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的分析(茶叶分析推荐系统)

小编
预计阅读时长 35 分钟
位置: 首页 茶叶信息 正文

今天给各位分享茶叶的分析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茶叶分析推荐系统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茶叶的成分和功效和作用

茶叶,指茶树的叶子和芽。 别名茶、槚(jiǎ),茗,荈(chuǎn)。泛指可用于泡茶的常绿灌木茶树的叶子,以及用这些叶子泡制的饮料,后来引申为所有用植物花、叶、种子、根泡制的草本茶,下面就由我为大家介绍下茶叶的功效和作用,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茶叶的成分

1、有机酸

茶叶中有机酸种类较多,含量约为干物质的3%左右。

茶叶中的有机酸多为游离有机酸,如苹果酸、柠檬酸、琥珀酸、草酸等。在制茶过程中形成的有机酸,有棕榈酸、亚油酸、乙烯酸等。

茶叶中的有机酸是香气的主要成分之一,现已发现茶叶香气成分中有机酸的种类达25种,有些有机酸本身虽无香气,但经氧化后转化为香气成分,如亚油酸等;有些有机酸是香气成分的良好吸附剂,如棕榈酸等。

虽然茶叶中柠檬酸对人体无直接危害,但可以促进体内钙的排泄和沉积,如长期大量摄入,有可能导致低钙血症。

2、茶多酚:

茶多酚是茶叶中酚类物质及其衍生物的总称,并不是一种物质,因此常称为多酚类,约占干物质总量的20%~35%。过去茶多酚又称作茶鞣质、茶单宁。

茶多酚的功效主要有:能消除有害自由基、抗衰老、抗辐射、抑制癌细胞、抗菌杀菌、抑制艾滋病病毒。

可以与食物中的铁元素发生反应,生成难以溶解的新物质,时间一长引起人体缺铁,甚至诱发贫血症。

3、氨基酸:

分析表明,茶叶中至少含有25种氨基酸,人体必需的氨基酸是8种,茶叶中就含有6种。

氨基酸是构建生物机体的众多生物活性大分子之一,是构建细胞、修复组织的基础材料。

4、蛋白质:

茶叶中的蛋白质含量占干物质量的20-30%,能溶于水直接被利用的蛋白质含量仅占1-2%,所以茶叶中蛋白质含量不是很高,这部分水溶性蛋白质是形成茶汤滋味的成分之一。

蛋白质是维持机体的生长、组成、更新和修补人体组织的重要材料,通过氧化作用为人体提供能量。

需要说明的是,蛋白质遇到茶多酚,会产生很难溶解的鞣酸蛋白,对人体不利。

茶叶的功效和作用

味微苦、甘,性凉。能清头目,醒精神,解烦渴,利小便,消食积,解毒。用于风热上犯,头晕目昏;暑热烦渴,或饮酒过度;多睡好眠,神疲体倦;小便短赤不利,或水肿尿少;油腻食积,消化不良;湿热腹泻、痢疾。

1.降压

儿茶素类,俗称茶单宁,是茶叶特有成份,具有苦、涩味及收敛性。在茶汤中可与咖啡因结合而缓和咖啡因对人体的生理作用。具抗氧化、抗突然异变、抗肿瘤、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及低低密度酯蛋白含量、抑制血压上升、抑制血小板凝集、抗菌、抗产物过敏等功效。

2.提神

咖啡因,带有苦味,是构成茶汤滋味的重要成份。红茶茶汤中,与多无酚类结合成为复合物;茶汤冷后形成乳化现象。茶中特有的儿茶素类及其氧化缩和物可使除中咖啡因的兴奋作用减缓而持续,故喝茶可使长途开车的人保持头脑清醒及较有耐力。

