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茶艺欣赏课(茶艺课自我评价)

小编
预计阅读时长 34 分钟
位置: 首页 茶叶鉴赏 正文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如何评价茶艺欣赏课,以及茶艺课自我评价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茶艺学习心得

如下:

第一,简单是“茶”和“艺”的有机结合。茶艺是茶人把人们日常饮茶的习惯,根据茶道规则,通过艺术加工,向饮茶人和宾客展现茶的冲、泡、饮的技巧,把日常的饮茶引向艺术化,提升了品饮的境界,赋予茶以更强的灵性和美感。

第二,茶艺是一种生活艺术。茶艺多姿多彩,充满生活情趣,对于丰富我们的生活,提高生活品位,是一种积极的方式。

第三,茶艺是一种舞台艺术。要展现茶艺的魅力,需要借助于人物、道具、舞台、灯光、音响、字画、花草等的密切配合及合理编排,给饮茶人以高尚、美好的享受,给表演带来活力。

第四,茶艺是一种人生艺术。人生如茶,在紧张繁忙之中,泡出一壶好茶,细细品味,通过品茶进入内心的修养过程,感悟苦辣酸甜的人生,使心灵得到净化。

第五,茶艺是一种文化。茶艺在融合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又广泛吸收和借鉴了其它艺术形式,并扩展到文学、艺术等领域,形成了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中国茶文化。

第六,茶艺是一门唯美是求的生活艺术,只有分类深入研究,不断发展创新,茶艺才能走下表演舞台,进入千家万户,成为当代民众乐于接受的一种健康、诗意、时尚的生活方式。

茶文化对现代社会的作用主要有五个方面:

一是茶文化以茶德为中心,重视人的群体价值,倡导无私奉献,反对见利忘义和唯利是图。主张义重于利,注重协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倡对人尊敬,重视修生养德,有利于人的心态平衡,解决现代人的精神困惑,提高人的文化素质;

二是茶文化是应对人生挑战的益友。在激烈的社会竞争,市场竞争下,紧张的工作、应酬、复杂的人际关系,以及各类依附在人们身上的压力不轻。参与茶文化,可以使精神和身心放松一番,以应对人生的挑战,香港茶楼的这个作用十分显著;

三是有利于社区文明建设 。经济上去了,但文化不能落后,社会风气不能污浊,道德不能沦丧 和丑恶。改革开放后茶文化的传播表明,茶文化是有改变社会不正当 消费活动、创建精神文明、促进社会进步的作用;

四是对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丰富文化生活的作用明显。茶文化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和康乐性,品尝名茶、茶具、茶点,观看茶俗茶艺 ,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五是促进开放,推进国际文化交流。上海市闸北区连续四届举办 国际茶文化节,扩大了闸北区对内对外的知名度,闸北区四套班子一 致决定茶文化节要一直办下去,并投资在闸北公园兴建茶文化景点, 以期建成茶文化大观园。

国际茶文化的频繁交流,使茶文化跨越国界 ,广交天下成为人类文明的共同精神财富。

茶艺表演的美学分析

目前,在茶学界已形成了这样的共识:茶艺是源于生活但已艺术化了的概念。它既指冲泡技艺的审美要求,也包括整个饮茶过程的美学意境。它是“茶文化哲学层面的、观念层面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但这种表现形式应该是外在与内在的一致、和谐。”那么,作为茶艺审美特征外在表现形式的茶艺表演,则是茶艺规范性和艺术化的集中体现。因而对它的研究当立足于它传达茶文化精神的同时,更应该把它作为艺术的存在对它进行美学的分析。

对茶艺表演的审美生成机制进行分析

茶艺表演是将日常沏泡茶技巧进行艺术加工后,展现出来的具有表演性、观赏性的艺术活动,它已不是生活的原生态。在茶艺表演活动中,茶艺师与品饮者是共处在同一审美活动中,通过茶艺解说员,将茶艺表演行为艺术潜隐的茶道精神用艺术化的语言传达给品饮者,在这一审美流程中,茶艺师们赋予文化象征意义的行为艺术给饮者的是听觉、视觉的享受;解说者则是通过语言艺术给予饮者听觉的享受,为饮者领悟茶艺要旨提供引导,她在这一过程中具有双重身份。饮者在前两者的合力表演中,调动全部的审美感觉,经过感知、体味、领悟,最终将这些物质的东西内化为一种精神愉悦,完成对茶艺表演的审美欣赏。因而,成功的茶艺表演需要饮者的参与互动,才能达到应有的表演效果和领悟茶道的目的。这一审美生成机制是完成茶艺表演欣赏活动的关键,因而在研究茶艺表演中,不可忽视对这一深层问题的探讨。

