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图像识别工具(茶叶图像识别工具有哪些)

小编
预计阅读时长 19 分钟
位置: 首页 茶叶信息 正文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茶叶图像识别工具,以及茶叶图像识别工具有哪些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怎么分辨茶叶

铁观音是绿茶,大红袍是红茶?别傻了!一张图教你分辨茶叶种类!

工具/原料

cha cha

方法/步骤

1/10 分步阅读

对于刚喝茶不久的朋友们来说,很容易把茶叶种类给混淆了。加上绿茶和红茶又比较常见,总是以为茶汤偏绿色的茶就是绿茶,茶汤偏红色的茶就是红茶。所以,经常把铁观音当成绿茶,把大红袍当成红茶!

但实际上,铁观音和大红袍是属于同一类茶,那就是乌龙茶!

其实,茶叶种类并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难分清楚,今天就用几张图帮大家彻底搞清楚我们中国茶叶的分类。中国茶叶的分类基本上是按照发酵度来区分的。

2/10

六大茶叶种类发酵度划分

通过这张图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六大茶叶种类分别为绿茶、白茶、黄茶、乌龙茶、红茶、黑茶,它们分别对应了不同的发酵度,因为制作工艺及发酵程度的不一样,自然影响了口感以及茶汤颜色。

下面我们就来讲讲这六种茶叶的特性及知名度较高的茶叶品种。

首先是绿茶,很多人先入为主的觉得看上去颜色是绿的,就是绿茶。这种辨别方法,对也不对。诚然,几乎所有的绿茶泡出的茶汤都是以绿色为主,但并不是所有泡出绿色茶汤的茶就是绿茶,就像开篇提到的铁观音。

3/10

绿茶发酵度为0%

绿茶是中国最早出现的茶类,是属于不发酵茶,也是六大茶叶中唯一的“不发酵茶”(敲黑板,这个是重点!)。绿茶也是中国产量最大的茶叶,目前生产的茶叶中有70%都是绿茶。在五十多年前的十大名茶评选中,绿茶就占了六席,由此可见绿茶龙头老大的地位。

绿茶的产区,从北到南,覆盖了大半个中国。

4/10

绿茶产区分布图

其中,绿茶中知名的品种有:西湖龙井、碧螺春、黄山毛峰、庐山云雾。这些也都是市面上比较常见的品种,大家也都耳熟能详了。

绿茶之后是白茶,白茶是属于微发酵茶,茶叶发酵度只有20%—30%。主要产于闽东的福鼎和闽北的政和等地,以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政和大白茶等品种茶树的鲜叶为原料制作而成。

5/10

白茶

白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当时白茶就已经远销欧美和东南亚,但是又逐渐走向没落,近几年,白茶才在中国茶友间流行起来。

6/10

白茶产区分布图

虽然福建以外也有地方生产白茶,但公认的白茶原产地为福建的福鼎及政和,这两地产的白茶品质都得到了业内人士的一致认可。

白茶之后是黄茶,黄茶属于轻发酵茶。分为黄芽茶、黄小茶、黄大茶三种。主要的代表有湖南岳阳的君山银针、四川的蒙顶黄芽、浙江的莫干黄芽、安徽的霍山黄芽等。

7/10

黄茶

黄茶的品质特点是''黄叶黄汤'',湖南岳阳为中国黄茶之乡。为什么黄茶的叶子是黄色的呢?这都得归功于它的制作工艺——“闷黄”。闷黄是黄茶类制造工艺的特点,也是形成黄色黄汤的关键工序。

8/10

黄茶产区分布图

虽然黄茶的产量不大,但是产区却不少,覆盖了湖南、四川、浙江、安徽、广东(大叶青)、湖北等地。

接下来要讲的是乌龙茶。乌龙茶也叫青茶,兼具绿茶的清香和红茶的醇厚,属于半发酵茶。品种多,是极具中国特色的茶叶种类。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众所周知的“功夫茶”用的茶叶就是乌龙茶。

9/10

乌龙茶

功夫茶最早起源于宋代,在福建及广东一带最为盛行,那为什么功夫茶就一定要用乌龙茶呢?因为乌龙茶介乎红、绿茶之间,为半发酵茶,只有这类茶才能冲出功夫茶所要求的色香味。

