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饮料标签(关于茶的标签)

小编
预计阅读时长 21 分钟
位置: 首页 茶叶喝法 正文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茶饮料标签,以及关于茶的标签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夏天,买饮料时一定要看标签,记住这5点,选到健康好饮料

夏天,买饮料时一定要看标签,记住这5点,选到健康好饮料

三伏天的到来,让饮料成为大众最喜爱的消暑产品,但是大家对一选择哪种饮料,饮料上的标签却总是看不明白,一不小心就买到对身体 健康 没有好作用的饮料,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常见的标签是什么意思。

在我国的营养标签中,标示“0能量”是有要求的,当食品中的能量低于17千焦/100克(固体)或100毫升(液体)时,可以标示为“0能量”,所以,一款饮料标签上写着“0能量”并不代表一点能量也没有,只能说含量微乎其微,摄入后对身体营养的影响微不足道而已,所以这类饮料可以喝,但是要少喝。

与“无糖”饮料类似,低糖饮料指的是饮料中的碳水化合物或者糖的含量低于一定的界限值,按照我国标准规定,每100克或100毫升饮料中,糖含量不高于0.5克,就可以称为“低糖饮料”,在购买低糖饮料时,要看一下标签阴阳成分表中糖的含量是否符合低糖标准。

果汁饮料中的果汁含量最少要达到10%,而果味饮料则是由糖、甜味剂、酸味剂和食用香精为原料调制而成的,它的味道主要来源于食用香精,其中果汁含量微乎其微,甚至一点都不含,所以两者的差别还是很大的,如果选择的话,建议选择果汁饮料,虽然贵一点,但是纯正 健康 呀,价格和质量一定是成正比的。

有的茶饮料标签上面的营养成分表中居然全部标注为“0”,难道说真的一点营养价值都没有吗?其实也不是,我国标签标准规定,当营养成分低于某一个界限时,由于含量低微,所以对人体营养 健康 的影响非常小,则必须标注为0,也就是说,标示0并不代表绝对没有,也有可能有一点点的。

乳酸杆菌饮料普遍存在高糖分的问题,摄入过多糖分,龋齿、肥胖等相关病症发病风险就会同步增加,因此适量合理饮用乳酸菌饮料是必须的。选购乳酸菌饮料时,一定要选择发酵的,不要选择调配型的。发酵的乳酸菌饮料,配料表中会标明有乳酸杆菌,如果配料中没有乳酸杆菌或标示含有乳酸,则不是乳酸菌饮料。

另外,选购活性乳酸菌饮料时,一定要看标签,如果标示需要在2摄氏度-8摄氏度冷藏的话,是活性乳酸菌饮料,如果标示常温保存的话,一定不是活性乳酸菌饮料。

此外,从营养观点而言,任何含糖饮料或机能性饮料都不如白开水对身体 健康 有益,煮沸后自然冷却的凉白开最容易透过细胞膜促进新陈代谢,增加血液中血红蛋白量,增进机体免疫功能,提高人体抗病能力。

习惯喝白开水的人,鸡肉内乳酸堆积少,不容易产生疲劳,所以在五彩缤纷的饮料世界里,别忘了我们还是要多喝一些白开水哦!

饮料营养标签核对

夏天难免会喝些饮料,凡是有点健康知识的人,购买饮料的时候都会仔细查看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试图找到那些糖少、能量低、天然食物原料相对比例较大的饮料。不过,看食品标签也没那么容易,其中还会有很多容易误导的问题,也有一些让人困惑的方面。

这里就把常见的问题整理一下,供消费者们和营养师们参考。

1 有些饮料号称不含能量,可是,饮料真的有零卡路里的吗?为什么有些零能量饮料是甜的,有些是不甜的?

人们通常认为只有甜的才是饮料,其实,只要能解渴,所有的液体都可以称为饮料。白水就是零能量的。因为水不含有能量,能提供能量的,只有碳水化合物(淀粉和糖)、脂肪和蛋白质这三类东西。按我国食品营养标签法规GB28050-2011,只要能量低到每100毫升饮料4kcal(17kJ)以下,就可以号称为“零能量”,用不着绝对“零卡路里”。符合零能量要求的饮料其实很多,只是市售饮料中除了矿泉水之外,这种类型比较少罢了。

比如说,所有的茶,不管红茶、绿茶、普洱茶、乌龙茶、茉莉花茶,都是零能量。因为它们没有糖,没有淀粉,没有油,蛋白质含量也微乎其微。菊花茶、玫瑰花茶、金银花茶、栀子茶、竹叶茶、大麦茶、荞麦茶等等,也都是零能量。在绿豆没有煮破皮,淀粉没有溶出之前,如果把绿色的汤捞出来,这种绿豆清汤也是零能量。

市面上所出售的茶饮料,只要味道不甜,没有加糖,就是零能量。如果是甜的,但这甜味完全是来自于非糖甜味剂,比如阿斯巴甜、安赛蜜、甜蜜素、蔗糖素等等,那么也是零能量。

2 饮料中的能量是主要来自于糖吗?如果买的是果汁饮料,果汁中本身就含糖,制造中也可能人工添加糖,这两种糖在健康方面会有什么差异呢?

