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的鉴赏方式是什么(名茶鉴赏,主要鉴赏哪几个方面?)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茶叶的鉴赏方式是什么,以及名茶鉴赏,主要鉴赏哪几个方面?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 1、茶文化的鉴赏方法
- 2、怎样鉴赏茶叶?
- 3、辨别茶叶香型,应以什么为重点?
- 4、简述茶叶鉴赏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 5、求教怎样鉴赏茶叶的好坏
- 6、如何鉴赏茶的好坏?
茶文化的鉴赏方法
茶艺是一种文化。茶艺在汉族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又广泛吸收和借鉴了其它艺术形式,并扩展到文学、艺术等领域,形成了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汉族茶文化。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茶文化的鉴赏方法,希望对您有用。
茶文化的鉴赏方法
茶文化是包括茶叶品评技法和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以及品茗美好环境的领略等整个品茶过程的美好意境,其过程体现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统一,是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现象。它起源久远,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与宗教结缘。茶艺包括:选茗、择水、烹茶技术、茶具艺术、环境的选择创造等一系列内容。茶艺背景是衬托主题思想的重要手段,它渲染茶性清纯、幽雅、质朴的气质,增强艺术感染力。不同的风格的茶艺有不同的背景要求,只有选对了背景才能更好地领会茶的滋味。
茶艺是包括茶叶品评技法和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以及品茗美好环境的领略等整个品茶过程的美好意境,其过程体现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统一,是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现象。它起源久远,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与宗教结缘。茶艺包括:选茗、择水、烹茶技术、茶具艺术、环境的选择创造等一系列内容。茶艺背景是衬托主题思想的重要手段,它渲染茶性清纯、幽雅、质朴的气质,增强艺术感染力。不同的风格的茶艺有不同的背景要求,只有选对了背景才能更好地领会茶的滋味。
茶文化的发展简史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远古时期,老百姓就已发现和利用茶树,如神农本草经:"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公元前1122-1116年,我国巴蜀就有以茶叶为"贡品"的记载。
汉宣帝年间 (公元前57年-54年) 蜀人王褒所著 僮约 ,内有"武阳实茶"及"烹茶器具"之句,武阳即今四川省彭山县,说明在秦汉时期,四川产茶已初具规模,制茶方面也有改进,茶叶具有色.香.味的特色,并被用于多种用途,如药用,丧用,祭祀用,食用,或为上层社会的奢侈品;像武阳那样的茶叶集散市已经形成了。
春秋战国后期及西汉初年,我国历史上曾发生几次大规模战争,人口大迁徙,特别在秦统一四川后,促进了四川和其它各地的货物交换和经济交流,四川的茶树栽培,制作技术及饮用习俗,开始向当时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陜西.河南等地传播,陜西. 河南成为我国最古老的北方茶区之一.其后沿长江逐渐向长江中.下游推移,再次传播到南方各省.据史料载,汉王至江苏宜兴茗岭"课童艺茶"汉羡实茶",汉朝名士葛玄在浙江天山设"植茶之圃",说明汉代四川的茶树已传播到江苏.浙江一带了。江南初次饮茶的纪录始于三国,在吴志. 曜传中,曾叙述孙皓以茶代酒 客的故事。
