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产品名词解释(茶叶产品名词解释汇总)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茶叶产品名词解释,以及茶叶产品名词解释汇总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 1、青茶名词解释
- 2、茶艺名词解释
- 3、普洱茶的生产厂家与品牌有那一些?
- 4、中国十大名茶的名词解释
- 5、功夫茶和早茶的名词解释?
- 6、普洱茶中的砖、沱、饼的区别
青茶名词解释
青茶又名“乌龙茶”,它既有红茶甘甜香醇的特点,又有绿茶鲜美浓郁的味道。它的制作特色是通过“做青”,也就是茶叶在经过手工筛选后不断摇动,使叶片的边缘与其他茶叶相互碰撞而产生氧化反应,从而出现茶叶心青,边缘呈红色的特点,因此,青茶又有”绿叶红镶边”的美称。
茶艺名词解释
茶艺:茶艺是茶文化的。外在表现。是一种中国优秀文化,其在原有的基础上广泛吸收和借鉴了其它艺术形式,并扩展到文学、艺术等领域,形成了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中国茶文化。 茶艺包括选茗、择水、烹茶技术、茶具艺术、环境的选择创造等一系列内容,整个过程体现了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统一。
普洱茶的生产厂家与品牌有那一些?
我觉得是普洱,这个茶呢,它保健作用比较好,比如对女士来说,它美容养颜,减肥,这应该是对女士最大的诱惑了~~~对男士来说呢,它降三高的效果很好,可以说适合所有的人来品,还有一点忘了说了,就是对于胃不太好的人,普洱还可以起到很好的养胃作用.所以如果大家要喝茶的话,我建议大家可以去尝试一下龙生的普洱,它不仅茶好.而且它的环境很优雅,服务都很不错.是云南最大的茶叶企业,且在全国都有连锁机构.拥有全国最一流的普洱加工生产线~~~~有时间可以去看看哦~~~
中国十大名茶的名词解释
中国十大名茶由1959年全国“十大名茶”评比会所评选,包括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庐山云雾茶,六安瓜片,君山银针,信阳毛尖,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祁门红茶。此外曾出现在非官方评选的“十大名茶”中的系列名茶包括涌溪火青,太平猴魁,湖南蒙洱茶,云南普洱茶,采花毛尖,恩施玉露,苏州茉莉花茶,峨眉竹叶青,蒙顶甘露,屯溪绿茶,雨花茶,滇红,金奖惠明茶,白毫银针等。
中国十大名茶是十种在中国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名茶。不过,关于中国十大名茶说法不一,此处所列的是最具代表性的说法。
西湖龙井主要是指产于中国杭州西湖风景区龙井一带的一种炒青绿茶,以“色、香、味、形”而闻名,是中国最著名的绿茶之一,流传着“不是画而胜于赏画,不是诗而胜于吟诗”的美誉。2012年12月,由龙井秋茶制作而成西湖龙井红茶正式推出市场,每年可制作10多万斤。多少年来,杭州不仅以美丽的西湖闻名于世界,也以西湖龙井茶誉满全球。相传,乾隆皇帝巡视杭州时,曾在龙井茶区的天竺作诗一首,诗名为《观采茶作歌》。西湖龙井茶向以“狮(峰)、龙(井)、云(栖)、虎(跑)、梅(家坞)”排列品第,以西湖龙井茶为最。龙井茶外形挺直削尖、扁平俊秀、光滑匀齐、色泽绿中显黄。冲泡后,香气清高持久,香馥若兰;汤色杏绿,清澈明亮,叶底嫩绿,匀齐成朵,芽芽直立,栩栩如生。品饮茶汤,沁人心脾,齿间流芳,回味无穷。
