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有什么茶叶(汉代有什么茶叶名称)

小编
预计阅读时长 18 分钟
位置: 首页 茶叶品类 正文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汉代有什么茶叶,以及汉代有什么茶叶名称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庐山云雾茶是十大名茶吗 庐山云雾茶是半发酵茶吗

通常我们大家都知道日常生活中喜欢喝茶的人也是非常多的,而庐山云雾茶是我们大家很多人喝过的,那么我们便要了解一下庐山云雾茶是十大名茶吗?庐山云雾茶是半发酵茶吗?

庐山云雾茶是十大名茶吗

是的。庐山云雾茶,产自于江西省庐山,因为终年泡在云雾之中,所以才有了这个得名。最开始,庐山云雾茶是一种野生茶叶,它生长在海拔一千公尺以上的山地,靠着山湖泊,河港交错,常年水汽蒸发,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让庐山云雾茶茶芽肥壮、白毫披复,液汁饱绽,醇甘耐泡的品性。虽说时光推移,但是劳动人民将栽种制作庐山云雾茶的传统方法也一直保留下来,还不断的革新、改进,新的科学培养技术也让庐山云雾茶的质量和数量都有了显著提高。于是,庐山云雾茶被列为了我国十大名茶之一,在1971年开始进入了特种名茶系列,对外出口。

庐山云雾茶是半发酵茶吗

庐山云雾茶是未发酵茶。庐山云雾,属于绿茶类,汉族传统名茶,为中国名茶系列之一。庐山云雾茶,最早是一种野生茶,后东林寺名僧慧远将野生茶改造为家生茶,始于汉朝,宋代列为“贡茶”,已有一千多年的栽种历史。庐山云雾茶,茶芽肥绿润多毫,条索紧凑秀丽,香气鲜爽持久,滋味醇厚甘甜,汤色清澈明亮,叶底嫩绿匀齐。通常用“六绝”来形容庐山云雾茶,即“条索粗壮、青翠多毫、汤色明亮、叶嫩匀齐、香凛持久,醇厚味甘”。庐山云雾产自中国江西省九江市的庐山,而江西庐山,号称“匡庐秀甲天下”,北临长江,南傍鄱阳湖,气候温和,山水秀美,大部分山峰在海拔1000米以上,年平均180多天有雾,这种云雾景观,不但给庐山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更为茶树生长提供了好的条件。

庐山云雾茶是什么味道

茶芽肥绿润多毫,条索紧凑秀丽,香气鲜爽持久,滋味醇厚甘甜,汤色清澈明亮,叶底嫩绿匀齐。通常用“六绝”来形容庐山云雾茶,即“条索粗壮、青翠多毫、汤色明亮、叶嫩匀齐、香凛持久,醇厚味甘”。庐山云雾茶是汉族传统名茶,是中国名茶系列之一,属于绿茶中的一种。最早是一种野生茶,后东林寺名僧慧远将野生茶改造为家生茶。始于汉朝,宋代列为“贡茶”。庐山云雾茶又称钻林茶,是汉代名茶,是中国名茶系列之一,属于绿茶的一种,最早是一种野生茶,后东林寺名僧慧远将野生茶改造为家生茶。

庐山云雾茶是炒青还是烘青

是炒青茶庐山云雾茶的工艺特点:由于天候条件,云雾茶比其他茶采摘时间较晚,一般在谷雨之后至立夏之间始开园采摘。采摘期在四月下旬或五月上旬,要求只采初展的一芽一叶初展,长度不超过三厘米,制特级茶。采回后先剔出紫芽和病虫害叶,然后摊于阴凉通风处,放置四至五小时,再进行炒制。庐山云雾茶的加工制作十分精细,手工制作,初制分杀青、抖散、揉捻、炒二青、理条、搓条、拣剔、提毫、烤干(或烘干)等工序,精制去杂、分级、匀堆装箱等工序。

浮梁茶和祁门茶有什么区别 浮梁茶和祁门茶有哪些区别

1、浮梁产茶历史悠久,汉代即有僧人种植和采集茶叶。具有外形紧、细、圆、直,色泽干、湿、翠、绿,叶底明亮等特色。民国四年(1915年),浮梁县严台村“天祥茶号”生产的工夫红茶,获得了“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的金奖,从此,浮梁工夫红茶与斯里兰卡的高地茶、印度的大吉岭茶一起,被列入世界三大高香茶。2010年,“浮梁贡”茶叶被特选进入上海世博会,成为江西唯一入选世博会的农产品。

2、祁门红茶简称祁红,茶叶原料选用当地的中叶、中生种茶树“槠叶种”(又名祁门种)制作,是中国历史名茶,著名红茶精品。由安徽茶农创制于光绪年间,但史籍记载最早可追溯至唐朝陆羽的茶经。产于安徽省祁门、东至、贵池(今池州市)、石台、黟县,以及江西的浮梁一带。“祁红特绝群芳最,清誉高香不二门。”祁门红茶是红茶中的极品,享有盛誉。

历史上最早的茶类是什么?你知道吗?