两晋.南北朝(265-587年),茶产渐多,郑羽饮茶的记载也多见于史册.及至晋后,茶叶的商品化已到了相当程度,茶叶产量也有增加,部再视为珍贵的奢侈品了.茶叶成为商品以后,为求得高价出售,乃从事精工采制,以提高质量.南北朝初期,以上等茶作为贡品 ,再南朝宋山谦之所著的吴兴记中,载有:"浙江乌程县(即今吴兴县)西二十里,有温山,所产之茶,转作进贡支用."汉代,佛教自西域传入我国,到了南北朝时更为盛行.佛教提倡座禅,饮茶可以镇定精神,夜里饮茶可以驱睡,茶叶又和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茶之声誉,逐驰名于世.因此一些名山大川僧道寺院所在山地和封建庄园都开始种植茶树.我国许多名茶,相当一部份是佛教和道教胜地最初种植的,如四川蒙顶.庐山云雾.黄山毛峰.以及天台华顶.雁荡毛峰.天日云雾.天目云雾.天目青顶.径山茶.龙井茶等,都是在名山大川的寺院附近出产,从这方面看,佛教和道教信徒们对茶的栽种,采制.传播也起到一定的作用.南北朝以后,所谓士大夫支流,逃避现实,终日清淡,品茶赋诗,茶叶消费更大,茶在江南成为一种"比屋皆饮"和"坐席竟下饮"的普通饮料,这说明在江南客来早已成为一种礼节。
唐朝一统天下,修文息武,重视农作,促进了茶叶生产的发展.由于国内太平,社会安定,随着农业.手工业生产的发展,茶叶的生产和贸易也迅速兴盛起来了,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高峰,饮茶的人遍及全国,有的地方,户户饮茶已成习俗.茶叶产地分布长江.珠江流域和陜西.河南等十四个区的许多州郡,当时以武夷山茶采制而成的蒸青团茶,极负盛名.中唐以后,全国有七十多州产茶,辖三百四十多县,分布在现今的十四个省.市.自治区.两宋的茶叶生产,在唐朝至五代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全国茶叶产区又有所扩大,各地精制的名茶繁多,茶叶产量也有增加。
元朝,茶叶生产有了更大的发展,至元朝中期,老百姓做茶技术不断提高,讲究制茶功夫,有些成具有地方特色的茗茶,当时视为珍品,在南方极受欢迎.元时在茶叶生产上的另一成就,是用机械来制茶叶,据王桢记载,当时有些地区采用了水转连磨,即利用水力带动茶磨和椎具碎茶,显然较宋朝的碾茶又前进了一步。
明朝洪武元年,朱元璋废止过去某些弊制,在茶业上立诏置贡奉龙团,这一措施对制茶技艺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明代是我国古代制茶发展最快.成就最大的一个重要时代,它为现代制茶工艺的发展奠立良好基础.明代制茶的发展,首先反映在茶叶制作技术上的进步,元朝茗茶杀青是用蒸青,明茶揉捻只是"略揉"而已.至明朝一般都改为炒青,少数地方采用了晒青,并开始注意到茶叶的外型美观,把茶揉成条索.所以后来一般饮茶就不再煎煮,而逐渐改为泡茶了。
清末,中国大陆茶叶生产已相当的发达,全中国大陆共有十六省(区).六百多个县(市)产茶,面积为1500多方亩,居世界产茶国首位,占世界茶园面积的44%,产量已超过800万担,居世界第二位,占世界总产量的17%.1984年全国出口茶叶280多万担,约占世界茶出口总量的16%.江南栽茶更加普遍.据数据记载,1880年,中国出口茶叶达254万担,1886年最高达到268万担,这是当时中国大陆茶叶出口最好的记载。
怎样鉴赏茶叶?
好茶在山中与茶具一样,茶叶的鉴赏也不可以采用一个强盗标准来说明一切。不可能出现所有茶叶的色、香、味、形能对付所有人的品茶习惯、品茶口感、品茶思路以及品茶风格。
但作为一本教材,不谈及茶的鉴赏必然是一个问题,如果要针对各形各色的茶和人去谈鉴赏,那是五千万字以上的工程,谁又有这个能力和时间去谈呢?我国茶史发展了几千年,至今为止也没有一个人将茶的鉴赏谈清楚了的。在笔者看来,谈不清是正常中的事,谁认为是谈清楚了的,此人不是在自欺欺人就是在欺世盗名。不同的人爱不同的茶,不同的人爱同一种茶,同一个人爱不同的茶。这种在数学上称为“排列组合”的学问居然被无数的茶叶鉴赏著书人三下五去二就讲清楚了,可不可能的事呢?
