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园管理机械化(如何实现茶园的机械化管理)
今天给各位分享茶园管理机械化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如何实现茶园的机械化管理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 1、茶厂需要制定的制度 措施办法有哪些
- 2、种茶叶与做盆景哪个比较辛苦?
- 3、与茶叶的相关产业政策是什么
- 4、100亩茶园培管一年用工人次要多少,每人平均要用工多少天?
- 5、茶园套种经济效益好,茶园间作套种不利因素有哪些?
- 6、农村里有一些茶园为什么要遮阴?
茶厂需要制定的制度 措施办法有哪些
前言
:
茶叶质量管理体系是个系统工程,作为直接被人饮用的饮料,茶叶的
质量状况直接关系到人体的健康,
结合最近爆出的茶叶农残超标事件,
茶叶企业
加强质量管理方面的措施尤为必要。
作为龙头企业,
茶厂要树立起一个茶叶质量
安全的标杆,
以消费者利益为第一要求,
在此基础上去获得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
我们主要从茶园管理、
鲜叶处理、
茶叶初加工、
茶叶产品清洁等几个方面调查分
析茶厂的管理体系及施行的具体措施。
茶厂通过了
ISO9000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ISO9000
是以过程为基础的质量管
理体系,其目的是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建立和实施这一质量管理体系,
会使企业相关管理制度更趋完善,要求企业领导和员工均以身作则,互相信任,
共同创造企业价值。
1.
茶厂质量管理方面的基本信息
1.1
茶园管理方面
茶厂茶园
3500
亩左右,地处海拔
580
米的山上,远离市区、土壤呈酸性、
气候环境优良、适宜种植茶树。茶园专业管理人员一人,据其介绍,茶园没有设
立专门的质量管理制度,茶园管理大都依据经验进行,包括除草、杀虫、鲜叶采
摘等。除草方面主要靠喷施“草干灵”
、
“死得快”等除草剂,幼年茶园不喷施除
草剂而采用人工除草。茶园病虫主要有尺蠖类和螨类,除虫一般茶园喷施农药,
一年平均喷施
3
—
4
次;无公害茶园用黄板除虫。因所用农药是符合国家规定的
低毒农药,
而非三氯杀螨醇、
氰戊菊酯等国家明令禁止的茶树禁用农药,
故其成
品茶中农药残留量理应符合国家标准,
但要得出确切结论还要去国家认可的正规
部门去检测。
对茶叶喷施农药主要喷在茶树新梢部位,
鲜叶采摘也是这个部位;
新梢纤薄
柔嫩,
叶片单位重量的表面积比其他作物要大;
在喷药量相同的情况下,
茶树的
农药残留量要比其他作物要高。
茶树一年要采摘多次,
高峰期喷施农药次数也较
多,
农药来不及降解就有可能采摘,
且采摘后的鲜叶未经过清洗即进入加工流程。
所有的这些步骤都为茶叶的农药残留埋下了隐患。
茶厂在农药的喷施方面没有建
立具体的喷施标准,应多增加管理人员根据相应的国家标准适时适量喷施农药,
保证加工成的茶叶绿色健康对人体无害。
1.2
茶叶初加工
通过实地观察并走访初制车间的操作工人,总体来看,茶厂初制车间大致
可以实现清洁化生产,但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下
:
加工大宗绿茶时,采摘的鲜
叶没有进行清洗、
鲜叶内的粗老叶片及其他杂物没有挑拣出来,
鲜叶收青后直接
进入摊青过程;
茶厂初制车间的鲜叶加工有具体的操作流程,
工人可以按照步骤
进行作业生产,
但没有形成一定的操作规范,
在按件核算工人工资的制度下,
工
人大多重视数量而忽视质量,无论是杀青、揉捻、还是烘干等过程均追求快,当
然这与洪峰期鲜叶采摘量过多要及时加工生产有关,
但这容易造成的一个后果是
加工的成品很难保证质量一致且成茶品质较低。
1.3
茶叶精制
精制车间主要对毛茶进行再加工,
通过对茶叶分级、
拼配等手段提高茶叶品
质。
在精制车间观察了解了大宗绿茶及定心系列的精加工流程。
这一生产环节因
主要靠机器加工,
均有一定的操作要求和规范,
工人按要求进行操作,
可以保证
经精加工的茶成茶品质一致。
且精加工车间卫生状况良好,
能保证加工环节的清
洁。
1.4
茶叶的审评
在审评室,
通过走访相关工作人员了解到茶厂茶叶加工成成品后均要进行相
应生化指标的测定分析,
如茶叶内多酚类等物质的含量、
灰分等可直接在茶厂的
实验室进行测定。
农残、
重金属等一些指标要送样到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
试中心进行检测。
在这一环节有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
因茶叶地域性较强,
茶厂
主要执行的是市相关的标准,
发现有检验不合格的产品即上报处理,
操作人员也
能按相关要求执行,
因这是茶叶出厂较为关键的一个环节,
故工作人员的责任心
尤为重要。
对茶叶质量影响最大的两个指标是重金属含量和农残含量。加工过程的不清
洁是造成茶叶中铅、
铜等重金属超标的的主要原因,
生产过程中农药的不合理利
用是造成茶叶中农残超标的主要原因。
茶叶加工成茶后审评人员应及时测定分析
茶叶中重金属和农残含量,
对不合格茶叶进行相应处理,
对加工生产环节提出相
应的改进建议。
2.