3.保健

茶中含有丰富的钾、钙、镁、锰等11种矿物质。茶汤中阳离子含量较多而阴离子较少,属于碱性食品。可帮助体液维持碱性,保持健康。

①钾:促进血钠排除。血钠含量高,是引起高血压的原因之一,多 饮茶 可防止高血压。

②氟:具有防止蛀牙的功效。

③锰:具有抗氧化及防止老化之功效,增强免疫功能,并有助于钙的利用。因不溶于热水,可磨成茶粉食用。

另外,中国古人曾认为茶有十德:以茶散郁气,以茶驱睡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病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唐朝卢仝的《七碗茶歌》也对茶做了非常形象的描述:“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有没有关于茶叶的市场分析

茶叶市场调查分析

一、 摘要

中国是茶叶有发源地,茶区分布广、资源丰富,茶叶种类之多堪称世界之最。在国内,茶类消费者为中老年人居多,但年轻人占据的比例也逐渐加大,说明茶在年轻人的消费中有了很大的提升空间。中国茶叶出口主要有六大国际市场,分别是摩洛哥、日本、美国、欧盟、俄罗斯、中东地区。由于国际市场质量门槛越来越高等原因,中国茶叶市场发展受到了阻碍,但从总体来看,我国茶叶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虽然面临许多困难,但总体向上的趋势从未改变。相信随着我国茶叶种植、生产水平的迅速提高,产品安全体系日趋完善,我国茶叶的优势会越来越显现,世界各国对我茶叶的消费会逐步增加。

二、 调查背景

商品经济的日益的发展,我国的外贸份额越来越大,其中不可或缺的传统的商品茶叶市场也相当的活跃。

三、 茶叶市场概述

1、 茶叶分类

我国茶叶基本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基本茶类,一种是加工茶类。其中基本茶类又可分为六类:绿茶、青茶、红茶、白茶、黄茶、黑茶。加工茶类可分为花茶、果茶、紧压茶、保健茶等。

2、 市场特点

① 茶叶种类多样:中国是茶叶有发源地,茶区分布广、资源

丰富,茶叶种类之多堪称世界之最。现有红茶、绿茶、青茶、黄茶、黑茶、白茶六大茶类之分;具体到某种茶叶又有细分,如红茶有工夫红茶、小种红茶,绿茶有烘青、炒青、蒸青等;就质量特征而言,同类茶叶也有名优茶、大宗茶的区别。并且,各地的区域环境、气候、茶树品种、栽培方式、制茶工艺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如工夫红茶的滇红与祁红的质量差别、闽南乌龙茶与台湾乌龙茶的质量差异等。

② 茶叶价格波动大:由于我国茶叶种类、质量的差异性,茶

叶质量缺乏国家标准来统一规范,高品茶的质量级别较为混乱,售价较为模糊。面向渠道经销商的出厂价、批发价尚能保持相对稳定,而面对消费者的零售价,往往随意订价、茶价畸高或是价质不符,消费者无从判断商品茶的真正价值及真实价位。

茶叶中的主要化学成分有哪些_茶叶的化学成分分析

茶叶中有很多的成分是我们的生活中都需要的,主要有哪些主要成分呢?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茶叶中的主要化学成分,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茶叶中的主要化学成分:茶叶中氨基酸

茶叶中含有约1%~4%的氨基酸,已发现的有26种,包含20种蛋白质氨基酸和6种非蛋白质氨基酸,其中,最主要的有茶氨酸、谷氨酸、天门冬氨酸和精氨酸。尤其是茶氨酸,几乎为茶叶所特有,占茶叶干物质的1%~2%,约占所有氨基酸含量的50%。于是我们讨论茶叶的氨基酸,最主要研究的就是茶氨酸。

在茶叶当中,氨基酸是氮素循环的一类非常重要的代谢产物,也就是氮素营养被根部吸收,然后转运到茶树的芽叶等各部位,从而使茶树慢慢长高长大,积累越来越多天然的氨基酸,被人发现从而加以利用。茶叶氨基酸不仅代表着茶树营养的供给与转化,也与茶叶的品质有着直接而重要的关系,其重要的程度几乎是不可或缺的。