于笔者撰写这本教材,对于鉴赏这一节,我选择的是“谈不清”,只列出一些鉴赏心得而已,比较适用于全体茶叶和品茶人。1、茶叶谈到鉴赏,无论何种茶叶,不外乎首先谈质量的鉴定;其次是产地的鉴定;第三是品种的鉴定;第四是品牌的鉴定;第五是工艺的鉴定;第六是口味的鉴定;第七是季节的鉴定;第八是叶形的鉴定。这是当今广为使用的,所谓的“鉴定”。2、鉴和赏是相互对抗又相互依赖的两个字,赏什么?赏是视角信息的传递,也是帮助大脑神经消化事物的前瞻体。无论是什么人,也不外乎首先谈赏的类别;其次是赏的立场;第三是赏的对象;第四是赏的心态;第五是赏的兴趣;第六是赏的环境;第七是赏的主人;第八是赏的行为。这是当今最不易被人发现的“赏析”。3、以上两个观点综合起来,又可以分为不可能和可能两种说法。不可能的理由是:如果茶叶是通过这种方式就能达到鉴定出好坏的话,那一定是整个茶叶行业的一大憾事,
也是对科学技术的一大亵渎,更是对茶叶本身开出的国际玩笑。而可能的理由是:在鉴赏茶叶过程中,虽不能达到科学技术的支持,但如果茶的类别是正好是喜爱的,那立场就坚定了,有了立场,对象是价值的体现还是玩玩而已呢?如果是价值体现,那就会因喜爱而不惜观点的展示,如果是玩玩而已,那就更好办了。心态、兴趣、环境又都牵涉到茶的主人行为,一好百好,反之则后果是相反的结论。也就是说,如将一名喜欢铁观音茶的人请去鉴赏君山银针,搞不好味觉也会让他在主人名前不听使唤,至少表情上不是那么特别的松弛。而号称学习过茶叶专业鉴赏的人,可否直接回答他是天下茶叶都一一“品完了”三个大字,而且是年年新开发产品都不会放过。由于每年的气候、土壤、制作工艺都在不断变化,茶叶三年就变了大样,拿十年前的专业来鉴赏十年后生产的茶叶,也就只有骗术才能完成这一重大工程了。
为了说明笔者的观点是正确的,笔者就在此很庄重地写下五大鉴赏茶叶的日常方法,这种鉴赏是有别于前三皇后五帝地吹“茶文化”神而又玄的方法,也是反对一些瞎胡闹者为茶找的“博大精深”四个谎言大字。
鉴赏茶叶是否是好茶的五大条件:1、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环境决定茶叶基础品质,所以请出示产地证明书。
2、优良的茶树品种。品种决定茶叶品位,所以请出示品种鉴定书。
3、独特的制作工艺。工艺决定个性,所以要出示非专利制茶技术说明书,好比药方。
4、国家质量检验认证。质量检验决定安全性,所以请出示检验报告书。
5、老百姓公认。公认决定市场,不是吹牛吹出来的,请出示销售业绩调查报告书。
以上五大要素的具备就可以鉴赏茶叶了,无论什么神茶都逃不过这五大要素的约束力,老是以“听人家说”某茶怎么样的好,这是对自己学的科学文化知识高度不负责和否定。当然,拥有以上五大鉴赏条件,也就用不作采用“鉴赏”二字了。这是对科学普及认识茶叶及其重要。盲目迷信于“鉴赏”茶叶和“神化”茶叶的人,十有八九是有传销病史的那一类纯伪茶商人,也有的是照书读字的“文化人”,天天翻着五十年前的茶叶制作学来鉴赏现代茶叶等等。这两种人多为喊口号的精神病患者,其实他们还不知道,这世界并不欢迎人为的“茶叶鉴赏”。我国在宋代就开始打击“人为赏茶”,而是采取“土科学”的办法,以“斗茶”形式来鉴赏茶叶。古人都知道“科学”的重要性,相信现代人比宋代人傻不到那儿去。
辨别茶叶香型,应以什么为重点?
