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的研究进展(茶叶的研究进展怎么写)

小编
预计阅读时长 29 分钟
位置: 首页 茶叶鉴赏 正文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茶叶的研究进展,以及茶叶的研究进展怎么写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中国茶叶期刊的投稿须知是什么?

《中国茶叶》杂志社征稿简则

一、稿件范围

《中国茶叶》杂志是由农业部主管、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主办的茶叶技术刊物,其宗旨是宣传、推广、普及茶叶科学技术,弘扬茶文化,传播茶叶信息。设本刊特稿、政策法规、专题综述、试验研究、经济管理、技术指南、产业论坛、历史文化等栏目,刊登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的涉茶论文和研究成果(包括研究报告、简报综述、学术论文、实用技术、先进经验等)及茶文化研究方面的稿件。

三、稿件项目及其顺序

论文一般应包括中文题名、作者姓名及工作单位、详细通讯地址及邮编、中文摘要和关键词、基金项目信息、引言、正文及参考文献。文稿正文要求数据可靠,论点明确,文字简练。

四、字体及版面

以word 版本投稿,中文字体用“宋体”、西文字体用“Times New Roman”;页面大小A4,正文5号字,首行缩进2个字符。

五、各项目基本要求

1. 标题:一般控制在20字以内。题名应避免使用不常见的缩略语、字符、代号和公式等。

2. 作者:论文署名应限于参加本文工作并能对论文内容负责者。多作者时,中文作者名间用逗号隔开。

3. 工作单位:作者的工作单位用全称,地址包括单位所在省市名及邮政编码。

4. 小标题:各级小标题采用法律条文式,一般最多列出3级小标题;各级小标题均另起一行。

5. 基金项目:获得基金资助产生的文章以“基金项目”为标识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并注明其编号,放在首页下方。多项基金项目时依次罗列,以“、”隔开。

6. 摘要:摘要是对所研究的问题、方法和结果的准确概括的简短陈述。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阅读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摘要中不出现图、表、化学结构式和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也不宜引用文中图、表、公式和参考文献的序号。

7. 关键词:系反映文章的主题内容的词汇和术语,一般每篇3~6个。

8. 引言:扼要地概述研究工作的目的、范围、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预期结果和意义等,最后引出研究的目的及试验设计等。“引言”两字可省略。

9. 语言表达:文字表达准确,语句符合现代汉语规范,使用规范的文字和标点符号,正确使用法定计量单位。

10. 图和表:图表应具自明性,图中各部件应组合在一起;文中附表随正文排,附表应使用三线表,必要时可加辅线,术语、符号、单位等应与正文一致。

11.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只著录最必要、最新的文献,不要引用未公开发表的文献。文献在正文中应有出处,采用顺序编码制,文后参考文献表中的各条文献按其在论文中的文献序号顺序排列,编排项目与格式如下所示(以期刊参考文献为例):

[序号]作者(多作者标出前3位作者,后加“等”或“et al”).

引文题目[J]. 期刊名, 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茶树是一种吸收、富集硒元素能力很强的植物,富硒茶简介

硒 是人体 健康 和动物体内必需的14种微量元素之一,兼具营养、毒性和解毒三重生物学功能,被称为生命的保护剂,体内缺硒会引起多种疾病,如肝坏死、心肌变性、胰脏萎缩纤维化、肌肉营养不良、克山病、大骨节、白内障等疾病。

人们对硒元素的研究与开发过程大致分为3个阶段 :20世纪50年代前,主要研究硒的毒性;70年代后,开始研究硒的营养作用,有关植物体内硒与有机硒的生物活性在这个时期得到了广泛研究;90年代初进行的总膳食结构调查结果显示, 中国居民日常饮食中硒摄入量平均值为43.3μg/d,低于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硒适宜摄入量下限(50μg/d) ,为此,硒的生理作用成为人们的研究焦点,并开始对其进行开发与应用,近年来,各种含硒药品、富硒蔬菜、富硒水果、富硒茶等富硒产品逐渐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茶树是一种吸收、富集硒元素能力很强的植物,茶树通过生物富集和转化作用,能把非生物活性和毒性高的无机硒转化为安全有效、毒性低的有机硒,中国茶几乎都含有硒,含量为0.017 6.590mg/kg,研究结果表明,茶叶中有机硒占硒总量的80%,利于人体吸收,所以茶叶是理想的补硒资源,经常饮茶,尤其是饮用富硒茶,可以改善人体的硒营养,起到预防疾病的效果。

