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产业三产融合发展(茶产业三产融合发展的意义)

小编
预计阅读时长 36 分钟
位置: 首页 茶叶信息 正文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茶产业三产融合发展,以及茶产业三产融合发展的意义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武夷岩茶产业化程度

茶业是福建省重要的优势特色产业,其中以大红袍为代表的武夷岩茶最为知名。2020年,福建武夷岩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列入了中国首批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福建官方通报,力争到2022年5个实施县的茶叶总产量达4万吨,全产业链产值突破200亿元。

福建省农业厅副厅长陈明旺表示,产业集群项目实施区域包括武夷山、建瓯、建阳、沙县、泰宁等5个市(县、区),未来将以武夷山市为龙头,建瓯市和建阳区为重点,辐射带动沙县和泰宁县共同发展,进一步提升武夷岩茶的品牌知名度,将武夷岩茶产业集群建设成为中国乌龙茶产业最具知名度、最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据悉,岩茶产业集群现有茶叶企业850 多个,其中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20个,国家级 2 个,以及众多从事茶叶生产的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茶叶大户,全国各地共创办直营、营销网点 8000 多个。

近年来,福建省立足区位优势,选准岩茶产业,积极完善茶叶种植、加工、营销产业链,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据了解,2019 年武夷岩茶全产业链产值近 100 亿元。武夷山、建瓯等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茶叶收入占比为 35% 以上,茶叶已成为农民、特别是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

打造品牌 连接世界

福建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茶叶是当时主要的外贸商品。1610 年,福建武夷茶始运欧洲,在英国及西欧上流社会流行后,很快传遍欧洲及世界各地,引领了全球饮茶风尚。

18 世纪,兴起了从福建武夷山至俄罗斯恰克图的万里茶路,成为继丝绸之路之后中欧之间最重要的陆路贸易通道。至今,武夷岩茶等福建茶叶仍在 170 多个国家(地区)的茶叶消费者中享有盛誉,成为中国与世界人民相知相交的媒介。享誉海外的品牌影响。

补齐短板 三产融合

为进一步做好岩茶产业,福建下一步将以茶庄园建设为抓手,打造一批集茶叶生产、加工、经营、休闲、观光、文化为一体,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茶产业新业态。将茶庄园打造成地域特色鲜明、品牌优势凸显,集生态观光茶园、自动化茶叶生产线、茶文化展示中心和“休闲体验茶空间”等元素齐全的综合体,打造现代茶产业绿色发展的“福建模式”。

补齐加工设施装备短板。全面推进武夷岩茶初制加工厂标准化升级,支持企业引进全天候温湿度自控一体化加工设备、自动化连续化不落地生产线等先进装备,大力发展精制茶及茶饮料、茶保健品、茶化妆品等精深加工,全面提升武夷岩茶品质效益和产业链附加值。

构建创业富民新机制。引导茶农、返乡农民工、高校毕业生等主体与龙头企业、合作社、专业大户等各类主体,建立“1+X”的利益联结形式,计划用三年时间培育 200 个茶农、返乡农民工、高校毕业生深度参与、增值受益的产销、质量、植保、创业等产业共同体,基本实现“一村一产业共同体”的目标,构建多种形式的创业富民新机制。

茶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茶叶产业提档升级,多元化、品牌内涵、健康消费成趋势

前瞻认为,当前国内茶叶市场已经出现了如下趋势。

政府发挥导向作用促进茶叶产业提档升级。茶叶是重要经济作物,也是传统优势产业。但是,我国茶产业大而不强、大而不精、大而不彰,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差距明显,影响了茶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当前,我国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一带一路”战略加快实施,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消费结构加快升级,茶产业提档升级发展迎来难得的机遇。2016年10月,农业部发布《农业部关于抓住机遇做强茶产业的意见》,强调到2020年的未来一段时期的发展目标为提高茶叶质量效益、提高茶产业竞争力、提高茶产业持续发展能力;2017年2月5日,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强调要“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提出实施优势特色农业提质增效行动计划,促进茶叶等产业提档升级。

茶叶消费多元化成产业发展新趋势。消费升级和人口红利的双重叠加,营造出更好的产业成长氛围。“国八条”发布以来,茶叶的产品结构也在逐步的调整,高端茶市场遇冷,整体行业的利润率自2013年以来出现回落。行业利润的回落预示着茶叶的消费也渐渐回归饮品的基本属性。

