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品鉴图典(中国茶品鉴图典pdf)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中国茶品鉴图典,以及中国茶品鉴图典pdf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被虫子咬出来的好茶—东方美人茶
名之由来
东方美人茶又称“膨风茶”,茶农们都称之为“番庄乌龙”,属半发酵茶类中发酵程度最深的一种茶。相传早期台湾乌龙茶的种植常受虫害侵食,有一茶农不甘损失,仍采收鲜叶,并制成茶叶进城贩卖,没想到的是这种茶因风味特殊而大受欢迎。茶农回乡后向他乡人提及售茶之事,竟被指为吹牛,台湾地区“膨风”一词有吹牛之意,此茶便被称作“膨风茶”。
又相传百年前,英国茶商将此茶呈献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由于冲泡后,其外观艳丽,犹如绝色美人漫舞在水晶杯中,女王品尝后赞不绝口,因而称之为“东方美人”茶。此外,东方美人茶茶芽白毫显著,又有白毫乌龙茶之称。
茶之制作特色
东方美人茶的采收时间是在炎夏六、七月。它的采摘有一个极其特别的地方,即茶青必须让小绿叶蝉叮咬吸食,这是因为昆虫的唾液与茶叶酵素混合能产生特别的香气,而茶的好坏即取决于小绿叶蝉的叮咬程度。由于这种原因,在种植东方美人茶的过程中绝不能使用农药,生产较为不易,成茶更显其珍贵。
东方美人茶制茶过程的特点是:炒青后,需多一道二次发酵程序,以布包裹.置入竹篓或铁桶内进行静置回软,随后再进行揉捻、解块、烘干制成毛茶。台湾的海风大,湿气重,故炒制、加工须更加用心,这样才能消除海风味,展现台湾乌龙茶的独特风味。
茶之功效
东方美人茶具有抗衰老、美白、养颜、减肥等功效,绝佳的口感和香气特别适合女士饮用。东方美人茶的一般市面参考价格为300元/500克以上。
茶之品鉴
东方美人茶是自然生态茶,没有农药,天然的蜜香味是其一大特色,茶芽肥大,色泽鲜艳,五色俱全。冲泡后的东方美人茶甘润香醇,叶底完整,口齿留香,且耐冲泡。冲泡前先热壶,热杯,之后投入五分满的茶叶,注入适量80~90℃的沸水,因为东方美人茶是纯天然的有机茶,所以第一泡即可饮用。也有人喜欢用冰喝的方法冲泡,别有一番风味。另外,如果茶中加入鲜奶,茶的蜂蜜芳香与奶香融合,就成了蜂蜜奶茶,甜而不腻;或者加入少量白兰地酒,味道会更美,似香槟。
东方美人茶是半发酵茶类中发酵程度最深的一种茶,一般的发酵度为60%,有些甚至多达75%~85%,各种特征更偏于红茶。东方美人茶叶外观白毫肥大,叶部呈红、黄、绿相间,颜色鲜艳者一般为佳品;茶汤明亮艳丽,呈现橙红色,香气中有天然熟果香,芬芳怡人,茶汤入口时滋味浓厚,甘醇而不生涩。
参考文献:
[1]罗军编著,中国茶品鉴图典220种标准茶样鉴赏与购买指南标准茶样版,中国纺织出版社,2013.02,第211页
[2]于潇,赵宁著,乌龙茶鉴赏与冲泡,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09,第54页
喜欢茶的朋友们欢迎添加我微信号: jizhiyangcha 互相交流学习噢!
学习中国茶文化的书籍有哪些,你知道吗?
