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园管理机制(茶园管理机制有哪些)
今天给各位分享茶园管理机制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茶园管理机制有哪些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茶厂需要制定的制度 措施办法有哪些
前言
:
茶叶质量管理体系是个系统工程,作为直接被人饮用的饮料,茶叶的
质量状况直接关系到人体的健康,
结合最近爆出的茶叶农残超标事件,
茶叶企业
加强质量管理方面的措施尤为必要。
作为龙头企业,
茶厂要树立起一个茶叶质量
安全的标杆,
以消费者利益为第一要求,
在此基础上去获得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
我们主要从茶园管理、
鲜叶处理、
茶叶初加工、
茶叶产品清洁等几个方面调查分
析茶厂的管理体系及施行的具体措施。
茶厂通过了
ISO9000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ISO9000
是以过程为基础的质量管
理体系,其目的是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建立和实施这一质量管理体系,
会使企业相关管理制度更趋完善,要求企业领导和员工均以身作则,互相信任,
共同创造企业价值。
1.
茶厂质量管理方面的基本信息
1.1
茶园管理方面
茶厂茶园
3500
亩左右,地处海拔
580
米的山上,远离市区、土壤呈酸性、
气候环境优良、适宜种植茶树。茶园专业管理人员一人,据其介绍,茶园没有设
立专门的质量管理制度,茶园管理大都依据经验进行,包括除草、杀虫、鲜叶采
摘等。除草方面主要靠喷施“草干灵”
、
“死得快”等除草剂,幼年茶园不喷施除
草剂而采用人工除草。茶园病虫主要有尺蠖类和螨类,除虫一般茶园喷施农药,
一年平均喷施
3
—
4
次;无公害茶园用黄板除虫。因所用农药是符合国家规定的
低毒农药,
而非三氯杀螨醇、
氰戊菊酯等国家明令禁止的茶树禁用农药,
故其成
品茶中农药残留量理应符合国家标准,
但要得出确切结论还要去国家认可的正规
部门去检测。
对茶叶喷施农药主要喷在茶树新梢部位,
鲜叶采摘也是这个部位;
新梢纤薄
柔嫩,
叶片单位重量的表面积比其他作物要大;
在喷药量相同的情况下,
茶树的
农药残留量要比其他作物要高。
茶树一年要采摘多次,
高峰期喷施农药次数也较
多,
农药来不及降解就有可能采摘,
且采摘后的鲜叶未经过清洗即进入加工流程。
所有的这些步骤都为茶叶的农药残留埋下了隐患。
茶厂在农药的喷施方面没有建
立具体的喷施标准,应多增加管理人员根据相应的国家标准适时适量喷施农药,
保证加工成的茶叶绿色健康对人体无害。
1.2
茶叶初加工
通过实地观察并走访初制车间的操作工人,总体来看,茶厂初制车间大致
可以实现清洁化生产,但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下
:
加工大宗绿茶时,采摘的鲜
叶没有进行清洗、
鲜叶内的粗老叶片及其他杂物没有挑拣出来,
鲜叶收青后直接
进入摊青过程;
茶厂初制车间的鲜叶加工有具体的操作流程,
工人可以按照步骤
进行作业生产,
但没有形成一定的操作规范,
在按件核算工人工资的制度下,
工
人大多重视数量而忽视质量,无论是杀青、揉捻、还是烘干等过程均追求快,当
然这与洪峰期鲜叶采摘量过多要及时加工生产有关,
但这容易造成的一个后果是
加工的成品很难保证质量一致且成茶品质较低。
1.3
茶叶精制
精制车间主要对毛茶进行再加工,
通过对茶叶分级、
拼配等手段提高茶叶品
质。
在精制车间观察了解了大宗绿茶及定心系列的精加工流程。
这一生产环节因
主要靠机器加工,
均有一定的操作要求和规范,
工人按要求进行操作,
可以保证
经精加工的茶成茶品质一致。
且精加工车间卫生状况良好,
能保证加工环节的清
洁。
1.4
茶叶的审评
在审评室,
通过走访相关工作人员了解到茶厂茶叶加工成成品后均要进行相
应生化指标的测定分析,
如茶叶内多酚类等物质的含量、
灰分等可直接在茶厂的
实验室进行测定。
农残、
重金属等一些指标要送样到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
试中心进行检测。
在这一环节有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
因茶叶地域性较强,
茶厂
主要执行的是市相关的标准,
发现有检验不合格的产品即上报处理,
操作人员也
能按相关要求执行,
因这是茶叶出厂较为关键的一个环节,
故工作人员的责任心
尤为重要。
对茶叶质量影响最大的两个指标是重金属含量和农残含量。加工过程的不清
洁是造成茶叶中铅、
铜等重金属超标的的主要原因,
生产过程中农药的不合理利
用是造成茶叶中农残超标的主要原因。
茶叶加工成茶后审评人员应及时测定分析
茶叶中重金属和农残含量,
对不合格茶叶进行相应处理,
对加工生产环节提出相
应的改进建议。
2.
