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枝叶图片(茶树枝叶图片大全)

小编
预计阅读时长 14 分钟
位置: 首页 茶叶信息 正文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茶树枝叶图片,以及茶树枝叶图片大全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茶树如何养植

田间圃地育成的茶苗,移栽适期应选择茶苗地上部休眠期,移栽成活率较高,或应据气候特点,避免在干旱和严寒时进行。长江中下游地区种茶,在秋冬季或早春(11月至次年3月)都可以移栽。移栽时间早一些,有利于茶苗成活,但有的年份冬旱严重,大面积移栽浇水花工多,所以选在春初进行较好,这时温度低,雨水多,茶苗移栽方法栽后浇水数量和次数都可减少。茶苗的移栽先要开好沟,选择无风的阴天起苗定植。实生苗的主根太长,可以剪短一些。扦插苗在取苗前一天要浇湿圃地,以减少茶苗失水和取苗时伤根。从外地调运茶苗,要注意包装与通气,并浇水提高其成活率。茶苗移栽,每丛要用符合规格、生长基本一致的茶苗2~3株时进行种植,不符合规格的茶苗,在苗圃地归并抚育,待次年后取用。茶根在土中力求舒展,然后覆土踩紧,防止上紧下松,让泥土与茶根密切结合。移栽后若连续晴天,一般隔3~5天浇水一次,每次浇水要浇透,使根部土壤全部湿润,在种植最后覆土时,应使茶行两边盖土略高,使种植线形成凹形,这样有利于再次浇水时,水分集中,不致流失。

茶树种植示意图

常见树叶的图片有哪些?

各种树叶的名称及图片如下:

1、银杏叶

2、枫叶

3、榆树叶

4、 平榛叶

5、丽豆叶子

6、黄栌

7、紫丁香

8、小叶杨

9、大叶朴

10、大岛樱

11、毛白杨

12、山楂树叶子

13、爬山虎

14、珍珠梅

15、金钟花叶子

16、榆叶梅

17、垂丝海棠

18、大叶黄杨

19、红叶小檗

20、连翘

树叶

叶的组成

一片完整的树叶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叶片——大都宽阔而扁平,适于接受阳光的照射。

叶柄——支持这叶片,并把叶片和茎连接起来。

托叶——保护幼叶。(有些植物没有托叶,有些植物的托叶很早就脱落了。)

叶脉

布满在叶片上的粗细不等的脉络,叫做叶脉。叶脉分两种:

网状脉——叶脉相互交错,形成网状。大多数双子叶植物的叶具有网状脉。

平行脉——叶脉互不交错,大体上平行分布。大多数单子叶植物的叶具有平行脉。

树叶的种类

根据叶柄上长有叶片的数目,叶可分为两种:

单叶——每个叶柄上只长有一个叶片。

复叶——每个叶柄上长有许多的小叶。

树叶的形态

椭圆形: 形如椭圆,中部最宽,尖端和基部都是圆形,如樟树、橡皮树、木犀、茶树、黑枣树、樱草的叶。

心形: 形如心脏,基部宽圆而微凹,先端渐尖,如甘薯、牵牛、紫荆、?麻的叶。如果是心形倒转,叫做倒心形,如酢浆草的小叶。

掌形:叶片三裂或五裂,形成深缺刻,全形如手掌,如棉花、蓖麻、葡萄、槭树、梧桐的叶。

扇形:形如展开的折扇,顶端宽而圆,向基部渐狭,如银杏的叶。

菱形:叶片成等边的叙方形,如菱、乌桕的叶。

披针形:也叫枪锋形,叶基较宽,先端尖细,长度约为宽度的3-4 倍,如桃、 柳、竹的叶,如果是披针形倒转,叫做倒披针形,如小蘖的叶。

卵形:形如鸡卵,下部圆阔,上部稍狭,如桑、向日葵、的叶。如果是卵形倒转,叫做倒卵形,如玉兰、花生的小叶。

圆形:形如圆盘,长宽接近相等,如,旱金莲的叶

针形:叶片细长如针,如油松,马尾松,白皮松的叶。

鳞形:形如鳞片,如侧柏的叶。

匙形:形如汤匙,先端圆形,向基部渐狭,如白菜、车前叶。

三角形:基部宽平,三个边接近相等,如荞麦的叶。

树叶的作用

树叶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分的主要器官。为人类释放氧气,提供食物,挡风遮阳。

树叶变红:是因花青素增多,酸性的叶子就会变红。有“枫叶、乌柏叶、柿叶”等。

树叶变黄:是因叶绿素被破坏,只剩叶黄素。常见的有“桂树叶、银杏叶、白杨叶、梧桐叶”等。

茶树有哪些种类?

茶树的分类有三级,分类如下:

1、榜首级分类体系称为"型"。分类性状为树型,首要以天然成长情况下植株的高度和分枝习性而定。分为乔木型、小乔木型、灌木型。

(1)乔木型

此类是较原始的茶树类型。

植株高大,从植株基部到上部,均有明显的主干,呈总状分枝,分枝部位高,枝叶稀疏。叶片大,叶片长度的变异范围为10-26厘米,多数品种叶长在14厘米以上。叶片栅栏组织概为一层。