茶叶氨基酸的味道大多都具有鲜、爽、甜的特点,部分氨基酸还略带微酸。如果茶叶当中氨基酸含量较高,那么口感就会表现出鲜、爽、甜,如果具有刺激味的茶多酚的含量也比较恰当,那么这个茶的口感就表现出醇爽的特点。

实质上氨基酸是组成茶叶滋味最重要的三大类物质之一(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茶汤口感好不好,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这三类物质的含量与比例关系。

部分氨基酸还表现出一定的良好香气,如腥甜、海苔味、鲜甜、紫菜气味等等,这些感觉在日式蒸青茶或者一些名优细嫩绿茶当中常被发现,这是由于这些茶当中,普遍氨基酸含量都较高。此外,有些氨基酸还能与 其它 物质相结合,在制茶过程中参与良好香气的形成。

那么在选购茶叶时,哪种茶叶氨基酸含量会比较高呢?这里先说一个最简单的窍门:茶叶带毫毛越多,氨基酸含量往往越高。

有时我们在冲泡茶叶时,汤面上漂浮着一层白白的细毛,很多朋友以为这茶汤不干净,以为是灰尘,但其实不然,这是茶叶自身生长的毫毛,越嫩的部位含茶毫越多,而茶毫的主要组成物质就有氨基酸。因此,无论白毫也好,金毫也好,大家品茶时最好瞅个仔细,认真辨别清楚是真浑浊还是“假浑浊”。

茶叶氨基酸在不同的茶树品种、 种植 环境、栽培 措施 和加工工艺下,会表现出更多的分布规律,这是由茶叶氨基酸这类物质的合成原理以及生化物理特性所决定的。我们了解这些,对把握茶叶的品质会有更清晰的概念。

(1)对不同的茶树品种:小叶种含氨基酸比大叶种多,而小叶种的细嫩部位含量又比粗老部位多。因此,我们似乎都在追寻嫩的茶,总感觉越嫩的茶叶,品质越好,这其实也不无道理。

(2)对不同的种植环境:北方的茶生长维度高,气温相对低,光照相对弱,所含氨基酸多,而南方的茶生长维度低,气温相对高,光照相对强,所含氨基酸相对也低。在同一纬度,高海拔的高山茶比低海拔的低山茶氨基酸含量高,人们常说的“高山云雾出好茶”跟这个就很有关系。

(3)采用遮阴种植 方法 的茶树氨基酸含量相对较高,如日本煎茶。有些茶园种植遮阴树就是为了遮挡部分太阳光,从而使茶叶生成更多的氨基酸。

(4)在不同的制茶工艺所制成的六大茶类当中,不发酵的名优绿茶和后发酵控制良好的黑茶所含的氨基酸较多。前者工艺可最大限度保留鲜叶原有氨基酸,后者工艺可在后发酵过程合成大量氨基酸(主要通过微生物作用)。

氨基酸的保健功效很高,在人的生理过程中,氨基酸是合成多肽及蛋白质的基本单位,通常两个氨基酸脱去一个分子水就变成二肽,n个氨基酸脱去n-1个分子水后就会变成多肽或者大分子蛋白质。茶叶的氨基酸提供了人体生理代谢所必需的氨基酸,从而促使人体生理机能的正常运作。

相关实验证明,茶叶氨基酸有助于大脑进入状态,对人的思维、记忆、学习等脑力活动具有良好的辅助作用。

茶叶氨基酸还可以抑制由咖啡碱引起的人体兴奋,使人镇静,促使注意力集中。茶叶知识学习网觉得:早上工作,品饮一杯清清细嫩的名优绿茶,实在是非常不错。

茶叶中的主要化学成分:茶叶的咖啡碱

咖啡碱在茶叶中的含量很低,但却有着重要的作用。

碱,估计大家都比较熟悉,是相对于酸而言的一类物质,而这类物质都能使pH试纸变成不同程度的蓝色;生物碱,顾名思义,是指一类仅仅来源于生物界的碱类物质,这类物质都含有一个共同的元素——氮(N),或1个N分子,或好几个N分子,因此生物碱又被称为含氮的有机化合物,在植物界分布较广。