从消费习惯来看,随着消费群体进一步细分,多元化的消费将成为茶叶市场的新趋势。茶叶天然、健康的特点以及对茶文化的推广,使茶叶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茶叶的主要消费人群也从中老年男性为主向各类人群扩散。不同类别的消费者对茶叶的消费需求也存在较大差异,由此衍生出多元化的新需求、新模式。

消费者更加注重品质与品牌内涵。目前我国茶叶行业企业数量多而分散,企业整体规模不大,作坊式小企业较多,达到一定规模并拥有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的品牌企业较少。随着国内消费水平提高,消费者对茶叶的品质、安全日益重视,己经由购买非品牌茶叶逐步转向购买品牌茶叶。

品牌内涵变得更加重要,符合消费者感知且独具特色的品牌将崭露头角。未来几年,茶行业“品类强,品牌弱”的局面还会长期存在,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高度同质化和简单粗放的品牌建设思维。在对消费者的调研中,“品牌”成为消费者选购茶叶时的首要关注因素,消费者对于知名茶企的品牌溢价接受度远远超过想象。另一方面,新的业务模式以及跨界融合,将为茶企带来更多的机会。从“+互联网”、“+旅游”、“众商模式”、“私人订制”等新的业务模式和跨界融合不断出现。

健康主题的消费需求日趋强烈。饮茶是一种有利于身体健康、可提高生活品质的习惯,符合现阶段消费者对健康和高生活品质的诉求。饮茶人群的增长带动着茶叶市场规模扩张,促使茶业企业扩大生产,使一些品牌认可度高的茶叶企业脱颖而出。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有机茶类似的健康类食品,必然将进入千家万户;在食品安全丑闻不断爆出的今天,一些中高端人群更加需要健康的食品和绿色的食品。

——以上数据和分析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茶叶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谋划10个千亿级乡村产业!“皖”美乡村风景独好

近日,安徽省农业农村厅乡村产业发展处发布2021年乡村产业发展情况报告,此项报告发布尚属首次。

报告显示,安徽省近年来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农业农村现代化为总目标,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全力推进乡村产业发展。

报告指出,安徽 加强规划引导 ,印发了《安徽省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实施方案》和《安徽省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对发展壮大乡村产业作出专项部署。 加大政策扶持 ,围绕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农产品加工业、“双招双引”、乡村休闲 旅游 、农村创新创业等,制定实施一系列涉及财政税收、金融保险、用地用电、 科技 创新、人才保障等方面的支持政策措施。 推进农村改革 ,深化农产品收储制度、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以及“放管服”等改革,激活要素、市场和主体,优化营商环境,促进乡村产业发展。 营造创业氛围 ,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每年举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及全省农村创新创业大赛,引导各类人才到乡村投资兴业。

据悉,目前安徽省已 制定十大千亿级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规划 。“十四五”期间,安徽将重点打造10个全产业链产值达1000亿元的乡村产业( 稻米、小麦、玉米、生猪、家禽、水产、中药材、蔬菜、林特、茶叶 )。2022年,安徽将围绕十大千亿级绿色食品产业,培育壮大各具特色的优势主导产业,开展“一县一业(特)”全产业链创建,新增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100个。继续实施农产品加工“五个一批”工程,新增百亿元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总数达13家。

乡村振兴,产业是重中之重。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身,安徽正加速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农产品加工业提质增效

安徽省深入实施农产品加工业“五个一批”工程,2021年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近7000亿元,全国位次由2017年的第13位上升到第11位。全省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达1.42万亿元,同比增长9.0%。

实施农产品加工园区提升行动,进一步规范加工示范园区建设,吸引更多企业入驻。截至2021年底,全省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87个(含6个国家级),30亿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园区57个,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区66个。

乡村特色产业兴旺

安徽茶园面积稳定在320万亩,茶产业综合产值560亿元;水果面积稳定300万亩,产量511.83万吨;中药材栽培面积244.07万亩,产量138.51万吨;蔬菜累计播种面积1445.08万亩,累计产量3077.38万吨;食用菌产量44.2万吨;水果面积300万亩;桑园面积43.94万亩,蚕茧发种量37.7万张,鲜茧产量1.86万吨。