对茶厂茶叶质量管理体系的评价
茶厂基本建立了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相应的操作流程清晰明了,但距离
规范化、
清洁化生产还有一定的距离。
具体存在的问题如下:
茶园管理的不规范,
对除草剂、
农药等没有相应的具体施用标准;
初制加工的不规范,
对鲜叶没有及
时的清洁作业,
初制车间机械设备没有及时清洁保养等;
加工成茶后的检验,
茶
厂只能进行一些基本生化成分的测定,
对复杂成分的测定还没有相应的设备。
虽
通过了
ISO9000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
QS
等认证,但茶厂相关领导和工人没有严格
去执行,
可能因茶厂管理方面的原因致使工人的生产积极性较低,
因工人是茶叶
加工生产环节最重要的要素,直接关系到加工成茶的质量状况和最后的成茶品
质,故茶厂应实行一定的措施提高工人的生产积极性。
3.
对茶厂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议
3.1
提高茶园管理标准,增加茶园管理的规范性
茶园是一个茶厂生存发张壮大的关键,茶园的管理在现代茶叶企业中越来
越重要,
茶厂应成立专门的茶园管理团队,
根据过往经验和科学分析制定相应的
茶园管理标准,何时施肥、何时除草、何时喷施农药、何时采摘应形成相应的制
度,
在不断的摸索总结中制定出使效益最大化的茶园管理标准并严格去执行。
同
时茶厂茶园应按照现代化茶园的要求对茶园重新规划,并尝试进行机械化作业,
茶园的机械化是现代茶园的一个发展趋势,
一方面可以降低茶厂成本,
另一方面
可以是茶叶品质保持稳定。
3.2
增强工人责任意识,实现车间的清洁化生产
鲜叶收青分级后,应将鲜叶中的杂物挑拣出;进行名优茶的加工生产时鲜
叶要及时清洗。
在加工阶段,
应制定每个生产流程的具体标准,
并让工人严格执
行,
实行岗位责任制,
对工人进行工资核算时不采用计件的方式,
而应在保质保
量生产的前提下按生产销售额对工人增发奖金,
提高工人生产的积极性。
按时清
洁车间,
保证车间的卫生状况符合相应的标准,
同时对加工机械也应进行保养清
洁工作,逐步形成车间生产的清洁化。
种茶叶与做盆景哪个比较辛苦?
种植盆景更辛苦一点。种植盆景需要精心养护。其中,修剪是促进或控制树桩生长,使之保持一定姿态的重要措施。凡枝叶成片,层次分明的树桩,要经常疏剪或短截,以控制扰乱姿形的枝条。松类可摘去全部或部分主芽,使梢变短。阔叶树类的修剪,因树种及开花结实习性而有不同。施肥不宜过多,但需勤施,以保持植株叶茂花繁,健壮而不徒长。花、果树桩需肥较大,且须增施磷、钾肥。浇水量依气候、树种、物候期及盆的质地不同而异,以保持土壤湿润为度。
种植茶叶时需要考虑将来茶园机械化管理的适应性,如需要考虑茶行机械的通过性、机械调头处的设置等。主要有单条栽和双条栽两种。
与茶叶的相关产业政策是什么
相关政策:
(一)建设高效规模基地,优化区域布局。一是建设规范现代茶叶基地。二是建设高效优质茶叶基地。三是加强良种繁育,改造低产茶园。
(二)培植现代化产业龙头,增强发展后劲。一是培植加工龙头。二是培植服务龙头。三是加强后续产品的研发立项。
(三)搞好优势品牌营销,提高市场分额。一是提升传统品牌市场聚集和辐射功能,开拓市场。二是设立优质茶产品专营点,提高知名度。三是参与或召开大型茶叶产销对接会,宣传、推介茶产品。
(四)加大科技支撑力度,拉长产业链条。
拓展茶资源综合开发空间,从单一饮用品向医用、化工等多途径利用拓展,增强茶产品市场竞争力。
(五)弘扬赤壁茶史文化,充实发展灵魂。
重点搞好“中国·赤壁羊楼洞茶生态文化产业园”建设项目,探索茶叶产业发展和茶文化开发全新模式。
(六)强化产品市场监管,确保食品安全。
完善茶叶生产质量安全技术标准体系,加强茶叶出口基地安全示范区建设,规范生产经营行为。
扩展资料
其他政策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赤壁市茶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发展政策。建立茶产业发展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发展中实际问题。
(二)强化政策扶持。每年安排茶产业发展专项基金500万元,出台茶产业发展奖励政策,引导茶产业加快发展。
(三)优化投融资环境。协调引导金融机构信支持产业化龙头企业。鼓励保险公司开展茶叶保险业务。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茶叶生产基地建设。
(四)建立奖惩制度。支持产业力度大、深得好评部门和乡镇要评先表彰。对影响产业发展的有关单位直接责任人,实行诫勉谈话,并限期完成相关任务。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关于加快推进茶叶产业发展的意见》摘要
100亩茶园培管一年用工人次要多少,每人平均要用工多少天?