此外,富硒茶中除了含有对人体有益的有机硒外,还含有茶多酚、儿茶素、咖啡碱、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对人体 健康 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富硒茶的开发利用有重要意义。

1、茶叶中的硒含量

人体硒的主要来源是食物,而食物链中硒主要来源于土壤,所以通过农产品富硒是解决缺硒的有效办法。大多数作物为非硒累积类型,一般含量小于1μg/g,而不同富硒作物的富硒能力不同,同一植物不同部位吸收硒的能力也不同。茶树是天然富硒能力较强的植物,在众多富硒农产品中具有一定的优势,且茶树的利用部位——叶片是硒积累的主要器官。

从表1中可见,茶叶中的硒含量高于大部分常见食物。茶叶可分多季采摘,对土壤中硒的利用率要比其他作物高。另外,硒对茶叶本身品质有一定的影响,有研究指出,硒生物制剂能显著促进早春茶树提前发育,提高明前优质茶产量,提高茶多酚、氨基酸和维生素C的含量,使茶汤的感官品质甜味、香气显著提高,苦味、涩味显著下降。

2、茶叶中硒的存在形态

自然界中硒的存在价态有-2,0,+4,+6。0价态的单质硒难以被生物吸收利用,生物学作用极低;植物体内的硒以3种形态存在,即无机、有机和挥发态,挥发态所占比例很小,无机硒的价态是+4,+6,常见的物质如Na2SeO3,Na2SeO4,有机硒通常是-2的价态或者与其他物质以络合态存在。

茶叶中硒的主要存在形态是有机态。茶叶中无机硒占硒总量的8%;蛋白质硒占79.25%,其中水溶性蛋白质硒占2.59%;茶多酚、多糖及果胶组分硒含量分别为1.22%和0.88%;在咖啡碱和RNA组分中未检测出;占总硒量18.65%的小分子硒物质是水溶性硒的主要来源。

3、影响茶叶含硒量的因素

茶树品种 :茶树品种是影响茶叶含硒量的内部因素,也是影响茶叶含硒量的首要因素, 同一地区不同茶树品种的茶叶含硒量差异很大 。不同茶树品种对硒的富集能力可能与其遗传特性有关,不同品种茶树鲜叶含硒量相对高低的顺序在不同地区相对稳定;

茶树部位 :茶树不同部位硒的含量依次为: 果壳老枝嫩叶嫩枝根系种子 。叶片是茶硒积累的主要器官,硒含量随着叶片嫩度下降而升高,尤其是老叶,其含量是嫩芽的3倍之多。这是因为茶叶中的硒主要是蛋白质硒,随着叶片老化,与硒结合的物质向结合态转化,逐渐形成大分子的结合硒蛋白,流动性变小,导致茶树老叶硒含量高于嫩叶;

采摘季节 :同一地块、同一品种的茶树鲜叶含硒量基本上为 春茶秋茶暑茶夏茶 。春季是茶树吸收积累硒较强的季节,因此合理调节不同采季茶叶产量,增加春、秋茶比例,对于提高茶叶含硒量都是有利的;

土壤类型 :中国土壤高硒地区有湖北恩施、陕西紫阳、安徽石台及其贵州开阳、四川万源、江西丰城等部分茶区,这些茶区形成中国富硒茶生产地带,其他地方的茶叶含硒量一般很低。在不施硒肥的情况下,茶叶中的硒主要来源于土壤,土壤有效态硒含量与茶叶硒含量显著相关,是影响茶叶含硒量的主要因素之一;而同一品种在不同类型土壤的含硒量也不同,顺序为:红黄壤砖红壤性红壤红壤酸性紫色土潮土褐土 棕壤土。高硒地区硒的生物利用率除了与土壤总硒含量有关,还与土壤pH相关;

