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书籍推荐(关于茶叶的书有哪些)
今天给各位分享茶叶书籍推荐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关于茶叶的书有哪些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 1、茶文化的古代经典书籍有什么
- 2、推荐几本关于茶道方面的书籍
- 3、茶文化的古代书籍有什么
- 4、茶叶的书籍推荐
- 5、有关于茶史茶文化的书有什么
- 6、关于茶道的书
茶文化的古代经典书籍有什么
饮茶在古代中国是非常普遍的。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这和茶书对茶文化的发扬和传承息息相关。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茶文化的古代经典书籍,一起来看看。
茶文化的古代经典书籍
1.《茶经》
《茶经》是一部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专著,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此书是一部关于茶叶生产历史、源流、现状、生产技术以及饮茶技艺的划时代茶学专著。
2.《煎茶水记》
这是一本现存最早的专门论水评泉的著作。全文仅约900字,共列出全国宜茶用水20处。
3.《品茶要录》
本书共10篇,一至九篇论制茶过程中应当避免采造过时、混入杂物、蒸不熟、蒸过熟、烤焦等情况。对今天辨别茶叶质量仍然有参考价值。第十篇讨论各产茶之地的特点。
4.《大观茶论》
《大观茶论》为宋代皇帝赵佶所作,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部皇帝的茶专论。全书共二十篇,对北宋时期蒸青团茶的产地、采制、烹试、品质、斗茶风尚等均有详细记述。
5.《茶具图赞》
《茶具图赞》是中国第一部茶具专著。该书绘制了宋代著名茶具12件,一具一图一赞语,又以拟人手法给每一种茶假以宋代官名和职责,妙趣横生。
6.《续茶经》
《续茶经》是从唐代至清代之间对《茶经》作出最完整补充的茶书,内容是《茶经》的10倍。
茶文化茶的好处
有助于延缓衰老
茶多酚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和生理活性,是人体自由基的清除剂。据有关部门研究证明1毫克茶多酚清除对人肌体有害的过量自由基的效能相当于9微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大大高于其它同类物质。茶多酚有阻断脂质过氧化反应,清除活性酶的作用。据日本奥田拓勇试验结果,证实茶多酚的抗衰老效果要比维生素E强18倍。
有助于抑制心血管疾病
茶多酚对人体脂肪代谢有着重要作用。人体的胆固醇、三酸甘油脂等含量高,血管内壁脂肪沉积,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后形成动脉粥样化斑块等心血管疾病。茶多酚,尤其是茶多酚中的儿茶素ECG和EGC及其氧化产物茶黄素等,有助于使这种斑状增生受到抑制,使形成血凝黏度增强的纤维蛋白原降低,凝血变清,从而抑制动脉粥样硬化。
有助于预防和抗癌
茶多酚可以阻断亚硝酸铵等多种致癌物质在体内合成,并具有直接杀伤癌细胞和提高肌体免疫能力的功效。据有关资料显示,茶叶中的茶多酚(主要是儿茶素类化合物),对胃癌、肠癌等多种癌症的预防旁岁凳和辅助治疗,均有裨益。
预防和治疗辐射伤害
茶多酚及其氧化产物具有吸收放射性物质锶90和钴60毒害的能力。据有关医疗部门临床试验证实,对肿瘤患者在放射治疗过程中引起的轻度放射病,用茶叶提取物进行治疗,有效率可达90%以上;对血细胞减少症,茶叶提取物治疗的有效率达81.7%;对因放射辐射而引起的白血球减少症治疗效果更好。
抑制和抵抗病毒菌
茶多酚有较强的收敛作用,对病原菌、病毒有明显的抑制和杀灭作用,对消炎止泻有明显效果。中国有不少医疗单位应用茶叶制剂治疗急性和慢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流感,治愈率达90%左右。