乌龙茶主要产自于福建、广东、台湾三地,按产地也就分为了闽北乌龙、闽南乌龙、广东乌龙及台湾乌龙。其中闽北乌龙也可以称之为“武夷岩茶”,其中以大红袍、肉桂、水仙最为知名。除此之外,还有大大小小如水金龟、铁罗汉、白鸡冠等上百个品种。

10/10

乌龙茶产区分布图

但要追本溯源的话,产自于福建建瓯的“北苑贡茶”才是乌龙茶的鼻祖。北苑茶是福建最早的贡茶,也是宋代以后最为著名的茶叶,历史上介绍北苑茶产制和煮饮的著作就有十多种。北苑是福建建瓯凤凰山周围的地区,在唐末已产茶。

闽南乌龙几乎以铁观音为主,而这其中又以安溪铁观音最为出名,安溪还享有“闽南茶都”的称号,产于安溪的铁观音也是享誉海内外。但漳州的华安县也是铁观音的重要产区,是全国第二大铁观音生产基地,既有“明前茶”,又有“冬片茶”,形成“清香型五季茶”特色。

茶叶审评时使用的工具有哪些

茶叶QS食品安全认证所用的茶叶审评器具包括评茶设备和审评用具两大部分,评茶设备是干评台和湿评台,而评茶用具主要是样茶盘(评茶盘、茶样盘)、称量大、计时器、国家标准茶叶审评杯碗套组、叶底盘等,就这些。给你图吧。

这是干评台

这是湿评台

上面是所用的茶叶审评用具。

大概是这些吧。

茶树病虫害识别黑科技-人工智能识别技术的应用与展望

人工智能识别技术因其鉴别速度快、稳定性好、准确度高等特点, 在工业、农业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近年来,学者们开始将人工智能识别技术应用到茶树病虫害的识别上,达到提高识别效率、节省劳动力的效果。

一、人工智能识别技术的发展概况

人工智能识别技术的 探索 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对生物视觉的研究,一般是使用图像捕捉设备自动接收目标图像,并对图像进行处理和分析,具有速度快、稳定性好、准确性高等特点,拥有代替人眼进行识别的发展潜力。

科技——人工智能识别技术的应用与展望" img_height="411" img_width="985" data-src="//imgq8.q578.com/ef/0719/7673af372d35db7e.jpg" src="/a2020/img/data-img.jpg"

进入21世纪后,传统的机器学习方法和深度学习在人工智能识别农业病虫害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早期研究上都是基于静态的标本图像,在田间复杂的环境下识别效果还有待改善。而深度学习在处理海量数据上具有一定的优势,能够在大规模数据中自动提取出物体特征并利用分类器进行分类识别。相对于传统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在识别精度和效率上具有明显的提升,对提高识别准确率以及减少研发劳力投入具有显著的优势。

二、人工智能识别茶树病虫害的研究现状

1. 人工智能识别茶树病虫害的研究进展

据统计,我国已有记录的茶树病虫有900多种,过去识别这些茶树病虫主要依靠植保专家和植保工作者,通过对害虫的形态特征、病害的发生特征以及发生时间进行辨别。传统的人工识别难以满足生产需求,给精准防控带来困难。相比之下,人工智能识别明显更准确,花费的时间和劳动力更少。因此,人工智能在茶树病虫害识别上的应用具有巨大的潜力和需求。

随着人工智能识别技术在农业病虫害识别系统中的发展,在茶树病虫害识别的研究上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2008年,秦华光基于专家经验研发了1套茶园害虫智能化WEB管理系统,该系统包括茶园病虫识别,虫害预测预报和茶园害虫的防治决策3个主要环节,采用形态识别、图谱识别和检索识别3种方式识别病虫害,是我国早期将人工智能技术引入茶园病虫害防治的代表性研究。在图形识别领域,算法对识别速度及结果的准确率具有重要的影响。吴阿林等采用BP、SVM、CART等3种算法构建了茶树5种尺蠖害虫的三维空间结构知识库,其对害虫的分类识别率在80.00% 86.67%之间。

近些年,卷积神经网络技术在图像人工智能识别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采用图像显著性分析并利用卷积神经网络所建立的模型对茶园常见的害虫进行识别,取得了较好的识别效果,并提高了对不同茶树病害图像的识别能力。移动智能设备的快速普及,也为病虫害识别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方向。

目前,在茶树病虫害识别上,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和杭州睿坤 科技 有限公司联合研发了一套基于移动端的智能识别系统“茶病茶虫”,该系统能够识别茶园中常见的病虫害及天敌80种左右,操作简单、识别速度快、准确度高,为茶树病虫害诊断提供了一种可靠的途径。