施肥方式 :施硒肥的主要方式包括茶园土壤施硒、茶园叶面喷施硒肥、茶树新梢喷硒等。施硒肥是提高茶树体内硒质量比的有效途径。但过量的硒也会对人畜造成危害,虽然叶面喷施硒肥的效果较明显,但毕竟是属于外源添加的硒元素,必须对由人工添加方式产出的富硒茶对人体 健康 的影响给出风险评估。在施用硒肥时,应考虑到不同矿质元素之间存在的交互作用,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硒肥比例标准非常重要;

加工工艺 :加工工艺可能对成品茶中硒的含量有一定的影响。

4、中国富硒茶资源的开发利用

4.1含量标准

中国医学科学院克山病研究所认为,成人日摄入硒量应为50 150μg,国际硒学会推荐成人日摄入硒量60 400μg,而美国科学研究委员会的食品与营养委员会(USRDA)认为,青年人、成年人日摄入硒50 200μg是适宜的。 对中国13个省市的调查发现,目前我国成人每日的摄硒量仅为26.63μg,远远低于营养学会对硒摄入量的推荐标准,说明缺硒现象严重 。

对富硒茶标准的制定,很多学者认为应根据人体需硒量、茶叶硒浸出率、专家对日摄入硒量的建议等综合考量。1988年陈宗懋提出含硒量为0.5 2.0mg/kg为高(富)硒茶,1989年肖永缓提出1.5mg/kg为富硒茶的最低限量。2002年农业部正式颁布了中国富硒茶标准,设定富硒茶含硒值为0.25 4.00mg/kg。

4.2开发利用

目前,中国的富硒茶生产地带主要集中在陕西、湖北、贵州、四川等部分地区,如湖北恩施、陕西紫阳、贵州开阳都已成为富硒茶的主要产地。

恩施是中国发现的第一个高硒地区,恩施茶平均硒含量为1.074mg/kg,恩施玉露是其主打富硒茶品种。紫阳富硒茶平均含硒量为0.6530mg/kg,最高值达3.853mg/kg,主要产品有紫阳毛尖、翠峰、银针、香毫、春峰、紫阳富硒绿茶、紫阳富硒乌龙茶等。四川万源、安徽石台、江苏溧阳-宜兴一带南部低山丘陵,浙江龙游等地也有富硒茶产品的开发。贵州已经开发的产品有白花富硒毛尖、富硒碧芽、富硒云峰、云尖、云竹、富硒南贡茶、富硒碧玉香等富硒茶,其中,贵州凤冈县所产的高山云雾有机绿茶已通过国家认证,经权威部门抽样检测有机锌含量为40~100mg/kg,有机硒含量为0.25-3.50mg/kg,2006年1月24日,“凤冈富锌富硒茶”正式成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除了各类富硒成品茶外,近年来出现了以富硒茶为原料,应用微胶囊、超细粉碎等深加工技术制成富硒袋泡药茶、富硒袋泡花旗参绿茶和富碱袋泡冰茶等产品;研制富硒茶粉,再制成富硒食品,提高富硒茶的利用率。

5、对中国富硒茶研究的展望

近年来,许多科研工作者对富硒茶做了大量研究,但仍有许多问题值得探究。首先,中国富硒地区有限,富硒茶总体产量不高,而低硒茶园尽管能够通过外源施肥实现提高产量,但其与环境问题之间存在的矛盾,使生产富硒茶存在一定的技术难关;其次,茶树富硒特性及其硒在茶树体内的具体运转、积累规律等针对性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在茶树硒的营 养生 理、硒对茶树酶促代谢的影响及耐硒品种的遗传特性、适制性等方面,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还不够;再次,硒营养同土壤中其它营养如N、P、K等之间的相互作用对茶树的生长、代谢及产量、品质等方面影响的研究报道还较少;最后,通过基因工程等高新技术克隆或筛选富硒基因,转到作物中进行表达,已取得很大的进展,但在富硒茶的开发上还未见报道。

目前茶树富硒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通过品种选育、筛选富硒能力较强的特种茶树资源,培养硒富集能力较强的茶树品种;研究硒在茶树体内的运转、积累等规律,从分子水平上对茶叶富硒及其体内硒代谢的机理进行深入的研究,更好地把握和利用茶树富硒的特征;研究硒与其他元素的交互作用对茶树生长的影响,为缺硒地区制定合理的施肥技术做理论基础;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开发转入富硒基因的茶树,为富硒茶的开发创造新的途径。

日本一研究团队:茶水能大幅降低新冠病毒传染力,他们为何得出该结论?