洞庭碧螺春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原吴县)太湖的洞庭东、西山,属于绿茶。中国十大名茶之一。
洞庭山有洞庭东山、和洞庭西山,位于辽阔,碧水荡漾,烟波浩渺的太湖之滨,气候温和,冬暖夏凉,空气清新,云雾弥漫,是茶树生长得天独厚的环境,加之采摘精细,做工考究,形成了别具特色的品质特点。碧螺春茶条索纤细,卷曲成螺,满披茸毛,色泽碧绿。冲泡后,味鲜生津,清香芬芳,汤绿水澈,叶底细匀嫩。尤其是高级碧螺春,可以先冲水后放茶,茶叶依然徐徐下沉,展叶放香,这是茶叶芽头壮实的表现,也是其他茶所不能比拟的。
碧螺春茶从春分开采,至谷雨结束,采摘的茶叶为一芽一叶,对采摘下来的芽叶还要进行拣剔,去除鱼叶、老叶和过长的茎梗。一般是清晨采摘,中午前后拣剔质量不好的茶片,下午至晚上炒茶。目前大多仍采用手工方法炒制,其工艺过程是:杀青炒揉搓团焙干。三个工序在同一锅内一气呵成。炒制特点是炒揉并举,关键在提毫,即搓团焙干工序。
清朝王应奎所著《柳南随笔》中对“碧螺春”茶名的来历有这样的典故。洞庭山碧螺峰的石壁上原有几棵野茶树,当地老百姓进山采茶有几十年。康熙年间茶叶丰收,当地少女入山采茶叶,茶筐满了,便将茶叶放在胸口的衣襟内,茶得到体温,突发袭人香气,采茶女惊呼“吓煞人香”,称茶为“吓煞人”。
康熙十四年(1675年),康熙皇帝南巡,到了太湖洞庭山,吴县巡抚宋荦购买朱家所产“吓煞人”茶献上,康熙以为“吓煞人”不雅,御赐名“碧螺春”,此后地方官年年采办碧螺春进贡。
碧螺春茶条索紧结,卷曲成螺,白毫密被,银绿隐翠。号称“三鲜”即香鲜浓、味道醇、色鲜艳,花香果味,沁人心脾,别具一番风韵。
清李纯客《水调歌头》词曰:“时有惠风徐至,赢得嫩香盈抱,绿唾上衣妍。”
洞庭碧螺春茶风格独具,驰名中外,为北京人民大会堂指定用茶,常用之招待外宾或作高级礼品,它不仅畅销于国内市场,还外销至日本、美国、德国、新加坡等国。
黄山毛峰,绿茶,是中国著名的历史名茶, 由于其色、香、味、形俱佳, 品质风味独特,1955年被中国茶叶公司评为全国“十大名茶” ,1982年又获中国商业部“名茶”称号,1983年获中国外经贸部“荣誉证书” ,1986年被中国外交部定为“礼品茶”。
黄山毛峰产于中国安徽秀丽的黄山之中,成茶外形细嫩扁曲,多毫有锋,色泽油润光滑,冲泡杯中雾气绕顶,滋味醇甜,鲜香持久。
黄山毛峰是1875年由徽州商人谢正安在歙县富溪村研制成功。谢正安原本家境富裕,后因战乱躲进富溪村的充山源,为重振家业,自己带领家人照料茶园,采摘鲜叶,精心制作了一批形状如雀舌的茶叶,并运往上海销售。他以茶形命名,“白毫披身,芽尖似峰”,就名作黄山毛峰。
庐山云雾产于江西省九江市境内的庐山,古称“闻林茶”,宋朝时奉为“贡茶”,因庐山的茶树主要生长在海拔800米以上的含鄱口、五老峰、汗阳峰、小天池、仙人洞等地,常年云雾缭绕,一年中有雾的日子可达195天之多。从明代起始称“庐山云雾茶”,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