截至2021年,安徽省获得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47个;认定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740个。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7个、亿元村12个。全省“一村一品”专业村镇4321个,其中专业乡镇201个。2021年,全省“一村一品”人均可支配收入21150元,比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出2782元。挖掘和保护传统文化和工艺,全省110个产品和74名乡村能人入选全国乡村特色产品和能工巧匠目录。

乡村休闲 旅游 带动效果显著

实施乡村休闲 旅游 提升计划,2021年全省休闲农业和乡村 旅游 年接待游客2.2亿人次,营业收入810亿元,带动农户66.2万户。全省新增中国美丽休闲乡村12个,总数达55个;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 旅游 重点县2个;新认定省级休闲农业和乡村 旅游 示范县3个,总数达51个;新增示范园区22个,总数达222个。

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安徽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10821元增加到2019年的15416元,从全国第18位上升到第12位。今年一季度,全省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094元,增幅居全国第五位、长三角第一位。

根据规划,“十四五”期间,安徽省将在做强现代种养业、提升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做精乡土特色产业、优化乡村休闲 旅游 业、培育乡村新型服务业、发展乡村信息产业等方面发力,推进乡村产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全省乡村产业总产值将达到2.8万亿元。

来源 | 安徽日报、中国经济网

图源 | 新华社、人民网

整编 |韩雨珂

两山一古寨 烁古又耀今

潮安 历史 悠久,人文鼎盛,风光绮丽,素有“潮人首邑”之美称。北部凤凰山群峰叠翠,蕴藏着鸟髻第一峰、天池仙境、高山茶园等自然生态和畲族“发源地”;南部桑浦山文化荟萃,梅林湖古海蚀石群被誉为“稀世之宝”,是韩江三角洲沧海变桑田的 历史 见证;位于韩江中下游的龙湖古寨,更是保存着100多座古建筑,堪称“潮汕古建筑博览”,承载着历代先贤创立的潮文化 历史 长卷。

如何用区域文化激活经济潜力、释放发展动力?潮州市潮安区以凤凰山、龙湖古寨、桑浦山为重要节点,着力塑造三大人文景观带,深入挖掘优质潜力,激发发展内生动力,把自然、生态、人文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优势,推动高质量转型发展。

撰文:纪金娜 安宣

大凤凰山

三产融合发展,构建生态文旅特色圈

群山竞秀,万壑争流。潮安北部的凤凰山,拥有峭拔雄伟的峰峦山色、绚丽多彩的畲寨风情和奇香卓绝的单丛茶。以凤凰山区为核心,涵盖文祠、归湖、赤凤、万峰林场等片区,潮安北部形成了大凤凰山生态文化 旅游 区。

这片山脉间,不仅拥有中国乌龙茶之乡、中国畲族发祥地、全国十大魅力茶乡等美誉,还形成单丛茶制作技艺和以“习尚风雅,举措高超”著称的潮州工夫茶文化,以及畲族祖图、畲歌、畲族招兵节等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更是革命战争时期“两纵”的根据地,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去年底,首届中华畲族发源地潮州凤凰山文化节的举行,让海内外畲族宗亲代表首次齐聚“寻根问祖”。

山势巍峨,云雾缭绕,植被茂盛,葱翠欲滴。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自然环境,使凤凰山培育出驰名中外的单丛茶。在海拔约1000米的凤凰镇凤西和乌岽村,至今仍保留一片占地约万亩的古茶树茶园,是广东唯一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古茶树群。2019年,潮州凤凰古茶树茶园被评为“中国最美茶园”。早在2014年,原农业部就评定凤凰单丛茶文化系统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数据显示,凤凰镇茶叶种植面积7万多亩,年产茶叶500多万公斤,年产值10亿元以上,涉茶人口超过90%。这片叶子,成就了一个产业,富裕了一方百姓。

大自然的馈赠,让凤凰山峦散发独特魅力:春赏杜鹃漫山遍红,夏日清享避暑氧吧,秋观云海气势如虹,深冬可遇霜雪结冰。纵情山水间,茶亦能醉人。当前,棋盘樱花茶园栈道已建成、凤凰单丛茶博物馆试运营、东兴村“凤凰谷”项目推进中……凤凰镇正通过“单丛茶”与“ 旅游 ”这两张重要名片,使良好的生态 旅游 和深厚的茶文化底蕴相结合,促进三产融合发展。目前,潮安区正在筹划第三届国际潮州凤凰单丛茶文化 旅游 节活动。