有助于美容护肤
茶多酚是水溶性物质,用它洗脸能清除面部的油腻,收茶与养生
敛毛孔运旅,具有消毒、灭菌、抗皮肤老化,减少日光中的紫外线辐射对皮肤的损伤等功效。
有助于醒脑提神
茶叶中的咖啡碱能促使人体中枢神经兴奋,增强大脑皮层的兴奋过程,起到提神益思、清心的效果。
有助于利尿解乏
茶叶中的咖啡碱可刺激肾脏,促使尿液迅速排出体外,提高肾脏的滤出雀隐率,减少有害物质在肾脏中滞留时间。咖啡碱还可排除尿液中的过量乳酸,有助于使人体尽快消除疲劳。
有助于降脂助消化
唐代《本草拾遗》中对茶的功效有“久食令人瘦”的记载。中国边疆少数民族有“不可一日无茶”之说。因为茶叶有助消化和降低脂肪的重要功效,用当今时尚语言说,就是有助于“减肥”。这是由于茶叶中的咖啡碱能提高胃液的分泌量,可以帮助消化,增强分解脂肪的能力。所谓“久食令人瘦”的道理就在这里。
有助于护齿明目
茶叶中含氟量较高,每100克干茶中含氟量为10毫克~15毫克,且80%为水溶性成份。若每人每天饮茶叶10克,则可吸收水溶性氟1毫克~1.5毫克,而且茶叶是碱性饮料,可抑制人体钙质的减少,这对预防龋齿、护齿、坚齿,都是有益的。据有关资料显示,在小学生中进行“饮后茶疗漱口”试验,龋齿率可降低80%。另据有关医疗单位调查,在白内障患者中有饮茶习惯的占28.6%;无饮茶习惯的则占71.4%。这是因为茶叶中的维生素C等成份,能降低眼睛晶体混浊度,经常饮茶,对减少眼疾、护眼明目均有积极的作用。
绿茶是历史最早的茶类。古代人类采集野生茶树芽叶晒干收藏,可以看作是广义上的绿茶加工的开始,距今至少有三千多年。但真正意义上的绿茶加工,是从公元8世纪发明蒸青制法开始,到12世纪又发明炒青制法,绿茶加工技术已比较成熟,一直沿用至今,并不断完善。
绿茶为中国产量最大的茶类,产区分布于各产茶省、市、自治区。其中以浙江、安徽、江西三省产量最高,质量最优,是中国绿茶生产的主要基地。在国际市场上,中国绿茶占国际贸易量的70%以上,销区遍及北非、西非各国及法、美、阿富汗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际市场上绿茶销量占内销总量的1/3以上。同时,绿茶又是生产花茶的主要原料。
推荐几本关于茶道方面的书籍
茶道方面的书籍有许多,如:
《茶之书》,作者:冈仓觉三英。《茶之书》主要内容简没磨介为茶文化体现了东方文化的深层精髓,茶的原理不仅止于一般所言的审美主义,而且与宗教、伦理合而为一。《茶道》,作者:周文棠。《茶道》讲述了茶从莽莽的原始森林中被先民发现,并加以利用,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从药用到饮用,并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逐渐形成了具独特文化内涵的茶道文化。《茶道养生》,李搏作者:林治。本书科学、全面、深入、系统地论述了以茶养身和以道养心的辨证关系,把神秘的东方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相互印证,把温馨浪漫的茶艺艺术与延年益寿,美容养颜的功法相结合,使人在美的享受中达到身体健康,心灵愉悦的目的,填补了我国养生学的一个空白。《茶道入门三篇》,作者:蔡荣章。本书讲述了入茶道最急切需要知道的三枯扰斗篇课目,让读者从喝茶中获得茶的益处,体会到以茶为载体的思想、美学境界。
茶文化的古代书籍有什么
我国悠久的茶业历史为人类创造了茶业科学技术,也为世界积累了最丰富的知行茶文化历史文献。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茶文化的古代书籍,一起来看看。
茶文化的古代书籍
《茶经》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总结唐代及唐代以前有关茶事的综合性茶业著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茶书。作者详细搜集历代茶叶史料,记述亲身调查和实践的经验,对唐代及唐以前的茶叶历史、产地,茶的功效、栽培、采制、煎煮、饮用的知识技术都作了阐述,是中国古代最完备的一部茶书,使茶叶生产从此有了比较完整的科学依据,对茶叶生产的发展起过一定的推动作用。