而嘌呤碱呢?可以把嘌呤理解为两个并起来的环状的分子结构,两个由分子组成的"圈圈",这个"圈圈"因为都带有4个氮(N)原子,所以也属于生物碱的一类。如果这"圈圈"再接上其它的一些不同的分子或基团,那么我们又可以得到很多不同的“圈圈碱”,即不同的嘌呤碱。这其中就有我们十分关注的影响茶叶滋味的咖啡碱(接上了3个-CH3)、茶叶碱和可可碱。由于含量的关系,咖啡碱是最最主要的,所以聊到茶叶的生物碱,我们也都是着重的聊咖啡碱(又叫咖啡因)。

茶叶中的咖啡碱约占茶叶干物质的2%~5%,约占到了茶叶生物碱总量的95%以上,与茶叶氨基酸一样,均为茶树氮素循环的重要物质。实际上,咖啡碱与茶树的生长代谢有着密切的关系,茶叶新稍哪里生长旺盛,哪里的咖啡碱含量越多;茶树哪个季节长得快,哪个季节的咖啡碱含量就多。

咖啡碱是苦的,而且苦的有点让人难受,几乎不能转变成回甘。咖啡也含有较多的咖啡碱,初次喝咖啡的那个苦呀,印象特别深刻吧。但是茶叶的苦却并非仅仅因为咖啡碱那么简单,还有多酚类化合物、茶皂素、部分苷类等共同作用形成。如果要简单的辨别,那么咖啡碱是苦而不回甘的,多酚类化合物则能转变成回甘,转变的快慢则又在于不同多酚类化合物的含量比例关系及刺激性的强弱。

咖啡碱还是形成茶汤爽口感觉的重要物质。因为咖啡碱能与儿茶素,茶黄素形成络合物,从而提供了一定刺激性而又较为协调的爽口感。此外,在冬天冲泡绿茶和红茶容易出现"冷后浑",也是因为咖啡碱与儿茶素,茶黄素,茶红素等形成络合物的大分子,从茶汤中析出,从而出现茶汤冷后变浑的现象。不过冷后浑的茶反而是更好的,说明茶中的这几种主要的滋味成分含量较高。

茶叶咖啡碱的一般分布规律,有些独特的地方。对于茶树新稍的老嫩程度,其与茶叶氨基酸的分布规律是一致的;在不同的品种和季节性上,似乎又与茶多酚保持一致。因此,这滋味成分的“三国”,还有点“演义”。

(1)茶树新稍,越嫩的部位,含咖啡碱越多,反之越老的原料,含咖啡碱越少。

(2)大叶种类含咖啡碱普遍比中小叶种要多,似乎都是因为大叶种长得飞快呀,这可是从咖啡碱生物合成的途径得出的结论。

(3)夏季气温较高,茶树生长最旺盛,夏茶所含咖啡碱最高。茶多酚也是一样,于是夏茶往往就是又苦又涩的。想不想从茶叶当中找到浓咖啡般的感觉?你可以夏天最热的时候去云南摘一些芽头炒成绿茶试试。

(4)咖啡碱在温度达到178℃时开始变成气体升华,因此高温长时炒制或有挥锅工序的茶叶咖啡碱含量相对较少,茶叶 烘焙 过程咖啡碱部分减少。

需要注意的是,咖啡碱虽然是茶叶滋味的重要组成物质,但却并不是说含越多便越好,大家还要往下看看,了解它的功效和作用。对于某类人群,甚至并不适宜喝含有咖啡碱的饮料。

咖啡碱的功效作用较多,茶叶冲泡后约有80%的咖啡碱溶解在茶汤中,人喝了茶后,咖啡碱在人体内会迅速被分解,以甲基尿酸或尿酸的形式被排出体外,因此不会在人体内产生积累。喝茶多了,上洗手间的机会也多了,如果想知道茶叶含咖啡碱多不多,那就得看你喝了后有多快就上洗手间。

