进行了研究。结合正交试验,确定出了溶剂法提取茶多酚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红茶较优的提取工艺条件为固液比1U80,乙醇浓度60%,浸提温度50℃,浸提时间30 min,此时茶多酚的提取率为20.35%;绿茶较优的提取工艺条件为固液比1U80,乙醇浓度50%,浸提温度50℃,浸提时间40 min,此时茶多酚的提取率为25.44%。
问题五:怎样在茶叶中提取茶多酚? 茶叶研碎,取10g,加20%乙醇100ml,70~80度水浴30min,共提取3次,合并提取液,加入2gZnCl2作沉淀剂,加NaHCO3调pH至6.4~8.0,静置60min,离心或过滤,弃去水层,沉淀加40%硫酸溶解,乙酸乙酯萃取水层3次,合并乙酸乙酯,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减压蒸去乙酸乙酯,可得茶多酚
问题六:有什么简单的办法从泡过的茶叶中提取茶多酚? 提取茶多酚并不是简单的事!
溶剂提取法 将茶叶用极性溶剂浸渍,然后把浸取液进行液―液萃取分离,最后浓缩得到产品。目前工业化生产主要采用此法。产品收率5%~10%,产品纯度为80%~98%。所用溶剂有丙酮、乙醚、甲醇、已烷及三氯甲烷等。该法生产成本高,且易造成污染。
离子沉淀法 用金属沉淀茶多酚,使其与咖啡碱分离,该方法使用了对人体有毒的重金属作沉淀剂,所以,用该法生产的产品难达到食品和医药行业的要求。
柱分离制备法 已有报道的凝胶柱、吸附柱和离子交换柱法。此项技术的关键是柱填充料和淋洗。研究表明,采用柱分离制备法,茶多酚得率在4%~8%之间,纯度可达98%,但柱填充料非常昂贵,而且淋洗时要用多种和大量有机溶剂,显然不适合工业化生产。
以上传统方法均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和弊端,产品无法在安全性、价格和纯度方面全部满足食品添加剂和医药行业的要求。针对这些问题,最近,经有关专家反复试验、成功地开发出将超临界CO2萃取技术与传统提取、浓缩和萃取技术相结合,制备高纯度茶多酚新工艺。该工艺既提高了茶多酚的纯度和得率。又符合工业化生产对原料、溶剂使用、制作路线、生产过程安全性和产品颜色、产率、纯度诸方面的要求,有利于茶多酚更有效地在医药和食品工业中应用。
问题七:茶多酚和茶黄素的提取工艺一样吗?现在工业都是什么提取方法? 10分 原理和思路一样,我了解茶多酚的提取工艺,但茶黄素的没接触过。茶多酚的提取工艺到我空间俯吧,有较详细的介绍
如何从茶叶中同时分离得到多种化合物
茶多酚的提取方法:
1、溶剂萃取法
溶剂萃取法是最传统的提取工艺,已先后开发出十多种提取工艺。茶多酚易溶(或可溶)于水、醇类、醚类、酮类、酯类等,所以溶剂萃取法可有水提取法和有机溶剂萃取法两种。水提取法以水为溶剂,采用水浴加热提取多次,合并提取液后用氯仿萃取,分出氯仿相后改用乙酸乙酯多次萃取,合并乙酸乙酯相并减压蒸馏浓缩,将其干燥(真空、冷冻或喷雾干燥)后用去离子水重结晶即得产品。此法有机溶剂使用少,工艺简便,成本低,产品纯度高,但提取率低。有机溶剂提取方法是传统的提取茶多酚的一种方法,也是使用最为广泛的方法,过程比较简单。其原理是利用茶叶中不同化合物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异进行提取分离的。常用的溶剂有水、甲醇、乙醇、丙酮、乙酸乙酯,一般为回流提取。
工艺流程:茶叶原料→溶剂提取→过滤→有机溶剂脱色、脱咖啡碱→萃取→回收溶剂干燥
→茶多酚粗品。浸提、除杂、萃取为必不可少的共同性步骤,常用的去杂质方法有氯仿除杂法,活性碳脱色法,石油醚除或通过低温静止除杂法。各工艺的差别仅在于浸提条件、浸提剂、浸提时间、pH值、温度、次数等)、除杂条件和萃取条件不同。溶剂萃取法的优点是稳定、可靠;缺点是:用水提取,茶多酚提取率低(一般提取率为5% ~6 %),产品纯度低,产品易氧化,且其中含有大量杂质(如植物多糖、茶棕色素、色素、咖啡碱、树脂等)。而用有机溶剂提取,提取率虽可有所提高(可达到1O% ~15% ),但由于浸提液中不但含有茶多酚,而且还含有茶色素、咖啡碱等杂质,要得到精品,还须反复除杂精制,工序多,工艺繁琐复杂,萃取工序一般需经3级错流萃取;需多次蒸馏,加热时间长;需要用大量的有机溶剂,有的有机溶剂回收困难,有毒、易燃,不利于安全生产。综上所述,溶剂法的改进主要应以简化工艺、降低成本、提高有效成份含量和提取率等为目标。