鉴赏茶分为观叶形、看茶色、闻茶香、品滋味四个步骤。具体方法为:观察茶叶的形状呈现为何种状态,是紧致还是光扁平直;看茶叶的汤色是暗淡还是明亮;闻茶叶的香气是馥郁还是清幽淡雅;品茶叶滋味是寡淡还是醇厚回甘。
如何鉴赏茶叶:
1.茶形之美
我国的自然茶包括绿茶、红茶、乌龙茶(青茶)、黄茶、白茶、黑茶等,这些茶的外观形状虽有差别,但各有其形态之美。
例如高档的绿茶、红茶、黄茶、白茶等多属于芽茶类,一般都是由细嫩的茶芽精制而成,以绿茶为例就可细分为光扁平直的扁形茶、细紧圆直的针形茶、紧结如螺的螺形茶、弯秀似眉的眉形茶、芽壮成朵的兰花形茶和单芽扁平的雀舌形茶等十种类型。
乌龙茶一般要到长出芽后才采摘一芽三叶或四叶,所以制成的成品茶显得“粗枝大叶”,但乌龙茶也自有乌龙茶之美,不然怎会有安溪铁观音的“青蒂绿腹蜻蜓头,美如观音重如铁”之说。
2.茶色之美
茶叶的色泽在感官上先声夺人,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美感。茶色之美包括干茶的茶色、叶底的颜色以及茶汤的汤色三个方面,在茶艺中主要是鉴赏茶的汤色之美。
在光的折射作用下,杯中茶汤的底层、中层和表面会幻出三种色彩不同的美丽光环,茶人们把色泽艳丽醉人的茶汤比作“流霞”,把色泽清淡的茶汤比作“玉乳”,把色彩变幻莫测的茶汤形容成“烟”。
简述茶叶鉴赏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首先谈质量的鉴定;其次是产地的鉴定;第三是品种的鉴定;第四是品牌的鉴定;第五是工艺的鉴定;第六是口味的鉴定;第七是季节的鉴定;第八是叶形的鉴定。
鉴赏茶叶是否是好茶的五大条件:
1、 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环境决定茶叶基础品质,所以请出示产地证明书。
2、 优良的茶树品种。品种决定茶叶品位,所以请出示品种鉴定书。
3、 独特的制作工艺。工艺决定个性,所以要出示非专利制茶技术说明书,好比药方。
4、 国家质量检验认证。质量检验决定安全性,所以请出示检验报告书。
5、 老百姓公认。公认决定市场,不是吹牛吹出来的,请出示销售业绩调查报告书。
求教怎样鉴赏茶叶的好坏
一般说来,判断茶叶的好坏可以从察看茶叶、嗅闻茶香、品尝茶味和分辨茶渣入手。
1.观茶(察看茶叶)
察看茶叶,就是观赏干茶和茶叶开汤后的形状变化。所谓干茶就是未冲泡的茶叶;所谓开汤就是指干茶用开水冲泡出茶汤内质来。
茶叶的外形随种类的不同而有各种形态,有扁形、针形、螺形、眉形、珠形、球形、半球形、片形、曲形、兰花形、雀舌形、菊花形、自然弯曲形等,各具优美的姿态。而茶叶开汤后,茶叶的形态会产生各种变化,或快,或慢,宛如妙曼的舞姿,及至展露原本的形态,令人赏心悦目。
观察干茶要看干茶的干燥程度,如果有点回软,最好不要买。另外看茶叶的叶片是否整洁,如果有太多的叶梗、黄片、渣沫、杂质,则不是上等茶叶。然后,要看干茶的条索外形。条索是茶叶揉成的形态,什么茶都有它固定的形态规格,像龙井茶是剑片状,冻顶茶揉成半球形,铁观音茶紧结成球状,香片则切成细条或者碎条。
茶叶由于制作方法不同,茶树品种有别,采摘标准各异,因而形状显得十分丰富多彩,特别是一些细嫩名茶,大多采用手工制作,形态更加五彩缤纷,千姿百态。
(1)针形——外形圆直如针,如白毫银针等。
(2)扁形——外形扁平挺直,如西湖龙井、茅山青峰、安吉白片等。
(3)条索形——外形呈条状稍弯曲,如紫阳毛尖、庐山云雾等。
(4)螺形——外形卷曲似螺,如碧螺春等。
(5)兰花形——外形似兰,如太平猴魁、兰花茶等。
(6)片形——外形呈片状,如六安爪片、齐山名片等。
(7)束形——外形成束,如江山绿牡丹、婺源墨菊等。
(8)圆珠形——外形如珠,如泉岗辉白、涌溪火青等。
此外,还有半月形、卷曲形、单芽形等等。
2.察色
品茶观色,即观茶色,汤色和底色。
(1)茶色
茶叶依颜色分有绿茶、黄茶、白茶、青茶、红茶、黑茶等六大类(指干茶)。由于茶的制作方法不同,其色泽是不同的,有红与绿、青与黄、白与黑之分。即使是同一种茶叶,采用相同的制作工艺,也会因茶树品种、生态环境、采摘季节的不同,色泽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如何鉴赏茶的好坏?