对茶厂茶叶质量管理体系的评价
茶厂基本建立了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相应的操作流程清晰明了,但距离
规范化、
清洁化生产还有一定的距离。
具体存在的问题如下:
茶园管理的不规范,
对除草剂、
农药等没有相应的具体施用标准;
初制加工的不规范,
对鲜叶没有及
时的清洁作业,
初制车间机械设备没有及时清洁保养等;
加工成茶后的检验,
茶
厂只能进行一些基本生化成分的测定,
对复杂成分的测定还没有相应的设备。
虽
通过了
ISO9000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
QS
等认证,但茶厂相关领导和工人没有严格
去执行,
可能因茶厂管理方面的原因致使工人的生产积极性较低,
因工人是茶叶
加工生产环节最重要的要素,直接关系到加工成茶的质量状况和最后的成茶品
质,故茶厂应实行一定的措施提高工人的生产积极性。
3.
对茶厂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议
3.1
提高茶园管理标准,增加茶园管理的规范性
茶园是一个茶厂生存发张壮大的关键,茶园的管理在现代茶叶企业中越来
越重要,
茶厂应成立专门的茶园管理团队,
根据过往经验和科学分析制定相应的
茶园管理标准,何时施肥、何时除草、何时喷施农药、何时采摘应形成相应的制
度,
在不断的摸索总结中制定出使效益最大化的茶园管理标准并严格去执行。
同
时茶厂茶园应按照现代化茶园的要求对茶园重新规划,并尝试进行机械化作业,
茶园的机械化是现代茶园的一个发展趋势,
一方面可以降低茶厂成本,
另一方面
可以是茶叶品质保持稳定。
3.2
增强工人责任意识,实现车间的清洁化生产
鲜叶收青分级后,应将鲜叶中的杂物挑拣出;进行名优茶的加工生产时鲜
叶要及时清洗。
在加工阶段,
应制定每个生产流程的具体标准,
并让工人严格执
行,
实行岗位责任制,
对工人进行工资核算时不采用计件的方式,
而应在保质保
量生产的前提下按生产销售额对工人增发奖金,
提高工人生产的积极性。
按时清
洁车间,
保证车间的卫生状况符合相应的标准,
同时对加工机械也应进行保养清
洁工作,逐步形成车间生产的清洁化。
茶园提质增效的措施
1、修剪:修剪可以刺激茶芽萌发,但一定要注意具体操作,尽量保留生长旺盛的枝条,以提高春茶产量。
2、追肥:一是根部追肥,一般在开春回暖后(2月中下旬至3月初),于茶树行间树冠外侧开浅沟,亩施有机无机复混肥30~40公斤,随后覆土,防止养分损耗流失。二是叶面喷肥,一般在春茶采摘前5~7天,或者在采茶后,选择阴天或晴天上午,用 叶面肥增强叶片纤维质、增厚蜡质层,增加作物自身抗病虫害功能;补充植物必需氨基酸,提高茶叶品质。
3、护墒:一是松土。旱年有利于蓄水保湿,雨季有利于松散和升温,两者都有利于茶树的生长。二是除草,防止春季草荒。对于易内涝的茶园,应在栽培的同时疏通沟渠,防止春雨较多的年份茶园内涝,影响春茶的生长。
4、护墒:在冬春季持续干旱的年份,茶园土壤水分不足,极不利于春茶早发和名优茶产量的增加。 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要积极试水引水抗旱,一方面要采取中耕、覆地膜或秸秆、杂草等措施,减少裸露地表,防止土壤水分流失,同时还能提高地温。