对茶艺表演的语言艺术进行美学剖析

茶艺表演中茶艺师的动作、布景等是一种无声语言,这种语言表达秉从中国茶道“和”、“敬”、“美”、“真”的精神要义,通过具有丰富象征意义的肢体动作、符号语言等向品饮者营造一种虚静恬淡的审美主客体环境,表达有道无仪,天人合一的品饮境界。

此外,茶艺表演过程中,清悠的传统音乐、适时精辟的茶艺解说这类有声语言更与前者的无声语言形成了动静和谐的审美意境。仅以解说语言为例,它作为艺术语言,在选词的结构(齐整对称)、音韵的搭配(柔美和谐)、语词的修辞(运用修辞丰润意象)等方面都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内容,对拓展和深化审美意识具有辅助功用,可成为继表演技巧的审美欣赏后,茶艺表演美学分析的又一重点。

对茶艺表演“道法自然”的分析

“玄妙之意,出于物类之表”。茶艺表演的审美特征是通过外观来追逐内在美,其内在美即“物我两忘”、“自然和谐”的茶道。茶道是茶艺的灵魂,在茶艺表演中,茶艺师的技艺、解说员的茶艺说明以及茶室的意境共同传达的是一种人生表达。欣赏茶艺表演实则是在动静之间洞察万物玄妙、领悟人生哲理、感受人文精神,是审美主体无形的心理感受和情绪体验化为有形物境与物感的过程。因此,对茶艺表演过程中透露出的哲理观的分析,能更好的说明茶艺表演与茶道之间形与神的关系,也能为目前某些违背茶道要义,一味追求新奇的茶艺表演提供方向指导。

作为茶艺表演的参与者,对于这一过程的诸多审美有过亲身体验,正因如此方才觉得,对于茶艺表演的研究应有立体纵深的研究必要,它作为茶文化普及的中介,既已存在,当让它存在得更完美。

茶艺表演解说词——花茶

花茶是诗一般的茶,它融茶之韵与花香于一体,通过引花香,增茶味,使花香茶味珠联璧合,相得益彰。从花茶中,我们可以品出春天的气息。所以在冲泡和品饮花茶时也要求有诗一样的程序。

第一道:烫杯

我们称之为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是苏东坡的一句名诗,苏东坡不仅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大文豪,而且是一个至情至性的茶人。借助苏东坡的这句诗 描述烫杯,请各位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看一看在茶盘中经过开水烫洗之后,冒着热气的、洁白如玉的茶杯,像不像一只只在春江中游泳的小鸭子?

第二道:赏茶

我们称之为香花绿叶相扶持。赏茶也称为目品。目品是花茶三品(目品、鼻品、口品)中的头一品,目的即观察鉴赏花茶茶坯的质量,主要观察茶坯的品种、工艺、细嫩程度及保管质量。

如特极茉莉花茶:这种花茶的茶坯多为优质绿茶,茶坯色绿质嫩,在茶中还混有少量的茉莉花干花,干的色泽应白净明亮,这称之为锦上添花。在用肉眼观察了 茶坯之后,还要干闻花茶的香气。通过上述鉴赏,我们一定会感到好的花茶确实是香花绿叶相扶持,极富诗意,令人心醉。

第三道:投茶

我们称之为落英缤纷玉杯里。落英缤纷是晋代文学家陶渊明先生在《桃花源记》一文中描述的美景。当我们用茶导把花茶从茶荷中拨进洁白如玉的茶杯时,花干和茶叶飘然而下,恰似落英缤纷。

第四道:冲水

我们称之为春潮带雨晚来急。冲泡花茶也讲究高冲水。冲泡特极茉莉花时,要用90度左右的开水。热水从壶中直泄而下,注入杯中,杯中的花茶随水浪上下翻滚,恰似春潮带雨晚来急。