鉴别茶叶的优劣,可从茶叶的形状、色泽、香气、滋味、汤色等方面来判别。
外形:主要从茶叶的条索、嫩度、色泽、净度几方面鉴别。
条索:条形茶的外形叫条索。经紧细、圆直、匀齐、重实为好;
嫩度:茶叶的嫩度主要看芽头多少、叶质老嫩和条索的光润度。此外,还要看峰苗(用嫩叶制成的细而有尖峰的条索)的比例。一般红茶以芽头多、有峰苗、叶质细嫩为好;绿茶的炒青以峰苗多、叶质细嫩、重实为好;烘青则以芽毫多、叶质细嫩为好。
色泽:看茶叶的颜色和光泽。红茶的色泽有乌润、褐润和灰枯的不同;绿茶的色泽有嫩绿或翠绿、洋绿、青绿、青黄,以及光润和干枯的不同。红茶以乌润为好,绿茶以嫩绿、光润为好。
净度:主要看茶叶中是否含梗、末或者其它非茶类的杂质,以无梗、末和杂质的为好。
此外,还可以嗅嗅茶叶的香气是否正常,有无烟、焦、霉、馊、酸味或其它不正常的气味。内质审评包括评定香气、滋味、汤色和叶底。取一小撮茶叶,放入茶杯中,用开水冲泡,并盖上杯盖。5分钟后,打开杯盖,先嗅杯中香气,再看汤色、品尝滋味;
最后看茶叶的嫩度、色泽和匀度。香气用嗅觉来审评香气是否纯正和持久。可反复多嗅几次,以辨别香气的高低,强弱和持久度,以及是否有烟、焦、霉味或其它异味。汤色茶叶内含物被开水冲泡出的汁液所呈现的色泽叫汤色。汤色有深浅、亮暗、清浊之分。以汤色明亮、纯净透明、无混杂的为好;汤色灰暗、混浊者为差。红茶以红艳明亮为优,绿茶以嫩绿色为上品。滋味茶叶经沸水冲泡后,大部分可溶性有效成分都进入茶汤,形成一定的滋味,滋味在茶汤温度降至50℃左右时为最好。品尝时,含少量茶汤,用舌头细细品味,从而辨别出滋味的浓淡、强弱、鲜爽、醇和或苦涩等。叶底观察杯中经冲泡后的茶叶的嫩度、色泽和匀度。还可以用手指去按压,去判断它的软硬、厚薄和老嫩程度。花茶的审评标准主要是香气和滋味。以花香鲜浓持久、滋味醇和鲜美、汤色叶底嫩绿明亮为好。
新茶与陈茶的鉴别主要是看它的色、香、味。
色泽:茶叶在存过程中,主要受空气中氧气和光的作用,绿茶由新茶的青翠嫩绿逐渐变得枯灰。红茶由新茶的乌润变成灰褐。
滋味:陈茶的滋味淡薄,同时茶叶的鲜爽味减弱而变得"滞钝"。
香气:陈茶由于香气物质的氧化、缩合和缓慢挥发,使茶叶由清香变得低浊
上述区别是对较多的茶叶品种而言的。当保存条件良好,这种差别就会相对缩小。至于有的茶保存后品质并未降低,那就另当别论了。
识别茶叶的好坏可以从其外形、色泽、味道来评价,比如说绿茶干茶色泽为墨绿色或翠绿色,汤色黄绿明亮,香气是悦鼻的板栗香;乌龙茶外形一般是条形或颗粒状,汤色橙黄明亮,滋味醇厚鲜爽,带有自然的花香,德信乌龙单枞茶类,就能很好地体会到这些特征。红茶有碎茶和条形茶之分,红碎茶外形是匀度好,色泽黑褐油润,汤色红艳明亮,滋味浓强鲜,条形红茶在外形上是紧结显毫,汤色红艳明亮,滋味浓强鲜。这些特征都是好茶的几点特征
茶叶的鉴赏方式是什么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名茶鉴赏,主要鉴赏哪几个方面?、茶叶的鉴赏方式是什么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暂无评论,135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