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展示空间设计(茶文化平面设计)
今天给各位分享茶文化展示空间设计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茶文化平面设计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 1、现代茶室的环境设计要求
- 2、地域文化在茶馆空间设计的传承与体现探讨性论文
- 3、房间内的茶室应该怎么设计呢?茶室的装修风格都有哪些呢?
- 4、中国茶叶博物馆的建筑布局
- 5、茶室设计要点
- 6、茶文化空间设计图片
现代茶室的环境设计要求
现代茶室的环境设计要求
喝茶对于中国人来说,不仅是一个良好的习惯,还能够代表一个人的精神境界以及个人修养。中国大街小巷的茶摊和茶馆非常不同,茶馆良好的饮茶氛围能够培养人的情操和道德操守。下面是我分享的现代茶室的环境设计要求,欢迎大家阅读!
1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国家的茶文化在经过不断的演变和进步之后,现代茶室不仅在功能上越来越完善,而且在服务项目上也更加全面。虽然我们国家经济发展较快,人的生活节奏也不断加快,所以,现代茶馆在环境设计方面不仅要保证顾客的饮茶需求,还要尽可能多地考虑顾客在饮茶时候的心灵感受。茶馆的设计者要尽可能多地满足顾客对茶文化的精神需求,要把握好茶馆的实用性功能和环境功能之间的关系。
2现代茶室的环境设计要求
2.1现代茶馆应该具有的功能
现代茶馆要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饮茶环境,所以现代茶馆应该具备一定的交际和审美的功能。对于中国人来说,去茶馆不仅是为了喝茶,而是一种交际的行为,茶馆为现代人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际场所。茶馆应该具有一定的轻松优雅的环境,能够适合人们进行文化以及思想的交流。不少中老年会选择在茶馆中和老朋友相见或者是和志同道合的人进行思想交流。茶馆还具有一定的审美功能,使饮茶的人能够获得自身心灵的满足。休闲功能也是现代茶馆所应该具备的。茶馆能够为饮茶者提供一个放松的喝茶场所,能够帮助顾客提高自身的精神。茶馆在为顾客提供茶饮的同时,还会提供一定的和茶有关的餐品。因此,我们说茶馆实现了一定的茶文化和饮食文化的交流,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场所。因此,现代茶馆环境设计一定要从茶馆的这几点功能出发。
2.2茶馆环境设计要满足顾客的需要
一般情况下,茶馆饮茶人大致可以分为四个类型。第一,品茶性的顾客。第二,休闲型的.顾客。第三,商务型的顾客。第四,文化活动型的顾客。针对于第一种顾客来说,来到茶馆主要是进行饮茶,所以更加注重对茶本身的要求,对喝茶的器具和品质也就要求更多。而对于第二类顾客来说,注重的则是茶馆是否能够满足自身的休闲需求,对茶馆的基本氛围以及茶馆的设计环境都有着非常高的要求。第三种顾客看重的则是茶馆自身在设计上的方便性和开放性以及舒适性质。由于是商务会谈的见面,所以对饮茶过程中的茶的种类以及品质也有着很高的要求,在装修方面的要求也不低。对于第四种饮茶人来说,这一类的顾客由于喜爱的是茶文化的本身。所以对茶室的环境设计和茶文化的体现就有了较高的要求。通过对这四种饮茶人的类型进行分析,我们在进行茶馆环境设计的时候,一定要针对不同类型的客户进行茶室中内部环境的布局,通过有针对性的设计来满足不同类型饮茶人的需求。
3现代茶馆在环境设计中的注意点
3.1了解茶文化的内涵
我们国家的茶文化历史悠久,几千年来对于茶的喜爱从未停止。茶文化能够在我们国家大多数人们的生活中出现,主要就是因为茶文化的基本内涵非常符合中国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处事方式。饮茶者具备一定清晰的思维能力,能够处理好自己和他人的关系问题,能够和身边的人进行友好的相处。古人对茶文化都有着极高的赞美。比如孔子的儒家思想、道家以及佛家的思想都对茶文化有着极高的见解。他们认为茶文化能够磨砺人的意志,使人们在遇到苦难的时候能够勇敢面对。和谐是茶文化中最为重要的一点,虽然茶文化发展到今天已经具有非常重要的内涵,但是和谐的意义依然是茶文化最根本的一点,在茶馆环境的设计当中需要对和谐格外地注重。
3.2茶馆中各个功能区的注意点
现代茶馆在环境设计中主要应该注意以下几个因素。
3.2.1茶馆的外部环境
对于城市中普通的茶馆来说,外部环境的设计没有具体的限制性的要求,一般来说,具备一定的自然场景或者是自然景色就可以。
3.2.2现代茶馆的前台
在茶馆前台的设计过程中,应该保证前台的整洁性和清晰性,能够有效地保证前台的工作。一般情况下,前台的工作人员基本素质也属于茶馆环境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前台工作人员素质高,态度良好,那么对于前来饮茶的顾客来说就是非常友善的,对于茶馆的第一印象也是非常好的。茶馆前台还应该具备茶馆功能介绍的能力。通过对茶馆前台的设计,有效地展示茶馆的风格。
3.2.3现代茶馆的销售区域
销售区域是茶馆的中心,在对销售区域进行设计的时候一定要注重茶馆自身的风格、格调。现代的茶馆销售区域应该给顾客一种非盈利性的意识。应该能让顾客来到茶馆感觉到茶文化,享受到茶叶的品质和茶馆的茶文化环境。茶馆的销售区域应该进行灵活的设置,在茶馆的销售区域一定要进行销售产品的展示,包括茶馆中的茶叶以及茶具等。在这种情况之下,即使是一些没有意向购买茶具的饮茶者也会驻足观看。这样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茶馆的销售量,销售成功的几率也就更大了一些。一般情况下,在对茶馆的销售区域进行装修的时候,玻璃货架是一种很好的选择,因为不仅可以充分地展示茶叶以及茶品,还能够方便顾客进行挑选,增加茶馆中的空间等。同时,为了配合茶文化本身具有的清新雅致的特点,茶馆销售区的灯光应该尽量选用柔的色调。
3.2.4茶馆的包厢区域
