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产业思考(茶产业的行业分析)
今天给各位分享茶产业思考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茶产业的行业分析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怎样看待中国茶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2019年中国茶园种植面积略增,西南茶区保持我国茶叶种植面积最大的地位。茶叶上游产业的良好发展为中游、下游及后市场的前景提供了坚固的后盾。
1、我国茶叶种植面积已超4500万亩
根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统计,我国共有18个主要产茶省(直辖市,地区),由于我国主要茶叶种植地多集中于长江中下游,气候因素、行业景气度以及规模经济效应等因素均会对茶园面积产生影响。2018年,我国茶园种植面积为23年来首次出现下降趋势,中国茶园种植面积下降到4396万亩。
2019年国茶园种植面积恢复增长态势,并增长至4598万亩,较2018年同比增长4.6%。预计2020年我国茶园种植面积将增长到4754万亩。
2、西南地区是我国茶叶种植主要区域
从经纬度上来看中国茶叶种植区域,东经122度的台湾省东岸到东经94度的西藏自治区米林,南自北纬18度的海南省榆林到北纬38度的山东蓬莱的区域,都有茶树种植栽培,南北纬度跨越20度达到2100千米,东西经度跨度28度,纵横2600千米的广大区域。
从种植的具体省份来看,浙江、安徽、福建、江苏、江西、山东、河南、河北、湖南、湖北、海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陕西、云南、甘肃、西藏、新疆和台湾等20多个省份1000多个市县种茶。这里面既有海拔达到2600米的高山茶园,也有平均在海拔200~300米的低山丘陵和平地茶园。
截止到2019年底,全国茶园种植面积达到了4597.87万亩,其中最大的是云南省,达到了699.9万亩,前一年排名第1位的贵州省退居次席,但是种植面积也达到了698.7万亩,与云南相差不大,而排名第3位的是四川省,种植面积达到了575万亩。云南、贵州茶叶种植面积约占全国种植面积的15%,四川约占全国种植面积的13%。
3、各品种茶叶种植区域分布
我国的许多的省份都出产茶叶,但主要集中在南部各省。基本分布在东经94--122度、北纬18--37度的广阔范围内,有浙、苏、闽、湘、鄂、皖、川、渝、贵、滇、藏、粤、桂、赣、琼、台、陕、豫、鲁、甘等省区的上千个县市。
茶树最高种植在海拔2600米高地上,而最低仅距海平面几十米。在不同地区,生长着不同类型和不同品种的茶树,从而决定着茶叶的品质,形成了一定的、颇为丰富的茶类结构。
(1)红茶生产区域分布
从产量方面来看,由于各种茶类的对种植环境的要求不同,所以不同茶种的主要产地不同。对于红茶生产来说,产量比较靠前的是云南省、福建省和湖北省,三者红茶产量分别占全国红茶产量的22.86%、21.01%和14.32%。
(2)绿茶生产区域分布
对于绿茶来说,我国生产绿茶数量最多的是云南省、四川省和湖北省,这三省绿茶产量分别占全国绿茶总产量的15.9%、14.37%和13.57%。
(3)其他茶类生产区域分布
对于除红茶、绿茶外的其他茶种来说,其主要生产区域分布在福建省、湖南省和云南省,三者的其他茶产量分别为37.84%、15.07%和14.68%。
4、中国茶叶种植发展趋势
我国茶叶行业发展速度较快,但种植生产领域仍然存在较多问题,未来我国茶叶种植领域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无性系良种茶园比例增大、单产增多;标准化生产程度提高、茶叶质量安全体系日益完善;组织化程度提高。
茶行业发展对策
一、茶产业概述及行业规模和格局
中国茶区辽阔,拥有近两千个产茶县,不同地域的中国茶人,运用各自的智慧和茶叶品种,生产出了外形千姿百态、香气各具特色、滋味风格迥异的茶叶,其中有红、绿、青、黄、白、黑六大茶类2000多种,构筑了种植面积、产量和茶叶品类稳居世界首位的基础,但是中国四万多家茶企年产值合计不过300亿,而一家西方品牌的茶叶年产值就达到230多亿元,且目前中国茶企没有在国内叫响的茶叶品牌,更谈不上享誉世界的知名品牌,质量上乘的中国茶叶在走向国际市场时,因缺乏自己的品牌而在作为廉价的原料在售卖。有名茶,无名牌,这是中国茶人心中的痛,究其原因,小弱散的经营格局,缺乏工业化生产的理念,没有形成标准化的产品,没有形成规模经营,行业产业化程度低,资源配置能力弱,面对国际化、信息化的大市场,缺乏市场竞争力。