今年4月,凤翔峡 旅游 景区被评定为国家3A级 旅游 景区。走进凤翔峡景区,可见“扶阴听瀑”“晶廉溅玉”等瀑布组成独特的自然生态水系瀑布群,呈现凤凰山脉峡谷壮秀景色。如今,大凤凰山生态文化 旅游 区已形成凤凰山生态 旅游 区、凤翔峡 旅游 区、幽峪逸林 旅游 区、凤溪 旅游 区等生态 旅游 景区。潮安区更是将“文祠镇赤水村——归湖镇狮峰村——凤凰镇凤凰山天池景区、凤翔峡”串珠成链,打造“潮安新农村茶乡之旅”,并被认定为“广东省乡村 旅游 精品线路”。

大凤凰山生态文化 旅游 区涉及“四镇一场”,如何突出差异化布局,打造各自特色?笔者获悉,凤凰镇片区通过整合镇区茶商贸和茶生产、茶文化资源,围绕茶旅小镇建设,构建具特色的茶文化 旅游 度假区;文祠镇片区正以潮式精耕农业为主体,整合畲族文化、生态林地等资源,开发潮派农庄休闲、民族文化体验、生态休闲、水果采摘主题等产品;归湖镇片区将挖掘金舟岛、竹洲岛等江洲小岛资源,突破溪美乡村 旅游 发展瓶颈,重点发展沿韩江 旅游 休闲度假带;赤凤镇片区将整合顺德居古建筑文化资源、白云古寺佛教文化资源、三舟寮红色 旅游 资源、峙溪河生态 旅游 资源等,开发特色乡村 旅游 项目;万峰林场片区则以森林度假为主题,开发高端度假、山地休闲、户外运动等产品。

龙湖古寨

保育活化 历史 建筑,提升人文 旅游 环境

滔滔奔腾的韩江水,孕育着千年潮文化。潮安区以龙湖镇龙湖古寨为核心,串联江东镇、东凤镇、浮洋镇,结合古巷镇、登塘镇、凤塘镇等,形成龙湖古寨人文景观带,与潮州古城密切联动,成为潮人文化 旅游 展示带。

在韩江中下游西岸,江水池塘环抱龙湖古寨,寨中央直街形似“龙脊”。在龙湖古寨 旅游 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吴福昌的带领下,笔者漫步于这座始建于南宋时期的古寨内,千年老榕树盘根错节随处可见,巷陌纵横,名宅巨祠无数。吴福昌介绍,在这个面积约1.5平方公里的古寨中,藏有宗族祠堂、名宦府第和商贾富绅豪宅100多座,不少有五进、十进之深。这些建筑既体现了宋、元、明、清各 历史 时期的不同建筑风格,又荟萃了木雕、石雕、嵌瓷、彩绘、贝灰塑等典型的潮汕民间工艺精华,堪称“潮汕古建筑博览”。

明清时期,这里是潮州府重要的贸易商埠,繁荣的商贸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涵养出独特的民俗文化,包括舞龙、舞鲤鱼、英歌舞等。如今逢年过节,寨内依然舞龙狂欢、英歌起舞。此外,龙湖炖糕、龙湖酥糖、书册糕等传统小吃誉满海内外,先后被评为“广东名小吃”“广东名小吃金奖”。目前,龙湖舞龙、龙湖酥糖、龙湖炖糕都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如何加强对龙湖古寨 历史 文物的保护,全面提升人文 旅游 发展层次?今年来,龙湖镇实施古寨北门广场和南门广场的整修优化、原农贸市场整治绿化、建设200个停车位的临时停车场、实施方伯第和阿婆祠两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的修缮工程等多个项目。此外,龙湖镇还规划完善古寨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包括复原古寨墙、修复建筑外立面、新建停车场、公共环境艺术等。随着沿韩江滨江栈道美化、绿化,特别是南粤古驿道之龙湖古寨“古码头水文化公园”建设已竣工投入使用,今年10月龙湖古寨将迎来广东省2020年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潮州潮安站)活动。随着龙湖古寨周边环境提升,游人往来,原本静谧的古寨逐步热闹起来。