茶馆的包厢区域应该和茶馆整体的风格保持一致。现代茶馆的包间应该呈现一定的休闲风格。包厢的装修风格应该和茶馆的整体风格相呼应,不同的茶馆包厢给饮茶者带来的感受是不同的。中国式的风格是我们国家大多数现代茶馆所使用的风格,茶馆中的家具一般都以古典的形象示人,在休闲风格的装修下也要注重一种舒适感的营造,能够有效地帮助顾客放松自己的心态。也可以在包厢内放置一些绿色的观赏植物,帮助饮茶者对自身精神的放松。
3.2.5茶馆中的装饰物件
茶馆中的装饰物直接体现了整间茶馆的格调、风格。一般情况下,在对茶馆的装饰物进行选择的时候一定要谨慎。装饰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动态化表现,能够根据一定的需要进行改变,装饰物可以通过一些小的摆件来充当,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符合茶馆的风格。
;
地域文化在茶馆空间设计的传承与体现探讨性论文
摘要: 人们的物质生活往往是和文化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的,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人们更加重视文化生活。茶馆由于其自身独有的功能和文化性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因此,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茶馆的空间设计作为茶馆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应体现文化性,但现有的茶馆装修却逐渐大众化。本文中,笔者以此为着力点,探究地域文化在茶馆空间设计中的传承与体现。
关键词: 地域文化;茶馆;空间设计;传承
人们物质生活越来越高的同时也更加追求文化生活。茶文化的发展与经济水平的提高是分不开的。而茶馆作为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各个角落落地生根。闲暇时亦或是社交时与三五好友,同事客户一同去茶馆坐上一段时间,共品一杯香茗已经成为了许多人的生活方式。但是目前的茶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茶馆是一个文化场所,理应体现深刻的文化内涵。但有一些茶馆片面追求开发,对其文化并不重视。而将地域文化融于茶馆的空间设计中,就是一种很好的文化性体现。
1茶馆的概念和历史
茶馆是爱茶者的乐园,同时是人们休息、消遣和交际的场所,历史十分悠久,也是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茶馆具有悠久的历史,根据史学家考证,唐朝时期已有了茶馆。自古以来,品茗场所有多种称谓,茶馆这个称呼在长江流域流传较广。两广地区人们多称其为茶楼,京津地区则多称为茶亭,除此之外,还有茶肆、茶坊、茶寮、茶社、茶室等称谓。不过茶馆与茶摊相比,有经营大小之分和饮茶方式的不同。茶馆设有固定的场所,经营成本较高,除了提高茶品外,一般还会有各种小吃等。人们可以在这里进行品茶、休闲,社交,交谈等活动。茶摊则没有固定的场所,是季节性的、流动式的,主要是为过往行人解渴提供方便,在文化性上体现不强。中国的茶馆主要分为四种流派,即川派、粤派、京派、杭派。茶馆具有悠久的历史,根据中国古典典籍记载,最早的茶馆出现在唐朝开元年间(713年-741年),称为茗铺。茶馆作为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文化场所,有许多文学作品以茶馆为背景反映社会现实,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著名作家老舍的《茶馆》。
2中国茶馆的现状
所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经过了上千年的历史,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的必需品。中华民族对于茶有着独特的情感,由此形成的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经济迅猛发展。随着人们经济能力的提高。茶馆以其独特的文化性,满足了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并为人们提供了一个集休闲,文化,社交等功能于一体的场所。茶馆的功能得到不断的扩展,也拥有了新的.含义。现代的茶馆除了提供茶品已及其他衍生产品外,更重要的是营造一个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空间氛围,满足人们的实际生活需求。其吸引消费者的卖点一是极具特色的环境和氛围,二是高质量的茶品。其中前者是消费者关注的重点。然而遗憾的是,中国的茶馆虽然得到了不断发展,但在其装修设计上却一直存在着一些问题。茶馆本应反映地域性的文化特征,有许多茶馆对于这种地域特征却设计得比较模糊。茶馆的装饰与饭馆,快餐点不同,在茶馆的空间设计中,切忌所有的茶馆都采用同样的装修风格和装修材料,而是应当充分利用地域的区别,地方文化的差异进行设计,适当地使用中国文化的元素,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文化性,茶馆也能充分地发挥中国传统文化载体的作用。正是由于存在这些问题,对把地域文化运用到茶馆空间设计上这个课题进行探究分析才有重要的价值。这首先可以使得设计人员能够更好地运用地域元素对茶馆空间进行设计,其次可以让茶馆的文化性大大增强,此外还能够让人们通过了解茶馆中的地域文化对中国茶文化,传统文化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3地域文化运用于茶馆空间设计
地域文化要想充分并且适当地运用到中国茶馆的空间设计中,相关的设计人员必须根据不同的地域文化和各地的案例,使用真正适应自身的合理的方法。首先,设计人员在对茶馆进行设计之前,要确定茶馆空间的设计主题,充分了解地域文化和有关的历史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提高文化性,历史性,独特性和科学性。比如,从众多的地域元素中,设计人员可以选择几种最合适的茶馆空间设计元素,然后把现代的科学设计技术和文化元素有机结合起来,将各种设计进行组合,营造出一个富有神韵的茶馆内部环境。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千篇一律的茶馆环境,使得茶馆能够拥有自己的风格,吸引消费者,达到提高经济利益、传承文化的作用。