科技——人工智能识别技术的应用与展望" img_height="860" img_width="860" data-src="//imgq8.q578.com/ef/0719/4854e62adc5cfd31.jpg" src="/a2020/img/data-img.jpg" 科技——人工智能识别技术的应用与展望" img_height="710" img_width="360" data-src="//imgq8.q578.com/ef/0719/d91c59ffa3f54dc5.jpg" src="/a2020/img/data-img.jpg"

2. 人工智能识别茶树病虫害存在的问题

过去的几十年人工智能识别技术发展迅速,深度学习在病虫害识别领域中的应用以及在各种算法上的优化使得病虫害识别效率和精度上有很大的提高和改善,但人工智能在茶树病虫害识别研究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一方面,多数研究尚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还不能达到实际应用的要求。主要原因一是目前多数研究集中于室内完成,在这种环境下可以有效去除外界其他干扰因子的影响,但在实际应用中,茶园的环境复杂,光线、天气等都会对图片的采集有一定影响,而且病虫害发生时会被茶树叶片、嫩梢所阻挡,这对识别的效果有一定的影响;二是实验室研究主要是以静态的害虫或者病害标本为主要识别对象,而在实际应用中是对动态的茶园害虫进行识别,这部分的害虫识别上有一定难度,其识别准确率有待提高;三是在病虫害识别研究中所采集的图片主要是在病虫害发生比较明显的阶段,而在生产中病虫害发生初期对于正确采取防治措施具有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病虫害识别系统的识别能力能够覆盖病虫害的完整发生过程。

另一方面,在识别软件开发上应以轻量级、简单、便捷、易操作为主,以便于多种技术手段融合。

科技——人工智能识别技术的应用与展望" img_height="1026" img_width="1246" data-src="//imgq8.q578.com/ef/0719/68d6db1afc932ca9.jpg" src="/a2020/img/data-img.jpg"

三、人工智能识别技术在茶树病虫害识别中的应用前景

尽管人工智能识别技术在茶树病虫害识别应用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但目前人工智能识别技术在茶树病虫害识别程序设计和实现上已经取得了相应的成果。未来,可在此成果的基础上向病虫害监测预警及精准防控方向发展,从而推进数字茶园建设。

在茶园病虫害监测预警方面,随着有效算法的改善将会大大提高病虫害识别的准确性以及对病虫害为害程度分级的能力。通过对茶树病虫害智能识别、病虫害为害程度分级等方法,由单一的茶树病虫害智能识别逐步转入到多元的病虫害智能监测预警,充分发挥人工智能的优势,实现对茶园病虫害实时、动态、综合的监测和预警,不断优化茶园病虫害的监测预警水平,为茶园病虫害监测预警提供可靠数据。

在茶园病虫害精准防控方面,通过对茶园长期、多点的智能监测数据,结合当地的地理位置,建立茶园病虫害、天敌数据库。在病虫害暴发时,根据当地的地理位置、气候、天敌、监测预警等信息,及时推送茶园病虫害发生情况,为茶农精准地提供病虫害防治措施,避免茶农乱用农药,推进茶园绿色防控的普及。

茶树病虫害识别系统是数字茶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茶园智能识别系统不仅仅局限于病虫害这一方面,还可拓展到茶树栽培、茶园管理等方面,由单一的茶园病虫害识别转向茶树生长、栽培等多方面的识别、监测,从而实现将多个功能集于一个系统当中,提高茶园数字化管理水平。

本文节选自《中国茶叶》2022年第6期,P1-6,《人工智能识别茶树病虫害的应用与展望》,作者:杨奉水,王志博,汪为通,张欣欣,孙亮,肖强 。

PS美图里想给茶叶换背景,用哪个抠图工具比较精细,抠图出来比较逼真,不会一眼看上去就是抠图出来的

建议这种情况,可以尝试通道抠图或者是钢笔工具抠图。钢笔工具的使用非常需要技术水平的。这两种工具怎么使用网上很多,在这里不加叙述了。

望采纳。

关于茶叶图像识别工具和茶叶图像识别工具有哪些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鉴茶师是干什么的(茶艺师品鉴师评茶师)
« 上一篇 2022-12-18
乌龙茶属于哪种色茶(乌龙茶什么颜色)
下一篇 » 2022-12-18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157人围观

搜索

最近发表

网站分类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