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茶叶名录(各省名茶叶)

小编
预计阅读时长 15 分钟
位置: 首页 茶叶品类 正文

今天给各位分享各地茶叶名录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各省名茶叶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我国各地的名茶有哪些?

中国茶叶历史悠久,各种各样的茶类品种,万紫千红,竞相争艳,犹如春天的百花园,使万里山河分外妖娆。中国名茶就是在浩如烟海诸多花色品种茶叶中的珍品。同时,中国名茶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龙井茶区分布在西湖湖畔的秀山峻岭之上。这里傍湖依山,气候温和,常年云雾缭绕,雨量充沛,加上土壤结构疏松、土质肥沃,茶树根深叶茂,常年莹绿。

六安瓜片是国家级历史名茶,中国十大经典绿茶之一。 六安瓜片(又称片茶),为绿茶特种茶类。采自当地特有品种,经扳片、剔去嫩芽及茶梗,通过独特的传统加工工艺制成的形似瓜子的片形茶叶。

黄山毛峰茶起源于清代光绪年间,黄山茶的采制相当精细,认清明到立夏为采摘期,采回来的芽头和鲜叶还要进行选剔,剔去其中较老的叶、茎,使芽匀齐一致。在制作方面,要根据芽叶质量,控制杀青温度,不致产生红梗、红叶和杀青不匀不透的现象;火温要先高后低,逐渐下降,叶片着温均匀,理化变化一致。

武夷岩茶为乌龙茶类,有茶中之王的美誉,产于福建“奇秀甲东南”的武夷山,茶树生长在岩缝之中。武夷岩茶具有绿茶之清香,红茶之甘醇,是中国乌龙茶中之极品,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武夷岩茶属半发酵的青茶,制作方法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其中著名的以大红袍享誉世界。

安溪铁观音是我国著名乌龙茶之一。安溪铁观音茶产于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安溪铁观音茶历史悠久,素有茶王之称。据载,安溪铁观音茶起源于清雍正年间(1725一1735年)。安溪县境内多山,气候温暖,雨量充足,茶树生长茂盛,茶树品种繁多,姹紫嫣红,冠绝全国。 安溪铁观音茶,一年可采四期茶,分春茶、夏茶、暑茶、秋茶。制茶品质以春茶为最佳。

南京雨花茶属绿茶类,是南京的特产,主要产于南京的雨花台、中山陵一带的风景园林名胜处,以及江宁、六合、溧水、高淳一带,创制于20世纪50年代末,是中国经典名茶,中国十大名茶之一。雨花茶以碧绿的茶色,清雅的香气、甘醇的滋味闻名。其外形似松针,细紧圆直。雨花茶冲上开水,水面顿显白毫,茶入水即沉冲泡后茶色碧绿、清澈,香气清幽,品饮一杯,沁人肺腑,齿颊留芳 ,滋味醇厚,回味甘甜,色、香、味俱全,是上等佳品。

祁门红茶,著名红茶精品,简称祁红,产于中国安徽省西南部黄山支脉区的祁门县一带。当地的茶树品种高产质优,植于肥沃的红黄土壤中,而且气候温和、雨水充足、日照适度,所以生叶柔嫩且内含水溶性物质丰富,又以8月份所采收的品质最佳。

涌溪火青产于泾县榔桥镇涌溪村的珠茶,曾属中国十大名茶之一。起源于明朝,产于安徽省泾县城东70公里涌溪山的枫坑、盘坑、石井坑、小石坑一带。涌溪火青在清代已是贡品。外形独特美观,颗粒细嫩重实,色泽墨绿莹润,银毫密披。

太平猴魁,传统名茶,中国历史名茶之一,属于绿茶类尖茶,产于安徽太平县(现改为黄山市黄山区)一带,为尖茶之极品,久享盛名。其外形两叶抱芽,扁平挺直,自然舒展,白毫隐伏,有“猴魁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卷边”的美名。猴魁茶界普遍认为“太平尖茶”是太平猴魁的前身。2004年,在国际茶博会上获得“绿茶茶王”称号。1859年,猴魁先祖郑守庆就在麻川河畔开出一块茶园,此处山高土肥,云蒸雾蔚。