信息化推动世界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逐步加快,世界不同区域的人们消费茶叶各不相同,推陈出新,满足需求,经济卫生、方便快捷的茶产品成为现代生活的共性诉求,品牌兴业、品牌立国是摆在中国现代茶人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萌芽阶段的中国茶叶品牌建设,五千年茶文化支撑的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需要我们去适应、去改变、去追求、去发展。
二、产业竞争格局与发展趋势
目前国内茶叶按照品类进行细分,众多茶企生产产品单一,茶叶按照相同工艺进行加工,缺乏差异化产品,导致了行业同质化竞争严重。同时,茶产品的生产大都处于初加工阶段,精深加工能力弱,茶企在这种格局下生存日趋艰难,通过规模化加工降低生产成本、整合各品种茶叶资源,实现茶叶企业集约化经营发展,提升茶叶的精深加工水平和附加值,已是大势所趋。
九华山公司在茶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积极推进发展方式的转变,在茶园种植管理上从粗放式向标准化转变;在茶叶生产加工上从小作坊生产向规模化经营转变;在销售模式上从传统经销批发向线下实体店体验、线上电商成交转变。在产品经营上从单一的产品经营向品牌运营转变;在内部管理上从制度为本向人才为本转变。公司以争创中国茶叶行业第一品牌为目标,以经营全茶类为方向,合理布局原料市场,标准化种植、规模化生产、品牌化运营,进行茶叶的精深加工。与此同时,公司进行治理结构和股权结构的改革,与资本市场进行对接,计划通过三年的发展使企业成功上市,最终实现茶叶经营跨越式的发展。
三、茶产品价格走势
近年来,大多数茶产品的走势基本平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和物价水平的提高,茶叶价格指数有逐年上升的趋势,2010年绿茶全国平均零售价格为156元/公斤,到2014年上升到176元/公斤,上升比例为13%,我公司为了吸引和开拓新的市场消费群体,所产茶产品近五年没有进行提价。
四、行业前景
茶行业目前处于转型升级过程中,将向着标准化管理、规模化生产和品牌化运营方向发展。生产和销售方便快捷、经济卫生的快销品是茶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茶产业将逐步由原料茶直接销售向在再加工茶方向发展,茶产品的精深加工和规模化生产是茶产业未来发展的必经之路。
五、行业进入壁垒和门槛
茶产业的初加工阶段基本没有什么进入壁垒,造成了目前茶产业小、弱、散的生产和经营格局,分散的茶叶资源已不能适应大市场的需要。在现阶段行业整合、规模经营和品牌化发展之后,茶行业的发展将进入快速提升阶段,对资本、技术、管理、产品开发等要求的提升势必会提升行业门槛。
六、行业政策
1、茶产业作为农产品加工业是国家重点扶持的优势产业,茶产业的发展对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带动农业产业化,实现农民增收和提高农业的现代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通过茶产业的转型升级,可以促进优质资源的综合利用,变资源优势为商品优势、经济优势,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振兴山区经济;同时,加快了山区茶叶产业化的进程,促使了山区自给自足经济向较大规模的商品经济转化、传统的粗放经营向高附加值高产稳产转化,对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都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
2、茶产业是绿色产业,通过无污染种植和清洁化生产,茶产业的发展与环境保护紧密相关连,特别是生态茶园的建立对于水土保持、净化空气等都有重要作用。
3、国务院近期出台的《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着力发展茶产业,重点发展无性系生态有机茶,打造茶产业集群示范区”,九华山万亩茶园是河南省“三品一标”示范基地,均为无性系生态有机茶,固始县做为《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中的之一,具备得天独厚的政策优势。
