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艺之美笔记(茶艺的文章)

小编
预计阅读时长 33 分钟
位置: 首页 茶叶鉴赏 正文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茶艺之美笔记,以及茶艺的文章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茶道之美

荆楚八月廿八夜,风露立中宵,月下思人。有感而发,援笔成篇,遂成此文。

茶兴于唐而盛于宋,溯本求源,世界的茶名,读音和饮茶方法,都源自中国。日本茶道遵循的是我国宋元时期混用的末茶点服和叶茶泡饮法,“一期一会”更是日本茶道心流与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表演茶道的人会在心里怀着“难得一面,世当珍惜”的心情来诚心礼遇面前每一位来品茶的客人。人的一生中可能只能够和对方见面一次,因而要以最好的方式对待对方,进而思考人生的离合、相聚的欢娱,使参与者的精神境界接受一次洗礼,达到冥想中的涅槃。我想,珍惜每个瞬间的机缘,并为人生中可能仅有的一次相会,付出全部的心力,这并不是一件太困难的事情,实在不必如此苍凉寂寥;若因漫不经心轻忽了眼前所有,那才是比擦身而过更为深刻的遗憾。

中国茶道则完全不同,中国人讲究“和静怡真”,以清为美,气氛轻松活泼。或品茗论道,示忧国忧民之高尚;或以六艺助茶,添茶艺之清新;或以茶讽世喻理,显儒士之清傲;或以茶会友,表文人脱俗之情谊。品茶、清谈、赏花、读月、抚琴、吟诗、联句、玩石、焚香、弈棋、鉴赏古董字画,好不风流。品茶,是特殊的生活艺术享受,有丰富的内涵和对美的追求。品茶之道,除观赏泡茶技艺外,还包括品赏茶的外形,汤色,香气,滋味,领略茶的风韵及欣赏品茶环境,鉴赏茶具设施等方面。

品茶环境追求一个“幽”字,幽静雅致的环境,是品茶的最佳选择。有的茶艺馆追求典雅别致,有的茶艺馆主张返璞归真,无论如何布置陈列,基本都是境幽室雅,宁静和谐,令人流连忘返。茶具精美,与好茶,好水,珠联璧合,为饮茶爱好者所追求。品茶器具大都兼顾实用性和艺术性,不仅要质地精良,有益于茶汤色,香,味的表现,而且要造型美观,配搭相宜,茶,水,器三美兼备,再加上泡茶技艺的配合,品啜欣赏,更增情趣。品茶赏器,人生乐事。宋代诗人梅尧臣曾有“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的绝唱。习茶品茗者,若有点壶艺知识,具备一定的艺术鉴赏能力,一定会观之赏心悦目,品茗时更加心旷神怡。

在品赏时,先闻茶香,应做深吸气状,整个鼻腔的感觉神经可以辨别香味的高低和不同的香型;然后观看茶汤色泽;最后尝味,小口啜饮,使茶汤从舌尖两侧再到舌根,以辨绿茶的鲜爽,红茶的浓甘,同时也可在尝味时再体会一下茶的香气。

江南茶区适宜生产绿茶,青茶,花茶和名特茶,也生产红茶,砖茶。如西湖龙井,黄山毛峰,洞庭碧螺春,顾渚紫笋,祁门红茶,安化黑茶等。上海古属吴越,江浙一带饮茶习俗均在上海流行,如新春时节盛行的“元宝茶”,婚嫁喜事的“红糖茶”,甚至青浦地区市郊乡民遗存的“阿婆茶”。下面着重介绍江浙地区常饮茶叶的品饮方法。