2020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在今年开始新冠病毒崭露头角,迅速引起人们恐慌,经过大半年的发展,已经变笼罩全球的灾难,各个国家的顶尖科学家也在加速研究对抗疫情的疫苗,最近日本一研究团队取得新的进展,他们发现茶水能大幅度降低新冠病毒传染力,他们为何得出该结论?新冠病毒是病毒,也算是微生物的一种,而茶水和普通水不一样,它里面含有的多种物质可以抑制向新冠病毒这样的微生物生存,所以有这个效果也很正常。 

“茶”作为日常饮品,在这几十年里慢慢成为了全球都受欢迎的东西,在很久以前或许只有中国人懂得茶的韵味,欧洲人多半喜欢喝咖啡,认为咖啡才可以提神,茶叶多半带点苦涩,他们也没有茶的文化,所以并不受欢迎,但在我国的茶文化中,他们有解暑,化痰,帮助消化等等作用,特别是能够调节人的心性,让暴躁的心态恢复平静,所以中国人多多少少都会喝点茶,而最近日本研究团队还发现茶水能够降低新冠病毒的传染力,这其实不足为怪,茶水多半是碱性的,喝在嘴里之后总会有一点点涩涩的感觉,这种环境并不适合微生物生存,而新冠病毒也属于微生物的一种,但这个结论也可以作为防止新冠病情的一种方法,所以在世界上中国防止病情”做的最好”。

中国的多种文化,不管是饮食医学还是所谓的茶文化,都是几千年来智者的结晶,因为传承的原因,很多东西慢慢遗失,但总在很多危难时刻从中可以找到方法,比如发现青蒿素,就是从我国古典中医学里面找到的,不得不承认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希望疫情快点结束,这样我们可以过个好年。

降血脂、改善脂肪肝,这两种红茶或许比绿茶更合适

中国是茶的故乡,喝茶不仅可以修身养性,还能 养生 。其中绿茶一直是心血管病患者的“心头好”,成为日常必备饮品。

不过,你知道吗,其实红茶才是世界上消费量最大的茶饮料[1],它在降血脂、改善脂肪肝方面不逊于绿茶,而我国两大红茶品种祁门红茶和滇红茶,更是红茶中的佼佼者。

“红茶”如何帮助改善血脂?

血脂异常通常表现为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和 “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升高和“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而红茶恰有助于改善这些指标。

喝茶能够调节血脂,主要来自于茶叶成分中的茶色素和茶多酚。红茶是全发酵茶,主要成分是茶多酚以及儿茶素氧化聚合产物,如茶黄素、茶红素以及茶褐素等[2]。

一些研究发现,红茶有如下作用:

#01、 降低血脂3大指标,升高“好胆固醇”:

2018年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红茶中的茶黄素和茶红素均能改善肥胖大鼠的高脂血症,表现为降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坏胆固醇”水平,升高“好胆固醇”水平[2]。

#02、 降低肝脏和血浆中的甘油三酯含量:

2016年刊发的一项研究表明,红茶提取物能增加大鼠粪便中甘油三酯含量,降低肝脏和血浆中甘油三酯[2]。这意味着红茶提取物可以帮助排出体内的甘油三酯。

图自《红茶及其功能成分降脂减肥研究进展》[2]

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红茶能够从调节脂质代谢、改善血脂异常和氧化应激及调节肠道菌群等多个途径发挥降脂、减肥作用。其对于内脏脂肪的消耗也很有帮助,比如儿茶素就能很好地刺激肝中脂肪代谢[3]。