5、防寒:早春的寒冷对发芽的茶芽和新芽的危害极大,会导致春茶产量下降,春茶品质变差。
6、早采:春茶越早上市,价格越高。同时,早收春茶也是防止早春冻害的有效措施。
夏季做好茶园管理方法
当前茶园进入夏季管理,茶树经过春茶采摘后,树体消耗了大量的营养物质,树势减弱,同时随着气温的升高,茶树病虫种群数量迅速增加,茶园杂草快速生长,如果管理不及时或不到位,将会直接影响到茶树的生长和夏、暑、秋三季茶叶产量和质量。为确保全年茶叶增产增收,夏季茶园管理必须抓好以下管理措施:
幼龄茶园管理
幼苗期管理主要指定植后一至二年内这段时间的管理。
1、抗旱、补苗和除草:夏季茶园在无雨或干旱季节,要及时浇水抗旱,可在茶苗两旁各30厘米以内,盖草10厘米厚,既保温又能抑制杂草生长。若有缺株,须在建园1-2年内将缺苗补齐,最好补上同龄同大的茶苗。拔除畦内杂草,或根据土壤板结情况进行浅耕除草,一般不使用除草剂,若要用也只能用克芜踪除草剂。幼龄茶园可套种印度豇豆、绿豆、花生等绿肥,并及时数次刈青及埋青。
2、肥水管理:茶苗种后约1个月,当萌芽或长新根时,距茶苗13-15厘米处,挖7-10厘米深的'浅沟,浇稀薄水肥,随即盖土。以后每隔15-30天施一次水肥,并逐渐增加施肥量。也可在夏季茶芽萌发前亩施6-10千克尿素。
投产茶园管理
1、土壤耕作技术。结合施肥畦内进行浅耕除草,深度约10厘米,茶园一般不使用除草剂,而用人工除草,梯壁宜用生草法管理,保留适当高度的草层。夏初茶树行间铺草防旱,厚约10厘米。低洼积水地块,应开设排水沟,防止茶园积水。高温干旱季节,连续7-10天不下雨或中午嫩叶轻度萎凋时及时浇溉。药剂除草选用克芜踪250-300倍液,喷药时喷头配置防护罩,预防药液喷到茶树上。
2、施肥技术:早施催芽肥,夏茶催芽肥一般以速效性氮肥为主,促进茶树营养生长,新梢萌发整齐。一般于春茶结束后尽早进行。主要使用速效性化学氮肥,氮、磷、钾之比为2:1:1,用量依树龄及茶树鲜叶产量而定,约占全年的30%。施肥量,亩施碳铵30千克或尿素15千克或硫酸钾三元复合肥15千克+尿素5千克。当25%茶芽一芽一叶展开时,喷0.5%尿素或0.5%-1.0%过磷酸钙或植物动力1000倍液。施肥方法可施在茶树树冠滴水线垂直下位置,沟施或穴施,沟深8-10厘米,穴距30厘米,施后覆土。
3、夏茶叶面喷肥技术:夏季气温高,常遇干旱,茶树根部受水分条件的限制,吸收能力弱,根部施肥效果差。进行叶面喷肥,可提高茶叶产量,增强新芽的持嫩性,有利于夏茶品质的提高。试验证明,茶树叶面喷肥,能够增产茶叶10%左右。
夏秋季是茶园管理关键时期,夏秋季的茶园管理要注意哪些问题?
夏秋季节因气候高温多湿,正是茶树旺盛生长季节,不过这个时候病虫害高发、茶园杂草旺长。因此,在进行茶园管理的时候,要加强病虫害防治,这可以保护茶树正常生长,实现高产。
关于茶园管理机制和茶园管理机制有哪些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暂无评论,213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