《茶经》除唐代陆羽最早撰写以外,明代徐渭(公元1575年前后)、张谦德(公元1596年)和黄钦(公元1635年前后)等三人也均撰有《茶经》。此外,宋代周绛于1012年前后曾撰《补茶经》1卷.明代孙大缓于1588年辑《茶经水辨》和《茶经外集》两书。清代陆廷灿于1734年曾撰《续茶经》3卷、附录1卷(见后)。潘思齐撰有《续茶经》20卷。《煎茶水记》唐·张又新撰,公元825年前后问世,1卷。
《采茶录》唐·温庭药撰于公元860年前后,约失传于北宋,仅存辨、嗜、易、苦、致五类六则,记事不足400字。
《十六汤品》唐·苏囱撰,具体成书年代不详,约在900年前后。原文佚,引自《清异录》第四卷茗弃部。从全书文字看,似一篇游戏文字,但对烹茶方法、茶具、茶汤审评仍有一定参考价值。
《茶录》宋·蔡襄著,1051年撰成。蔡襄自序:因陆羽《茶经》没有记载福建建安之茶,丁谓《茶图》独论采制之事,至于茶的烹试未曾有闻,遂写《茶录》。分上下两篇,全书姿梁不足800字。
《东溪试茶录》宋·宋子安撰,1064年前后写成。作者因丁谓、蔡襄写的建安茶事尚有未尽,因此写成此书。全书约3000字,首为序论,次分总叙、焙名、茶病等8目。
《品茶要录》宋.黄儒撰,成书于1075年前后,全书约1900字。作者对于茶叶采制不当对品质的影响及如何鉴别审评茶的品质,提出了十说。《大观茶论》宋·徽宗赵佶撰,成书于1107年。大观是徽宗的年号,大观初年徽宗著《茶论》,后人于是名为《大观茶论》。全书约3000字,内容包括茶树的种植方法,采茶的时期、方法、蒸茶、榨茶、制茶方法,以及鉴别茶品方法,并根据陆羽《茶经》为立论基点,再结合宋朝的变革而详加讨论。
茶文化的著名书籍
1.《茶经》
《茶经》是一部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专著搭册哗,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此书是一部关于茶叶生产历史、源流、现状、生产技术以及饮茶技艺的划时代茶学专著。
2.《煎茶水记》
这是一本现存最早的专门论水评泉的著作。全文仅约900字,共列出全国宜茶用水20处。
3.《品茶要录》
本书共10篇,一至九篇论制茶过程中应当避免采造过时、混入杂物、蒸不熟、蒸过熟、烤焦等情况。对今天辨别茶叶质量仍然有参考价值。第十篇讨论各产茶之地的特点。
4.《大观茶论》
《大观茶论》为宋代皇帝赵佶所作,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部皇帝的茶专论。全书共二十篇,对北宋时期蒸青团茶的产地、采制、烹试、品质、斗茶风尚等均有详细记述。
5.《茶具图赞》
《茶具图赞》是中国第一部茶具专著。该书绘制了宋代著名茶具12件,一具一图一赞语,又以拟人手法给每一种茶假以宋代官名和职责,妙趣横生。
6.《续茶经》
《续茶经》是从唐代至清代之间对《茶经》作出最完整补充的茶书,内容是《茶经》的10倍。
茶叶的书籍推荐
1、《中华人民共和国茶叶国家标准》
这不是一本书,是一份份文档,基本有点名气的茶都涵盖了,网上可以下载不用买,让你买茶不再被忽悠。
《中国茶事》
2、《中国茶事》郑国建
这算是一本工具书了,对茶叶分类、中国名茶、饮茶器具、茶道之法、茶养生与茶美食、茶历史与茶文化做了一些讲解。有图文对照,从茶叶本身、茶汤、香气、味道和一些独特的地方去讲解品埋携鉴方法,可以喝茶时对照着看。
《中国茶经》
3、《中国茶经》陈宗懋、杨亚军
非常完整的茶业百科全书,从地理分布到制茶工艺、茶叶特色,非常专业。这本书对于系统性了解茶叶非常有用,但对于非专业的同学稍显费劲。
《茶经述评》
4、《茶经述评》吴觉农
陆羽的《茶经》读起来会艰涩难懂,推荐当代茶圣吴觉农主编的这本,从1979年开始撰写,如今这本是第三稿,从注释-评述-精简其稿,可见内容的详实与写作精神。
《中国古代茶书集成》
5、《中国古代茶书集成》朱自振、沈冬梅、增勤
近1000页,集成了近120种茶书,把历代问世的茶书按唐五代、宋元、明、清四个阶段,给以全文整录并作详细的校对和注释,是一本古代茶学遗产完备的继承与梳理。
《武夷茶经》
6、《武夷茶经》萧天喜
