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品鉴与饮茶的关系(茶的认识和品鉴)

小编
预计阅读时长 16 分钟
位置: 首页 茶叶鉴赏 正文

今天给各位分享茶叶品鉴与饮茶的关系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茶的认识和品鉴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品鉴茶叶

1

色--翠绿

品鉴茶叶的好坏,第一当然就是看了,看茶叶的成色,铁观音的新茶颜色翠绿,犹如绿色的小蝌蚪,且茶粒爆满,茶条卷曲,而久茶相对暗沉,且味道没有那么清新,少了中清新之感,且冲泡之后的茶汤色泽金黄,诱人。

2

香--怡人铁观音让人最着迷的当属它的香味,有种胜似清雅的兰花香,不仅不腻,更给人一种心旷神怡之感,是其他茶叶无法匹敌的,这就是为什么那么多人都为之着迷的原因,高雅、不失大自然的清新。

3

味--香甜

想要知道茶叶的好坏,品一杯就能有感觉,好的铁观音,味道清香,口感浑厚,入口回甘,并没有苦涩发麻的感觉,好茶对口感好,温和,清新。老茶、劣茶相对苦涩,入口之后味道青涩。

4

形--均匀

是不是好茶,可以取一片冲泡过的茶叶,取出查看,好茶的芽头的形状对称均匀,叶肉饱满,即使被多次冲泡,依然可以保持翠绿的颜色,丝毫没有被因为开水的冲烫而变色,而是充分与开水像结合的感觉,好茶会“享受”开水。

5

回甘--清香

好的铁观音,在饮用之后,会有唇齿留香,满口清香的感觉,并且能够持久保持,让你的五脏六腑都沉浸在满满的茶香之中。而老茶和劣茶,却没有这样的回甘和口感。

6

茶肉--鲜嫩

好的铁观音,想要辨别是不是好茶,可以取一片泡过之后的茶叶,放入嘴巴中咀嚼,感受一下茶肉的鲜美,在吃茶肉的时候,茶叶的香味会充满你整个口腔,让清新之感爆满你的整个味蕾。

喝茶和品茶有什么区别吗?呵呵,最近迷恋上茶叶了,但不懂得怎么鉴别茶叶的好坏,求解?

把茶喝到肚子里就是喝了茶。品茶就不一样了,在喝茶时仔细品尝,感受茶的汤色,香味,味道,韵味、、、、、、不同的茶有不同的特点、、、、、、品尝多了就会懂的。

茶艺与茶文化的关系

茶艺是一门技艺 是茶文化的一种体现

茶艺是“茶”和“艺”的有机结合。茶艺是茶人把人们日常饮茶的习惯,根据茶道规则,通过艺术加工,向饮茶人和宾客展现茶的冲、泡、饮的技巧,把日常的饮茶引向艺术化,提升了品饮的境界,赋予茶以更强的灵性和美感。

茶文化又包括两种概念狭义的概念和茶艺差不多,是包括茶叶品评技法和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以及品茗美好环境的领略等整个品茶过程的美好意境,其过程体现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统一,是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现象。

而广义的茶文化则更加博大精深一些它起源久远,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与宗教结缘。是以茶为载体,并通过这个载体来传播各种艺术。是茶与文化的有机融合 ,这包含和体现一定时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不仅仅包括茶艺 还包括了茶的历史、茶的艺术作品等所有从茶衍生出来的东西。

在饮茶品饮方面,需要从几个方面或角度进行品鉴一杯茶汤?

品茶时

1.观茶色,茶叶黄绿明亮,茶毫漂浮于茶汤之中,汤色橙黄澈亮,叶底肥嫩成朵、柔软厚实。

2.闻茶香,栗香扑鼻,高长馥郁,春日的气息扑面而来。

3.品茶味,饮一小口,让茶汤在嘴内回荡,与味蕾充分接触后再徐徐咽下(品茶文化中强调分三小口咽下),鲜爽甘甜,轻滑滋润,满口生津,吞下之后,齿颊留香,余韵悠长。说是品到了春天的灵魂也不为过。

雀舌刚入口时,会尝到一点点微苦,待要细品时,苦味已然散去,甜味悄然爬上舌尖。这被称之为回甘。回甘是判断一款茶叶好坏的重要标准,好茶苦味一下子就散了去,甜味来得迅猛而持久。