六安瓜片产于安徽省六安地区的齐山等地,其中以六安及下属金寨县和霍山县两县所产的最佳。这种著名的绿茶片茶品种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 它最先源于金寨县的齐山村,现在也以齐山村蝙蝠洞区域所产的品质最佳,故又名“齐山瓜片”。
六安产茶历史久远,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提到“天下名山,必产灵草。江南地暖,故独有茶。大江以北,则称六安”。
尽管六安茶叶种植时间久远,但是六安瓜片的产生是近百年的事情。民间的流传虚实难辨,但是有三点可以确定:一,六安瓜片问世于1905年左右;二,瓜片产地为金寨县齐头山附近;三,采制技术是在大茶的基础上,汲取兰花茶、毛尖制作技术,逐渐创制的。
六安瓜片外形似瓜子,色泽翠绿,香气清高,味鲜甘美,耐冲泡。片茶指全由叶片制成的不带嫩芽和嫩茎的茶叶品种。沏茶时雾气蒸腾,清香四溢,亦有“齐山云雾瓜片”之称。
君山银针是出产于中国湖南洞庭湖中君山岛的一种名茶,只采集刚抽出尚未张开的茶树嫩芽制作,由于嫩芽细卷如针,故名君山银针。是一种黄茶。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因为产地范围很小,细芽分量很轻,因此
产量很少,所以非常名贵。
清代,君山茶分为“尖茶”、“茸茶”两种。“尖茶”如茶剑,白毛茸然,纳为贡茶,素称“贡尖”。
沏泡后黄汤黄茶,芽尖很轻,经沏泡张开后,在杯中根根直立不倒,如同“刀山剑硭”,并上下运动。芽片很嫩,喝完茶后残茶可以吃。
信阳毛尖,产于河南省信阳市的西南山区,比如说车云山、连云山、集云山、天云山、云雾山、白龙潭、黑龙潭、何家寨等。信阳毛尖茶属于绿茶。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信阳毛尖茶是传统名茶之一,也是河南省著名的特产。因其条索细秀、圆直有峰尖、白满披而得名“毛尖”,又因产地在信阳故名“信阳毛尖”。以“细、圆、光、
直、多白毫、香高、味浓、色绿”的风格著称。在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奖,1959年被誉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1982年、1986年与1990年被商业部评为全国名茶,1985年荣获国家质量奖银质奖,1990年荣获国家质量奖金质奖,1999年在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上荣获金奖。
信阳毛尖品质优异,炒制工艺独特。全国茶学专业大、中专统编教材《制茶学》等及众多的茶学专著如《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茶业卷》、《中国茶经》、《中国茶学辞典》、《中国名优茶选集》、《茶业大全》、《中国名茶志》、《中国茶叶大辞典》等均收录入册。
武夷岩茶产于福建省北部的武夷山地区,是中国乌龙茶中之极品。中国十大名茶之一。
武夷山多悬崖绝壁,茶农利用岩凹、石隙、石缝,沿边砌筑石岸种茶,有“盆栽式”茶园之称。因为有“岩岩有茶,非岩不茶”之说,岩茶因而得名。武夷岩茶主要分为两个产区:名岩产区和丹岩产区。
岩茶中以大红袍、白鸡冠、铁罗汉、水金龟等著名,其它品种还有瓜子金、金钥匙、半天腰等品种。
武夷岩茶自南北朝时期己开始有名气,至唐朝时孙樵更美称武夷岩茶为“晚甘侯”,亦是现时得知
武夷岩茶最早的茶名。
