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样品采集实施方案(茶叶取样方法)

小编
预计阅读时长 21 分钟
位置: 首页 茶叶信息 正文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茶叶样品采集实施方案,以及茶叶取样方法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农产品安全性调查

(一)农产品种类

浙江省农业地质环境调查项目选择了调查区内种植面积广的主要粮油作物、效益高或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特色优质经济作物,以及重要果品、蔬菜、茶类作物作为调查对象,开展了农产品安全性调查。调查对象包括水稻(早、晚稻)、油菜(油菜籽)、茶叶(春茶、夏秋茶)、主要蔬菜(包心菜、西红柿、茭白、萝卜、毛豆、青菜、四季豆、西兰花、蒲瓜)、重要果品(柑橘、胡柚、梨、葡萄、杨梅)五大类农产品、20多个品种。

(二)调查区部署

调查工作采取重点部署、全面覆盖的原则。农产品安全性调查重点部署在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区域,以各类农产品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基地为重点区。全面覆盖是指在以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产区作为重点调查区的同时,在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区域内尽可能扩大其覆盖率,以研究地质背景、地球化学环境对农产品安全性的影响。

根据浙江省农产品生产现状和发展趋势,确定嘉兴市、杭州市、绍兴市、金华市、衢州市、台州市6个地区及平湖市、诸暨市、泰顺县、新昌县、安吉县、德清县、开化县、江干区、慈溪市等18个县(市、区)作为农产品安全调查的重点地区。

1)粮油重点在浙江省各平原县,以金华、平湖、诸暨等为重点县(市)。

2)茶叶重点在浙南及其他特殊品种产区,主要在新昌、泰顺、开化以及安吉等地。

3)蔬菜重点在杭州、宁波等城郊蔬菜区、沿海海涂蔬菜区、高山蔬菜生产基地,主要在杭州市、嘉兴市、绍兴市、宁波市等地。

4)果品调查以浙江省特色水果产区为重点,包括临海、衢县、黄岩市、慈溪市、奉化市、常山县、金华婺城区、嘉兴秀城区。

各类主要农产品调查共计1300余个点位,控制面积占全省相应农产品种植面积的15%~80%。

(三)样点布设

(1)样品数与采样密度

各类农产品采样密度及样品数按照其所属的调查区类型——重点县或非重点县,调查农产品的类型、品种及其种植面积,按表4-1给予确定。

表4-1 不同农产品样点数/密度控制

注:①1亩=0.067公顷。

(2)布点操作流程

第一步,根据各地调查作物的面积,初步确定采样点数量。

第二步,项目主管部门会同当地有关部门,根据当地农产品分布、品种和预定采样点数量,初步确定大体采样位置。

第三步,在1:5万地形图上确定具体采样点位,选点原则为:①采样点周围应有该类农产品的较大种植面积;②采样点应避开交通线,距公路、铁路线100m以上。

现场定点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避开局部污染影响。采样点应距主导风上风向烟囱高度15倍以上,且不受污染水排放的直接影响;②采样点不应设在田边、路边、灌水口、肥堆附近,一般应距田边2m以上;③采样点农作物生长正常,农产品体征无异常,遭受化学伤害、机械损伤、生长畸形的植株不能作为样品。

(四)样品采集

1.采样季节与时间

采样时间应为该种农作物大面积采摘期或收获期。其中:粮油为此类作物的收获期;茶叶为采摘期;蔬菜、果品为成熟后采摘、收获、上市时段。

2.采集部位/器官

采集作物食用部位/器官作为农产品样品。为研究农产品安全质量与土壤环境质量的关系,在采集农产品样品的同时,采集其根际土壤样。

3.样品采集及野外处置

(1)土壤样

用铁铲、土钻、竹片等工具采集土壤样,装入布样袋。采集耕作层土样时,以竹片刮去表土层(1cm)再采样。不采与铁铲接触面上的土壤,去除杂草、树根、砾石、砖块等杂物。茶园、果品深层土壤样用土钻采集。

粮油类采集0~20cm耕作层土壤。蔬菜类采集0~15cm耕作层土壤。茶叶采集0~40cm茶园土壤。果园土壤分2层采集,表层为0~40cm,深层为40~80cm。

各点土样均为混合样,每个混合样重量不少于1.5kg。果园各层土样,也为混合样。

混合样以梅花形布设样点采集。中心点应和农产品采样区中心一致,用GPS定位。以此中心点为交叉点,依田块形状作交叉线,在4个象限距交叉点25m左右设4个采集点,连同中心点在内共5个点,每点采集1.5kg左右土样组成混合样。