通常以冲泡三次为宜,以第一泡最为清香,第二泡最为浓郁,第三泡最为甘甜。

茶文化与品茶艺术的关系

中华茶文化博大精深,充分发挥它的功能与作用,必将促进茶业事业的发展,那么茶文化与品茶艺术有什么关系?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茶文化与品茶艺术的关系,希望对您有用。

茶文化与品茶艺术的关系

焚香除妄念

俗话说:“泡茶可修身养性,品茶如品味人生。”古今品茶都考究要平心静气。“焚香除妄念”即是经过点燃这支香,来营造一个吉祥庄严的氛围。

冰心去凡尘

茶,至清至洁,是天涵地育的灵物,泡茶请求所用的器皿也有必要至清至洁。“冰心去凡尘”即使用开水再烫一遍本来就洁净的玻璃杯,做到茶杯不染纤尘,一干二净。

玉壶养太和

绿茶归于芽茶类,由于茶叶细嫩,若用滚烫的开水直接冲泡,会破坏茶芽中的维生素并造老练汤失味。只宜用80℃的开水。“玉壶养太和”是把开水壶中的水预先倒入瓷壶中养一瞬间,使水温降至80℃摆布。

清宫迎佳人

苏东坡有诗云:“戏作小诗君勿笑,历来佳茗似佳人”。“清宫迎佳人”即是用茶匙把茶叶投放到不染纤尘的玻璃杯中。

甘露润莲心

好的绿茶外观如莲心,乾隆皇帝把茶叶称为“润心莲”。“甘露润莲心”即是再开泡前先向杯中写入少量热水,起到润茶的效果。

凤凰三允许

冲破绿茶时也考究高冲水,在冲水时水壶有节奏的三起三落,好比是凤凰向客人点头致意。

陶瓷艺术与茶文化的联系

中国又是瓷国,陶瓷文化更是博大精深。茶文化与陶瓷文化一旦相撞击相结合,两者相得益彰,更提高了文化品位。世界上第一部关于茶的专著是唐人陆羽的《茶经》,其中便谈到茶汤的颜色与陶瓷茶具颜色的关系。唐宋时代有斗茶的习俗,王公贵族、平民百姓,竞相以此为乐。所谓斗茶,是将茶饼置于杯中,冲以沸水,依色泽和汤花的优劣定输赢。斗茶最讲究的是茶盏,宋人多把福建建窑烧制的黑釉带有鹧鸪斑或兔毫、油滴之瓷盏视为珍品。今天,我们在南京城内的一些建筑工地上,常可拣到这类瓷片的标本,可见“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的南京当时斗茶风之盛。

谈到茶具,最为珍贵者要数明代永乐青花压手杯了。其造型优美,纹饰清雅,钴兰纯正,极富美感。如此高贵的茶杯,专供皇宫和贵族之家享用,烧制的数量自然甚少。据载,万历时已所剩无几,尽管历代皆有仿制,但皆难以企及其艺术高度。现时,永乐压手杯世间仅存三只,当是稀世之宝;且不说原物,即便前朝仿品的残片,也难得一晤。

明代中期以后以壶泡茶渐成风尚,其中小巧古朴的紫砂茶壶最受称颂。因为紫砂壶较之银、锡、瓷壶更具优点和特点,可以说每件都是精巧的艺术品。李渔说:“茗注莫妙于砂,壶之精者,又莫过于阳羡。”阳羡就是江苏宜兴。

曹雪芹是一位谙于茶道的大家,在他的《红楼梦》中,有97回写了与茶有关的情节。最为精彩的第41回《贾宝玉品茶栊翠庵》。妙玉招待贾母等人的茶是“老君眉”,水是“旧年蠲的雨水”,茶具是“成窑五彩小盖钟”、“官窑脱胎填白盖碗”,自是不凡,而与宝钗、黛玉吃的体己茶更是不同。茶具是王恺定制、苏轼鉴赏过的“分瓜瓜包”、似钵而小镌着垂珠篆字的“点犀”,水则是五年前收的梅花上的雪,自然清醇无比。这充分体现了中国贵族的气派,大约也是最高层次的茶文化了。