高效茶叶生产机械化集成示范基地建设”三项工程项目~江苏省财政局、农机局以苏财农【2008】191号和苏农机计【2008】33号文联合批准下达。
项目承担单位在茶叶生产、加工关键环节~引进、试验先进适用的农机化技术~集成示范其生产加工全程机械化技术~建立260亩高效农机化科技示范基地。项目自实施以来得到了各级领导、有关专家及相关单位的大力支持~在项目单位、项目合作单位及项目实施人员的共同努力下~“高效茶叶生产机械化集成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实施进展顺利~项目合同规定的各项考核指标已按期完成~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经济效益
项目实施的茶叶核心示范区260亩~区内安装了灌溉系统~使用了机械修剪、机械采摘和机械加工~在示范期间基地效益良好。具体收入按一亩茶园一年生产的茶叶计算~其纯收入就达16340元。具体情况如下:
总收入为:24280元
其中:春茶 9kg×2000元/kg,18000元
夏茶 14kg×300元/kg,4200元
秋茶 8kg×260元/kg,2080元
总支出为:7940元
承包费:2000元
水费:100元
肥料:270元
农药:200元
修剪、采茶及管理人员费:5350元
炒茶加工费:20元
从生产试验中可以看出~使用机械化作业效果十分明显~其中:
茶叶修剪机的工作效益~是人工修剪效益的,,倍~不仅如此~快速修剪~不只是增加了茶叶的采摘时间~提高茶叶的产量。一台采茶机正常情况下以8h为一个劳动日~每台每天可采鲜叶1800kg~如用手工采摘~则需60人才能完成~(春茶每人每天只能采30kg)。一台采茶机每天可节省55个劳动力,夏秋茶机采茶数量相同~(手工采茶每人每天可采40kg)~一台采茶机采茶每天可节省50个劳动力。若采用手工采~由于劳力紧缺~会因来不及采摘而延误采期~从而导致鲜叶价格下降
过去一亩茶园一年一般需要用工245个左右~使用机械化作业后平均用工约为46个左右~平均提高工效5.32倍。
试验表明示范基地节本增效效果明显~若按承包一亩茶园一年生产的茶叶仅以使用机械化作业与常规作业相比较计算~就可节省直接费用4895元
人工灌溉一般700元~喷灌为100元~较人工节省600元
常规人工修剪45元~机械修剪10元~较人工节省35元
人工采摘需150个工~约6000元~机械采摘30个工~再加上油料费等费用~仅需3600元~较人工节省2400元。
炒茶:人工加工每斤干茶收加工费50元~机械加工每斤干茶仅收20元~一亩就可节省1860元。
高效茶叶生产机械化集成示范基地的间接成果也十分明显~使用微灌技术对茶树的生产、增产、品质改善都有很大作用。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应用了喷滴灌技术的成龄茶园发芽密度与对照统计没有显著差异~但产量则高25,~氨基酸含量比对照高15.1,。应用了微灌技术的幼龄茶园成活率比对照增加30,~主秆高度比对照增加25,~根系长度比对照增加50,~且根系更为发达。且节水节肥效果好 ~该项技术在茶园上应用推广后~茶园的肥水利用率提高到95,以上。据初步统计~使用微灌有效节约水资源40立方米/亩~节约各类肥料0.05吨/亩。增收节支约为2230元/亩。
示范基地每亩总节本增效为7125元~节约生产、加工成本29.3,~260亩核心示范区年节本增效为185万元。带动当地茶农花果山乡前进村1460村民年增收1260元以上。
二、社会效益
茶叶生产环节多~劳动强度大。一年种植一亩茶园~光采摘就需150个工~再加上技术性很强的炒茶~茶农略有不慎就会降低茶叶质量~造成收入降低。现在使用先进适用的茶叶生产机械~满足了农户的要求~提高他们从事茶叶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且能提高茶叶产量~增加经济收入~并可将农民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提高生活质量~发展第二、第三产业~促进社会进步。同时还能使生产能上规模~大大加速名优茶商品化进程~改变原来前进村名优茶难以形成商品化的局面~满足日益扩大的市场需求。大幅度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效~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高市场竞争力~增加生产者的经济收益~满足消费者价廉质优的要求~促进花果山名优茶的消费和发展。
茶园套种经济效益好,茶园间作套种不利因素有哪些?