(1)兴奋作用。咖啡碱能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增强大脑皮层的兴奋过程,从而使头脑清醒,帮助思维、消除疲劳,提高工作效率。为啥喝茶睡不着觉呀?就是你惹了咖啡碱。

(2)利尿作用。咖啡碱通过兴奋血液运动中枢、舒张肾血管、增加肾脏的血流量、提高肾小球的过滤率来实现利尿作用。对于心脏性水肿、水滞留等症状有显著疗效,也对肾结核和肾结石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三个字:护肾的。

(3)强心、解痉、平喘作用。主要由于咖啡碱可以松弛冠状动脉、促进血液循环和松弛支气管平滑肌,从而可以解痉平喘、治疗支气管咳喘。

(4)解酒精毒害作用。咖啡碱能提高肝脏对物质的代谢能力,增强血液循环,把血液中的酒精排出体外,缓和与消除由酒精所引起的刺激。不过千万别以为“酒喝多了不怕,咱有茶来解。”喝多了,你迟早要吐的。

茶叶中的咖啡碱对大脑有兴奋作用,对心脏有一定的刺激性,这使得一些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孕妇、 儿童 、心脏病人及神经衰弱患者只能远离茶叶。茶叶知识学习网听说现在有茶叶专家在培育和开发低咖啡碱的茶树品种,力求制出低咖啡碱茶。

茶叶中的主要化学成分:芳香物质

在有氧环境下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茶叶香气逐渐减弱,甘美口感逐渐丧失,陈味开始显露,直至质量完全变劣、陈化,失去饮用价值。茶叶中含有较多的脂类物质,特别是一些游离的不饱和脂肪酸,它们都是构成茶叶香气的重要化学基础,但又是一些很不稳定的成分。在温度较高和有氧的条件下,脂类会发生水解生成游离脂肪酸,游离脂肪酸的进一步氧化分解,就会产生具有不良气味的低分子醛、酮、醇等挥发性物质,这是引起贮藏茶叶香气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贮藏过程中亚油酸、亚麻油酸等游离脂肪酸的变化与脂类物质基本相似。

目前普遍认为,绿茶具有"新茶香"的成分主要是二甲硫、正壬醛、顺-3-己烯乙酸脂和其它一些未知成分,在有氧的情况下这些成分在贮藏过程中,下降趋势十分明显,贮藏2个月,二甲硫较贮藏前减少43%,正壬醛减少80%,顺-3-己烯乙酸脂减少39%.而与此相反,贮藏过程中新产生出1-戊烯-3-醇、顺-2-戊烯-1-醇、2,4庚醛、3,5-辛二烯-2-酮和丙醛等。贮藏中这些物质逐渐产生,并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含量逐渐增加。这些物质在贮藏前(新茶中)未曾发现过,这些化合物具有青草气和油臭味,由于它们的阀值很小,即使产生的数量极微,也会感到有不愉快的陈化气味。

另外,类胡萝卜素也易被氧化,绿茶贮藏过程中2,6,6-三甲基-2-羟基环己酮,β-环柠檬醛,α-紫萝酮,5,6环氧紫萝酮,等胡萝卜素的氧化物也有一定的增加。这些化合物与绿茶的陈味也有很大的关系。

红茶贮藏过程中香气变化更为复杂,随着脂类物质的水解和自动氧化,除了一些陈味物质的含量增加外,红茶中很多具有花香和果香味物质如苯乙醇、橙花叔醇等一以及对质量有利的异丁醛、异戊醇,芳樟醇等含量显着减少。这种变化不但使茶叶失去香味,还会显示陈味和酸败味。