第五道:闷茶

我们称之为三才化育甘露美。冲泡花茶一般要用三才杯,茶杯的盖代表天,杯托代表地,茶杯代表人。人们认为茶是天涵之,地载之,人育之的灵物。

第六道:敬茶

我们称之为一盏香茗奉知己。敬茶时应双手捧杯,举杯齐眉,注目嘉宾并行点头礼,然后从右到左,依次一杯一杯地把沏好的茶敬奉给客人,最后一杯留给自己。

第七道:闻香

我们称之为杯里清香浮清趣。闻香也称为鼻品,这是三品花茶中的第二品。品花茶讲究未尝甘露味,先闻圣妙香。闻香时三才杯的天、地、人不可 分离,应用左手端起杯托,右手轻轻地将杯盖揭开一条缝,从缝隙中去闻香。闻香时主要看三项指标:一闻香气的鲜灵度,二闻香气的浓郁度,三闻香气的纯度。细心地闻优质花茶的茶香,是一种精神享受,一定会感悟到在天、地、人之间,有一股新鲜、浓郁、纯正、清和的花香伴随着清悠高雅的花香,沁入心脾,使人陶醉。

第八道:品茶

我们称之为舌端甘苦入心底。品茶是指三品花茶的最后一品:口品。在品茶时依然是天、地、人三才杯不分离,依然是用左手托杯,右手将杯盖的前沿下压,后沿翘起,然后从开缝中品茶,品茶时应小口喝入茶汤。

第九道:回味

我们称之为茶味人生细品悟。人们认为一杯茶中有人生百味,无论茶是苦涩、甘鲜还是平和、醇厚,从一杯茶中人们都会有良好的感悟和联想,所以品茶重在回味。

第十道:谢茶

我们称之为饮罢两腋清风起。唐代诗人卢仝的诗中写出了品茶的绝妙感觉。他写到: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咕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轻;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江南碧螺春茶艺表演 茶艺师不但要熟练掌握茶叶鉴别、泡茶用水和器具的选择以及冲泡的水温、时间等技术问题,还要讲究整个冲泡过程中操作的艺术美感等问题,通过茶艺表演,让客人(观众)不仅能欣赏到不同茶类科学地沏泡和品饮的整套技艺,而且能得到一种美的享受和艺术的熏陶。因此,茶艺从业人员不同于演员,更不同于一般餐饮服务人员,必须认真学习茶叶科学和茶文化知识,经过长期钻研和领悟,熟悉茶性,热爱茶艺,真心地泡茶、奉茶。通过纯熟的技能调理出色香味俱佳的茶汤来,让人们领略到饮茶的乐趣,普及茶文化知识;并通过自然优雅的动作和沉静友善的表情等,展现自己的个性,愉悦和感化客人(观众),使他们走向与自己一致的心境,美化人们的心灵。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碧螺春的茶艺的12个程序。

、焚香通灵

我国茶人认为“茶须静品,香能通灵。”在品茶之前,首先点燃这支香,让我们的心平静下来,以便以空明虚静之心,去体悟这碧螺春中所蕴含的大自然的信息。

、仙子沐浴

用玻璃杯来泡茶,晶莹剔透的杯子好比是冰清玉洁的仙子,“仙子沐浴”即再清洗一次茶杯,以表示对各位的崇敬之心。

、玉壶含烟

冲泡碧螺春只能用80℃左右的开水,在烫洗了茶杯之后,我们不用盖上壶盖,而是敞着壶,让壶中的开水随着水汽的蒸发而自然降温。请看这壶口蒸汽氤氲,所以这道程序称之“玉壶含烟”。

、碧螺亮相

“碧螺亮相”即请大家传着鉴赏干茶。碧螺春有“四绝”—“形美、色艳、香浓、味醇”,赏茶是欣赏它的第一绝:“形美”。生产一斤特级碧螺春约需采摘六万多个嫩芽,你看它条索纤细、卷曲成螺、满身披毫、银白隐翠,多像民间故事中娇巧可爱且羞答答的田螺姑娘。