3.1充分了解文化,选择适当的切入点和设计思路
茶馆可以说是中国博大精深的茶文化的一个窗口,通过茶馆,我们可以一窥茶文化的精髓,得到独特的精神和文化享受,而为了达到这种目的,茶馆的空间设计也就显得尤为重要。试想,如果一家茶馆的内部装修得如同一家快餐店(笔者当然不是对快餐店有成见,快餐店的独特属性决定了其简易自然的设计风格),我们自然无法体会到文化的韵味。优秀的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制定方案之前,应该对地域文化进行系统的分析,仔细探究各类特征,最后确定一个适当的设计主题切入点和设计思路。要想在茶馆空间设计中传承和体现地域文化,首先自然需要全面地了解地域文化,元素和历史等,并进行系统的分析。例如,一个地区、城市的历史、地理因素、名人、民俗等等都应被当做关注的重点。笔者在此以长沙市的一家茶馆为例。白沙文化是湖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这家茶馆选择白沙文化作为茶馆空间设计的主题。并以此为基础,在相关的文化典故,传统文化中寻找可以运用于实际设计中的元素和材料,这家茶馆也被命名为“白沙源”。在空间布局上,这家茶馆主要是南北走向,一眼白沙井开于茶馆的正南面。茶馆共有二层,在茶馆的二楼最高处或是围栏边人们可以欣赏到源源不断的白沙源,这正好呼应了茶馆的主题。古井和茶馆形成了一条中轴线,在这条线上,设计师别具匠心地设计了一个圆池,又在圆池之中放置了一台圆桌,加上桌子的颜色,如果我们从高远处看去,这个圆池就像是一个池塘,在上面漂浮着点点荷叶。这种设计使得茶馆能够和景色相结合,体现了湖湘地区的地域文化。一方面弘扬了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又突破了传统,例如在建筑材料上,“白沙源”茶馆大量使用透明玻璃而不是传统的砖瓦墙体,营造出了独特的空间立体感,整个空间看起来更加通透,茶馆空间不再封闭,内部的所有客人都可以看到茶馆外的景色。除此之外,玻璃与茶元素的结合也能产生特殊的效果。综上所述,以及对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在茶馆的空间设计中,如果细致地分析地域文化、历史等因素,可以使地域文化体现得更加深刻,文化界限更加清晰,消费者所得到的感官和心灵享受也更加丰富。
3.2优化地方性元素
任何一种文化的产生和发展都需要漫长的时间的积累,地域文化也是一样。而文化的演变和时代的发展则是分不开的,就如人们的审美标准一样,或以瘦为美,或以胖为美,追求标准都是随着时间的演进产生变化的。现代社会的节奏逐渐加快,技术更新更是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在这样的一个时代,茶馆的空间设计不能局限于传统形式,而是应该对地方性元素利用先进的技术和方法优中选优,此外,还要用新技术来展示地域文化。在设计时,要注重整体性,即在建筑材料,墙壁,空间布局,器物陈设等所有茶馆的组成部分与地域文化有机结合。
3.3空间布局
中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广袤的疆域为不同的地域文化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其中也包括各地独特的地域空间布局特色。例如,北方的高屋建瓴,飞檐斗拱,这是与北方的气候因素分不开的,北京的传统四合院的建筑形式能够起到放风固沙的作用。这些建筑形式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地域内人民的性格特点。南方的园林艺术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也体现了南方人精致细腻的性格。这种原理也可以应用到茶馆的空间设计中,运用空间布局体现地域文化,能够产生优质的融合效果。对于这一点,笔者以北京的“老舍茶馆”举例,这座茶馆非常有名,其设计体现了地域空间布局特色。正如笔者之前所论述的,正是运用了北京四合院的建筑特点,将整座茶馆变成了一座富有茶文化的四合院。这座茶馆使用的是传统四合院的二进房布局,将传统的地域空间布局特色和现代因素和技术相融合,使茶馆本身既充分地展示了四合院的建筑特色,又体现了独特的地域文化。而之前所提到的“白沙源”茶馆则是运用了南方园林的建筑空间布局特色。园林讲究“移步换景”,在这座茶馆的设计中,设计师完全践行了这一原则,将园林的景致引进茶馆,进行精心的布置,再运用玻璃透明的特点,在茶馆中营造出了多层次的效果。
3.4选择材质
不同的材质所呈现出的空间效果是不一样的,在茶馆的空间设计中,除了需要使用有地域特色的材料之外,还要充分利用手头上的材料,除了好中选优外,也要做到避免铺张浪费。例如,北方的茶馆多使用硬木等材料,南方则多用竹子,藤条等,这都体现了不同的地域特点和地区人民特点。3.5家具、茶具等陈设品的设计茶馆内的家具等陈设品起着重要的实用和装饰作用,家具等陈设品能够充分的体现地域性、艺术性和文化性。例如北京的茶馆多使用明清特色的家具摆设,京剧,花灯等都成为了装饰材料。南方的茶馆则使用一些具有南方特色的器物。
4结束语
地域文化在茶馆空间设计中的传承与体现一方面能给消费者提供独特的视觉观感,另一方面可以让人们更好地感受茶文化内涵。时代在进步,为了凸显文化内涵,地域文化必然会被更广泛地运用到在茶馆空间设计中。同时我们还要将传统的文化特色和现代技术相结合,地域文化也能同时得到传承和发展。在本文中笔者列举了地域文化在茶馆空间设计的方式,并分析了具体事例,希望能对茶馆的空间设计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并为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殷小彤.地域文化在茶馆空间设计中的传承与体现[J].福建茶叶,2016,(03):123-124.