福建武夷山算是茶产业发展巨头之一,囊括了六大茶类之二,是红茶和乌龙茶的发源地。
这基液磨本书介绍了武夷茶、武夷岩茶的历史源流、品种名丛、栽培管理、制作工艺、品饮文化、茶艺茶俗、茶具茶器、产区产量、流通传播、民间故事,以及相关的诗词文赋、论著资料、图表等等,视野之宽阔,资料之详尽。
茶学专业四大金刚
7、茶学专业四大金刚《茶树栽培学》、《制茶学》、《茶叶审评与检验技搏斗术》、《茶叶生物化学》
适合茶学专业的同学,搭配茶叶审评课程边练边看,知识性很强,绝对受益匪浅,如果报了考证班,这四本书也许能陪伴你考完高级评茶师。
《中国名优茶系列》之婺源绿茶
8、《中国名优茶系列》程启坤
一种茶一本的小册子,笔者大都是对该茶类有深刻认识的老茶人,教科书式的行文逻辑,对学习一款茶有很好的入门引导作用。绿茶类尤其全面,大部分名优绿茶都包括了。
《茶源地理》之福鼎
9、《茶源地理》吴垠
以游记为基链,将白茶的树种起源,国营茶厂兴起、白茶工艺、风土人情节节串连,语言通俗易懂,极具趣味性,可谓初学者必备书单!
《漫话普洱茶》
10、《漫话普洱茶》邹家驹
作者是蜚声国内外的普洱茶专家,曾两任云南省茶叶协会会长。本书图少文字犀利,普洱茶的另类教科书,看过它你就不怕别人在普洱这一难点上碾压你了。
有关于茶史茶文化的书有什么
中国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的国家。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有关于茶史茶文化的书,一起来看看。
有关于茶史茶文化的书
1. 《中国古代茶书集成》
2. 《茶趣》
3. 《茶经》
4. 《川人茶事》
5. 《茶叶全书》
6. 《茶道的开始》
7. 《大观茶论》
8. 《茶人茶话》
9. 《中国茶知识千题解》
10. 《日日是好日》
11. 《茶及茶文化二十一讲》
12. 《平常茶非常道》
13. 《 品茶要录》
14. 《中国茶文化》
15. 《多维视角下的英国茶文化研究》
16. 《 茶人三部 曲》
17. 《 茶董》
18. 《茶设计》
19. 《 茶马古道 》
20. 《茶味初见》
茶道的历史
起源
中国自古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的传说,虽无可稽考,但可说明知茶有用为时甚早。唐代陆羽在其所作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中称:“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不但描述了茶树的形态,而且指出茶产于中国南方。根据现代植物学考察资料,今云南、贵州、四川一带古老茶区中,仍有不少高达数十米的野生大茶树,且变异丰富、类型复杂。世界山茶科植物绝大部分分布于云贵高原边界山区等地,可说明这里是茶的起源地。以后由于自然地理因素影响和人工选择的结果,才使同一茶属的野生茶树在系统发育中分化出不同的种类。云南西南地区大叶野生茶树分布相当普遍。而到了贵州、四川并进一步由西向东,由于人工干预的影响,茶树形态就由乔木而灌木、叶形也由大而小,现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分布的主要是中小叶茶树。
饮茶的发源时间
1.神农时期:唐·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在中国的文化发展史上,往往是把一切与农业、碧喊缺与植物相关的事物起源最终都归结于神农氏。归到这里以后就再也不能向上推了。也正因为如此,神农才成为农之神。
2.西周时期: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茶蜜......皆纳贡之。”这一记载表明在周朝的武王伐纣时,巴国就已经以茶与其他珍贵产品纳贡与周武王了。《华阳国志》中还记载,那时并且就有了人工栽培的茶园了。
3.秦汉时期:西汉。王褒《僮约》:“烹渗宏荼尽具”,“武阳买荼”,经考该荼即今茶。近年长沙马王堆西汉墓中,发现陪葬清册中有"一笥"和“一笥"竹简文和木刻文,经查证"?"即"槚"的异体字,说明当时湖南饮茶颇广。