茶经(图文版)
《茶经》(图文版)把陆羽《茶经》进行了精译,并配以精选的图片,全书图文并茂,《茶经》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茶书。《茶经》的问世,对把茶提升为独立学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同时开创了我国为茶著书立说的先河。原《茶经》共分上、中、下三卷,包括茶的起源、制茶器具、茶的采制,煮茶方法、历代茶事,茶叶产地等十章,内容丰富、翔实。千百年来,后人不断以陆羽《茶经》为范本,续写一本本《茶经》新篇使我国传统茶学不断发扬光大。
《大观茶论》
《大观茶论》是宋代皇帝赵佶关于茶的专论,成书于大观元年(1107)。全书共二十篇,对北宋时期蒸青团茶的产地、采制、烹试、品质、斗茶风尚等均有详细记述。其中“点茶”一篇,见解精辟,论述深刻.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北宋以来我国茶业的发达程度和制茶技术的发展状况,也为我们认识宋代茶道留下了珍贵的文献资料。
陈寅恪先生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而造极于赵宋之世。后渐衰微,终必复振。”宋代茶书和茶人的世界,可谓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也许就因为此,走向了盛极而衰的道路,文化学者日月洲注释的《大观茶论》为我们打开了宋人创造的那个复杂瑰丽的茶世界。
《中国茶经》
它与《茶经》相比,更具有时代特色,既重科学技术,又重历史人文;把茶叶生产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结合记述,突破了传统的写作方法,较准确而全面地总结古代、近代和当代的茶情;是较全面地反映了中国数千年茶文化概貌的巨著。
本书涉及茶学的各个方面其内容之丰富、论述之深入、观点之鲜明,都是目前所仅见的,是一本具有权威性、科学性、知识性、实用性和可读性的茶叶百科全书。
主要阐述了我国各个主要历史时期茶叶生产技术和茶叶文化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介绍了中国六大茶类的形成和演变,尤其是对名优茶、特种茶的历史背景和品质特点,作了详尽的说明;通过对茶的属性、品种、栽培、加工、贮运、饮茶,以及茶与人类健康关系的叙述,表明了中国对茶叶科学的认识和利用过程;并对各种茶的饮用方式,特别是具有浓郁地方或民族特色的饮茶方法和礼仪,以及茶与文学艺术的关系作了剖析,进一步反映了我国丰富多彩的茶叶文化风貌。
中国茶典藏:220种标准茶样品鉴与购买完全宝典
《中国茶典藏:220种标准茶样品鉴与购买完全宝典》全面收录220种标准茶样,对每款茶叶不仅有产区信息、历史源流、采摘标准、制作工序、市场选购、辨别方法、冲泡技巧等的详细介绍,还附有原色干茶、茶汤、叶底等精美图片,具有很高的实用及欣赏价值。每款茶汤都是经权威专家指导,按标准方式冲泡而成的。每款干茶形态、叶底风格不仅可以参照比较,还可准确辨别茶叶的优劣、真伪。本书堪称是众多爱茶人士和懂茶人士必备的茶书。
《茶道入门》
这本书谈的是初入茶道最急切需要知道的三篇课目
第一是“茶如何制成?”如果连茶是怎么形成的都不知道,那喝起茶来不就像瞎子摸象?
第二是“各种茶的认识”,市面上的茶叶有那么多种类,它们的区别何在,如果没有一些理论性的理解,难以进入欣赏的领域。
第三是“如何享用一杯茶?”包括冲泡与饮用。
学茶当然要喝茶,而且也只有从喝茶中才能获得茶的益处,才能体会到以茶为载体的思想、美学境界。非专业习茶的人要在短时间内掌握充分且正确的茶道入门知识是不容易的,笔者以从事二十五年茶道教学的经验,多次整理这类课程,皆希望使初学者能以最短的时间与精力理解并应用这些知识。
茶叶的书籍推荐
1、《中华人民共和国茶叶国家标准》
这不是一本书,是一份份文档,基本有点名气的茶都涵盖了,网上可以下载不用买,让你买茶不再被忽悠。
《中国茶事》
2、《中国茶事》郑国建
这算是一本工具书了,对茶叶分类、中国名茶、饮茶器具、茶道之法、茶养生与茶美食、茶历史与茶文化做了一些讲解。有图文对照,从茶叶本身、茶汤、香气、味道和一些独特的地方去讲解品鉴方法,可以喝茶时对照着看。
《中国茶经》
3、《中国茶经》陈宗懋、杨亚军
非常完整的茶业百科全书,从地理分布到制茶工艺、茶叶特色,非常专业。这本书对于系统性了解茶叶非常有用,但对于非专业的同学稍显费劲。
《茶经述评》
4、《茶经述评》吴觉农