一般“先观色(形),后闻香,再啜饮。”龙井茶在冲泡时即可透过清澈明亮的茶汤,观赏茶叶在杯中的沉浮,舒展和最终颗颗成朵而又各不相同的茶芽美姿;进而还可以察看龙井汤汁的浸出,渗透和汤色的显现。当端起茶杯时,不可急于饮茶,应先闻其香,这时,随着汤面的微雾冉冉升起,顿觉清香扑鼻,清心怡神;然后,呷上一口,含在口中,边吸气边使茶汤从舌尖沿舌头两侧来回旋转,反复数次,从中充分体察茶叶的滋味;然后缓缓咽下,顿觉清新之感,如此往复品尝,不断回味追忆,自然产生飘飘欲仙的感觉。

都匀毛尖一投入水,叶身纷纷下沉,并由曲而伸展,仿佛绽苞吐翠,春染杯底。待干茶吸水伸展,再沿杯壁注入适温的水几乎至满。此时茶叶或徘徊飘舞,或游移于沉浮之间,别具茶趣。观之汤色碧绿似玉,闻之清香扑鼻,饮之舌根含香,回味无穷。真是“雪芽芬芳都匀生,不亚龙井碧螺春,饮罢浮花清鲜味,心旷神怡似神仙”!

因采用上投法冲泡,所以当碧螺春轻撒入杯时,瞬时间“白云翻滚,雪花飞舞”,清香袭人,旋即茶叶沉底。茶在杯中,观其行,可欣赏到犹如雪浪喷珠,春染杯底,绿满晶宫的三种奇观。饮其味,头酌色淡,幽香,鲜雅;二酌翠绿,芬芳,味醇;三酌碧清,香郁,回甘,真是其贵如真,宛如艺术品,不可多得。

黄山毛峰茶冲泡后,汤色杏黄清澈,香气清鲜高长,芽叶竖直悬浮汤中,继之徐徐下沉而立,宛如春兰待放,啜上一口,滋味醇厚甘爽,缓慢吞咽,缕缕茶香,袅袅入鼻,让人有沁人心脾之感。

花茶品饮重在寻味探香。冲泡前,可以欣赏花茶的外观形状,闻干茶的香气。冲泡后,闻香赏茶汤,看茶叶在水中飘舞、沉浮,然后啜饮。品饮时,让茶汤在口中稍事停留,以口吸气与鼻呼气相结合的方式,使茶汤在舌面上来回往返流动,充分与味蕾接触,如此一两次,再徐徐咽下,即会感受到颊齿留香,精神愉悦。一饮后,茶碗中留下1/3茶汤,续水两次,再三次,高档的花茶可以冲七八次水仍有余香。一般花茶的品饮只要抓住闻香和品香就可以了。

总的来说,品饮能从闻香,观色,品味,三个方面品尝欣赏,足矣。

闻香,就是嗅闻茶汤散发出来的香气,好茶的香气自然纯真,闻之沁人心脾,令人陶醉。不同茶叶又具有不同香气,泡成茶汤后,会出现嫩香、清香、花香、花果香、熟果香、蜜香等,仔细辨认,趣味无穷。

观色,主要是观察茶汤颜色和茶叶形态。冲泡后,茶叶几乎恢复自然状态,汤色也由浅转深,晶莹澄清。各类茶叶,各具特色。茶叶的形状也是千差万别,特别是一些名优绿茶,嫩度高,加工考究,芽叶成朵,在碧绿的茶汤中徐徐伸展,亭亭玉立,婀娜多姿,令人悦目。有的芽头肥壮,芽叶在水中上下沉浮,最后簇立杯底,犹如枪戟林立,使人好似回归茶林,重沐茶香春光。

品味,一般在闻香、观色之后,就可以品尝茶汤滋味了。与茶的香气一样,茶的滋味也是非常复杂多样的。不管何种茶叶泡出来的茶汤,初入口时,都有或浓或淡的苦涩味,但咽下之后,很快就口里回甘,韵味无穷。茶汤入口之后,舌面上的味蕾收到各种呈味物质的刺激而产生兴奋波,经由神经传导到中枢神经,经大脑综合分析后产生不同的滋味感。