[2]降波.浅析地域文化在茶楼空间设计中的应用[J].福建茶叶,2016,(09):111-112.
[3]张兴莲.传统文化元素在茶馆空间设计中的创新应用[J].福建茶叶,2016,(06):119-120.
房间内的茶室应该怎么设计呢?茶室的装修风格都有哪些呢?
茶的文化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周代的大禹治水时代。后来传到了宋代,又有了关于茶的诗文和诗词,从宋元时期开始,饮茶逐渐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到了明清时期,饮茶逐渐成为一种高雅的生活方式。如今在我国茶产业蓬勃发展的今天,人们对于茶有了新的认识与追求,已经不满足于传统茶饮,更希望可以一览茶文化的无限魅力。茶室作为文化之地更是不可缺少的一个地方,所以室内茶室选择很重要。那么茶室风格怎么设计才好呢?
茶室的形制通常会分为两种。一种是禅室式的传统建筑,二是中式建筑的典型代表,这种建筑特点在于中庭、小厅、明堂、精舍等的有机结合。禅室式建筑一般分为一室一厅两院两个房间。禅室空间较大,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同时又不失居住功能。另外,古典建筑一般都具有较强的包容性,它是一种融汇中西建筑风格、文化艺术等因素与优秀传统文化而形成风格独特的建筑形式。在中国传统空间结构中茶室是一个集娱乐与功能于一体的空间形式,这种形式既强调了文化价值,又表现了传统风格,且具有较强的中国传统元素与特色。
茶室的基本要求:既要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又要符合古人的审美观。既要有传统茶室特有的风格,又要能够反映现代茶文化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如何选择适合自己茶室风格?如何装修才能体现茶文化?如何将茶室装修成符合现代人审美的风格呢?
中国的茶室中有许多独特的茶文化。在不同的地区,文化的特色也不一样。例如,云南人非常注重咖啡的饮用,喝茶不仅有浓浓咖啡的香气,而且还有着独特的茶文化。在装修上,中国的茶室风格比较多元化,很多地方都是在体现中国传统茶室风格,比如常见的中国茶室风格就有中式茶室风,现代中式茶室风格特点就是:茶室设计以传统文化为基础,并结合世界各国及地方文化特点,融合世界各国及地方文化特点设计出来。现代中式茶室风格以中式茶室为代表,在这个时代,人们对茶品质也有了新的认识与追求。
中国茶叶博物馆的建筑布局
中国茶叶博物馆建筑面积7600平方米,展览面积2244平方米。1990年10月起开放,是国家旅游局、浙江省、杭州市共同兴建的国家级专业博物馆。由于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中作出了突出贡献,2007年5月24日,中国茶叶博物馆被国家人事部和国家文物局授予全国文物系统先进集体的光荣称号。
茶叶博物馆作为展示茶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建筑选址在杭州西湖龙井茶的产地双峰一带,从而设计出了茶史、茶萃、茶事、茶缘、茶具、茶俗6大相对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展示空间,从不同的角度对茶文化进行诠释,起到了很好的展示效果。
一号楼为陈列大楼,设5个展厅。茶史厅介绍中国茶叶生产、茶文化的发展史,茶萃厅展出中国名茶和国外茶叶的样品,茶具厅展示中国各历史时期茶具的演变和发展,茶事厅介绍种、制茶、品茶的科学知识,茶俗厅介绍云南、四川、西藏、福建、广东以及明清时期的饮茶方法和礼仪,反映中国丰富多彩的茶文化。
二号楼用作外宾接待和学术交流。
三号楼设6个不同风格的茶室,供参观者品尝各茶系的饮茶风味。
在四号楼,参观者可以欣赏到古今中外的茶艺和茶道表演。馆内建筑具江南园林特色,曲径假山和周围茶园相映衬,把参观者带入丰富多彩的茶文化氛围之中。 茶是中国对人类、对世界文明所作的重要贡献之一。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叶的国家。茶业和茶文化是由茶的饮用开始的。几千年来,随着饮茶风习不断深入中国人民的生活,茶文化在我国悠久的民族文化长河中不断丰厚和发展起来,成为东方传统文化的瑰宝。近代茶文化又以其独特的风采,丰富了世界文化。
今天,茶作为一种世界性的饮料,维系着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深厚的情感。 茶,自神农最初发现和利用以来,在中国历史上已吟咏了几千年之久.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这句古老的俗语,道出了茶与中国人民的不解之缘。