茶叶中的主要化学成分:维生素C

维生素C是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之一,在绿茶中含量较丰富。在有氧环境下茶叶贮藏过程中,维生素C会因发生水解、褐变等一系列化学变化而减少,从而降低了茶叶的营养价值。由于维生素C氧化产生的2,3-而酮古罗糖酸极易与氨基酸发生羰氨反应;同时,2,3-而酮古罗糖酸脱水、脱羧后会产生褐色的羟基糖醛聚合物。使绿茶褐变,茶色泽和汤色变深、变暗,失去茶叶应有的新鲜感,从而降低了茶叶质量。

据研究,在有氧环境下绿茶贮藏4个月后,维生素C由贮藏前的306.75mg/100g下降至191.59mg/100g,下降幅度达37.54%,贮藏8个月后,下降至173.57mg/100g,下降幅度达42.32%,贮藏12个月后,下降至166.10mg/100g,下降幅度达45.85%.研究指出,贮藏过程中维生素C保留量为80%以上时,质量变化较少,当保留量下降至60%以下时已可感觉茶叶显着变质。

如何辨别茶叶的优劣

喝茶养生已经成为了现代人最喜欢的养生方式之一,因为茶叶中含有大量的对人体有益的元素,所以从茶中延伸出来的养生茶倍受人们的喜爱。茶余饭后喝上一杯养生茶,于人体十分的有益。 一杯好的养生茶,这跟使用的原料是有大家的`关联,使用什么样的茶叶,所炮制出的养生茶味道,功效也有所不同,下面我就想大家介绍一些如何辨别茶的好坏。 嗅觉、味觉、视觉、触觉是鉴定茶叶品质的主要手段,然后再将收集的信息综合起来分析判断。一般对于茶叶进行审评,主要是从干评和湿评两个方面。

一、干评

1、色泽:从茶叶本身的颜色和光泽度来看。色泽好的茶叶带有油润感,色泽差的茶叶呈暗灰色。

2、净度:是指茶叶中是否夹杂一些杂物如:梗、籽、朴、片和毛衣等,其含量是多少。

3、整碎:一是指上中下各段茶比例是否匀称,二是指茶叶个体条索或者颗粒的大小、长短和粗细是否均匀,整碎的好坏要视茶叶整体感觉。

4、条索:指各类茶叶的外形规格,如茶叶的大小、长短、粗细、轻重。

二、湿评

1、叶底: 审评完滋味后,将叶底倒入叶底盘中,观察其嫩度、匀度和色泽。叶底的老嫩、匀杂、整碎、色泽的亮暗和叶片展开的程度等是评定茶叶优次的一个重要因素。

2、汤色: 主要评比茶汤本身的正常色(性质、深浅)和茶汤的亮度(明暗、清浊)。 正常色是指茶汤应具有各类茶的汤色,如绿茶的汤色应为绿汤或绿中略带黄、明亮红茶的汤色应为红色,红艳而明亮。青茶的汤色则为橙黄明亮黄茶的汤色应为黄而明亮白茶的汤色是浅黄而明亮黑茶的汤色为深褐色,明亮。亮度是指茶汤明暗的程度。 因为茶汤中的化学成分和空气接触后容易发生变化,使茶汤变深、变浑,所以有时会把看汤色放在嗅香气之前完成。

3、滋味 品尝茶汤的滋味,适宜温度一般在50度左右,主要按浓淡、强弱、鲜滞、爽涩、苦甜及纯异等来评定级次。

4、香气: 嗅香气可分为热嗅、温嗅、冷嗅三个阶段。热嗅主要是闻香气中有没有异味,如:烟、焦、酸、馊、霉,温嗅是判定香气的高低,冷嗅是看茶叶香气的持久性。

茶叶分类,茶叶的种类以及茶叶的功效分析一下

中国茶类划分有多种方法。有的根据制作方法不同和品质上的差异,将茶叶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青茶)、白茶、黄茶、黑茶六大类;有的根据我国出口茶的类别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花茶、紧压茶、速溶茶七大类;有的根据我国茶叶加工分为初、精制两个阶段的实际情况,将茶叶分成毛茶和成品茶。