普洱茶分为生茶和熟茶。生茶是指新鲜的茶叶采摘后以自然的方式陈放,不经过人工“发酵”、“渥堆”处理,但经过加工整理、修饰饰形状的各种云南茶叶(饼茶、砖茶、沱茶)的统称。

世界各地名茶有哪些

世界的四大名红茶有:安徽祁门红茶,印度东北部的阿萨姆邦的红茶,印度孟加拉邦北部喜马拉雅山麓的大吉岭高原大吉岭红茶,斯里兰卡锡兰高地红茶。

世界上公认的茶大都是红茶

要知道...只有中国才是茶的故乡....世界名茶也就是中国名茶喽!

中国十大名茶

中国茶叶历史悠久,各种各样的茶类品种,万紫千红,竟相争艳,犹如春天的百花园,使万里山河分外妖娆。中国名茶就是在浩如烟海诸多花色品种茶叶中的珍品。同时,中国名茶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名茶,有传统名茶和历史名茶之分。

1、西湖龙井

西湖龙井,居中国名茶之冠。产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周围的群山之中。多少年来,杭州不仅以美丽的西湖闻名于世界,也以西湖龙井茶誉满全球。相传,乾隆皇帝巡视杭州时,曾在龙井茶区的天竺作诗一首,诗名为《观采茶作歌》。西湖龙井茶向以“狮(峰)、龙(井)、云(栖)、虎(跑)、梅(家坞)”排列品第,以西湖龙井茶为最。龙井茶外形挺直削尖、扁平俊秀、光滑匀齐、色泽绿中显黄。冲泡后,香气清高持久,香馥若兰;汤色杏绿,清澈明亮,叶底嫩绿,匀齐成朵,芽芽直立,栩栩如生。品饮茶汤,沁人心脾,齿间流芳,回味无穷。

2、黄山毛峰

黄山毛峰茶产于安徽省太平县以南,歙县以北的黄山。黄山毛峰茶园就分布在云谷寺、松谷庵、吊桥庵、慈光阁以及海拔1200米的半山寺周围,茶树天天沉浸在云蒸霞蔚之中,因此茶芽格外肥壮,柔软细嫩,叶片肥厚,经久耐泡,香气馥郁,滋味醇甜,成为茶中的上品。黄山茶的采制相当精细,认清明到立夏为采摘期,采回来的芽头和鲜叶还要进行选剔,剔去其中较老的叶、茎,使芽匀齐一致。在制作方面,要根据芽叶质量,控制杀青温度,不致产生红梗、红叶和杀青不匀不透的现象;火温要先高后低,逐渐下降,叶片着温均匀,理化变化一致。每当制茶季节,临近茶厂就闻到阵阵清香。黄山毛峰的品质特征是:外形细扁稍卷曲,状如雀舌披银毫,汤色清澈带杏黄,香气持久似白兰。

3、洞庭碧螺春

中国著名绿茶之一。洞庭碧螺春茶产于江苏省吴县太湖洞庭山。碧螺春茶条索纤细,卷曲成螺,满披茸毛,色泽碧绿。冲泡后,味鲜生津,清香芬芳,汤绿水澈,叶底细匀嫩。尤其是高级碧螺春,可以先冲水后放茶,茶叶依然徐徐下沉,展叶放香,这是茶叶芽头壮实的表现,也是其他茶所不能比拟的。因此,民间有这样的说法:碧螺春是“铜丝条,螺旋形,浑身毛,一嫩(指芽叶)三鲜(指色、香、味)自古少”。目前大多仍采用手工方法炒制,其工艺过程是:杀青——炒揉——搓团焙干。三个工序在同一锅内一气呵成。炒制特点是炒揉并举,关键在提毫,即搓团焙干工序。