喝红茶,两大优质红茶不容错过

红茶种类很多,其中祁门红茶和滇红茶广为人知,两种红茶各具特点,爱品茶的人可以根据口味自行选择。

1. 祁门红茶——自带“祁门香”

祁门红茶,简称“祁红”,以香气闻名。祁红主要产自安徽省祁门县,毗邻的石台县、东至县、贵池市、黟县等地也有生产。属工夫红茶类,是我国十大 历史 名茶之一。传统的祁门工夫红茶入口醇和、味中有香、香中带甜,香气独特。

“祁门香”被认为具有浓郁的玫瑰花香、蜜糖香、甜香等。如喜爱这类“甜醇”味道,可以选祁红喝。

有研究调查了不同祁红的品质特点发现,级别越高香气品质越好。茶红素、茶黄素、茶褐素平均含量特级茶最高,特茗次之,一级茶最低。茶多酚、氨基酸含量随茶叶级别的降低呈下降趋势。[4]

2. 滇红茶——口感浓郁

滇红茶,即云南红茶的统称,既包括云南生产的传统工夫红茶、红碎茶,也包括创新工夫红茶,是我国第一个以大叶种为原料制成的红茶,原产地在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

滇红的特点就是“浓醇”,一般来说级别越高,香气品质越好。茶叶中儿茶素的含量与红茶汤色成一定的正相关,像儿茶素、茶黄素含量高,茶汤也更为红艳明亮些。有研究对不同功夫红茶中茶咖啡碱、儿茶素、茶黄素含量比较,结果发现1级 特级 3级 6级。[5]

这3类人试试喝红茶

1. 肠胃不好人群

红茶是经过发酵烘制而成,性暖、温热。胃不好但想喝茶的人,可以选择红茶试试。

2. 痛风、高血压人群

红茶含有的咖啡碱和芳香物质结合,有助提高肾小球过滤,促进尿量增加,从而有利于排出体内的乳酸、尿酸、钠离子等。[6]对痛风和高血压患者来说有一定的好处。

3. 骨质疏松人群

女性可以喝点红茶。女性绝经后更容易出现骨质疏松,而日本的一项研究发现,红茶中的茶黄素有助防止形成破坏骨骼的破骨细胞,患有骨质疏松症的实验鼠摄入这种苦味成分后,其症状得到改善。[7] 不过要注意,茶并不能代替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

最后,喝红茶时要注意:

空腹最好不要喝红茶;

睡前3小时不要喝红茶;

喝红茶时茶叶用量控制在3~5克最佳,注意一定要热饮;

最好现喝现泡,因为放置时间过长,营养和口感都会打折扣。

参考资料:

[1] 孙状云, 章小影. 谁来扛起中国红茶这面大旗?[J]. 茶博览, 2008(5):6.

[2] 王江 , 周方 , 曾鸿哲 , 等 . 红茶及其功能成分降脂减肥研究进展 [J]. 茶叶通讯 , 2021, 48(2): 207-213.

[3] 傅冬和, 刘仲华, 黄建安. 茶叶降脂减肥作用研究进展[J]. 中国茶叶, 2004, 26(2):3.

[4] 雷攀登, 黄建琴, 丁勇,等. 不同区域祁门红茶品质特点分析[J]. 食品科学, 2015(10):6.

[5] 席佳丽, 张广辉, 李国荣,等. 云南临沧不同级别红茶化学成分比较研究[J]. 西南农业学报, 2014, 27(4):6.

[6]徐丽医生科普. 红茶,适合哪些人饮用?好心提醒:这4类人,最好避而远之. 2021-06-23.

[7] 京华时报. 日本新研究显示:红茶有助改善骨质疏松 2015-02-25.

茶叶的研究进展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茶叶的研究进展怎么写、茶叶的研究进展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关于茶叶的谜语简单(猜茶叶名字的谜语)
« 上一篇 2022-12-18
中国茶叶税收是多少(茶叶的税目)
下一篇 » 2022-12-18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190人围观

搜索

最近发表

网站分类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