、雨涨秋池

唐代李商隐的名句“巴山夜雨涨秋池”是个很美的意境,“雨涨秋池”向玻璃杯中注水,水只宜注到七分满,留下三分装情。

、飞雪沉江

即用茶导将茶荷里的碧螺春依次拨到已冲了水的玻璃杯中去。满身披毫、银白隐翠的碧螺春如雪花纷纷扬扬飘落到杯中,吸收水分后即向下沉,瞬间白云翻滚,雪花翻飞,煞是好看。

、春染碧水

碧螺春沉入水中后,茶里的营养物质逐渐溶出,清水逐渐变为绿色,整个茶杯好像盛满了温暖的春天的气息。

、绿云飘香

碧绿的茶芽,碧绿的茶水,在杯中如绿云翻滚,氤氲的蒸汽使得茶香四溢,清香袭人。这道程序是闻香。

、初尝玉液

品饮碧螺春应趁热连续细品。头一口如尝云玉之膏,方华之液,感到色淡、香幽、汤味鲜雅。

、再啜琼浆

这是品第二口茶。二啜时茶汤更绿、茶香更浓、滋味更醇,并开始感到了舌根回甘,满口生津。

、三品醍醐

醍醐直释是奶酪,在佛教典籍中用醍醐来形容最玄妙的“法味”。品第三口茶时,我们所品到的已不再是茶,而是在品太湖春天的气息,在品洞庭山盎然的生机,在品人生的百味。

、神游三山

古人讲茶要静品、茶要慢品、茶要细品,唐代诗人卢仝在品了七道茶之后写下了传颂千古的《茶歌》,他说:“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在品了三口茶之后,请各位嘉宾继续慢慢地自斟细品,静心去体会七碗茶之后:“清风生两腋,飘然几欲仙”。神游三山去,何似在人的绝妙感受。

如何评价茶艺欣赏课

其实,在茶成为饮品之初,饮茶本是一件平常之事。南北朝至唐,佛教兴盛,寺院中的僧人为了在打坐时祛除睡意,普遍饮茶。也就是说,茶事初兴,是本于功能主义的。在这个基础上,茶事之美学,自然而然地发展。

回到汉宝德先生说的,茶事之美,扎根于日常生活,也不能离开日常生活。饮茶,当然要追求美,因为它本身就是日常生活中朴素的美,但是,这要是一个自然生长的过程,不然,任何矫揉造作、拔苗助长,皆属胡闹。

唯有日常的,才是亲切的。

而在很多情况下,茶艺欣赏课完全成了一种表演,把茶抽离出了日常生活。

至此,有些“茶人”或许会说,茶,是灵性的叶子呀,喝茶,悟道呀。

这是当今“茶人”骗子,以及很多国学骗子的一大特征,他(她)本身是极其空洞的,但用语极其玄虚。

“巧言令色鲜矣仁”,孔子说得太对了

把茶特殊化,往往是为了卖出名不副实的高价。

如果真得有水平,万物有灵且美。何止是茶呢?

比如像陶渊明那样,一菊一木,一石一瓦,哪个不有情、可爱?

梁萧统《陶靖节传》:“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则抚弄以寄其意。”

抚弄五弦琴,对于陶渊明来说,是件适意之事。

喝茶,也是如此,贵在适意。

适意,则无高低,可街头一碗大碗茶,也可朋友来访,三四人对坐。

茶文化课程的收获心得总结

中国茶 文化 课程已经在大学里开展,那么我们在上茶文化的课程后有什么 心得体会 呢?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茶文化课程的收获心得 文章 ,一起来看看。

茶文化课程的收获心得文章篇1

茶艺课程心得体会

经过身体的肢体举动,听听茶艺课程心得体会。让自身从理会感知自身早先,其实品茶的精美 句子 。经过运气 经验 身体有光阴撑到极致,事实上茶艺课程心得体会。有光阴憋到极致;经过舞蹈经验肢体的合营,感受自身的气力,我不知道舞蹈。柔滑与气力并存。专家在所有闭上眼睛尽兴的开释自身的能量。

分组舞动的环节,茶艺茶道学。师长教师让B组先看A组舞蹈过去,A组再看B组舞蹈,专家都尽兴的腾跃,你知道实训心得 总结 。闭上眼睛,感受自身由心而舞,通过舞蹈体会肢体的配合。然后每组两位同砚面对面而座,学会茶艺课的心得体会。用背部撑持对方,课程。彼此3分钟的分享,自身舞蹈整个经过的感受、劳绩以及分享自身的想处理的题目。

末了,一句话茶语。沙龙会员袁哲还为我们分享了她参与本次沙龙的心得经验:师长教师的这个课程太棒,在方才的舞动中,配合。我的脑海里浮过很多画面,感受很多,一句话茶语。以至有想哭的充动,感受自身很不随便,肢体。看看中国茶艺网。我们每一个女人都要对自身好一些,好好爱自身,才干更好的爱家人,对比一下茶艺课程心得体会。有一个师长教师说过,一个总是不开心,相比看茶语人生 经典句子 。抑郁的父母给不了孩子欢喜的童年,孩子会觉得父母都不开心,自身是欢喜不起来的。你知道茶语清心品茶品人生。女人该当好好爱自身。感动悦私享空间,我们心灵的后花园,让我们的心灵更丰富更多彩!