大红袍是武夷岩茶中品质最优异者。武夷岩茶产于福建的武夷山。武夷山位于福建崇安东南部,方圆60公里,有36峰、99名岩,岩岩有茶,茶以岩名,岩以茶显,故名岩茶。武夷产茶历史悠久,唐代已栽制茶叶,宋代列为皇家贡品,元代在武夷山九曲溪之四曲畔设立御茶园专门采制贡茶,明末清初创制了乌龙茶武夷山栽种的茶树,品种繁多,有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四大名枞”,此外还有以茶树生长环境命名的,如不见天、金锁匙等;以茶树形状命名的,如醉海棠、醉洞宾、钓金龟、凤尾草、玉麒麟、一枝香等;以茶树叶形命名的,如瓜子金、金钱、竹丝、金柳条、倒叶柳等;以茶树发芽早迟命名的,如迎春柳、不知春等;以成茶香型命名的,如肉桂、石乳
由于武夷岩茶的名气,元朝在武夷山设有御茶园,负责监制进贡的武夷岩茶。御茶园在明朝晚年荒废,现时遗址上建有御茶园茶楼。香、白麝香等。
铁观音是乌龙茶的一种,原产于福建安溪县。铁观音属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的半发酵茶,[1]且被认为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
铁观音原是茶树品种名,由于它适制乌龙茶,其乌龙茶成品遂亦名为铁观音。所谓铁观音茶即以铁观音品种茶树制成的乌龙茶,亦有一种说法称“铁观音”名称乃乾隆皇帝所赐。在台湾,铁观音茶则是指一种以铁观音茶特定制法制成的乌龙茶,所以台湾铁观音茶的原料,可以是铁观音品种茶树的芽叶,也可以不是铁观音品种茶树的芽叶。
祁门红茶,又称祁门功夫红茶,是一种具有酒香和果味的红茶,出产于中国中部的安徽祁门县,简称祁红。祁门红茶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中唯一的红茶,与印度的大吉岭红茶、斯里兰卡的乌伐红茶一同被誉为世界三大高香名茶。
祁门红茶首次出现是在清朝光绪年间。在这之前,在安徽省只制作绿茶,有“安绿”之称。光绪元年(1875年),黟县人余干臣从福建罢官回籍开设茶庄,学会了制作红茶的秘诀,即在制作初期加入一道特殊的发酵工序,使茶叶的叶底和茶汤呈现红色,因此得名“红茶”。结果制作出来的红茶大受欢迎,超出了他的预期,并很快就在英国流行起来,成为混合茶英式早餐茶最主要的成分,也成为伯爵茶的基茶,并认为是高贵身份的象征。1915年在巴拿马举办的万国博览会上,祁门红茶获得了金质奖章。
祁门红茶有水果的香味,有松木的味道(像正山小种)和花香,但又不像大吉岭红茶的香味那
么绚丽,因此也被称为“祁门香”。祁门红茶的咖啡因含量比阿萨姆红茶低。由于气候与土壤的原因,制作〖祁门红茶〗的最佳茶草是取自祁门南乡〖溶口〗至西乡〖历口〗一带。
通常祁门红茶适合于不加奶和糖的清饮,但是加奶饮用也不减茶香。祁门红茶被认为是最适合用作下午茶和睡前茶的茶种之一。
1980年代以后,祁门红茶多次获得中国国家级奖章,并成为中国政府招待外国宾客和中国茶叶出口的重要茶种,主要出口国为英国。但1990年代以来,祁门红茶受到广泛批评。批评者认为,由于原料和加工等方面以及恶性竞争的原因,祁门红茶的品质有所下降,出于经济原因,当地很多茶商甚至只用茶季末期的的茶草制作红茶,同时由于品牌保护和监管不力,一些仿冒产品充斥市场。在这种压力下,当地政府采取了改良品质、扶持龙头企业、加强原产地认证和商标注册等措施促进红茶生产。
功夫茶和早茶的名词解释?