现在还饮用着与很古老的祖先如姜太公之流相同的饮料,确实是很使人心潮澎湃的事情。能够给人们很多的遐想。
饮茶发源的地点
关于茶树的发源地,有这么几种说法:
1.西南说:“我国西南部是茶树的原产地和茶叶发源地。”这一说法所指的范围很大,所以正确性就较高了。
2.四川说:清·顾炎武《日知录》:“自秦人取蜀以后,始有茗饮之事。”言下之意,秦人入蜀前,今四川一带已知饮茶。其实四川就在西南,四川说成立,那么西南说就成立了。四川说要比西南说“精密”一些,但是正确的风险性会大些。
3.云南说:认为云南的西双版纳一代是茶树的发源地,这一带是植物的王国,有原生的茶树种类存在完全是可能的,但是这一说法具有“人文”方面的风险,因为茶树是可以原生的,而茶则是活化劳动的成果。
4.川东鄂西说:陆羽《茶经》:“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巴山峡川即今川东鄂西。该地有如此出众的茶树,是否就有人将其利用成为了茶叶,没有见到证据。
5 .江浙说:最近有人提出始于以河姆渡文化为代表的古越族文化。江浙一带目前是我国茶叶行业最为发达的地区,历史若能够在此生根,倒是很有意义的话题。
生产发展
茶的栽培起自何时,秦、汉前尚乏直接史料。茶被发现和利用初期,除用作药物外悔辩,也作为朝贡品和祭祀品。西汉王褒《僮约》中有“武阳傱荼”、“烹荼尽具”之句,可见当时饮茶习惯已进入富贵人家日常生活。对茶日益增长的需要促进了茶的栽培和传播。早在秦代,茶已由四川传至陕西、甘肃、河南一带。后道教、佛教盛行,提倡饮茶,茶的消费益增。天台山、峨嵋山和庐山等僧寺周围很早已开始栽茶。从东汉到南北朝的500多年间,茶树又进一步推广到淮河流域、长江中下游以至岭南各地。当时江南一带饮茶已成风尚。唐代中叶,饮茶之风已遍及南北。随着茶叶逐渐成为商品,出现了较大规模的手工制茶作坊、官办的“山场”和“官焙”。陆羽在《茶经》中说茶的品质“野者上,园者次”,指出了山地野生茶优于庭园栽培茶的品质,但栽培茶仍迅速发展。《茶经》系统介绍了唐代全国已划分的山南、淮南、浙西、剑南、浙东、黔中、江南和岭南八大茶区,所辖计33个州。当时茶叶的生产和贸易之盛,堪称中国茶叶史上的一个高峰。宋代茶的栽培又有扩展,南宋时已有66个州、 242个县产茶。产量以四川的成都府路和利州路(广元一带)最多,约占全国的半数,年产量约20多万担。元、明、清以后,茶叶生产继续增长,在福建、江西、安徽和浙江等地逐渐成为山区农村的一种主要副业。在茶叶生产发展的同时,封建统治者对茶的经济价值日益重视。唐德宗贞元九年(793)正式税茶,把茶的生产、贸易作为国家财政收入的一个来源。唐文宗大和九年(835)又实行“榷茶法”,对茶叶实行专卖,甚至强令茶树移植“官场”,严禁私茶,引起人民反抗。宋代改行“茶引”法,允许商人运销,政府从中抽税。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又卖行茶马交易政策。但茶叶专卖制度在宋以后各代均仍沿用。
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外国商人为了从茶叶贸易中谋利,将中国茶叶大量运销欧美,促进了茶叶出口。至1886年,输出量达到260多万担的最高峰。当时浙江、福建、安徽、江西和湖南、湖北茶树的栽培发展尤快,福州、厦门、宁波、上海和汉口等地均有洋行经营茶叶买卖。洋行买办和官僚资本家结成一体,控制内外市场,残酷剥削茶农;加以英国人又在印度、锡兰(今斯里兰卡)大量发展茶叶生产,至20世纪初,中国茶叶产量日减。后因战争影响,山区生态条件受到破坏,引起水土流失,更使茶叶生产大幅度下降。1946~1948年间的年平均出口量仅27万担,全国总产量不到100万担。这种情况,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才发生根本性变化。现在,中国产茶区南起海南岛、北至山东胶东半岛,遍布全国18个省(自治区)。1985年茶叶产量已达820多万担,外销茶达280多万担。
关于茶道的书
关于茶道的书,关于茶道的书在我国历史上是较为丰富的,你UI与茶道的书又有什么了解呢?有哪些关于茶道的书呢?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关于茶道的书,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明朝的茶叶书籍