年纪小的时候也喜欢斗茶,三五知己,各取所藏好茶,轮流品尝,决出名次,以分高下,此谓之“茗战”。“凤凰三点头”一定要由低向高反复拉动三次,水流连续不断,并且一次比一次高,恰好注入所需要的用水量,一分不多一分不少。也曾模仿唐代陆羽《茶经》的煮茶法,感受那个比屋之饮,殆成风俗的盛世大唐。

炙茶,烤炙茶饼,炙热均匀,内外烤透。

末之。烤好的饼茶以纸囊储之,然后用碾茶器碾成细小颗粒状,要求所碾茶末不粗不细。

取火,以炭为上,次用劲薪。

选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烧水,一沸,沸如鱼目,微有声;二沸,缘边如涌泉连珠;三沸,腾波鼓浪;再煮,则水老不可食也。

煮茶,出水一瓢以竹夹环击汤心,则量末当中心而下。有倾,势若奔涛溅沫,以所出水止之,而育其华也。

酌茶。第一 次煮开的水,弃其沫之上有水膜如黑云母,舀出的第一道水,谓之隽永。或留熟盂以储之,以备育华救沸之用;以后舀出来的第一、二、三碗,味道差些;第四、五碗之外,非渴甚莫之饮。酌茶时,应令沫饽均匀,以保持各碗茶味相同。煮水一升,酌分五碗,乘热连饮之。一则茶沫,只煮三碗,才能使茶汤鲜美馨香;其次是五碗,至多不能超五碗。

中国民间有句俗语,“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藏族的酥油茶和西部游牧地区的紧压茶,多强调生活实用的一面;云南白族的“三道茶”,以茶示礼,把人生先苦后甜,体察人生的哲理溶于茶的泡饮之中;客来敬茶,茶馆以茶会友和茶会茶宴更是兼具现代社会的社交功能。 对我而言,茶艺的高明已不再是昂贵与繁复,而是因地制宜的巧妙匠心与为对方量身定制的同理心。月下独酌,有幸看到月亮的倒影投入盛满茶水的茶盘,茶水中的月光与茶盘宛若浑然天成就是茶道之美。茶艺本就可俗可雅,可浓可淡,可简可繁,可饮可食,可宾可主,可有可无,可入药可消遣,可随意可坚持。天地山川之气,精行俭德之人,诸般艺事之功,都是美好的事物。

最后,请在这一刻,用手中的这杯茶来享受生命中的片刻欢愉。

整理《茶艺》笔记

慢下来的好处有很多,比如可以做一些之前一直想做,但总觉得没有时间静下心来做的事;

几年前社区组织女性朋友们进行茶艺师的学习,身边品茶的朋友越来越多,当时我们为第一期学习茶艺的学员,缴纳社保在学习结束并顺利通过考试后,还可以获得三分之二的学费补助,而且送一套泡茶差具和茶服;

本着技多不压身,自己也感兴趣,便与朋友一起报名,课上穿上茶服摇身一变暂变茶娘了;

当年茶艺和本科的大学英语考试时间重合,更多精力用在英语考试的考前突击,茶艺理论方面知识欠牢固;

正好在此时期,整理关于茶艺的相关笔记,复习巩固相关理论知识,留待以后忘记时再翻阅,也是不虚这大好时光;

1、绿茶,清汤绿叶,滋味收敛性强;2、红茶,红汤、红叶、香甜味醇;3、青茶,香高味醇;4、白茶,多为芽头、满披白毫、如银似雪;5、黑茶,色泽黑褐;6、黄茶,黄叶黄汤;

1、绿茶

绿茶属于不发酵茶,绿茶是中国的主要茶类之一,是指采取茶树的新叶或芽,未经发酵,经杀青、整形、烘干等工艺而制作的饮品;

其制成品的色泽和冲泡后的茶汤较多的保存了鲜茶叶的绿色格调,较多地保留了鲜叶内的天然物质,其中茶多酚咖啡碱保留鲜叶的85%以上,叶绿素保留50%左右,维生素损失也较少;