是的,饮料中的能量主要来自于糖。这个糖可能来自于原料中,比如水果、蔬菜天然含有蔗糖、果糖和葡萄糖;也可能是人工添加的蔗糖(包括白砂糖、绵白糖、冰糖、红糖等),或者是人工添加的果葡糖浆(含果糖和葡萄糖),也有可能是人工添加的其他糖浆,比如麦芽糖浆、淀粉糖浆、枫树糖浆、龙舌兰糖浆等,或者是蜂蜜(主要成分是果糖、葡萄糖和蔗糖)。

不管什么来源,都是增加了饮料中的糖。糖是含有能量的,每克糖含有4千卡能量。一般来说淡甜饮料的糖含量是4-5%,而正常甜度饮料的糖含量是8-11%。一瓶饮料是500毫升左右,5%的糖就是25克糖,10%的糖就是50克糖,含200千卡能量,相当于大半碗米饭。

能量摄入超过消耗就会让人发胖,在含能量着方面,无论是自带糖的纯果汁,还是人工添加糖的甜饮料都一样。纯果汁通常都很甜,含糖量多在8-10%之间。流行病学研究证明,纯果汁喝多了也会增加发胖危险,也会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因为里面的糖实在是很多。

3 饮料标签上,营养成分表中的“碳水化合物”这一项,是否可以直接等同为加入的白糖的含量?怎么知道饮料中的糖是不是果汁来的?

饮料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是配料中原有的碳水化合物和添加的含糖甜味剂的总和。包括淀粉、蔗糖、果糖、葡萄糖、麦芽糖、乳糖等所有人体能吸收的碳水化合物品种。如果是含乳饮料,其中就包括乳糖;如果是果蔬汁,就包括水果蔬菜原本含有的蔗糖、果糖和葡萄糖。此外,如果添加了麦芽糖浆、葡萄糖浆、淀粉糖浆等,其中的糖、糊精和淀粉也算在碳水化合物当中。

如果是果蔬汁饮料,其中必须标注出原果蔬汁的含量。比如说,果汁饮料通常会标注“原果汁含量≥10%”。这就说明,饮料中果蔬汁只占10%,其他90%都是用糖、酸、香精等勾兑而成的。所以就很容易明白,90%的甜味来自于外加的糖。

4 在营养成分表这一块,美国、澳大利亚和香港是有规定需要明确标出人工添加的“糖”的含量的,而我国则绝大多数产品不标注添加了多少糖(提问记者调查了市场上常见的六大类共51种饮料,发现标出来添加糖数量的只有5个)。我国是否有必要制定在食品外包装上强制标出糖分含量的法规?

按我国的食物营养标签法规,没有强制要求标注其中的外加糖分。实际上,即便标注,意义也不是非常大。因为果蔬原有的糖也好,还是添加的糖也好,它们都是糖,都含有同样的能量,都需要引起注意。

人们看看“原果汁含量”这个项目意义更大,所有果蔬汁饮料都需要注明这个项目。如果没有注明原果汁含量,那么就不要期待里面有超过5%的量,95%以上的糖是外加的。按相关标准,果蔬汁饮料至少要含有10%的果蔬原汁,也就是说,通常果蔬汁饮料中90%的糖分是外来添加的。而对于纯果汁,它的糖应当全部是来自于水果本身的。不过,由于水果原料每年会有点含糖量变化,如果原料含糖量偏低,不排除产品中添加少量糖维持到标准水平的可能性。

5 很多饮料中会添加甜味剂等食品添加剂,即使产品标注“无糖”也只是代表没有额外添加的白砂糖,不代表没有糖类物质。那么,是否有必要标注来自食品添加剂的糖含量有多少?

食品添加剂里不包括以上所说人体可以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包括各种糖。添加剂只包括不会升高血糖的那些非传统甜味物质,比如各种糖醇和各种合成甜味剂。除了木糖醇之外,其他甜味剂几乎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不会带来热量。这些食品添加剂的品种都需要在食品配料表中进行说明,但是其添加数量无需标明。

6 在产品包装的营养成分表必须标注占NRV(营养素参考值)百分数一栏,消费者在购买饮料的时候,怎样利用这项指标来做出健康选择?

食物中营养成分占NRV的比例,是个很有意义的指标。按我国食品营养标签法规,有几个项目必须标注: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钠。其他项目都是“自选动作”,这几个是“规定动作”。

对于除了牛奶和豆浆的其他饮料来说,我们不指望它提供大量的蛋白质或脂肪。通常饮料里的碳水化合物就是糖,无论是果蔬汁中的还是外加的糖,都会带来能量(俗话所说的“卡路里”、“热量”)。所以,饮料中意义最大的项目就是能量。

正因如此,看看一款饮料产品的能量占NRV的比值是多少,在选购时很要紧。一般来说,占的比例越高,则越需要慎重购买。哪怕其中添加了维生素,只要能量高,就不能以含维生素为理由大量饮用。相反,饮料中能量越低,说明其中的糖越少,在喝同样数量时,引起发胖和慢性病的风险较小。

同时,为了避免商家玩猫腻,还要仔细看一下营养成分表是按每100毫升的量来计算,还是按照一瓶(500毫升左右)或一听(355毫升左右)来计算的。有时候,由于其中所含能量(糖)太高,商家就选择用100毫升中所含的数值来做营养成分表,猛一看,会以为其中能量较低糖较少,容易误导消费者。

7 我国的饮食指导书籍《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对每日摄入的油和盐的上限是有明确要求的,但是却没有糖分摄入的推荐量标准,为什么?是否有必要针对糖分含量也给大众一个每日推荐值或每日上限值?