心随舞动可污染头脑并能有用的转化能在舞蹈中每私人都可能忘我的去除心田的压力、感情与习性生命在不知不觉中并得紧张安闲。

茶文化课程的收获心得文章篇2

茶艺与茶道 学习心得 体会

茶艺与茶道学习心得体会 因为个人对茶的喜爱,我报名学习了茶艺。

在7天的学习过程中,我对茶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无论是茶的历史文化、茶的分类、喝茶的器具以及泡茶的 方法 ,都是我之前所没有了解过的。7天的学习即将结束,虽然当前我只是浅浅地学习了一些入门知识,但浓厚的茶兴趣已被激发,我只迫不及待想要继更深入的学习茶,让自己融入茶的美妙世界。

茶艺培训学习开设这样关于茶的培训课程,不仅仅为我们学员教授了茶文化,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友平台。在当代社会,能有机会以茶会友,是很风雅的一件事,大家有缘坐在一起学茶、品茶、赏茶、鉴茶,就好似古代文人骚客一般,喝茶谈笑,很令人享受,十分惬意。

源于对“茶”的喜爱,怀着对中国 传统文化 的敬仰,终于将学习茶道的小梦想付诸于行了。

如中国传统文化中任何一例皆渊源流长、博大精深,茶艺亦如此。初级班给了一把打开“茶道”这只潘朵拉神盒的钥匙,将原来 饮茶 的习惯及 爱好 的浅浮和模糊,引向明了,开启更多愉悦之情。

短短几日的茶艺课程,接触到浅略的中国茶文化理论,学习到绿茶泡法、生活泡法、红茶泡法、闵式冲泡四款茶艺表演。因为原本对茶的喜爱,浅阅过茶艺相关的书籍,学习中对茶艺的阅读便有了更多的渴求与热情。在老师授课时,我们也渴望老师能传授更多的知识,有时因为课时的原因,未能更为详尽,我想学习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茶文化课程的收获心得文章篇3

开发茶文化校本课的点滴体会

说起茶文化校本课的开发真是一个偶然。2005年,在我校10几米的地方开了一家“筠竹园”茶馆,外观看很有文化氛围,现代茶馆是什么样子呢?一直对茶文化向往的我很想进去参观一下,可又没好意思(囊中羞涩)。机会终于来了,一天王校长告诉我这家茶馆的主人就是我校的家长,而房东又是我的朋友,经房东的引荐我走进了茶馆。立刻我被茶馆里温馨、典雅,古香古色的气氛吸引住了。在家长的支持下,我校的“茶文化校本课程”开发了。刚开始,我们完全在茶馆里进行,有解说员为我们介绍茶的知识,进行茶艺表演,我和孩子们被中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茶文化深深吸引住了,茶艺表演的高雅意境真是让人回味无穷。我禁不住学习茶文化,了解茶文化,继而能独立开发这个校本课程。

一、开发的目的和目标比较明确

茶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种新的尝试,从来没做过。而我选择的茶文化,又是博大精深、浩如烟海,不是几节课堂教学能说清楚的。因此我把学习目标定的低一点,叫做“初识”,更符合小学生知识积累的实际情形,让他们通过参与这一课,对茶文化产生兴趣,了解茶的一些基本知识。欣赏并做初步的茶艺表演,培养学生对茶艺的兴趣及欣赏,在操作中品味,在品茶中感悟,师生共同创设一种氛围,`幽雅、宁静、香气袭人、古音悦耳,让人整体感受到茶韵之美,让学生明白饮茶不仅仅是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更重要的是在优美的品茶环境中感悟那种崇尚自然,待客之道, 文明礼仪 等。