值得一提的是,为加强龙湖古寨 旅游 管理力度,龙湖古寨 旅游 发展有限公司在原有股东的基础上增加股东——龙湖经联总社,进行股权变更,使龙湖经联总社绝对控股。公司成立董事会,龙湖经联总社派员参与公司管理,更好地对古寨保育开发和利用。

目前,潮安区正把龙湖古寨与左联文化(洪灵菲)、非遗文化(泥塑、木雕、刺绣等)、中医药文化(太安堂、井里村)串联,策划“海滨邹鲁,非遗研学”之旅。同时拓展红军长征文化公园暨中央红军长征纪念馆、绿太阳生态 旅游 度假区、白水岩古迹、世田红色村,策划“长征文化,红色典范”之旅,以此推进文旅融合发展,争创省级乡村 旅游 精品线路。

桑浦山

挖掘打造名胜古迹,融合做优特色产业

在潮安南部,位于潮汕揭“金三角”地带的桑浦山,荟萃了海洋文化、岩洞文化、宗教文化和温泉文化的精华,东山湖温矿泉是我国三大低浓度、重碳酸钙泉之一,梅林湖古海蚀石群被誉为“稀世之宝”,是韩江三角洲沧海变桑田的 历史 见证。

古老的桑浦山,经历多次大型的海陆变迁,海蚀和断岩形成了奇特的自然景观,呈现出“雄、奇、灵、秀、”的风格。沧桑变迁,时光荏苒,这里留下了众多的 历史 遗迹和人文景观,不仅有明代状元林大钦墓、宗山书院等,也有甘露寺等众多庙宇,宗教文化发达,形成桑浦山人文景观带。

按潮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桑浦山与周边地区被划入潮州市中心城区—高铁组团。规划提出,以桑浦山作为生态核心,强化桑浦山城市绿肺功能,塑造中心城区—高铁组团发展的标志性生态景观。目前,桑浦山片区正以潮州市潮安区界山为基础,通过名胜古迹的挖掘打造,生态廊道绿道网和服务驿站建设,打造桑浦山文化 旅游 区。

桑浦山下,太安堂医养小镇加快建设步伐,并对原东山湖温泉度假村进行改造升级,引进豪生集团酒店进行管理,打造以展现中华文化为主题的 养生 温泉。经过改造升级,东山湖温泉度假村豪生酒店于去年10月开业。今年春节前,投资3亿元的太安堂中医药 科技 馆已完工,将打造成为太安堂数字中医落地的高端体验中心和中医体验馆。

8月4日,20条广东省工业 旅游 精品线路出炉,包括太安堂智能化全自动中药提取线在内,串起扬航食品厂及广东南馥茶叶非遗生产性示范基地,形成的“潮州中药匠心之旅”线路入选其中。据太安堂医养小镇相关负责人曾漫路介绍,太安堂融合推动中医药文化、温泉 养生 文化和工业 旅游 的发展,今年把创建国际康养中心作为重点工作,结合小镇整体规划,整合豪生酒店、月亮湾、温泉 养生 中心、 养生 公寓和别墅等,形成完整的 养生 生态链,融入桑浦山人文景观带发展。

如今,整个东山湖特色产业园区已基本完成基础设施建设,为桑浦山片区提供集生产、生活、休闲 娱乐 等为一体的产城融合“新门户”。基于现有基础资源,桑浦山片区正朝一个集商务 旅游 、购物 旅游 、休闲度假 旅游 和宗教 旅游 于一体的综合 旅游 度假区发展。

接下来,潮安区将深入发掘桑浦山人文生态潜力,强化对梅林湖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保护和优化提升、白云岩风景区的整治改造,赋新宗山书院等 历史 遗存,结合金石镇花卉产业的独特优势,将“桑浦禅泉”生态韵味与人文景观、特色农产业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社会 效益统一结合、相互转化。

■一线走访

凤凰小镇打造茶旅融合发展“3.0版本”

红泥小火炉,庭院茶树荫。原本因年久失修而灰尘蒙蔽、破落残旧的古民居,经过修缮后作为潮州凤凰单丛茶博物馆,成为凤凰镇文化 旅游 一个新的标志性打卡地。目前,潮州凤凰单丛茶博物馆已建成进入试运营阶段,并对外开放接待游客。