陆羽的《茶经》读起来会艰涩难懂,推荐当代茶圣吴觉农主编的这本,从1979年开始撰写,如今这本是第三稿,从注释-评述-精简其稿,可见内容的详实与写作精神。
《中国古代茶书集成》
5、《中国古代茶书集成》朱自振、沈冬梅、增勤
近1000页,集成了近120种茶书,把历代问世的茶书按唐五代、宋元、明、清四个阶段,给以全文整录并作详细的校对和注释,是一本古代茶学遗产完备的继承与梳理。
《武夷茶经》
6、《武夷茶经》萧天喜
福建武夷山算是茶产业发展巨头之一,囊括了六大茶类之二,是红茶和乌龙茶的发源地。
这本书介绍了武夷茶、武夷岩茶的历史源流、品种名丛、栽培管理、制作工艺、品饮文化、茶艺茶俗、茶具茶器、产区产量、流通传播、民间故事,以及相关的诗词文赋、论著资料、图表等等,视野之宽阔,资料之详尽。
茶学专业四大金刚
7、茶学专业四大金刚《茶树栽培学》、《制茶学》、《茶叶审评与检验技术》、《茶叶生物化学》
适合茶学专业的同学,搭配茶叶审评课程边练边看,知识性很强,绝对受益匪浅,如果报了考证班,这四本书也许能陪伴你考完高级评茶师。
《中国名优茶系列》之婺源绿茶
8、《中国名优茶系列》程启坤
一种茶一本的小册子,笔者大都是对该茶类有深刻认识的老茶人,教科书式的行文逻辑,对学习一款茶有很好的入门引导作用。绿茶类尤其全面,大部分名优绿茶都包括了。
《茶源地理》之福鼎
9、《茶源地理》吴垠
以游记为基链,将白茶的树种起源,国营茶厂兴起、白茶工艺、风土人情节节串连,语言通俗易懂,极具趣味性,可谓初学者必备书单!
《漫话普洱茶》
10、《漫话普洱茶》邹家驹
作者是蜚声国内外的普洱茶专家,曾两任云南省茶叶协会会长。本书图少文字犀利,普洱茶的另类教科书,看过它你就不怕别人在普洱这一难点上碾压你了。
关于茶文化茶知识,入门的书籍有哪些
1、《茶经》
《茶经》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第一部专著,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唐代陆羽所著。此书是关于茶叶生产的历史、源流、现状、生产技术以及饮茶技艺、茶道原理的综合性论著,阐述茶文化的书。
2、《品茶要录》
《品茶要录》是黄儒著于宋代熙宁八年(1075年)的茶学专著,记录在《中国宋代茶书》中。全书十篇; 一至九篇论制造茶叶过程中应当避免的采造过时、混入杂物、蒸不熟、蒸过熟,烤焦等问题;第十篇讨论选择地理条件的重要。
3、《大观茶论》
《大观茶论》原名《茶论》,为宋徽宗赵佶所著的关于茶的专论,因成书于大观元年(1107),故后人称之为《大观茶论》。
全书共二十篇,对北宋时期蒸青团茶的产地、采制、烹试、品质、斗茶风尚等均有详细记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北宋以来我国茶业的发达程度和制茶技术的发展状况,也为后世认识宋代茶道留下了珍贵的文献资料。
4、《续茶经》
《续茶经》清代最大的一部茶书,也是我国古茶书中最大的。作者陆廷灿。《续茶经》把收集到的茶书资料,按10个内容分类汇编,便于读者聚观比较,并保留了一些已经亡故的茶叶之家消息,茶书资料。
5、《中国茶经》
《中国茶经》由陈宗懋教授任主编,程启坤教授、俞永明教授和王存礼副编审任副主编,邀请茶学界、医学界名家编著而成的,是继唐代陆羽《茶经》之后,又一部文化性和经典性相结合的茶业百科全书。《中国茶经》140余万字,分《茶史篇》、《茶性篇》、《茶类篇》、《茶枝篇》、《饮茶篇》、《茶文化篇》6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茶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品茶要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观茶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续茶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茶经
中国茶品鉴图典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中国茶品鉴图典pdf、中国茶品鉴图典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暂无评论,365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