潮州工夫茶艺,别称潮汕工夫茶,是广东省潮汕地区一带特有的传统饮茶习俗,潮汕的工夫茶最负盛名,蜚声四海,被尊称为“中国茶道”。
潮州工夫茶是中国茶艺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是融精神、礼仪、沏泡技艺巡茶艺术、评品质量为一体的完整的茶道形式,既是一种茶艺,也是一种民俗,是“潮人习尚风雅,举措高超”的象征。潮州工夫茶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潮州茶道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茶文化中最有代表性的茶道。潮州工夫茶历史悠久。中国茶文化盛行于唐朝,潮州工夫茶则盛行于宋朝,贵族茶就是源于潮州工夫茶,已有千年历史 。
在潮州当地更是把茶做为了待客的最佳礼仪并加以完善,这不仅是因为茶在许多方面有着养生的作用更因为自古以来茶就有“待君子,清心身”的意境。
喝工夫茶是广东潮州人一项日常生活中最平常不过的事了,饭后,或者客人来访,好友相见,都是以一壶茶来陪衬。
日本的煎茶道、中国台湾地区的泡茶道都来源于潮州的工夫茶 。
早茶,中国社交饮食习俗。早茶习俗多见于中国南方地区,尤其是江苏扬州、泰州、盐城、里下河地区和广东。谈及广东的传统文化,早茶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食在广州,味在西关。
西关是三百多年来广州美食文化的核心区域,也是最正宗广式点心的发源地,广州的十大名小吃皆是出自西关地区。到广州,不可不来西关饮茶,饮早茶,自然少不了西关名点。每逢周末或假日,广东人便扶老携幼,或约上三五知己,齐聚茶楼“叹早茶”。“叹”在广东话中是享受的意思,由此可见,喝早茶在广东人的心目中是一种愉快的消遣,在这个层面上来说与其他娱乐活动并无二致。
普洱茶中的砖、沱、饼的区别
普洱茶术语名词解释
普洱茶:是指用滇西、滇西南生长的大叶种茶叶经过日凋(晒青)制成的。其中又分为生茶、熟茶。
生茶:滇西、滇西南生长的大叶种茶叶经过日凋(晒青)直接压成饼、沱、砖,称为生饼、生沱、生砖。不压制的就叫毛茶。
熟茶:滇西、滇西南生长的大叶种茶叶经过日凋(晒青)再经过发水渥堆最后压制成型,称为熟饼、熟沱、熟砖。发水渥堆过程中的结晶块叫茶头。
发水渥堆:1973年由昆明茶厂研制成功,1976年下关茶厂试制。简单说就是通过人为控制湿度、温度使茶叶进行发酵,达到快速成化的目的。据说是100公斤的茶加入40公斤的水渥堆,在适当的温度下,经过3至7天的发酵。
日凋:也称日光萎凋,俗称晒青,即茶叶刚采摘下来,在阳光下晒干到一定程度。近代也有用热风萎凋的。但据说日光萎凋的茶的品质要比热风萎凋的好。
干仓茶:普洱茶是后发酵茶,放在正常环境中(不高温、高湿、不人为)由茶叶自然发酵的茶,也叫无菌发酵。
湿仓茶:普洱茶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存放,产生曲菌发酵,也叫有菌发酵(曲菌发酵严重点就和发霉差不多)。
螃蟹角:是一种寄生在树龄较高的乔木茶树上的寄生物。它的颜色是绿色(但采摘晒干后变成棕黄色),形状像螃蟹的脚。有股浓浓的梅子香,它含有多种有机物,营养价值很高,可做药用,用于消炎、治疗胃病、糖尿病效果较好。
唛号:1976年,为出口需要,云南省茶叶公司规范普洱茶唛号,饼茶为4位,头两位为该茶创制年份,第三位为茶料等级,第四位为茶厂编号(昆明“1”、勐海“2”、下关“3”、普洱“4”)。散茶用5位,第三、四位为茶料等级,其他同上。
内飞:压在茶饼正面内的那张小纸。一般印有生产厂家及生产厂家徽记。
内票:包在绵纸内的大一点的那张。一般印有该茶的介绍、生产厂家。
支飞:普洱饼茶一般7饼包为一筒,12筒包为一篮。称为一支。每支外面印有唛号、重量、生产厂家、出厂日期的那张纸。
普洱茶标准
前言
普洱茶是云南深传统的特色历史名茶,生产工艺及产品特征具有特殊性。由于普洱茶没有相应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及其实施条例,制定普洱茶地方标准,作为普洱茶生产、检验、贸易、仲裁的依据。