首先考虑的是不能影响茶园的茶叶生长,不能造成茶叶减产;其次才能考虑经济效益;最后还需要考虑景观效果,是否能提高茶叶的品质,所以新式规模化的茶园由于密植,无法套种,不存在套种问题了需要呵护,前两年可以配套种植玉米、高粱等高杆作物,也可以套种黄豆、芝麻、蚕豆等中高杆作物,还可以套栽月季、芍药等花卉。只要在当地有价值的作物,都是可以配套种植与栽植的。
我们发现在茶园中套种豆科植物可以有效地促进氮肥的吸收。特别是豆科植物中的根瘤菌,能够固定空气中的氮素,增加土壤中的营养成分。因此我们可以在茶园中套种黄豆,绿豆等豆科植物。如果在夏天猛烈的阳光下暴晒,很容易晒死。为了保护好茶叶幼苗,我们采取在茶园里套种玉米,这样不仅保护了茶苗的成长,提高了成活力,而且还能够增加收入,三年内可以收获玉米,三年后收获茶叶了。
我曾经尝试过茶山空地种植玉米,可惜天气不给力,干旱致使许多玉米种没有出苗,即便出苗的玉米由于干旱也没有好的长势,因为没有灌溉设施,只有眼睁睁地看着它们慢慢颓废,结果是几乎没有什么收成。但不能太过密集,以免遮挡阳光影响产业产量,这样做的好处是桃树每年3月开花,花期近1个月时间,春茶采摘,花开时节,满山遍野的桃花会成为一道风景线,会吸引游客前来赏花游玩,用花来吸引游客。
茶林间作。在一些靠近山区,尤其是山坡地带的茶园,通过茶树与经济型林木混种的方式,改善整个茶园的气候环境特征,增加土地的有效利用,提高单位面积内土地的产出效益。比如说像我们当地。
农村里有一些茶园为什么要遮阴?
茶树是一种耐高温作物,就像湿的。云南是一个低纬度地区,日照强烈,冬季和春季多数地区潮湿,有些地区更为严重。茶园周围布置有防护林。
遮荫效果使芽早期生长,而倒圆较晚:芽叶结实,叶片柔软,嫩度强,并且提高了产量和品质。
茶园防护林带的设置应防风、防寒、为了保持水的作用,又要占用较小的茶园面积且不影响茶园管理的机械化,应尝试使用路边的、沟渠和在茶园上开辟空间,以种植庇护林。霜冻伤害、在风灾严重的地方,防风林必须是风向为白色的保护范围,是树高的15〜20倍,例如乔木类树种,树高约20米,主要林带按400〜500米种植。 〜3米,株距1.0〜1.5米,栽2〜3行,前后交错成三角形,栽种灌木型乔木。在山脊、山凹、茶园土地、茶园隔离栏山沟、轮廓切割水水平沟、主路、两侧的树枝作为森林保护林选择树叶,经济价值快-生长在主要森林带的树种。
可以种植栗子、核桃、桐树、桉树、油茶、桉树、杨梅、雪松、马尾松、竹子等。在主路、分支路、茶园隔离条沟壑、轮廓切水旁边应种植桉树、刺槐槐、风凤凰木、金合欢树和茶树荫荫处的其他行道树不应太浓密,阴暗的茶叶生产,每英亩种植6-8株,为了不影响茶园的机械化种植,可以在茶线上种上高档茶园,也可以在台阶上种茶园。梯子墙,行距为10米,植物间距为5米,或每30〜50行植一排茶树,位置交错,可以种植桉树、桉树、油茶、木姜、相思树。在梯形墙上种植三叶豆、山毛豆、大叶猪肾豆和其他多年生豆科树木。
茶园管理机械化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如何实现茶园的机械化管理、茶园管理机械化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暂无评论,174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