将上述几种分类方法综合起来,中国茶叶可分为基本茶类和再加工茶类两大部分。

在六大基本茶类中,绿茶又分为炒青、烘青、晒青、蒸青;红茶又分为工夫红茶、小种红茶、红碎茶三种。乌龙茶分为闽南乌龙、闽北乌龙、广东乌龙、台湾乌龙;白茶分为白芽茶、白叶茶;黄茶分为黄芽茶、黄小茶、黄大茶;黑茶分为湖南黑茶、湖北老青茶、四川边茶、滇桂黑茶等。

在再加工茶类中又分为花茶、紧压茶、萃取茶、果味茶、药用保健茶、含茶饮料。其中,花茶又分为茉莉花茶、珠兰花茶、玫瑰花茶、桂花茶等;紧压茶分为黑砖、茯砖、方茶、饼茶等;萃取茶分为速溶茶、浓缩茶;果味茶分为荔枝红茶、柠檬红茶等;含茶饮料有茶可乐、茶汽水等。此外还有“有机茶”和“非茶之茶”。

有机茶产品是最新发展起来的。有机茶的栽培规则极其复杂且需严格控制,所有的肥料、杀虫剂、除虫剂必须绝对不含化学药品,必须完全依靠如粪肥、堆肥、天然有机物、能提供必要营养的植物和树、地被物等物质。有机种植园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土壤肥沃和生产力的长期稳定,保护生态环境,创造一定形式的有机系统,用于生产完全没有化学药品、经济可行的茶叶。

“非茶之茶”人们习惯上把与茶一样泡饮的植物叶或经过加工的茎、叶、都称为“茶”,其实他们与茶是完全不同的植物种属,没有一点亲缘关系,如人参茶、杜仲茶、绞股蓝差、菊花茶、桑芽茶、金银花茶、桂花茶、胖大海茶等。这些非茶制品称为“非茶之茶”,可分为两类:一类具有保健作用的保健茶,也叫药茶,是以植物茎叶或花作主体,再与少量的茶叶或其他调料配制而成,如绞股蓝茶;另一类是当零售消闲的点心茶,如青豆茶、锅巴茶等。 茶的食疗作用早在我们的古人就有认识。如成书于战国时期的《神农本草》就叙述了茶的药性和作用:“茶味苦,饮之使人益思、少卧、轻身、明目。唐代的《本草拾遗》也记载了“茶久食令人瘦,去人脂。”现今,饮茶的减肥、健美、美容作用已在国内外广为流传。

在《现代医学对茶叶的认识和应用》一节里, 列举了茶叶的31种功用:

1、助消化。2、提神醒脑。3、延年益寿。4、降血脂、减肥。5、明目。6、利尿、消肿。7、抗菌消炎。8、抗动脉硬化。9、降血压、防高血压。10、防治冠心病。11、抗辐射。例如电视的辐射。12、安神、镇静、陶冶性情。13、营养剂。14、可治糖尿病。15、美容作用。16、防治贫血。17、抗疲劳、解疲劳的作用。18、醒酒、解酒毒。19、生浸解渴。20、防癌、抗癌。21、益气增力。22、抗菌止泻。23、解毒。24、增加人体的适应力。25、抗结核病。26、除异味、消口臭。27、升高白血球,治白血球减少病。28、抗病毒。29、保护牙齿。30、调节体液的酸碱平衡。31、外用于消炎、抗菌等。

茶叶的分析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茶叶分析推荐系统、茶叶的分析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块儿状茶叶(小块状茶叶是什么茶)
« 上一篇 2022-12-15
茶叶企业税收现状(茶叶行业税率)
下一篇 » 2022-12-15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180人围观

搜索

最近发表

网站分类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