本标准由云南省茶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云南省茶业协会、云南茶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关茶场沱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勐海茶厂、云南海湾茶业有限公司、云南六大茶山茶业有限公司、昆明台联商贸有限公司、昆明台联商贸(茶叶)公司、思茅古普洱茶业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星银、张勤民、苏芳华、王霞。
DB53
云南省地方标准
DB53/T 102—2003
普洱茶
2003-01-26发布 2003-03-01 实施
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普洱茶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普洱茶的术语和定义、产品类型、等级、要求、实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普洱茶的散茶和紧压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的而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
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GB/191—2000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5009.57—1996 茶叶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7718—1994 食品标签通用标准
GB/T8302—1987 茶取样
GB/T8303—1987 茶磨碎式样的制备及干物质含量测定
GB/T8304—1987 茶 水分测定
GB/T8305—1987 茶 水浸出物测定
GB/T8306—1987 茶 总灰分测定
GB/T8310—1987 茶 粗纤维测定
GB/T8311—1987 茶 粉末和碎茶含量测定
SB/T10036—1992 紧压茶运输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SB/T10157—1992 茶叶感官审评方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是用于本标准。
普洱茶是以云南省一定区域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后发酵加工成的散茶和紧压茶。其外形色泽褐红,内质汤色红浓明亮,香气独特陈香,滋味醇厚回甘,叶底褐红。
4、类型与等级
4.1普洱茶按形状分为散茶与紧压茶
4.1.1普洱散茶按品质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六级、七级、八级、九级、十级共十一个等级。
4.1.2普洱紧压茶外形有圆饼形、沱形、砖形等多种形状和规格。
4.2实物标准样
4.2.1
4.2.1普洱散茶根据各等级的品质要求,制作特级、一、三、五、七、九级共六个实物标准样。(每五年换配一次)
4.2.2普洱紧压茶不做实物标准样。
5、要求
5.1基本要求
5.1.1品质正常,无劣变、无异味。
5.1.2普洱茶必须洁净,不含非茶类夹杂物。
5.1.3普洱茶不得着色,不含添加剂。
5.1.4普洱散茶必须符合相应实物标准样。
5.2感官要求
5.2.1普洱散茶品质特征见表1。
5.2.2普洱紧压茶外形要求平滑、整齐、端正、厚薄匀称。分洒面、包心的茶,其洒面茶应分布均匀,不起层掉面,包心不外露。
5.2.3普洱紧压茶的内质要求
汤色红浓,陈香纯正,滋味纯正,叶底褐红、匀齐。