采集的混合样,置于洁净塑料布上混合均匀,采用四分法缩分,取不少于1.5kg混合样装入布样袋。

(2)茶叶样

春茶在4月中旬至5月中旬采集,夏秋茶在7~9月采集。

在生产管理正常的茶园,选择生长正常的植株,不采过大、过小、遭受病虫害或机械损伤、田头路边的茶叶。

以人工采摘方法采集一芽二叶及相等嫩度的对夹叶。样品鲜重2kg。

采集的茶叶样品装入布袋内,在野外驻地(有条件时)的烘箱或烘干机中烘干,送至实验室再烘至足干。

(3)稻米样

选择生长正常的田中植株,不采遭受病虫害或机械损伤、田头路边、生长过旺或生长不良的水稻植株。

采用平行间隔多点采样法采集样品,组成混合样。取成熟稻穗,用不锈钢剪刀剪取每丛水稻全部稻穗,样本不少于10丛,稻谷重量1000g左右,装入布袋。

(4)油菜样

选择生长正常的田中植株,不采遭受病虫害或机械损伤、田头路边、生长过旺或生长不良的油菜植株。

采用平行间隔多点采样,组成混合样。采样时选择不少于20枝的成熟植株,在每个采样植株上随机选取一个分株,用不锈钢剪刀剪取全部油菜籽荚,脱去荚壳取菜籽,油菜籽重量1000g左右,装入布袋。

(5)蔬菜样

青菜:平行间隔多点采样,用剪刀剪取除根以外的全部茎、叶,采样植株不少于20株。注意防止土壤污染,去除黄叶,装入样品袋中。

包心菜、西兰花:平行间隔多点采样,组成混合样。用小铁铲铲取除根以外的整棵植株(全部茎叶),剥去黄叶和外层老叶。采样植株不少于7株。包心菜、西兰花因体积较大,可用网袋装样。

毛豆:平行间隔多点采样。用剪刀(或手)采取豆荚,每株上取1枝,采摘枝上全部豆荚,采样植枝不少于20枝。采摘样品剥去壳装入塑料袋中。

萝卜:平行间隔多点采样。视品种手拔或用小铁铲挖取,去茎、叶,仅保留根部(可食部分)。采样棵数视品种而异,小而圆的萝卜不少于10棵,大而长的萝卜不少于5棵。所有样品刷去泥巴,装入塑料袋中,大而长的萝卜可装入网袋。

茭白:平行间隔多点采样。用手或剪刀采样,从每丛中选取适中样本,总采样丛数不少于10丛,用手剥去叶,取其肥大花茎即茭白肉为样品。采集样品装入塑料袋中,为防止样品污染,现场可连叶一起采,待样品预处理时再剥去叶。

西红柿:平行间隔多点采样。采摘成熟的西红柿果实,采样植株不少于10株,每株上采摘适熟的果实1~2个,果实个数不少于20个,样品装入塑料袋中。

四季豆、蒲瓜:平行间隔多点采样。用剪刀(或手)采取,采样植株四季豆不少于20株,蒲瓜不少于5株。

(6)果品样

应选择生长正常、未遭受病虫害或机械损伤的植株,不采田头、路边、生长过旺或生长不良的植株。所选植株的树龄大体一致,最好为盛果期。

用手摘或剪刀剪取适熟果实,梨、胡柚应在果园内选择5~10株为代表,梅花状分布,从每个样本植株上选择向阳、背阳,大小适中的2~4个果实,组成混合样。杨梅应选择10株以上,每个样本植株上取20个以上果实,装入塑料袋。葡萄应在葡萄园内选择采样区块,采用平行间隔多点采集,保证有10棵以上植株,每个植株采集200g左右样品。

采样量分别为杨梅、葡萄等为5kg;柑橘、胡柚等为4kg;梨等为5kg。

4.采样记录

在每个农产品采集地点同时采集作物和土壤样品。先采集农产品样品,后采集土壤样品。

使用GPS定位,读取经纬度值(精确到秒)。同时,使用数码相机拍摄采样点及周围地形、作物、景观环境。

样品标签一式两份,一份随样品装入样袋中,一份拴在样袋(布袋)或粘贴在样品袋上(塑料袋)。标签内容包括:样品名称、采样时间、采样序号、采样地点、采样人姓名,土壤样品还需填写采样层位。

分别填写作物和土壤采样登记表。登记表样式见附件二。

样品采集加工

以杭州市西郊的西湖龙井茶产地为研究区,为考察城市与交通对茶叶铅含量的影响,分别选择了近郊茶园(西湖乡的芧家埠村与龙井村)、近郊且靠近主干公路茶园(杭州留下镇杨家牌楼)、远郊茶园(西湖区龙坞镇外桐坞村2个茶园)。此外,选择远离城镇的杭州市萧山区所前镇杜家村和临浦镇高家坞村各一个茶园采样分析,以便对比研究。

土壤样:在选择的采样点(西湖乡茅家埠村、龙井村、西湖区龙坞镇外桐坞村、杭州留下镇杨家牌楼、萧山所前杜家、萧山临浦后岩坞),应用GPS结合地形图定点,利用洛阳铲打孔分层采样(0~60cm),每20cm为一个样。

茶叶样:在土壤取样点周围分别采集嫩叶(一芽二叶)、老叶和茎秆。

除了采集茶叶及其根、茎,茶园土壤样品外,还系统采集了代表区域地质背景的代表性基岩样品,以及燃煤及其炉渣、汽油及汽车尾气、肥料、大气降尘等各种污染端源样品,分析测定了各个样品中的铅同位素组成。