唐诗与茶文化的联系

陆羽《茶经》中一首《六羡歌》对茶道道德观作了明确的理喻,也是茶道精魂的首扬。

李白在《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的名诗中对仙人掌茶的精到描述,可谓是研究茶文化的开山之作。

诗圣杜甫写了三首茶诗,其中《春风啜茗时》成了咏茶的名篇。

韦应物的《喜园中茶生》一诗,是一首借茶言志、饮茶修身、种茶育德的五言古诗,歌颂茶的纯洁和功效,寄望人们以茶为偶像,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

白居易自誉识茶之人,一生写了50多篇茶诗。在他的多数茶诗中表明了作者“以茶俭德”的高尚情怀。

刘禹锡写的《西山兰若试茶歌》细腻生动,堪称茶诗中的佼佼者。

柳宗元写的《夏夜偶作》把夏日饮茶的闲适之情写得惟妙惟肖,为茶的闲适功能添上了一笔清逸。

诗人元稹的一字至七字的诗《茶》,可以说这首宝塔式茶诗,对茶的特点、加工、烹煮、引用、功效作了全面的概括,为后来茶人所津津乐道。

中唐诗人皎然的《饮茶歌诮崔石使君》诗中,把茶比作“禅经”,奠定了“禅茶一味”的理论基础。

茶仙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一诗不仅把茶的审美体验描绘得出神入化,还注入他对生命的总体感悟,表达他的恤民意识和忧患意识,是一首被世人广为称颂的饮茶歌。

此外,杜牧、许浑、王建等都有对茶的典型诗作流传于世。

据对《全唐诗》统计,唐代写过茶诗的诗人130多位,总计550多首,纵观唐诗中的茶诗,不难看出,那时候,诗人们已经把茶从物质层面提升到了精神层面,成为我国饮茶史和茶文化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启蒙阶段。

茶叶鉴赏有哪五个步骤?

一、从视觉感官出发,通过以下五个方面来鉴赏:

1、外形:茶叶的外形包括色泽在内,为决定茶叶品质的重要因素。审评处形,即检验茶叶外形松紧、整碎、粗细、轻重、均匀程度及片、梗含量与色泽。

2、嫩度:茶叶的老嫩与品质有密切关系。凡茶身紧结重实,完整饱满、芽头多、有苗锋的,均表示茶叶嫩、品质好;反之,枯散、碎断轻飘、粗大者为老茶制成,品质次。

3、净度:即正茶内含有梗、片末、朴及其它杂质的程度。

4、匀度:是指茶叶是否整齐一致,长短粗细相差甚少者为佳。5、色泽:凡色泽调和、光滑明亮,油润鲜艳的,通常称为原料细嫩,或做工精良的产品,品质优,反之则次。

二、香气:北方通称"茶香"。茶叶经开水冲泡五分钟后,倾出茶汁于审评碗内,嗅其香气是否正常。以花香,果香、蜜糖香等令人喜受的香气为佳。而烟、馊、霉,老火等气味,往往是由于制造处理不良或包装贮藏不良所致。

三、滋味:北方通常称"茶口"。凡茶汤醇厚、鲜浓者表示水浸出物含量多而且成份好。茶汤苦涩,粗老表示水浸出物成份不好。茶汤软弱、淡薄表示水浸出物含量不足。

四、水色:也称"汤色"。审评水色主要的区别品质的新鲜程度和鲜叶的老嫩程度。最理想的水色是绿茶要清碧浓鲜,红茶要求红艳而明亮。低级或变质的茶叶,则水色混浊而晦暗。

五、叶底:审评叶底主要是看它色泽及老嫩程度。芽尖及组织细密而柔软的叶片愈多,表示茶叶嫩度愈高。叶质粗糙而硬薄则表示茶叶粗老及生长情况不良。色泽明亮而调和且质地一致,表示制茶技术处理良好。

关于茶叶品鉴与饮茶的关系和茶的认识和品鉴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茶叶的基本特性(茶叶基本特征)
« 上一篇 2022-12-16
茶文化课程感悟(茶文化的课程)
下一篇 » 2022-12-16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213人围观

搜索

最近发表

网站分类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