1.下关茶之概论下关茶厂位于云南省大理市,地处苍山南麓、洱海西岸。同勐海茶厂一样,同为中国近现代最重要的普洱茶、紧压茶企业之一。其前身为1941年创建的“康藏茶厂”,此后曾多次更名。新中国成立后的的1950年,正式定名为“云南省下关茶厂”。在上世纪50年代中期国家全行业公私合营的历史中,下关茶厂先后并入当地私商茶号和部分国营小厂。1994年组建为“云南下关沱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更名为“云南下关茶厂沱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下关茶厂的产品,早期饼、沱俱有,后期则以沱茶为主。早期下关沱茶,主要供边销及出口,多被立时消耗掉,故留存的茶品并不多。严格意义上讲,后期的下关沱茶由于制造工艺于传统的晒青茶制程存在显著差异,已经不能归类为“越陈越香”的普洱生茶系列。而早期下关茶厂生产的饼茶,如印级茶系列,中茶简、繁体系列,依旧在老茶市场上占有一定比例,并由于其优良的品质而享有很高的声誉。
在下关茶厂民营化改制之际,本文针对市面上常见的下关制式产品(紧压茶品)做一简要的总结和介绍。并为消费者选购理想的茶品提供一些建议和年代鉴定依据。
沱茶篇
下关茶厂素以沱茶闻名。建国后,其沱茶产品一直持续生产,花色品种不断推陈出新。据香港茶史学者何景成先生研究,在国营下关茶厂五十余年的历史中,生产的沱茶计有7大系列11种口感。
甲级沱茶
甲级沱茶市下关厂生产时间最久、产量最大的常规产品。甲级沱茶于1951年投产后,一直延续生产至今。早期的甲级沱茶,规格有250克、125克两种;70年代以后,被现在常见的100克规格所取代(但由于订单的要求,特殊重量的沱茶也曾有少量生产)。甲级沱茶,沱高约4.3厘米,外径约8.3厘米,早期使用“中茶商标”,自1991年以后注册使用“松鹤”商标。
甲级沱茶的年份断代依据,主要有重量、沱型、包装材料的质地与印刷等。1993年以前,甲级沱茶使用油光格纹黄纸包装,约在1992年以后更换为无光的格纹黄纸,1997年开始使用绿色食品标志。便装材料整早期多为五颗装牛皮纸筒,精装为单颗纸盒包装。2000年以后,条装材料改为复膜纸袋。
乙级沱茶与一级沱茶
为解决省茶司中低档毛茶原料过量积压问题,1988年下关茶厂开发投产乙级沱茶,其间1991—1992两年间一度停产。1993年恢复生产,因考虑到消费者心理接受力,更名为一级沱茶。此后两种名称时有混用。茶品规格为100克,沱高约4.1厘米,外径约8.2厘米。早期使用中茶商标,1993年后改用松鹤商标。据称,标注“乙级”的主要销往甘肃,标注“一级”的则主销其他省份。
丙级沱茶与大众沱茶
丙级沱茶投产于1988年,同乙级沱茶一样,是为解决省茶司中低档毛茶原料积压而开发的产品。1991—1997年间一度停产。1998年恢复生产,茶品配方与1988—1990年间的丙级沱茶不同。且因考虑到消费者心理接受力,更名为大众沱茶。茶品规格为100克,沱高约4.1厘米,外径约8.2厘米。早期使用中茶商标,1993年后改用松鹤商标。
特级沱茶
下关茶厂因2003年接盘商订单,投产特级沱茶。茶品规格为100克,沱高约4.3厘米,外径约8厘米,使用松鹤牌商标。外包装有复膜纸袋条装与单颗盒装两种。
苍洱沱茶
此茶曾与1959年及1979年生产两批,作为国庆献礼馈赠外宾。茶品规格为250克,沱高约6厘米,外径约12.5厘米。圆形纸盒包装,使用中茶商标。
2001年,苍洱沱茶成为下关茶厂的常规产品,产品规格与及配方不变,外包装为正方形纸盒,使用松鹤商标。
大理沱茶
1984—1985年间,其由于省茶司库存春芽青毛茶过多,故委托下关茶厂代加工过两批独特的产品——大理沱茶。产品规格为100克,沱高约4.3厘米,外径宽约8.3厘米。牛皮纸袋包装。第一批1984年生产219吨,第二批1985年生产100吨。
销法沱茶及普洱沱茶
下关茶厂的销法沱茶(熟茶)有大、小两种规格。大沱生产于1975—1998年。产品规格为250克,沱高约6厘米,外径宽约12.5厘米。正方形纸盒包装。小沱茶生产于1976以后。产品规格为100克,沱高约4.2厘米,外径约8.2厘米。圆形纸盒包装。这两款不同规格的茶品皆使用中茶商标。
普洱沱茶投产于1998年。其品质、规格与100克销法小沱基本相同。主要区别在于外包装为简装牛皮纸袋,印刷文字由“云南沱茶”更改为“普洱沱茶”,以示其为熟茶茶品。使用商标为松鹤。