七、公司发展壮大的关键因素
1、九华山公司的发展壮大有稳定的基地做保证。公司自有茶园2.2万亩,合作茶园近10万亩,为信阳地区自有茶园面积最大的生产企业。
2、九华山公司在大别山茶叶主产区建立了合理的产业布局。公司以固始县史河湾产业集聚区的茶产业精深加工厂为中心,自东向西在信阳市浉河区、商城县、固始县、六安市金寨县、霍山县建立了自己的原料供应链,完成了茶叶精深加工原料的来源和布局。特别是公司在六安市的金寨县、霍山县两大茶叶原料主产区建立的茶叶初加工厂,均为当地最大的初加工企业,设计生产能力为日加工干茶一万斤。
3、九华山公司实现了规模化的生产经营。公司实行茶园统一种植管理、茶叶统一生产加工、茶产品统一包装销售,同时公司逐步建立了线下实体店产品体验、线上订单成交发货,节省每一个环节的成本和费用,为消费者提供质价相符的产品,最大化企业的经营效益。
4、九华山公司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以茶产业发展为中心,以合作社为依托,以经济为纽带,将茶区农户就地转化为茶产业工人,对农村稳定、农业发展、农民增收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是当地政府重点扶持茶叶生产企业。
5、九华山公司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和生产结构,同时着力于新产品的研发。一方面,公司在传统茶叶的基础上,引进种植了无性系新品种、早品种,提升了茶叶的产量和质量。另一方面,公司对生产设备进行更新改造,引进国内先进的绿色环保、低能耗的机械设备,扩大生产规模。在新产品研发生产上,公司研发并生产了毛尖茶、瓜片茶、黄芽茶、红茶、白茶、花茶、烘青茶、炒青茶等系列产品。同时公司的袋泡茶、杯泡茶、养生茶产品也已研制成功,正处于设备升级和批量市场投放市场阶段。公司自有研发团队常年不间断从事新产品的研发和现有产品的完善升级,后续新产品的推出有保证。
6、九华山品牌优势明显。“九华山”商标是在新商标法颁布之前完成注册的,为国内唯一以名山大川注册的商标,九华山中国驰名、世界驰名,现为中国驰名商标。同时,公司已完成国际商标注册,为开拓国际市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八、目标市场分析
我公司生产的各品类茶叶主要分为高档茶、中档茶和大众茶,其中:中高档茶主要消费群体是商务人士和都市白领阶层,大众茶的消费群体最广且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公司生产的方便快捷、经济卫生的茶叶快销品是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快节奏的步伐和年轻人消费习惯的新产品,市场前景广阔。
九、行业增长
1、茶叶为文明健康饮品,一叶之躯,富含500多种元素,承载人类保健的良方,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天然保健饮品,迄今已有五千年的历史,茶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人类素有饮茶的习惯,茶行业的发展永无止境。
2、茶叶经济的发展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国运盛则茶业兴,国运衰则茶业亡。在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东方古老的茶叶传奇依然在轮回上演,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由弱到强,新一代国家领导集体构筑伟大的中国梦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国运兴衰紧密相连的茶叶复兴,梦在其中,这是海内外炎黄子孙、华夏儿女的共同愿望,是和谐中国的重要载体,一部中国茶业发展史就是中国社会曲折的发展史,我们当代茶人责无旁贷的承担起复兴之责。
3、中国茶叶的发展正在由传统的原料茶销售向精深加工茶转变,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都将推动茶行业的变革,茶产业的发展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将大有作为。
十、企业的产供销