常饮绿茶能防癌,降脂和减肥,对吸烟者也可减轻其受到的尼古丁伤害;

我国绿茶中主要有: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信阳毛尖、庐山云雾、六安瓜片、太平猴魁等等;

2、红茶

红茶属于全发酵茶,是采摘嫩芽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工序制成,让茶叶在加工过程中形成了茶多酚酶促氧化为中心的化学反应,鲜叶中的化学成分变化较大,茶多酚减少90%以上,产生了茶黄素、茶红素等新成分;

香气物质比鲜叶明显增加,所以红茶具有红茶、红汤、红叶和香甜味醇的特征;

我国红茶主要有:祁门红茶、政和工夫、闽红工夫、坦洋工夫、滇红工夫、九曲红梅、宁红工夫、宜红工夫等等,以祁门红茶最为著名,为我国第二大茶类;

3、青茶(又名乌龙茶)

青茶又称乌龙茶,属于半发酵茶,是采摘初展芽叶为原料,经萎凋、摇青、炒青、揉捻、烘焙等工序制成,充分发挥茶叶的内质,让茶叶在冲泡后形成了香高味醇的特点;

品种较多,是中国几大茶类中,独具鲜明中国特色的茶叶品类;乌龙茶由宋代贡茶龙团、凤饼演变而来,创制于1725年(清雍正年间)前后。品尝后齿颊留香,回味甘鲜;

我国青茶(乌龙茶)主要有:铁观音、大红袍、冻顶乌龙茶(台湾);

4、白茶

白茶属于微发酵茶,是采摘鲜嫩芽叶为原料,不经杀青或揉捻,只经过晾晒或文火干燥后加工的茶,让茶叶形成了多为芽头、满披白毫、如银似雪的特点;

我国白茶主要有:安吉白茶(浙江)、白毫银针、寿眉茶(福建);

5、黑茶

黑茶属于后发酵茶,是采摘成熟度较高的黑毛茶为原料,经过杀青、揉捻、渥堆、干燥等工序制成,由于黑茶发酵时间长的缘故,其形成了色泽黑褐的特点;

我国黑茶主要有:湖南安化黑茶、湖北青砖茶、藏茶(四川雅安);

6、黄茶

黄茶属于轻发酵茶,是采摘鲜叶为原料,经过杀青、揉捻、闷黄、干燥等工序制成,茶叶受到湿热作用的影响,形成了黄叶黄汤的特点;

我国黄茶主要有:霍山黄牙、君山银针;

中国茶叶目前主要分类为以上六大类,之外还有花茶,是采用茶用香花和茶坯窨制的一类再加工茶;

除此之外,我一直没太明白的是普洱是什么茶,但最广泛的说法是,根据晒制工艺的不同,将普洱生茶分作绿茶,普洱熟茶分作黑茶;

这个问题留待热爱茶艺,并也对茶艺感兴趣的朋友一起交流,欢迎了解这一块的朋友留言或私信我共同探讨;

茶之美作文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茶之美作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茶之美作文1

茶,源于大自然,从其中挑选优质茶草。品茶,感悟哲理之美;制茶,理解自然之奇;观茶,懂得古人之圣

茶,可视为 精神良药。苏轼在悲时品其,可忘却忧愁;而在喜时品其,更可沉醉其中。一盏今春的新茶,让宋朝的文人墨客们提笔作诗,潇洒大方的大字在墙壁之上逐渐形成。几百年的风风雨雨,也阻挡不了父老乡亲们的传承。茶在悲之时,化为能量汇聚了古人的智慧;喜之时,化为动力点亮古人的思维。美,茶是历史的美!

茶,可视为修身养性。当今的21世纪,人们也惯用着宋朝的点茶;在广场上教茶的茶艺人,用微小的力量将茶艺一代代传递下去。在屋中看着书,品着茶,这无疑是假日中最清闲的时光。美,茶是悠然的美!