我国湖北省化学研究所开发出一种新的溶剂萃取法提取茶多酚,茶多酚的含量〉95%,茶多酚萃取率在8%-11%,其中儿茶素含量〉70%,咖啡因〈1%,产品质量达到或超过医药保健用茶多酚的要求,已于2000年通过了湖北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其提取工艺是将粉碎后的茶叶末用萃取剂在一定温度下萃取两次,浓缩后的萃取液加入特定溶剂及脱色剂去杂,过滤,母液经浓缩后用溶剂洗脱咖啡因,经再次浓缩后用溶剂萃取茶多酚,蒸馏溶剂,干燥后得到茶多酚产品。萃取工艺流程如下: 茶叶末浸提→过滤浓缩→沉降除杂→过滤浓缩→脱碱萃取→脱溶→干燥→茶多酚
该工艺创新之处在于:(1)浓缩后的萃取液用特定溶剂处理,能有效去杂并克服过滤困难及后续洗脱咖啡因及色素工序中的乳化问题。(2)筛选出一种有效脱除咖啡因的特定溶液,用该溶液洗脱可使茶多酚中的咖啡因含量降至0.5%以下,同时不影响茶多酚的萃取率及含量。
2、金属离子沉淀法
沉淀法的原理是利用茶多酚在一定的介质条件下可以和某些物质络合形成沉淀物的性质,使其从浸提液中分离出来,从而与水溶液中咖啡碱、单糖、氨基酸等组分分离,来提取茶多酚。一般工艺流程为:茶叶原料一热水提取一过滤一沉淀一转溶一萃取一浓缩一真空干燥,得到茶多酚粗品。已报道使用的沉淀剂有4类,即无机盐类、生物碱、蛋白质类和高分子聚合物。其中无机盐类最常用,其他3类沉淀剂成本高,目前尚处在实验阶段。无机盐类常用沉淀剂有3种:① 重金属碱式盐,如Pb(OH)Ac、Cu(0H)Ac等;② 氢氧化物,如Ca(OH)2,这类沉淀剂价廉,但强碱均有腐蚀作用;③ 盐离子,如Ca2+、Zn2+、Mg2+、Ba2+ 和Fe3+等,是一类较有前途的沉淀剂。可在碱性条件下沉淀,在酸、中性条件下转溶。这些金属离子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复合使用。由于每种沉淀剂存在一定的适宜pH 沉淀环境,一般认为偏碱性的沉淀剂易诱发茶多酚的氧化,因此Zn2+和A13+沉淀剂被认为是较适宜的弱酸性环境的沉淀剂。余兆祥等采用了Zn2+和A13+复合型沉淀剂进行沉淀试验,分别与Zn2+和A13+单一型沉淀剂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复合型沉淀剂比单一沉淀剂效果要好。沉淀法的优点是:① 减少了有机溶剂的使用量,从而大大减少了环境污染,生产安全性好;② 工艺较简单:茶叶经浸泡后,加入沉淀剂即可得到茶多酚与金属结晶性沉淀物,不必浓缩提液,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能耗,成本低;③选择性强,因而产品的纯度较好,可达95 %以上,有的高达99.5% ;④ 产品色泽好,水溶性好。缺点是:① 无机盐沉淀剂沉淀转溶时pH值波动大,而茶多酚在碱性条件下易氧化,影响产品品质;② 过滤和稀酸转溶过程中茶多酚的损失较大;③ 溶液中咖啡碱等干扰物质因与茶多酚配合物的吸附产生共沉淀作用而被带人沉淀中,影响茶多酚的纯度。此外,有些金属盐残留对产品安全性也构成隐患;④ 工艺操作控制比较严格,废渣、废液处理量大。
3、树脂吸附法
树脂吸附分离法提取茶多酚是利用树脂能对茶多酚发生吸附—解离作用的特性来实现茶多酚与其他浸提物组分之间的分离。根据所采用的树脂类型的不同可分为吸附柱分离法、离子交换柱分离法和凝胶柱分离法,这三种方法原理相同,只是操作上有一定的差异。
工艺流程:茶叶→沸水浸提→过滤→滤液→树脂洗脱→洗脱液→浓缩干燥→茶多酚
目前,国产的92-2型和92-3型树脂对茶多酚的分离提取效果较好,吸附率达93%以上,解析率达92%以上,适合于茶多酚的分离。陈劲春等采用硅藻土、活性炭、聚酰胺树脂、D-301树脂作为吸附剂,并对其吸附容量与分离效果做比较。吕远平等比较11种不同树脂对茶多酚的吸附特性,得到NKA吸附树脂更适于茶多酚分离纯化。当供试液茶多酚含量为10mg/ml,以80%乙醇作为洗脱剂,洗脱速度为0.8ml/min时,茶多酚纯度可达95.8%。
该法有以下优点:① 树脂吸附法简便,工艺简单,能耗少;② 操作条件温和,避免了有效成分失活;③ 在整个过程中使用的有机溶剂主要是乙醇,它的回收容易,而且无毒、无污染。环境污染少,符合清洁化生产的发展趋势;④树脂再生容易,反复利用,成本低。缺点是:① 树脂用量大,树脂价格高、饱和吸附量低、且由于树脂失活,使用寿命短;②大规模连续性生产的设备缺乏,只适合于小量的生产。