分布于和茶树原产地自然条件较接近的自然区域,即我国热带或亚热带地区。

(2)小乔木型

此类属进化类型。

植株较高大,从植株基部至中部主干明显,植株上部主干则不明显。分枝较稀,大多数品种叶片长度以10-14厘米之间,叶片栅栏组织多为两层。

抗逆性较乔木类强,分布于亚热带或热带茶区。

(3)灌木型

此类亦属进化类型。

植株低矮,无明显主干,从植株基部分枝,分枝密,叶片较小,叶片长度变异范围大。为2.2-14厘米之间,大多数品种叶片长度 在10厘米以下。叶片栅栏组织2-3层。

包括的品种最多,主要分布于亚热带茶区,我国大多数茶区均有分布。

2、第二级分类体系称为"类"。分类性状为叶片巨细,首要以老练叶片长度,并统筹其宽度而定。

分为特大叶、大叶、中叶和小叶。

3、第三级分类体系称为"种"。这儿所谓的"种",乃是指种类或品系,不同于植物分类学上的种。

在这一级,分为以下几种:

(1)早芽种:发芽期早,头茶开采期活动积温在400℃以下。

(2)中芽种:发芽期中等,头茶开采期活动积温400-500℃之间。

(3)迟芽种:发芽期迟,头茶开采期活动积温在500℃以上。

扩展资料:

茶树 ,山茶科、山茶属灌木或小乔木,嫩枝无毛。叶革质,长圆形或椭圆形。茶树的叶子可制茶(有别于油茶树),种子可以榨油,茶树材质细密,其木可用于雕刻。

分布主要集中在南纬16度至北纬30度之间,茶树喜欢温暖湿润气候,平均气温10℃以上时芽开始萌动,生长最适温度为20~25℃;年降水量要在1000毫米以上;喜光耐阴,适于在漫射光下生育。

树龄可达一二百年,但经济年龄一般为40~50年。

我国西南部是茶树的起源中心,世界上有60个国家引种了茶树。在热带地区也有乔木型茶树高达15-30米, 基部树围1.5米以上,树龄可达数百年至上千年。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的国家。

在我国,茶与婚姻有着密切联系,早在明朝时就有“订亲茶”的记载。

清代人福格在《听雨丛谈》卷八中说:“今婚礼行聘,以茶叶为币,清汉之俗皆然,且非正室不用。”与茶有关的婚俗,最有趣的当推闽南和台湾。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茶树

茶花的茎是什么样子?

茶树是多年生常绿植物,一株完整的成龄茶树由芽根茎叶花果组成。

陆羽茶经是这样描述茶树的形态特征的,其树如瓜芦,叶如栀子,花如白蔷薇,实如饼榈,蒂如丁香,根如胡桃。

一、茶树之芽

茶树上的茎、叶和花都是由茶芽发育而来的,是茶树系统发育过程中新梢与花的雏体。多数品种的幼嫩芽叶色泽嫩黄,油润,满披茸毛,随着叶片老化,色泽由黄转绿,茸毛脱落。茶芽萌发后展叶的嫩梢被称为新梢,根据新梢展叶的多少可分为一芽一叶梢、一芽二叶梢等,采摘下来的茶叶即为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的制茶原料。而茶树芽体因品种和环境的关系在大小、色泽、茸毛多少上具有一定差异,尤其以品种的特性、温度及水分的影响最大。

一般茶芽按照不同性质可分为很多种

二、茶树之根

一颗茶树的根有主根,侧根,细根和根毛组成。

主根垂直向下生长,起支撑储藏作用,土壤深厚疏松的,有利于主根的生长,主根长而粗壮,反之则短小。

侧根生在主根上,呈螺旋状水平排列,然后也向下生长,一级侧根上再生出二级三级侧根,形成更细的骨架,起固定疏导储藏的作用,从侧根上再生出细根,细根上密生根毛,吸收土壤养分。

因此,这些生长着根毛的细跟,通称吸收根,细根发达多而长,地上部枝叶也茂盛。

根深才能叶茂,就是这个道理。

三、茶树之茎

茶树的茎就是枝干乔木型,小乔木型茶树都有明显的主干灌木型茶树丛状生长,没有明显的主干,主干上生出侧枝,侧枝上有多级分枝,就形成了丛壮树冠,不采摘的自然生长,茶树分枝少,枝干呈塔状分布。

采摘的茶树由于不断摘去顶梢,促使了下部叶芽和不定芽的萌发,因此分枝增多,往往形成弧形或平面型采摘面。

四、茶树之叶

茶树的叶片生长在枝条上,为单叶互生,有叶柄和叶片组成。

叶片有明显的主脉,主脉上分生出一对对的侧脉,侧脉约成60度角伸展枝叶园,2/3处急向上弯曲成弧形,与上方侧脉相连,侧脉上又分生出很多细脉,构成封闭式的网状系统,担负着叶肉组织与茎杆之间的养分输送任务。

茶树叶片是有茶芽生长而来的,嫩芽叶是采摘利用的对象,成熟叶与老叶是起光合作用,制造养分,维持茶树生长的重要器官。

五、茶树之花

茶树的花,是由花芽分化而形成的。

茶花为白色油花饼,花萼,花瓣,雄蕊,雌蕊而组成,茶树,秋冬季开花,由开花到结果,到果实成熟,大约一年零四个月的时间。

六、茶树之果

茶树的果实属蒴果类型。

有1到5室,每室有一粒种子,通常以两球果与三球果为多,成熟的种子中仅有1.2厘米到1.5厘米。

每粒种子有一克到两克重,种子有种壳,种皮,子叶和胚组成。

茶树是双子叶植物,有两片子叶组成,茶籽含有丰富的脂肪,淀粉,糖分和少量的皂素。

因此可以榨油,饼粕可以酿酒,提取茶皂素。

关于茶树枝叶图片和茶树枝叶图片大全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茶叶功能表(茶叶的详细介绍)
« 上一篇 2022-12-18
茶叶名字种类(茶叶的种类名字)
下一篇 » 2022-12-18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226人围观

搜索

最近发表

网站分类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