穿越历史长河,唯有宋朝是茶方面最大的曲折。茶,有着浓淡,却也有冷暖。宋朝时,著名的点茶开始萌发,使茶艺走上了更高的阶段,浓淡和冷暖,早已有着不同的区别。不同的茶叶,与点茶进行不同层次的碰撞,制成不同的茶品。红茶,乌龙茶,黑茶,白茶点茶这种独特的饮茶方式,自宋朝之后,得到大批大臣文人的推崇,让茶也融合进他们的笔下,流传至今。美,茶是传承的美!

茶,不仅味道甚好,且其香气浓郁。品茶前闻一闻香气,新鲜的茶叶会在脑海中飘动。涩苦且清凉的味道也随即从口中流入,如绵绵雪花般一碰即化,回味无穷。再闻一闻香气,甘甜的气味扑面而来,让人无比陶醉,这也正是李清照等诗人为何纵诗数首的原因。

品茶,如观看历史的相册。古人造茶的不易,到深受大家喜爱,又流传至今。茶,本身就是美的,美在采摘茶的艰难,美在历史的博大精深。

茶之美作文2

茶艺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它经历了古老沧桑的历史和岁月,给人们留下了无数的诗篇和宝藏。你想知道更多关于茶的故事吗?那就赶快跟我一起走进今天的.茶艺大课堂吧!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叫神农的人,为了救助天下苍生,走遍全国各地亲自品尝草药。一日,神农因为吃了许多有毒的草药躺在树下奄奄一息。突然他看到树下落了许多的小树叶,神农习惯性的捡起来放到嘴里咀嚼,顿时感到清爽无比。于是神农就把这种叶子的功效告诉了人们,并且给它起了个名字叫“茶”,就是人在草木间的意思。这就是神农尝百草的故事,有趣吧?

你知道吗?茶可以分为六大类:绿茶,白茶、青茶、黄茶、黑茶、红茶。到这里,很多同学要问我了,茶的颜色不是绿色的吗?怎么出现了这么多颜色?其实这六大茶类是按照发酵度和生产工艺来分的,是不是很神奇?

当然,茶艺中还有很多的小知识,比如什么季节喝什么茶更有益于养生。比如,什么茶用什么样的器皿,什么的水温来冲泡都是有讲究的。问一下,你知道冬天最适合喝什么茶吗?哈哈!快来问我吧!

讲完了小知识,我们就要进行实践品茶了。老师动作优美的把茶叶放进盖碗里,高高的提起水壶冲泡茶叶。我看到一片片可爱的叶子在碗中快速旋转着,好像一个个身姿优美的小仙女在翩然起舞。很快,第一泡茶叶就冲好了,老师用公道杯给我们一个个分茶。我深深嗅了一口茶香,然后开始慢慢品茶——苦尽甘来的感觉真是让人神清气爽啊!

怎么样?你想不想尝一尝热腾腾的“仙茶”呢?那就跟我们一起来体会茶艺之美吧?

简述茶艺的意境之美

品茶之美,美在意境

茶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魂宝。饮茶品茗,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是我国人民生活中一项颇具典型意义并富有特色的生活艺术。源远流长的中国茶文化凝结着千千

万万爱茶之人的智慧。“美感尽在品茗中,雅趣亦从盏中出”。在饮茶品茗中。接受茶礼的教化。沐浴茶香的熏陶,走进茶艺的境意,推崇茶德的品位。本文谨从品茗文化及其美育功能上作些浅浅的探讨。

饮茶礼仪与美育:数千年的中国饮茶史中,积淀着深厚的礼仪文化。这种礼仪文化是人格魅力的重要因素。中国的饮茶礼仪是大众化的,以茶敬客,是每个中国人待人接物的起码礼节,客来敬茶,充分体现了中国人热情好客。注重友情的传统美德。