关于茶事, 历代茶人进行了无数次探索和尝试。自陆羽《茶经》问世,茶事方大行其道。
古往今来,茶之种、之制、之器、之藏、之饮、之用各有其术,各有其道,各有其情。 走进博物馆,首先带给人的是震惊:它没有围墙。一般博物馆给人的感觉都是庄严肃穆的,有一种泱泱经典文化的架子。但茶叶博物馆整个地打通了围栏和围墙,仅在需要阻隔的地带,密植带刺植物,既通透又有效阻拦,营造出一个“馆在茶间、茶在馆内”的生态型无围墙博物馆,它仿佛在告诉人们:我们没有门槛,我们欢迎每位客人的到来。
没有围墙的博物馆,却是一个茶文化氛围相当浓淳的休闲景区,处处彰显了人文主题和茶文化韵味,以独具江南风味的园林艺术和博大精深的茶文化专题展示吸引着广大茶文化爱好者和中外游客。
脚下的路,一下子夺走了所有的视线。以天然石材铺就的路面上出人意料地镶嵌了来源于历代碑石、拓片、名帖、名人书法、绘画作品、陶瓷题记、摩崖石刻中的100个“茶”字或“茶”的别称(如荈、诧、荼、茗等),或行云流水,或浑厚苍劲,或奔放不羁,或古趣盎然,人们不禁陶醉于这书法篆刻的艺术天堂里,既有书香墨韵,也闻到了浓浓的茶香,茶未至,香先到。
不知不觉走完这条名为“双香径”的茶道,来到了茶博西北角,一条横贯茶博,颇具茶韵的水系,成为茶博游览的景观轴,恰到好处地表现了“水为茶之母” 的主题,力现“茶”与“水”的交融关系。水系利用山势,引进钱塘江活水,从茶博的西北角一直贯通到东南角,与馆外山涧溪流相汇合,以经天然瀑布长年冲刷的天然大岩石驳岸,并在溪底铺就一层鹅卵石,采用深潭蓄水、分层筑坝、涌泉、山涧、溪滩等处理手法,让水流逐级而下,恰似九溪十八涧,形成叠水效应。 顺水而下,水系两旁是特色茶楼和室外品茗专区,出东南,则来到了茶博文化的精粹——陈列大楼,这里有着源远流长的中华茶文化,水景到此渐至收尾,整一条游览线路既显通畅连续,又寓意深远。
走进陈列大楼的序厅,顿时被淙淙水声吸引,只见一面水幕从十米高处徐徐而下,一潮春水浸润着偌大一个绿色的 “茶”字,显得格外清亮醒目,真是“精茗蕴香,借水而发,无水不可与论茶也”。水幕之下,假山盆景郁郁葱葱。这动静结合的设计,象征着中华茶文化之源远流长,诠释了茶与水、自然与人的亲和关系,突出了展览的主题。
茶叶博物馆的文化展示是吸引人的,这里是博物馆的精华所在。整个展览分茶史、茶萃、茶事、茶具、茶俗、茶缘等六个部分,多方位、多层次、立体地展示茶文化的无穷魅力。
徜徉在展厅,最让观众流连的是缤纷再现的各地茶俗。一个个生动的场景,叙述着各民族人民饮茶、爱茶的日常生活。藏民家的酥油茶,观众可以亲自动手打制;仿真的大茶树下,“竹炉汤沸火初红”的是云南傣家的烤茶;临江而设的茶摊七星灶正旺,拾阶而上,遥望巫山云雨初霁;斜阳下回眸徽商茶庄前迎风飘曳的“茶”幌,宛若回到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那个年代。茶庄的一侧,福建的功夫茶道正在上演,庄重典雅的茶艺小姐正在为您泡制一壶酽酽的铁观音,而驻足观赏的人早已成为别人眼中的风景了。
从原始森林的野生大茶树切片到各种栽培茶树标本;从良渚时期粗朴简陋的饮器到明清精美绝伦的宫廷茶具;从茶籽化石到民族风格浓郁的茶俗场景,一件件珍贵的文物,辅以精心设计的文字、图片、图表,制作精良的模型、惟妙惟肖的雕像,以及优雅动人的音乐,演绎了数千年的文明进程。
茶博馆的陈列有许多独特的创意,它努力增加直观感,提高观众的感性认识,一改传统博物馆只准看、不准动手的规矩,尽可能地为观众提供参与机会,提高观众的参观兴趣。
有的展厅设开放陈列区。茶萃厅陈列了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六大茶类及再加工茶等共三百余个茶样实物,被分门别类地安放在圆柱状茶树形台面上,同时配有相应按钮。只要观众戴上耳机,点击标本旁的按钮,就会有一个娓娓动听的声音介绍相关的茶叶知识。同时在开放区还陈列着各种紧压茶,有金瓜茶、笋壳茶、七子饼茶、方砖茶、茯砖茶等等,小的直径不过一、二厘米,大的直径竟超过一米。只要观众有兴趣,就可以用手去触摸,甚至可以用嗅觉去感受它的香味。
在茶事厅,开放的陈列再一次让观众有机会去感觉茶叶的全部,从茶树的种子、枝干到果实;从一片叶子到可口的茶饮料……只要转动转盘,各类茶叶适宜的冲泡时间、茶叶用量、茶与水的比例等知识一目了然。“三沸图”形象地说明了茶圣陆羽在《茶经》里提出的,“鱼眼、蟹眼、腾波鼓浪”的“三沸”之说。
多媒体的使用,使有限的展示得到无限延伸。整个展览共设置了五台多媒体触摸屏,将与茶文化有关的社会政治、经济、音乐、诗歌、绘画、舞蹈、宗教等元素被有机地串合起来,编入电脑程序,只要用手轻轻一点,大量的茶文化信息源源传来。有奖竞猜的多媒体系统更加吸引观众,点击鼠标,就可以获得一份知识获得的喜悦。