经多年的资料收集,文献的考证,我大胆推理中国人最早发现并利用茶的时间,决不是距今五千年左右的神农,也不是南北朝的达摩,时我国最早的中医典籍,成书于汉代的《神农本草经》,里面讲述了茶的奇妙和起源:“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许多人因此判定茶可解百毒,但古代医籍记载的“毒”,多指热毒间应可推演到万年之前,中国人的祖先便已开始使用并栽培茶叶。

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茶最早就是作为药用进入日常生活的。当时还没有茶这个字,而是如火如荼的荼。我国《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这是说神农有一天吃了72种有毒的植物,肠子变黑了,后来又吃了另一种叶子,竟然把肠胃里的其他毒都解了。神农就把这个东西叫做查(音同我们现在所说的茶)。

神农在尝百草的时候偶然发现一种叶子能帮助消化而且还能解毒,古人吃猎物容易上火,造成消化不良,喝过这个叶子就可以感觉浑身舒服,这就是茶叶的最初发现它的作用和功效。说到茶叶的发现,就要追溯到公元前两千多年。传说神农氏尝了72种毒草后毒气聚腹,不能自制。躺在一棵树下休息时,忽然一片被风吹落的树叶落入口中,清香甜醇,精神为之一振,他咀嚼树上嫩枝叶,毒气顿退。那些叶子就是我们今天的茶叶。

据史料记载,西汉甘露年间(公元前53-50年),吴理真在蒙顶山上开始种茶,蒙顶山由此成为我国有文字记载的人工种茶最早的地方。《现代汉语词典》,在“蒙”字的词条中专门注有“〖蒙山茶〗四川名山县蒙山出产的茶叶”。

古代都喝哪些茶?

中国是茶的故乡,经过漫长的历史跋涉,现在茶已经在全世界扎下了根,茶叶已经成为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作为茶的发源地,每个中国人都感到自豪。

当代著名学者钱穆曾指出:“苟写一部中国饮茶史,亦即中国社会史人文史中重要一项目。”

作为爱喝茶的中国人,知道了这些才敢说真的懂中国茶。

01

茶文化从古至今的发展

对中国人而言,茶不仅是一种饮料,更多的是一种清静、静心的精神象征。历经千年,茶已经渗透到中国人生活的各个层面。

1、神农时代:5000年以前,神农时代利用生叶当药用。

2、

西周、东周:3000以前,开始人工栽培茶树,当菜食。

3、秦代:2300年以前,开始当茗饮,调煮,羹饮。

4、汉代:

(西汉)2000年以前,开始商业化,成都成为我国茶叶最早的集散中心。

(东汉)1500年左右,开始制作茶饼,以便运输。

5、唐代:1200年以前,受唐代经济、文化的影响,陆羽《茶经》的倡导,唐代饮茶文化盛行。

6、宋代:1000年以前,泡茶技艺的改进,水质的讲究,斗茶成了一种风潮。

7、元代:700年以前,开始出现散茶。民间则以散茶为主,饼茶主要为皇室宫廷所用。开始出现泡茶方式,即用沸水直接冲泡茶叶。为明代散茶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8、明代:600年以前,朱元璋废团改散,黄茶、黑茶和花茶的工艺相继形成。

9、清代:300年以前,中国茶风靡世界,独步世界茶市,当时出口茶叶的只有中国,工艺以烘青和炒青为主,制作了乌龙茶、红茶、黑茶、花茶、绿茶、白茶。

10、近代:

·1846-1886年是中国茶叶的兴盛时期,茶园面积不断的扩大,茶叶产量迅速增递,有力的促进了对外贸易发展。

·1886-1947年,是中国茶叶生产的衰落时期,政治、经济方面、国际茶叶市场竞争失败。

·1950-1988年,是中国茶叶生产的恢复发展时期,政府的支持和重视,大力恢复旧茶园,建立新茶园,改进新品种,推行科学种茶,茶叶经济走向稳定发展之路。使得茶叶生产量居世界第二位。

02

茶叶利用的三个阶段

中国人的祖先饮茶经历了四个过程:生吃药用、熟吃当菜、烹煮饮用、冲泡品饮。古人最早利用茶的方式是口嚼生食,后来生煮羹饮,就象人们今天煮菜场一样,那时的人们只把茶作为羹汤来饮用,或以茶作菜来食用。

药用

发现和利用茶可以追溯到原始时期,我国第一部药物专著《神农本草》中就有“神农氏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茶做药用,生嚼内服,清热,外敷消炎解毒。