中国自古便有浅茶满酒之俗成,饮茶讲究浅斟慢饮。若满杯茶递与客人,便有欺客逐客之嫌,谓之不礼或失礼,浅浅一杯茶,浓郁着人情美,反映了宾主之间和谐温馨。一杯茶,七分满。宜浅泡三开,慢饮细品,以显示文雅与修养。浅茶慢饮,作为一种审美状态,茶人是把它作为一定程度,一定分寸来把握的,含有我们东方文化中简约、含蓄、宽容,自律的处世哲学。饮茶礼仪之美,可以高雅人的气质,规范人的言行举止,优化人的艺术教养,达到美育之目的。

茶艺之美与美育:茶艺是以茶为载体,经茶人和艺人审美加工使二者珠联壁合之产物。它以茶音乐,茶诗画,茶艺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来表现茶对人的思想感情,生活情趣、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的影响。是一种对人产生精神鼓动,情感愉悦并具审美效应等文化功能的艺术。

茶音乐是以茶为内容创作的词曲,惜以抒发情思引起听众共鸣的艺术形式。如《采茶扑蝶》《茶之舞曲》等。清茶一盏香自幽,悠扬乐曲常相伴,卢士七碗荡诗腹,《茶中杂咏》流百世。历来的文士茶客对茶进行了出神入化的品饮活动。吟诗作赋状茶之妙,言茶之功。留下了大量的艺术精品,成为我国博大精深的茶艺大观园中一枝极富特色的奇葩。

“乐声扬,茶艺小姐步出堂,调、沏、端、泡皆文章,水纯茶且香”,茶艺表演顺应人们求知、求美、求乐的要求,将茶礼茶俗形象化、艺术化地再现出来,给人以身临其境之美感,训练有素的茶艺小姐以准确规范的程序。净具、勺茶、斟茶、敬茶。手势轻柔利落。举止优雅端庄,茶技师傅当堂表演制茶工艺,揉、搓、翻飞,令人眼光缭乱,茶业专家坐堂咨询。介绍茶业史话,传授茶叶知识,吸引更多的人识茶、爱茶,弘扬茶文化。茶艺之美,美在一种浓浓的艺术氛围,听茶歌,观茶画,吟茶诗,品茶味,使人对茶的享受由生理延伸到心理。从而提高人的精神生活质量,以美启真,乐趣无究。

品茗意境与美育:饮茶雅称为品茶,茶人一直有意识地将品茶作为一种显示高雅素养,寄托感情,表现自我的美的艺术活动来刻意追求,欣赏和创造的。

品茶之美,美在意境。闲来独坐,沏上一杯茶,观杯中汤色之美,亦浓亦淡,如酽如醇;看盏中叶芽之美,若眉若花,栩栩如生:赏手中茶具别致,或古朴大方,或精巧玲珑,香雾缭缭,云气袅袅。细啜慢饮,悠悠回味,只觉齿颊留香,清幽扑鼻。此等意境令人心旷神,矜持不燥,物我两忘。

品茶可雅志,在品茶的意境中,人们追求的是和、清、静、寂的根本精神,他能使人跨越时空,摆脱人生烦脑,不为名利所累,在超凡脱俗中享受人生的美丽。

品茶可纯情。尤如一杯见底的清茶,平淡而磊落,没有杯来盏去的油腻与嘈杂,更无世俗势利的虚枉和矫饰,如同茶一样的品味纯正,真切实在。昭示了宾主的修养与品行,以诚挚纯化人际温情。

在品茶的美的意境中品出岁月的艰辛,人生之真谛,生活的美丽。它对于我们的品格修养具有极其丰实的内涵。

茶味之美与教育:当人们以审美的方式饮茶时,特别欣赏茶的内质。茶香寓于味中,茶味以浓鲜、甜、醇为特点,这种绝妙的滋味纯属天然。难以合成,爱茶之人常将不同茶所独具的风味称为韵味。茶之韵味,美在不同品种。各有千秋,绿茶味浓烈而后回甘,红茶味浓厚,黑茶味醇清甘,青茶鲜浓甘纯,白茶清凉甜爽,花茶芬芳清雅,茶韵各异,均味浓香永。饮茶之风尚独领风骚数千年,全在于茶之灵味的诱惑。