外加的糖很难建立一个推荐标准,因为根本不需要吃。一辈子不吃外加的糖绝对不影响健康,只能说有利于健康。而糖是一种碳水化合物,它在食品中天然含有,有时很难区分添加的糖和原有的糖。比如说,喝“纯”的果汁,其中的浓浓甜味是来自于水果,不是人为添加糖的结果,但一样可以喝进去大量的糖,一样可能带来肥胖,并增加糖尿病的危险。一般建议是,除了水果和水果干之外,尽量不吃任何甜味突出的食物,不喝甜饮料。即便水果和水果干也需要限量,水果推荐数量是每天200-400克(不算果皮果核),其实也就相当于1-2个大苹果的量,不是放开来猛吃。

个人建议是,如果一定要吃人工增甜的食物,控制在每天一品的范围内(一份冰淇淋或一瓶低糖饮料)

日常生活中如何挑选健康的茶饮料?

看标签——茶饮料标志不规范,是目前茶饮料市场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表现之一产品名称不规范,有的名称没有反映产品性能,如只标奶茶而不加上“饮料”两字;有的不标明产品的真正属性,如只标“柠檬茶”、“杏茶”,而不明确标明是果味茶。表现之二是配料表标注不规范,有的加了添加剂却不标出,有的添加水果香精却标添加果汁,有的只标添了甜味剂、防腐剂而不标明具体名称。这些问题使消费者在选购茶饮料时产生困惑甚至被误导。所以,我们选购茶饮料时,若发现规定茶饮料产品标签上应注明的内容没标全,那就是不合格产品。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看保质期——已超出标明保质期,则质量无保证,不宜购买。

从外观上判断——茶汤饮料应具有茶类应有的色泽,透明,允许稍微有沉淀;果味及果汁茶饮料呈茶汤和类似某种果汁应有的混合色泽, 果味茶饮料应清澈透明,允许稍有浑浊和沉淀。果汁茶饮料应透明或略带浑浊,允许稍有沉淀;碳酸茶饮料具有原茶类应有的色泽,透明,允许稍有浑浊和沉淀;奶味茶饮料浅黄色或浅棕色的乳液,允许有少量沉淀,振摇后仍呈均匀状乳浊液;其他茶饮料应具有品种特征性应有的色泽,透明或略带浑浊,允许稍有沉淀。另,所有饮料均无肉眼可见的外来杂质。三片罐装饮料如发现凸起,说明其质量有问题;各种瓶装茶饮料倒置时,均不应有渗漏现象;如饮料颜色太粘稠、太鲜红或颜色异常,则质量不佳。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从气味和味道上判断——各种茶饮料都有其相应的气味。

茶汤饮料具有原茶类应有的香气和滋味;果味茶饮料、果汁茶饮料具有类似某种果汁和茶汤的混合香气和滋味,香气柔和,甜酸适口;碳酸茶饮料具有品种特征性应有的香气和滋味,香气柔和,甜酸适口,有清凉刹口感;奶味茶饮料具有茶和奶混合的香气和滋味;其他茶饮料具有品种特征应有的香气和滋味,无异味,味感纯正。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绿茶等饮料瓶上的标签纸成分有哪些?

茶饮料主要营养成分茶多酚、维生素C、维生素B等,以及精制白糖、香精、山梨酸等添加剂

例如我手中一瓶冰红茶,标签上的配料中有纯净水、白砂糖、柠檬酸、红茶粉、柠檬酸钠、精制盐、维生素C、焦糖色、食用香精等

2008年我国出台了茶饮料国家标准(GB/T21733-2008),其中涉及到原料、品名和成分含量的相关规定。在这个标准中,将茶饮料分为茶饮料、调味茶饮料、复(混)合茶饮料等三类。标准中对于一些茶饮料的理化指标进行了规定,根据茶饮料类型不同,对于其中茶多酚、咖啡因应该达到一定的含量。对于茶饮料,要求茶多酚的含量须≥300mg/kg,其中绿茶茶多酚含量须≥500mg/kg。茶多酚含量若不达标,则只能被归为茶味饮料。

我是专业从事茶叶工作的,希望能够帮到你。有关“茶”问题尽管咨询

茶饮料标签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关于茶的标签、茶饮料标签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茶叶品类图片大全(各类茶叶图片及名称)
« 上一篇 2022-12-15
茶叶点评网(茶叶门户网)
下一篇 » 2022-12-15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174人围观

搜索

最近发表

网站分类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