贵州有什么茶叶

1、都匀毛尖

都匀毛尖茶又叫都匀细毛尖、白毛尖,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产于贵州南部的都匀市。据史料记载,早在明代,都匀产出“鱼钩茶”、“雀舌茶”已列为“贡品”进献朝廷。

它以优美的外形,独特的风格列为中国名茶珍品之一。畅销各地,远近争购,惜产少耳。一九八二年评为全国名茶。茶香飘万里,吸引着中外来客。一九一五年(民国四年),巴拿马赛会曾得优奖,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2、贵州”绿宝石”

贵州十大名茶之一。来自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原绿茶,远离污染,天然纯净。

绿宝石采用持嫩度较好的一芽二、三叶茶青为原料,加上其独特的生产加工技术和揉捻工艺,使成品茶叶内的有机成分能最大限度溶出,不仅保持了鲜爽宜人的口感,更具有栗香浓郁、滋味厚重、持久耐泡、营养全面的特点,尤以其“厚”味堪称一绝,冲泡7次而仍有茶味,被称为七泡好茶。

绿宝石具有盘花颗粒形状,颗粒重实,色泽绿润,冲泡后茶叶自然舒展成朵,嫩绿鲜活,茶香浓郁,汤色黄绿明亮,滋味鲜爽浓醇回甘的品质特征。

3、湄潭翠芽

原名湄江茶,因产于湄江河畔而得名。创制于1943年,至今已有60多年历史,为贵州省的扁形名茶。湄江翠片采自湄江良种苔茶的嫩梢。清明前后开采,以明前茶品质最佳。特、1-2级翠片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芽长于叶,芽叶长度分别为1.5厘米、2厘米、2.5厘米。

三级翠片采摘标准为:一芽二叶初展,芽叶长度不超过3厘米。通常,制500克特级翠片需采5万个以上芽头。一级翠片约需4万个左右芽头。采回的芽叶必须分级摊放在通风阴凉处,摊放厚度每平方米1-1.2公斤,失水量8%左右。一般历时3-5小时。

4、明前茶

明前翠片,采用一芽或一芽一叶为鲜叶原料,经西湖龙井全套生产工艺精制而成。形似瓜米,扁平光滑,色泽翠绿,回味醇厚,叶底嫩绿明净,均齐完整。

明前雀舌,采用传统工艺精制而成。外形显芽肥壮,茸毫披露,嫩绿形似雀舌,汤色明亮,香气嫩香,滋味鲜爽柔和,叶底肥绿,全芽嫩绿。因该茶产于早春时节,形似雀舌鸣啼报春,冲泡后在杯中如雨后春笋,一芽一叶,参差簇立,又如叽叽喳喳的雀舌,故而得名。

5、遵义红

遵义红生长于遵义典型寡日照、低纬度高海拔山地,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遵义红红茶香高味浓的优良品质之源。其外形紧细、秀丽披毫、色泽褐黄;烫色橙红亮、带金圈,香气纯正、幽长、带果香,滋味纯正尚鲜,叶底匀嫩。

“遵义红”红茶能刮油解腻,促进消化,对于消化积食、清理肠胃更是有着十分明显的效果。此外,在适宜的浓度下,饮用平和的红茶对肠胃不产生刺激作用,粘稠、甘滑、醇厚的红茶进入人体肠胃形成的膜附着于胃的表层,对胃产生有益的保护层,长期饮用红茶可起到养胃、护胃作用。

扩展资料:

贵州是有名的旅游大省,也是有名的产茶大省.贵州属于亚热带高原季风湿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以及适宜的气候,使得贵州省成为国内绿茶主要产区。

目前贵州茶园面积达524万亩,预计到今年4月可达550万亩,实现全国茶园面积排名第1。2012年贵州茶叶产量10.2万吨、综合产值86.1亿元,其中农民增收近50亿元。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贵州名茶

关于各地茶叶名录和各省名茶叶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乌龙茶有何功效和作用(乌龙茶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症)
« 上一篇 2023-03-26
茶叶里面有香精(茶叶里面是否含有香精 怎么分别)
下一篇 » 2023-03-26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121人围观

搜索

最近发表

网站分类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