1、九华山公司自有茶园2.2万亩,合作茶园近10万亩,同时利用资本直接植入全国各大原茶产区,成立茶叶合作社,建立茶叶加工厂,从而实现了产供销一体化,建立了良性的产业链,从源头上保证了九华山茶叶的产量和质量。
2、公司引进了国内先进的茶叶生产设备,实现了从茶叶鲜叶到干茶生产全流程的自动化和清洁化生产,同时公司拥有专业的制茶团队,并建立了独立的质量监控体系和评审标准,从生产过程保证了茶产品的质量安全。
3、在茶产品销售上,过去茶企擅长和采取的是传统的销售模式,九华山公司在实体店加盟和产品经销批发方面的投入较大,业绩也很可观。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九华山公司在销售模式上进行了转变。2010年下半年,公司核心管理层会同销售部有关人员商讨并制定了茶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战略;2011年3月份九华山公司在安徽省合肥市江南茗茶城设立了电子商务部,开始了运营茶叶电子商务。2013年5月份公司组建了合肥电子商务公司,九华山公司电子商务发展再次提速。经过五年的发展,目前九华山公司组建了一支专业化的电子商务运营团队,初步形成了从原材料收购、茶叶生产加工储存、网上电子订单、物流运输一体化的电子商务应用体系,九华山公司将继续推动销售模式向“线下实体店体验、线上下单成交”进行转变,最终实现企业的轻资产化和效益倍增的双赢局面。
如何看待茶叶这个行业,它未来的发展前景在哪里
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发展概况
——茶叶类型情况:综合发展模式悄然形成
按照品类进行比较,2022年获得有效评估的126个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中,产品涵盖多种茶类的品牌有46个,由绿茶延伸出其他茶类的品牌居多,其中37个以绿茶为主,3个形成了一绿一红的产品格局;单一绿茶类品牌的比重虽依然超过其他茶类,占比达34.92%,综合来看,中国茶产业普遍存在着绿改红、绿改白、单一品类改综合品类等产品结构调整变化,综合生产、加工多种茶类的发展模式在悄然形成。
——区域分布情况:品牌地域覆盖四大茶区
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地域范围覆盖全国四大茶区16个省(市、自治区)。其中69个品牌来自江南产区,其次是西南产区26个品牌,华南产区18个,江北产区13个。浙江,福建和安徽3省的茶叶区域公用品牌数量位列前三甲,分别为20个、16个和13个。有效评估品牌数量在10个以上的省份还有湖北、四川和湖南3省。
中国茶叶公用品牌价值发展情况
平均价值——持续增长但增速有所放缓
比较近3年品牌评估数据,近3年来,有效评估品牌的平均品牌价值在持续增长,但增长幅度逐年下降,2022年平均品牌价值与增长率分别为23.15亿元和4.37%。可见,表明近3年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的平均品牌价值增速在减慢。
区间分布——半数以上品牌处于相对较低水平
按照品牌价值大小区间分布可见,此次评估中,品牌价值高于50亿元的品牌共7个,品牌价值处于20亿~50亿元的品牌数量最多,达到了56个,占44.44%;价值处在10亿~20亿元之间的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占26.19%;品牌价值在10亿元以下的有31个。结合品牌价值平均数与中位数情况可知,半数多的茶叶企业产品品牌的品牌价值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
省份品牌——江浙品牌溢价能力领先
其中品牌价值最高的是西湖龙井,为79.05亿元,其余分别是普洱茶(78.06亿元)、信阳毛尖(75.72亿元)、潇湘茶(68.42亿元)、福鼎白茶(52.22亿元)、洞庭山碧螺春(50.99亿元)和大佛龙井(50.04亿元)。
然而,茶叶区域公用品牌收益的跨度很大,如西湖龙井这样的品牌价值与品牌收益同时表现强势的品牌,风毛麟角。结合品牌所在省份情况可知,江苏、浙江两省的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在品牌溢价能力上显著高于其他省份的品牌。
——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茶叶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茶叶行业面临的威胁
茶叶行业面临的威胁一、茶叶企业面临的挑战
1.同质化竞争带来的挑战