关于明朝的茶叶著作有:
1、《茶话》作者:陈继儒;
2、《茶经》作者:张谦德;
3、《茶疏》作者:许次纾;
4、《茶录》作者:程用宾;
5、《蒙史》作者:龙膺;
6、《蔡端明别记》作者:徐勃;
7、《茗谭》作者:徐勃;
8、《茶集》作者:喻政;
9、《茶乘》作者:高元濬;
10、《茶谱》作者:顾元庆;
11、《罗岕茶记》作者:熊明遇;
12、《茶解》作者:罗廪;
13、《茶录》作者:冯时可;
14、《茶经水辨》作者:孙大绶;
15、《茶经外集》作者:孙大绶;
16、《茶谱外集》作者:孙大绶;
17、《茶说》作者:屠隆;
18、《茶考》作者:陈师;
19、《茶谱》作者:朱权;
20、《茶录》作者:张源;
21、《品茶要录补》作者:程百二;
22、《茗笈》作者:屠本畯;
23、《茶董》作者:夏树芳;
24、《茶董补》作者:陈继儒;
25、《煮泉小品》作者:田艺蘅;
26、《水品》作者:徐忠献;
27、《茶哪信寮记》作者:陆树声;
28、《煎茶七类》作者:徐渭;
29、《茶笺》作者:闻龙;
30、《洞山岕茶系》作者:周高起;
31、《阳羡茗壶系》作者:周高起;
32、《岕茶》作者:冯可宾。
33、《茶酒争奇》作者:邓志谟。
34、《茶说》作者:黄龙德。
《中国名茶图谱》
中国是茶的祖国,是发现、栽培茶树,加工、利用茶叶最早的国家。悠久的产茶历史,辽阔的产区,优越的自然条件,精湛的采制技术,形成了源远流长,琳琅满目,千姿百态的中国名茶。本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图片与装帧更加精美的巨着——《中国名茶图谱》。
《中国名茶图谱》涵盖了我国六大基本茶类以及三大再加工茶类的名茶,共计222个,其中绿茶类118个,红茶类16个,乌龙茶类29个,黄茶类12个,白茶类4个,黑茶及压制茶类16个,花茶类17个,特种茶类10个。其次,全书还收录适制各类名茶的茶树优良品种45个。第三,对各茶类的发展概况、发类、感官审评都做了简要阐述。第四,对每一种名茶作了全面的描述,包括历史渊源、文化背景、主要产区、生态环境、造制品种、采摘标准、加工工艺和品质特征等。该书结构合理,内容丰富,取材新颖,图文并茂,是一本难得的、雅俗共赏的好茶书;也可以说,它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名茶研发与生产码携比较的全面总结
《中国茶典》
中国茶典[China Tea Records] 资料汇编。罗庆芳主编。贵州人民出版社1996年10月出版。
全书197.6万字。分八辑:茶史料,茶艺文,茶辞语,茶品饮,名茶录,茶药疗,茶科技,茶商贸。从古代浩如烟海的典籍中撷集有关茶的资料,荟萃茶诗、茶词、茶语、茶史、茶事、茶俗、茶业等各类相关资料、典故、阐释,构成内涵丰富的茶经典籍汇编。
《中国茶学辞典》
中国茶学辞典[Dictionary of China Tea Science] 工具书。《中国茶学辞典》编纂委员会编,张堂恒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年10月出版。
迟缓伏全书102.2万字。是一部包含茶学各分支学科的大型专业工具书。共收辞目五千余条,包括总论(含茶文化)、茶树栽培、茶树育种与品种、茶树保护、茶叶加工、茶叶机械、审评及检验、茶树生理、茶叶化学、茶叶经济贸易十部分,涉及茶学领域55个分支学科。另附录茶叶大事年表、中国现代茶学主要着作、国内外茶叶专业期刊、主要名优茶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茶叶产销统计数据和中国部分茶叶企业简介等。因编写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历时二十余年,故各辞目释文与现状相较存在一定差异。
关于茶叶书籍推荐和关于茶叶的书有哪些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暂无评论,291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