二、课程的主要内容比较合理

茶源于中国,始于神农氏,兴与唐,盛于宋,延续至今,被誉为我国的“国饮”。我国的茶文化具有5000多年的历史,成为中华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开展茶文化 教育 ,就是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认识茶道、茶文化及其与中华传统文明的关系,做一名茶文化的传播者;同时,陶冶学生的性情,使之养成文明有礼、热情好客的美德,并培养合作精神、探究精神和各种能力。所以我制定了以下内容:①了解的一些关于茶文化知识,认识茶在人们生活中重要作用,为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例如:茶的简史、茶叶的分类和鉴别、认识中国十大名茶,各国饮茶趣闻等。

②多动手,学生主动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积极与同学探究合作,共同进步,愉快地学习.即进行茶艺表演的欣赏和训练:茶具的介绍,如何泡一壶好茶,不同茶叶的冲泡方法等。

③弘扬中国历史悠久的茶文化,提高生活与鉴别能力,养成耐心细致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健康地成长。如:组织学生参观茶馆等。

三、开发课程的收获

1、很多学生原来是不懂茶的,只知道有茶艺表演,以为只是冲水,泡茶,刚开始纯粹是为了好玩,以及对我这位品社老师的好感而来。通过学习知道了人们对茶的认识了解已经远远超出饮用的范围,它已经是一种文化,一门博大精深的文化。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们真正体会到茶艺是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最佳载体,茶艺的修身养性作用和品德教化功能,在学生身上得到体现;茶礼教育使学生懂得敬老爱幼,懂得礼仪;茶事活动使学生,更加和睦相处;茶史教育使学生更加了解灿烂的民族传统文化,体验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增强民族的自豪感;泡茶训练使学生养成自己动手,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

2、通过茶文化校本课的开发使我们认识到:虽然我国是茶叶的故乡,但是我国对茶文化的教育还很不够,尤其是小学生的茶文化教育更是被忽略。我们借实施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大潮中,将对中国茶文化的研讨内容列入我校的校本课程之中是非常正确的,使历史悠久积淀深厚的中国茶文化艺术的、和谐的融合到青少年素质教育之中。如果能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区以茶艺的形式,把传统文化和素质教育有机的和谐的结合在一起。通过有形和无形的潜移默化的熏陶,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哺育,使他们成为既合乎时代需要,又有传统美德的合格人才会更好!

下一页更多精彩“茶文化课程的收获心得文章” 

学茶艺的感悟和收获是什么?

学茶艺的感悟和收获:

这学期茶艺茶道课的学习让我有了不小的收获——泡茶,最贵乎“心”。当然我也深知茶艺并非仅靠一学期的学习就能练就的,所以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会继续的练习。同时,希望每一个泡茶人,无论何时何地,都能以自己的心入茶,泡茶一杯属于自己的好茶。

尤其是乌龙茶,是最能锻炼人的心境的一类茶。因为无论时间多么的有限,它还是得按照步骤一步步来,既不能增也绝不可减。就像我们的生活,生活里无论你遇到多少困难,无论困难如何大、如何难以解决,无论所剩时间有多紧迫。事情还是得一件件来,问题还是得一个个解决。

所以,浮躁的心难以泡出一杯好的乌龙茶。我觉得乌龙茶的茶盘就是一个缩小的人生,而我们练就的何尝又不是一个张弛有度的人生。

学习茶艺的好处:

1、平和心态:学茶可以平和人的心态,从容处事。

2、注意细节:茶的冲泡,讲究的是细节。温度,时间,茶的投放量,茶器等等,均需要细心准备,小心操作。

3、互动礼节:一般喝茶总是和朋友一起喝的。彼此的互动,礼节必不可少,养成良好的礼节。

4、中庸和谐:得茶道多者,很少直接评价一种茶差或好,多会客观地讲述一款茶的特点。茶有相对的优劣之分,但人的喜好不一。多分析,少下结论为宜。

5、自然为宜,合适最好:茶讲究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尊重自然法则,循序而进,不急于求成。

如何评价茶艺欣赏课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茶艺课自我评价、如何评价茶艺欣赏课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茶产业的概念(茶产业概念股)
« 上一篇 2022-12-10
茶叶成分与功效表图(茶叶种类及功效与作用表)
下一篇 » 2022-12-10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197人围观

搜索

最近发表

网站分类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