4、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超临界流体萃取是一种正处于积极开发阶段的新型分离技术,它是利用温度和压力略超过或靠近临界的介于气体和液体之间的流体作为萃取剂,从固体或液体中萃取某种高沸点和热敏性成分,以达到分离和提纯的目的。由于其介质通常为无毒的二氧化碳,对产品无毒,特别适合于医药、食品添加剂等产品的提取。 王小梅等人运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方法对茶多酚进行了提取试验,结果表明: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茶叶中的茶多酚在工艺上是完全可行的。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茶叶中的茶多酚的适宜条件是:萃取压力为20MPa,萃取温度为50℃,分离压力为5Mpa,分离温度为40℃,二氧化碳流量为25l/h,萃取时间为5h,在此条件下,茶多酚的萃取率达90%。超临界流体萃取具有萃取速度快、效能高、溶剂消耗量少、没有残留等优点,特别是在天然植物以及食品中的热敏性化合物的萃取过程中,能使被萃取成分不因氧化、分解、逸散而变质,是传统的萃取方法不可比拟。
5、超声波浸提法
超声波浸提法是对提取过程进行超声波强化处理,是利用超声波的机械破碎和空化作用,加速茶多酚浸提物从茶叶中向溶剂扩散的速度,缩短浸提时间,增加有效成分的提取率。从已有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不到1小时效果可相同于传统提取数小时效果。传统提取工艺提取时间较长,在温度较高的情况下,茶多酚易发生氧化,造成品质下降,得率降低。而采用超声波提取,所需时间短,避免茶多酚长时间处于高温下而发生氧化,从而使得率和产品质量都得以提高。尹莲将超声波提取与水提取进行对比,在频率为20KHz超声波下,提取10min,比水提取30min得率提高40%以上,省时、节能,避免茶多酚高温氧化。
6、微波浸提法
近年来,用微波萃取法提取茶叶中的茶多酚正在成为研究热点。微波辅助萃取技术,简称微波萃取技术,是指使用适合的溶剂在微波反应器中从天然药用植物、矿物、动物组织中提取各种化学成分的技术和方法。微波浸提法是最近几年发展的一种新方法,基本原理是利用在微波场中分子发生高频的运动,扩散速率增大,因此茶多酚等浸提物在微波的辐射作用下可快速浸取出来。影响微波提取过程的主要因素包括:微波加热功率;提取溶剂的种类,萃取时间;溶剂用量以及润湿水量等。微波辅助萃取技术比目前常规使用的工艺有以下特点:① 处理时间快,微波方法仅用数分钟乃至数十秒即可,具有高效节能的作用;② 提取率高,节约了溶剂,大大提高了提取效率;③ 避免使用有毒溶剂、产品安全;④ 热效率高,控制容易,便于自动化和提高生产率。所以,微波辅助萃取技术节省能源,省工、省时、对环境友好,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技术。
如何提取香精
提取香精一般用如下设备:
1.电加热不锈钢反应锅
2.外盘半管式反应锅
3.树脂全套合成设备
4.列管式冷凝器
5.螺旋扳式换热器
6.酒精回收塔
7.中药洒精沉淀罐
8.s型铜制散热器
9.外循环真空蒸发器
10.发酵罐
11.新型高效波纹填料
12.板框式压滤机
13.单双效、升膜式薄膜蒸发器
14.wllk-90型煤气发生炉
这是基本的,很多花的提取方法都与此不同。如果别人都公开了方法,那人人都去做了,这也就是所谓的商机。
怎么在茶叶中提取茶多酚等物质
茶叶研碎,取10g,加20%乙醇100ml,70~80度水浴30min,共提取3次,合并提取液,加入2gZnCl2作沉淀剂,加NaHCO3调pH至6.4~8.0,静置60min,离心或过滤,弃去水层,沉淀加40%硫酸溶解,乙酸乙酯萃取水层3次,合并乙酸乙酯,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减压蒸去乙酸乙酯,可得茶多酚
香精是怎么制作的?
用两种以上乃至几十种香料(有时也含有合适的溶剂或载体)进行调配,从而制作出来香精。
为了要能具有某种特定香气或香型,必须要经过调香过程。调香就是将数种乃至数十种香料,按照一定的比例调和成具有某种香气或香型和一定用途的调和香料的过程,而这种调和香料就称为香精。
香精的要求:
香精作为工业产品,具备其质量规格,各生产厂家的质量指标虽有差别,但如下性质是必需具备的。
1、有一定的香型、香气或香味特征。
2、有一定的香料(有时包括:载体、辅料、溶剂或其他添加剂)的配合比例及配制工艺。
3、对人体(外用或内服)安全。
4、适应一定的加香应用要求(包括适合加香工艺条件、价格要求等)。
5、要与加香介质的性能和效用相适应,并能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6、要符合规定的剂型。
茶叶香精提取工艺流程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茶叶香精提取工艺流程图、茶叶香精提取工艺流程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暂无评论,188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