在茶叶博物馆除了能欣赏到专业的茶文化展示外,还能在视野范围中不断地加深和拓宽知识,感受到浓浓的文化氛围。 公园般地博物馆,对周边植物配置进行了精心地处理,不遗余力地利用植物的特色配置凸显主题,将茶文化不断向周边环境延伸。有品种各异属山茶科植物的茶花,能与茶树进行性状比较;有观赏性强且可供泡饮的植物,如绞股蓝、玳玳、大叶冬青、六月霜、枸杞、茶条槭、薄荷、茉莉、鱼腥草、野山楂、玫瑰、桂花、金银花、杭白菊等等。既增加科普性和趣味性,营造出特色植物景观,同时在配置上有层次,又有茶文化特色。徜徉于博物馆,不经意地看去,是个不露人工痕迹的生态公园,但细细观察,每座桥,每个水池都有着诗意般的名字,都蕴涵了生动的文化故事,就连一草一木都具名目,都有文化韵味。
茶博还有一个独特的、开放性的茶树品种资源圃——嘉木苑,这是一个生动的专题性茶树园,展示了100多种千姿百态的茶树品种。许多品种间差异明显,除了寻常所见的灌木型茶树外,还可见到乔木型大茶树,如乌牛早、黄叶早、肉桂、毛蟹、云南大叶等大茶树等等。资源圃还对各种茶树品种的产地、名称、适制茶类等立牌说明,营造出一处鲜活的室外展区。坐落于嘉木苑下的焙香簃在茶叶采摘季节还向观众表演炒茶,展示炒茶技艺和茶叶加工的重要工序,加深游客对茶叶制作工序的了解,是对展厅陈列的生动补充。
精心的植物配置和品种园,大大充实了茶博茶文化的内涵,并成功地将茶文化从单一的视觉展示中解放了出来,向周边环境延伸,形成可观、可触、可感的新体验。 茶叶博物馆的环境小品也非常吸引人们的眼球。300多个形态各异、雕刻精美的柱础,或安置于玻璃长廊柱子下,或作为环境装饰,或供游人小憩。柱础石质不同、大小不等、形状各异,显示了它们有着各自不同的身世,包涵着丰富的人文和古代建筑艺术的信息。在博物馆中,总能看到不少游客对道路两边的柱础发出啧啧的赞叹声,这些精巧玲珑的石墩子,尽管经历年代久远的风雨剥蚀,仍是依稀可辨,面面都有寓意祥瑞的石刻图画,寓意丰富,风采传神。有了这些柱础的参与,茶博的文化氛围更显浓郁,是茶文化的开枝散叶之地,还是一座琳琅满目的石刻艺术收藏所。
茶圣陆羽的仙风道骨让人驻足不前,远眺群山的陆羽,激发了人们对先贤的缅怀。茶博陆羽像为青铜制,高约2.5米,并配有低矮的茶桌,置茶炉、茶杯等品茗用具于上,陆羽则站立于旁,衣袂飘然,左手持一茶碗,右手持一茶书,回味着唇齿之间的茶香余韵,神态自若,气势生动。 安置于吉庆台附近的圭表和日晷也引起了人们格外的注目。虽为小品设置,其实是可以使用的。圭表和日晷均属于我国流传最古老的天文仪器,以太阳为观测目标,根据测定日影长度来确定时间的计时仪器。
圭表是根据正午时表影长度的变化来测定节气的、定年长的,由圭和表两部份组成,圭表基座一周分别装饰“宋代审安老人十二茶具图赞”及“二十四节气歌诀”。
日晷则是利用一日之表影的方向变化来定出时刻的,由盘和针两部分组成,日晷一侧装饰“与日俱进”,另一侧装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日晷所指的时间是本地实际的太阳时,即真太阳时,与常用的北京时间存在不等时时差。
圭表和日晷对我国古代的农事生产极有帮助,而茶叶生产也是属于农耕文化的一部分,需要利用圭表和日晷来测定茶叶采摘的节气和时间,体现了茶事的季节性要求。圭表和日晷的设置既有助于人们了解更多的天文知识,可以根据提示亲自动手测定时间和节气,同时也将茶事活动纳入了一个完整的农耕文化中来体现,显现了茶文化与农耕文化的亲密关系。
带着轻松愉悦的休闲情绪,在茶叶博物馆观摩品味,累了,随意地拣一处坐下,深深地呼吸空气里桂花的甜香,渴了,挑一处有水声鸟语的地方坐了,叫上一壶茶,细细地品,慢慢地让茶香弥满唇齿之间,便也就品出了一种闲情逸致、一种别样的风雅来了。
这样的风雅,是会被记取的,记取的一半在于茶博风情一半在于人文。走进了这龙井茶乡,品出了另一番西湖烟月味,这种味道,正如杯中的茶,虽浓酽,却也回甘久久。
茶室设计要点
中国的茶文化若要朔源,可以从神农时代开始,这来自4000多年的历史文化,让我们现在依旧保留着这样一种文化和生活习惯,品香茗茶、诗情画意。
茶室,一个可以静心、品茶的地方。朴素的茶室空间,追求的不仅是一种原始的茶味,更是一种简单的生活意境。天地方圆间,给自己寻找一个宁静的空间,没有什么比这个更重要的。
不过茶室的空间设计,也不是随意简单的搭配、点缀、装饰即可,是经过深思熟虑下的从容自在,悠闲自得。
今天小编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如何设计一间怡然自得的茶室,亮丽且舒适。
地点的选择
一间茶室,选对位置就成功了一半。一间茶室,一隅宁静。
01 独立茶室
如果家里空间足够大,专门开辟一间房来做茶室那就最好了。除了满足功能需求之外,与整体风格和谐统一即可。
02 窗边茶室
能带来阳光与好空气的窗边角落,一定不能放过。
如果没有独立的空间做茶室,窗边是小编特别推荐的茶室位置。闲暇时,约三五好友或者独自一人,喝茶看风景与阳光作最亲密的接触,何其快哉!