食用

从生嚼到煮食,茶叶可以和粮食一起煮“茶粥”,或者灼煮,捞起,加调料。今云南基诺族仍有“凉拌茶菜”。

饮用源于食用,从食用到饮用,是出于对茶之本味的追求。现代仍然有喝调饮茶的风俗,牧区将茶掺入牛奶共饮,少数民族地区有擂茶和打油茶。

03

饮茶方式的转变

▲陆羽煮茶图

1、唐代煮茶法

煮茶前,先把茶叶碾碎,烧开水后将调料放入,再将茶粉撒入锅内。饮用时,趁热将茶渣和茶汤一起一起喝下去,谓之“吃茶”。

唐人煮茶一度喜欢往茶汤里添加调味料,如盐、葱、姜或橘皮等等,中唐时陆羽极力反对这一煮茶的方式,煮茶的时候最多加一点盐调味。此后唐人饮茶开始提倡茶汤的原味,为茶道之兴奠定基础。

2、宋代点茶法

宋代的饮茶方式上升到了审美的高度,到达了极致。他们在茶饼上装饰了很多龙凤的花纹,十分精致,叫做“龙凤团茶”。

先将饼茶碾成细细的粉末,用沸水冲点茶。为了使茶末与水融为一体,用茶筅快速击打,茶水充分交融,并使茶盏中出现大量白色茶沫。日本的抹茶道就是起源于此。

3、明代泡茶法

到了明代,制茶法和饮茶法一再简化。朱元璋大力推广散茶导致了茶类的异化,以前只有绿茶,后来慢慢又出现了别的茶类。

明朝人认为这种饮法“简便异常,天趣悉备,可谓尽茶之真味矣”。茶叶冲泡的方法也延续到了今天,泡茶不加任何调味料,喝的是茶的原味、真味,同时泡茶所用的茶具和方法也简化了很多,更利于茶文化的传播。

04

茶的各种别称

在古代史料中,茶的名称很多,但“茶”则是正名,“茶”字在中唐之前一般都写作“荼”字。“荼”字有一字多义的性质,表示茶叶只是其中一项。由于茶叶生产的发展,饮茶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茶的文字的使用频率也越来越高。后来,民间的书写者为了将茶的意义表达的更加清楚,于是就把“荼”字减去一划,成了现在我们看到的“茶”字。

这是古代用得最多的表示茶的字。“荼”最早见于《诗经·邺风·谷风》:“谁谓荼苦,其甘如荠。”句中“荼”字是否指茶,学者推考说法不一。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也说:“荼,苦茶也。”

据说是云南某地区的“茶”之土音,大约在东汉时始用来表示茶,现在与茶字基本通用,为茶之雅称。宋代苏轼有诗云:“从来佳茗似佳人。”香港陆羽茶室有名作家台静农题写的茶联:“泉烹苦茗琉璃碧,菊酿香醪琥珀黄。”

不夜侯

喝茶有醒脑提神,解除睡意之功,唐代白居易诗云:“破睡见茶功。”唐代曹邺诗云:“六脏睡神去,数朝诗思清。”晋代张华在《博物志》中说:“饮真茶令人少睡,故茶别称不夜侯,美其功也。”五代十国胡峤在饮茶诗中赞道:“破睡须封不夜侯。”

消毒臣

唐朝《中朝故事》记载,唐武宗时李德裕说天柱峰茶可以消酒肉毒,曾命人煮该茶一瓯,浇于肉食内,用银盒密封,过了一些时候打开,其肉已化为水,因而人们称茶为消毒臣。唐代曹邺饮茶诗云:“消毒岂称臣,德真功亦真。”

涤烦子

饮茶,可洗去心中的烦闷,历来备受赞咏。唐代《唐国史补》载:“常鲁公随使西番,烹茶帐中。赞普问:‘何物?’曰:‘涤烦疗渴,所谓茶也。’因呼茶为涤烦子。”唐代施肩吾诗云:“茶为涤烦子,酒为忘忧君。”明代潘允哲诗曰:“泠然一啜烦襟涤,欲御天风弄紫霞。”

清风使

据《清异录》载,五代十国时,有人即称茶为清风使,卢仝的茶歌中也有饮到七碗茶后,“惟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之句。

往期好文

古代的糖是什么样的?

京剧中“生、旦、净、末、丑”长啥样?

内容来源:今日茶说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投稿邮件@qq.com

汉代有什么茶叶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汉代有什么茶叶名称、汉代有什么茶叶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中国十大名茶茶叶图片(查一下中国十大名茶)
« 上一篇 2023-04-12
茶叶大全(茶叶大全图片大全名字大全种类)
下一篇 » 2023-04-12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161人围观

搜索

最近发表

网站分类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