茶味先苦涩而后回甘,恰如人生之壮美,它启示我们格守这样的人生信条,人生之航旅,不是一帆风顺,总会有风浪与挫折相伴。

人生如茶,有淡淡的愁苦,亦有咀嚼不尽的温馨甘甜,茶味不管有过怎样浓郁的甘甜或苦涩,最后终会归于平淡,正如同人生无论有过怎样的壮观辉煌,最终总不失质朴与平凡的本真,茶味之美,启示人们把苦涩吞噬在心田,以浓郁的清香与甘甜怡人,以美启智,创意出乐观向上奉献的高尚情操。

中国茶德与美育:“茶能性淡为吾友,从来佳茗似佳人”。无论在文人雅士的视野中,还是在普通百姓的民俗风情里,茶都被认为是纯洁高尚人格的物质载体。茶德之美,成为人类备受崇尚的道德风范、著名茶业专家庄晚芳教授以精辟的语言概括了中国茶德为“廉俭育德,美真康乐,和诚处世,敬爱为人”。

①茶品性纯廉俭育德

茶出自深山幽谷,得益于山野宁静的自然造化,秉性高洁,不入俗流,告诚人们“静以养身,俭以养德”,寻常百姓家,行廉俭之道,信奉粗茶淡饭,清静为怀。在艰苦的劳作中安守本分,不慕荣华富贵的虚荣,面对物欲得失的诱惑,不计较更不趋炎附势,清净处世,持家创业,内心无愧人生坦然,文人雅士以廉俭昭示清高,清茶待客无须酒,既表现为对以利为朋小人之交的不屑一顾,更含有君子之交淡淡如水的深沉内涵。各类茶会茶宴更以其简朴脱俗之美,开廉俭务实之风尚。

②茶德之功,美真康乐

“仙山灵草湿行云”,茶由山野乡径走向人们的日常生活。它的营养成份,药理特征,养生保健价值及美容功效正引起人们的倍加重视,日趋受到现代人的欢迎。同时,茶以其艺术的魅力进入人们的精神家园,迎合人们求真向善的心理需要,使整天在快节奏的生活和工作中奔波的人们得以遣兴消闲,利心理轻松,忘忧去烦,茶德之功保健养生,求美向真,康乐身心,正是其它饮料所不可替代的物质和精神双重效应的体现。

③以美扬善,和诚处世

“一杯春露暂留客,两腋清风几欲仙”。饮茶的意境能孕育出良好的心态,净化并滋润着人的生命,“奉茶为礼尊长者,备茶浓意表情谊”之诚挚明伦,“此乃草中英,喜随众草长”的谦和之行,“酸甜苦涩调太和,掌握迟速量适中”之为人分寸,茶以其谦卑至诚之美德寄托人的情操。

④茶之情怀,敬爱为人

茶香常伴人情味,茶品人格两相宜。茶韵致,极得人缘,它使我们在看待现实人生时,持有一种感恩的心态,理性的宽容,以一种高蹈轻扬。波澜不惊。爱心永存的审美眼光观看世界,敬爱为人,追求人类友爱的本性。

“美学是未来的伦理学”,渗透在品茗文化中的伦理道德美的因素,能唤醒人之悟性。纯化人的心灵,茶文化之美启真扬善,端正人的信念与行为,强化道德自律,修心养性,优化人的精神品位。弘扬茶文化,能促进人类的精神文明建设。

摘自360图书馆,谢谢。

关于茶艺之美笔记和茶艺的文章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茶叶生产标签模板(茶叶标签模板图片)
« 上一篇 2022-12-19
大观网普洱茶行情网(大观茶叶有限公司)
下一篇 » 2022-12-19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167人围观

搜索

最近发表

网站分类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