03 书房兼茶室
如果你的茶室主要是为了个人品茗爱好和求得一方宁静、放松的空间,把书房与茶室结合是个好选择。茶香书香相得益彰,更添高雅。
04 客厅兼茶室
中国人的家庭中,客人来了都会泡上一壶茶来招待,这是礼仪!
如果你经常以茶会友会客,客厅的面积也比较大,在客厅开辟一个开放式或者半开放式的茶室,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方法。
05 餐厅兼茶室
餐桌平常只在吃饭时使用,使用率并不高,可以考虑选择低一点的餐桌,空闲的时候可以当茶桌用,饭后闲谈喝茶,促进家人之间的感情,没有比把茶室建在餐厅更为方便实用的。
空间的布局
茶室无论大小,空间合理布局都同样重要。合理布局大概就是设计师口中的动线,空间的动线一定要经得起反复推敲。
01 泡茶区最多只能占到茶室面积的50%,且必须是分散的、相对独立的。因为泡茶的乐趣更多是图个自在,而自在一定在私密之后。
02 泡茶之外,有陈设、储物,还需要配备相应的景观和留白。如何协调各部分所占空间的比重以及彼此间的关系,就是空间布局合理的关键。
03 景观、留白和陈设,主要集中在墙面部分。
陈设是和景观、留白完全不同的存在,它需要用物品和商品去营造环境,所有物品和商品的展示都通过陈设完成。面积控制在墙面面积的30%以内,宜少不宜多,最不宜出错。
色系的设计
所有的高级感,首先的落脚点一定是“色调”。
01 颜色素雅为宜 ,利用简素的物体和天然材料,营造质朴悠然而予人安逸舒适空间。
02 其配色应避免使用太炫丽的原色或高饱和度的色调,以黑、白、兰、灰咖等中性色最为稳妥,以达到相互调和的目的。
03 茶室空间可以是大白墙搭配线条挂画,可以是贴上暖黄色的墙纸凸显温馨感。
切忌:茶室不推荐过于俏皮的颜色,类似于粉色、蓝色等这种饱和度十分高的颜色。
墙面色系不能忽视,灯光的色系也是如此。现代室内设计的灯光,一般分为两种:自然光与人工光。
为了避免自然光影响整体空间效果,许多设计师会喜欢用人工光。所谓的人工光,可以是烛光,也可以是灯光。
在茶室里,结合茶本身的意蕴,应做到色调柔和,台灯或壁灯较为适宜。因为吊顶灯的强光效果,容易让人精神高度集中产生紧张的情绪。
其次灯具的摆放位置也很重要。如果是悬挂的吊灯,不宜正对桌子,而应在桌子偏下角,这样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眩光效果。
家具的筛选
家具算是软装里的大项,不能随意选择。
按照现代人的选择,具有现代感而又不失茶室韵味的空间设计,趋于简洁大方的中式家具。
茶室的家具组合之上,一张简洁大方的茶台,搭配简洁的置物柜或者博古收纳柜,再添置一两件香几、花几,便足够带来实用性和观赏性兼备的一个禅意空间。
茶席的布置一般包括茶台、桌旗、茶具和其他装饰品。最吸引人眼球的是盛放茶具的茶台和桌旗,造型多样,古朴雅致。
如今的茶室设计,主要分为两种风格:中式茶室和日式茶室。
01 中式 · 茶室
有一间中式茶室,可大可小,可精致,可朴素,重要的是它可以让人安静,静下来关照心灵的声音。
茶室家具可以选择竹、木、藤等材质。
中式的茶室具有开放性,可以直接给家里的书房和客厅增添茶席。
无论是木质的色彩,还是中式流畅的线条,都给人一种宁静致远的感觉,简洁淡雅。
02 日式 · 茶室
和追寻自然的中国人不同,日式茶室更强调形式和秩序。日本的茶文化和宗教相联系,一花一草中,茶室主人力图把禅宗的精神,渗透到实际生活中。
日式可以使用榻榻米重点打造,在铺上蒲团和软垫。
日式茶室将茶与禅相结合,减少所有不必要的元素,把意识集中在某一点上。在减到极致之时,反而感知到了更加宽阔的世界。
切忌:茶桌避免使用布艺,以防万一茶水喷溅,不好处理。此外,在茶席附近预留电线插头,以方便煮茶
确定好了空间整体风格以及家具产品之后,我们就可以参考软装饰品搭配。
在软装饰品的选择之上,首先是墙体挂画,选择比较淡雅的画风或者是写意山水,尽量的烘托出一种宁静致远的氛围,可有适当色彩感提升空间的活力。
茶室不可缺少绿植盆栽或者是花卉艺术,它们可以给空间增加大自然的气息,更有利于在茶室内洽谈冥思。
一茶一味,一隅宁静之处,哪怕只有片刻悠闲,也要用心感受茶香带来的恬然自得。
图文素材来源于网络
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茶文化空间设计图片
茶文化空间正逐渐演变为相关企业、机构和行业消费者拥有共同追求的对接平台,成为引领未来茶产业发展的主流趋势。那么茶文化的空间设计图片有哪些呢?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茶文化空间设计图片,希望对您有用。