“博物馆由东兴村大夫第祖屋与守信公祠组成,通过改造翻新,融入木雕、嵌瓷、彩绘等潮州民间工艺元素。”广东凤凰谷文化创意有限公司负责人、凤凰单丛茶博物馆馆长魏琪敏介绍称,除了文化与文物展示,馆内还设置了单丛茶研学教育基地、茶主题文创中心、茶乐园、潮文化“大家”工作坊、潮式生活体验馆等。

潮州凤凰单丛茶博物馆修缮完成,是“凤凰谷”项目的一个缩影。走进“凤凰谷”项目部,鱼儿畅泳石板通道间隙,阳光透过落地窗洒进室内,露天小院里竹藤桌椅显得文艺十足。项目部原是荒废了近30年的老厝,新修后重焕生机。在项目部,笔者看到了凤凰谷文旅项目规划蓝图,项目占地总面积约150亩,计划3年总体建成。依托东兴村丰富自然优势及保留完整的人文 历史 古村落资源,项目将单丛茶文化融合特色民俗,主要包含了凤凰单丛茶博物馆、凤凰民俗文化陈列馆、凤凰文创商业街、茶山文旅酒店、后河民宿客栈、凤凰谷花海乐园、生态茶园休闲观光区等。

事实上,“凤凰谷”是撬动凤凰茶旅小镇突围崛起的一个支点。潮州凤凰茶旅小镇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曾爱文称,凤凰谷文旅项目通过依托凤凰镇后河村保护良好的茶园、山林地,结合省级古村落的活化利用,推进三产融合发展,而打造凤凰茶旅特色小镇,就是要将茶产业、茶文化、茶 旅游 进行有机结合,达到茶叶立镇、商贸活镇、 旅游 旺镇的目的。

曾爱文介绍,凤凰茶旅小镇规划总用地面积为3.3平方公里,建设用地面积1950亩,总体定位是依托全省最大的“凤凰单丛茶”品牌效应和潮州工夫茶技艺的文化特色,推动单丛茶种植业向生产营销、民俗文化、休闲体验等产业链高端环节延伸,大力推进茶叶一条街、茶博会、茶企总部发展,搭建凤凰单丛茶文化展示、体验平台和潮商创投平台,形成对外交流窗口。

除了“凤凰谷”项目外,凤凰茶旅特色小镇首批若干项目也正落地实施中。凤凰下埔党建文化公园和滨江文化长廊已全部完成、凤凰单丛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顺利推进中、如意溪桥出入口景观提升工程已开工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整治创建项目有序推进等。其中,棋盘村樱花茶园栈道完成后,吸引众多游人前来。绿色茶园环绕、木栈小道弯曲、樱花绿植遍布……该条栈道全长约1公里,利用溪流走向铺设,并点缀种植樱花树,成为凤凰茶旅小镇加快三产融合发展的又一特色亮点。

目前,凤凰镇将发展生态文化 旅游 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引擎和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系列措施优化生态环境,以打造茶旅小镇为抓手,发掘利用凤凰资源禀赋,促进生态、茶业、文化、 旅游 融合发展,积极打造茶旅融合发展“3.0版本”。

■大美潮安

乡村生态游成游客心中“诗与远方”

青山掩绿树,碧水绕村流。乘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东风,越来越多有颜有料的精品乡村在潮安大地涌现,如“网红”狮峰村、“红色”世田村、“生态”叫水坑、畲族李工坑等。每逢假期,潮安乡村人气旺盛,成为游客心中的“诗与远方”。

这两条市级乡村 旅游 精品线路,涵盖了凤凰山、龙湖古寨、桑浦山三大人文景观带中的特色 旅游 点,串联 美食 体验、康养体验、民俗体验、新业态文化体验。依托自然环境优美、 旅游 资源丰富的禀赋,潮安区全力推动美丽潮安品牌化发展,以乡村生态游为特色,用区域文化激活经济潜力、释放发展动力。

茶产业三产融合发展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茶产业三产融合发展的意义、茶产业三产融合发展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茶叶的鉴别与品评(茶叶品质鉴别)
« 上一篇 2022-12-17
茶叶图标(茶叶图标图片)
下一篇 » 2022-12-17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167人围观

搜索

最近发表

网站分类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