2普洱茶的品鉴
鉴定普洱茶好坏,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
①肉眼识茶
好的普洱茶外形色泽褐红(猪肝色),条索肥嫩、紧结,闻其味有淡淡的桂圆、玫瑰、樟、枣、藕等香味并伴有特殊的陈香。
普洱散茶以嫩度划分级别,从级外、十级到一级、特级,嫩度越来越高,一般来说,嫩度越高品质越好。衡量嫩度的高低主要看四点:一看芽头多少,芽头多、毫显的嫩度高;二看条索紧结,厚实程度,紧结、厚实的嫩度高;三看色泽光润程度,色泽光滑、润泽的嫩度高;四是看净度,匀净、梗少无杂质者为好,反之则差。
普洱紧压茶外形要求厚薄一致,松紧适度,色泽以青褐、棕褐、褐红色为正常。以青饼为例,一般3-5年,茶饼紧结,圆边完整,茶梗泛淡紫色;5-7年,茶饼完整,茶梗全紫;7-10年,茶饼变轻,边缘掉粒,茶梗深紫;10年以上,茶饼变松,叶际边缘模糊。
②开汤鉴茶
俗话说:乌龙闻香,普洱赏色。看完外形后,第二步是开汤鉴茶。取3-5克普洱茶放入壶中,用沸水冲泡,把泡好的茶汤倒入水晶玻璃杯内观赏汤色。普洱茶的汤色要求红浓通透明亮,在普洱茶的加工过程中,80%左右的茶黄素(TF)和茶红素(TR)氧化、聚合,形成茶褐素(TB),再加上较高的可溶性糖和水浸出物含量,形成了普洱茶滋味浓厚、汤色红褐的物质基础。茶红素是汤色呈“红”的主要成分,在发酵过程中,过氧化物酶活性增强,促使茶黄素氧化成不溶性茶红素复合物,随着普洱茶陈期延长,发酵时间的增加,普洱茶中不溶性茶红素复合物逐渐增多,茶的汤色也就变得越来越红。由于不溶性茶红素复合物的产生与存放时间的正相关关系,在一定的年限内,普洱茶的“红”是鉴别普洱茶陈期的重要指标。普洱茶的“红”又根据品质不同分为宝石红、玛瑙红、琥珀红等,其中以宝石红最为难得,为茶中极品,其次是玛瑙红,再次是琥珀红。茶汤泛青、泛黄为陈期不足,茶汤褐黑、汤色混浊不清、有悬浮物的则是变质的普洱茶。
③叶底观茶
开汤后看冲泡后的叶底(茶渣),主要看柔软度、色泽、匀度。叶质柔软、肥嫩、有弹性的好,叶底硬、无弹性的品质不好;色泽褐红、均匀一致的好,色泽花杂不匀,或发黑、碳化,或腐烂如泥、叶张不开展属品质不好。
普洱茶的收藏
受普洱茶越陈越香,越陈价越高的影响,普洱茶的收藏日趋升温,已经形成了一种新的时尚。收藏普洱茶要注意掌握选购、归档、贮藏三个环节。
一是选购。
首先,选购时需根据自己的收藏爱好、收藏目的、收藏时限来选择茶叶,如果是打算收藏待品质提升后过几年再品饮,可选购熟茶;如果是打算长期收藏以待升值,最好选购生茶,因为生茶转变为熟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其次,选购时要认准生产厂家和产地。要选购那些用料精良、品质稳定的厂家生产的茶品来收藏,最好是选用生态有机茶以古茶园所产茶最为上品。再次,选购时要认真品鉴茶的年限、品质,以确定收购价格。
二是归档。
购回茶后,要做好普洱茶收藏记录,要分门别类对购茶的时间、地点、厂家、品种、等级、名称以及是否是生态茶等认真记录,以备今后鉴赏和交易。建议在茶品商标附近加盖自己的收藏印章(或加贴一张自己的收藏印章),名人收藏的名品今后升值的空间将会更大。
三是贮藏。
普洱茶贮藏十分讲究。一般要有专门的贮藏室,室内避免阳光直射,避免雨淋,温度应保持在25℃左右为宜,湿度控制在75%左右,室内要通风,切忌与其它有异味的物品摆放在一起。散茶要用陶制的大瓮来装,饼茶、金瓜茶、沱茶要用木架陈放,以利于通风透气,木架最好选用材质疏松无异味的水冬瓜木制作。藏茶要每隔3个月左右翻动一次,检查是否霉变或其它寄生虫侵入,最好3个月左右把藏茶移出仓外,用紫外线灯对仓库进行消毒杀菌以避免交叉感染。若发现异样,要尽快采取措施或找专家咨询。
茶叶产品名词解释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茶叶产品名词解释汇总、茶叶产品名词解释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暂无评论,177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