茶文化空间设计图片1 茶文化空间设计图片2 茶文化空间设计图片3 茶文化空间设计图片4 茶文化空间设计图片5 茶文化的形成历史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中国茶的发现和利用已有四五千年历史,且长盛不衰,传遍全球。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普及于明清之时。中国茶文化糅合佛、儒、道诸派思想,独成一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中国茶区辽阔,茶区划分采取3个级别,即一级茶区(以西南、江南地区为表),二级茶区(以西北、江北),三级茶区(以华南地区为代表)。同时,茶也已成为全世界最大众化、最受欢迎、最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绿色饮料。茶融天地人于一体,提倡“天下茶人是一家”。[2]
茶文化的内涵其实就是中国文化的内涵的一种具体表现和中国文化而论之。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谓,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即是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品茶等习惯和中华的文化内涵和礼仪相结合形成的一种具有鲜明中国文化特征的一种文化现象,也可以说是一种礼节现象。礼在中国古代用于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礼作为中国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中国精神素质的修养起了重要作用;同时,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礼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和中国的一些生活中的习惯与形式相融合,形成了各类中国特色的文化现象。茶文化是中国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中国不仅是茶叶的原产地之一,而且,在中国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区,至今仍有着丰富多样的饮茶习惯和风俗。
种茶、饮茶不等于有了茶文化,仅是茶文化形成的前提条件,还必须有文人的参与和文化的内涵。唐代陆羽所著《茶经》系统的总结了唐代以及唐以前茶叶生产,饮用的经验,提出了精行俭德的茶道精神。陆羽和皎然等一批文化人非常重视茶的精神享受和道德规范,讲究饮茶用具、饮茶用水和煮茶艺术,并与儒、道、佛哲学思想交融,而逐渐使人们进入他们的精神领域。在一些士大夫和文人雅士的饮茶过程中,还创作了很多茶诗,仅在《全唐诗》中,流传至今的就有百余位诗人的四百余首,从而奠定中国茶文化的基础。
茶为一种植物,可食用、解百毒、长品易健康、长寿,茶品顺为最佳、还可作药用,所以就有一句茶乃天地之精华,顺乃人生之根本。因此道家里有茶顺为茗品。
茶文化的涵义
茶是劳动生产物,是一种品位。茶文化是以茶为载体,并通过这个载体来传播各种艺术。茶文化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其内容十分丰富。
茶文化,是茶与文化的有机融合 ,这包含和体现一定时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茶文化是茶艺与精神的结合,并通过茶艺表现精神。兴于中国唐代,盛于宋、明代,衰于清代。中国茶道的主要内容讲究五境之美,即茶叶、茶水、火候、茶具、环境。
茶文化要遵循一定的法则。唐代为克服九难 ,即造、别、器、火、水、炙、末、煮、饮。宋代为三点与三不点品茶,“三点”为新茶、甘泉、洁器为一,天气好为一,风流儒雅、气味相投的佳客为一。“三不点”为茶不新、泉不甘、器不洁,是为一不;景色不好,为一不;品茶者缺乏教养举止粗鲁又为一不,共为三不。碰到这种情况,最好是不作艺术的品饮,以免败兴。
中国茶道的发展过程:
1.煎茶:把茶末投入壶中和水一块煎煮。唐代的煎茶,是茶的最早艺术品尝形式。
2.点茶,斗茶:较之于唐代煎茶,宋人更喜爱典雅精致的点茶艺术。由于宋代饮茶之风炽热,所以还风行评比调茶技术和茶质优劣的“斗茶”,亦称“茗战”。中国斗茶始于唐而盛于宋,随着贡茶的兴起应运而生。
3.泡茶:元代人已开始普遍使用茶叶或茶末煎煮饮茶,不加或少加调料。这种简便、纯粹的“清饮”方式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加上后来的沸水冲泡法,到了明代,就形成了“泡茶”这种饮茶方式,一直沿用至今。
关于茶文化展示空间设计和茶文化平面设计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暂无评论,201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