基岩样品采自各个选定的茶园。湖底沉积物,采自西湖,分为2部分,表层沉积物用简单的方法打捞;剖面样品由浙江地调院陈忠大高级工程师提供;民用煤和工业用煤分别采自浙江地调院、萧山电厂、杭州半山电厂。气溶胶采自杭州学院路,路边的气溶胶采了7h,采集速率为100L/min,风向为西,T=32℃,P=101.3kPa;另一个样在楼顶利用TH-1000C型大流量TSP采样器采集14h,采集速率为1.05m3/min,标准体积为795m3,平均温度为38.5℃。浮尘采自浙大西溪校区。水样分别采自西湖和龙井村小溪。汽车尾气样品分别采自使用90#、93#汽油和0#柴油的汽车排气管道烟尘。

由于化学、生物作用过程中,铅同位素组成不会产生分异,因此,各类样品的采集、野外加工处理,除了保证样品代表性外,无特殊要求。

茶叶抽样标准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汪玲平、毕立新。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

进出口茶叶抽样方法

SN/T 0918—2000

代替ZB X50 001—1986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获取具有充分代表性、足以代表整批茶叶品质样品的抽样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各种进出口茶叶的抽样。

2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2.1 批lot

由一定数量同茶类、同花色、同等级或茶号以及相同包装和相同单位质量出口茶叶所构成的加工或检验单位,每个抽样批最多数量不得超过100 t。

2.2 份样和集样increment and bulk sample

从一批产品的单个容器内所抽出的样品为份样。抽自同一批的份样,经过混合而得到的一定数量的样品为集样。

2.3 平均样品laboratory sample

集样经逐次均匀缩分至规定数量后的样品为平均样品。

2.4 试验样品test sample

按各个检验项目的规定,从平均样品中分抽的供直接检验试验的样品,简称试样。

3 抽样条件

抽样工作应在清洁、干燥、光线充足的室内进行,避免日光直接照射,防止外来杂质混入。

4 抽样工具和容器

茶叶抽样须置备下列专用工具和容器,各种工具和容器要清洁、干燥、无锈、无气味,容器应具良好密闭性。

4.1 开箱器。

4.2 抽样铲。

4.3 有盖的专用茶箱。

4.4 软箩或塑料布。

4.5 分样器。

4.6 盛样筒。

5 开拣件数

开拣件数按下列规定:

1~10件,开拣一件;

11~100件,开拣两件;

100件以上,每增加100件(不足100件部分按100件计)增开一件;

1000件以上,每增加500件(不足500件部分按500件计)增开一件。

在抽样时如发现茶叶品质、包装或堆存情况等异常时,可酌情增加或扩大抽样数量,或停止抽样。

6 抽样方法

6.1 大包装茶抽样

6.1.1 包装过程中抽样

在茶叶定量包装时,根据每批总件数,按第5章开拣件数的比例,每包装若干件用抽样铲抽样一次,每次约500 g原始样品,放入有盖的专用茶箱中,待全批抽样完毕后混匀,用分样器或四分法逐步缩分至500 g~1 000 g,分装于1~2个盛样筒中,作为平均样品供检验用。

6.1.2 包装后抽样

从整批产品堆垛上下不同位置按第5章随机抽取规定的件数,逐件开启,分别倒出全部茶叶于软箩或塑料布上,用抽样铲各抽出有代表性的样品约500 g,放入有盖的专用茶箱中,混匀,用分样器或四分法逐步缩分至500 g~1 000 g,分装于1~2个盛样筒中,作为平均样品供检验用。

6.2 小包装茶抽样

6.2.1 包装过程中抽样

同6.1.1。

6.2.2 包装后抽样

从整批产品堆垛上下不同堆放位置按第5章随机抽取规定的件数,逐件开启。从备件内不同位置处各抽出小包装2~3听(盒或袋),全部抽样完毕后保留完整小包装不少于5听(盒或袋),盛于密闭的容器中,携回供单个分别检验,其余各小包装均现场拆封,倒出茶叶,混匀,用分样器或四分法逐步缩分至约500 g,装于盛样筒中作为平均样品,供检验用。袋泡茶的拆封混样工作,可视需要在现场或检验室内进行。

6.3 压制茶抽样

根据全批总件数,按第5章随机从堆垛上下各部位抽取规定件数,逐件开启,从各件内不同位置处,各取压制茶1~2个(或块),现场检视后根据外观留取品质有代表性的样品及品质有明显差异样品不少于5个(块),盛于密闭容器中或用防潮材料包裹,供检验室检验用,其余供鉴重用。

7 样品装封和标识

7.1 样品装封

装盛平均样品的盛样筒应符合第4章的规定。茶样以装满为度,紧密加盖,用胶带纸封口。

压制茶可用防潮材料包装。

7.2 样品标识

在装盛样品的盛样筒外贴上样品标签,注明茶名、茶号、唛头、报验单号、抽样人姓名和抽样日期。

 

茶叶样品采集实施方案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茶叶取样方法、茶叶样品采集实施方案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茶叶怎么筛选(如何筛茶叶)
« 上一篇 2022-12-19
与茶有关的图片(与茶有关的图片卡通)
下一篇 » 2022-12-19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427人围观

搜索

最近发表

网站分类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