一是越来越多的茶叶企业感受到了同质化竞争带来的一系列麻烦,就是不管什么样的创新,都会有很多模仿者,而且模仿的速度越来越快,这就导致企业的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
二是厂商博弈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厂家和商家的关系不断深化,取得的效能非常低。传统的竞争方式导致渠道的价格和终端的门槛越来越高。
三是市场机制很薄弱,很多市场起来得快,死得更快,能连续火上三年的品牌和产品已经不多了。
四是营销的门槛越来越高,对营销队伍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使得很多企业的营销运作和执行要求越来越高。而现在的营销骨干大多吃不了苦,也缺乏韧性。
2.消费主体的变化
很多人惊呼国际休闲食品和饮料行业简直就是一个时尚业,因为休闲食品和饮料的消费主体都是80后、90后,他们年轻、时尚,不讲经典也不讲历史,凭的是感觉。所以现在整个茶行业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发掘新的年轻人去消费你的产品。
还有就是大部分消费茶叶的人员都是男性居多,怎样能吸引女性购买茶叶就是一个问题。
3.营销手段单一,市场维护度提高
越来越多的茶叶企业营销手段单一,资源消耗过大。资源的消耗使很多企业很难受,以前投钱搞一个新产品五六十万就能启动,现在没有五六百万根本启动不了区域市场,更别说全国性市场了。
另外,市场的维护难度提高了,大家都想做终端,经销商的选择越来越多,因为选择太多,除非是很强大的品牌,有足够的消费者控制力,否则难以控制渠道。
二、茶叶企业面临的机会
1.消费理念的变化
一方面,经营成本在提高,行业管制在加强,导致的行业集中度越来越高;
另一方面,消费者发生很大变化,吃出健康、穿出品位成为大部分人的消费习惯和诉求,所以现在的创新更多强调的是在精神层面的创新,消费者体验的创新。
价值的趋向更趋于多元化和个性化,尤其是消费者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80后、90后现在成为新的消费主体,尤其在饮料和食品领域里他们更是主体,他们的价值观和消费理念跟60年代和70年代的人有本质的差别,新一代的消费者在处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只筛选那些他们感兴趣的东西。
2.城乡一体化趋势
需求环境在变化。城市里流行的东西跟农村差距越来越小,城乡一体化的趋势会越来越明显。因为终端渠道现在都是一体化覆盖,两元结构现在被打破,市场变成一元结构,所以中心造势、中间复式的模式被越来越多地采用。
3.行业规则的变化
行业规则在变化。想做好一个产品,那么品牌、产品、渠道推广投入一个都不能少,总体门槛在提高。所以仅仅有一个VI或者仅仅做一个投放,找一个形象代言人忽悠一下,这种时代已经结束,必须有全案策划,只有系统的组织保障和队伍的执行力,才可能有所作为。
现在已经到了终端演示时代,终端的体验性、演示性、展示性、情境化成为发展的趋势。企业卖的是一种感觉,尤其是80后、90后,他们的感觉就是活在当下,活出感觉,所以要传递这种感觉给他们。
三、行业机会给经销商的冲击
1.对经销商的职能越来越高
由于市场越来越理性,门槛越来越高,行业越来越整合,带来机会的同时也使经销商的市场空间和利润被压缩。越来越多的经销商发现做名牌产品痛并快乐着,比如:青岛啤酒的经销商曾说,卖啤酒就是搬运工,挣的是搬运工的钱,干的是搬运工的活,还要赊账,没钱挣,但是不做青啤,没生意你更惨。很多老板说“我做青啤能够把网络铺开,把队伍养住,然后我再做两个二线产品挣钱”,所以做名牌产品对经销商的职能要求越来越高。
2.经销商两级分化
这几年大的经销商越来越大,小的经销商举步维艰。现在出现了年营业额几亿的大经销商,跨区域能够覆盖市场,纯粹就是一个企业,有信息化管理,有人力资源,有后勤服务,有培训指导,有专门的KA部、餐饮部、团购部,甚至有一个老板到什么程度,所有的业务员、所有的车,全部是GPS定位,天天看屏幕,每个车在什么地方,每个业务在哪条线全明白,而且都是电脑下单,刷卡订货,这种运作越来越厉害。
同时,也有一大批经销商有很大的困惑,尤其是那不上不下的,往前跨一步举步艰难,捉襟见肘,不光是资金问题,管理、人员、上游产品资源都是制约要素。而现实的形势对经销商的能力要求,比如掌控终端、市场推广、业务能力、后勤支持这一系列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使得这类经销商处境很尴尬。
四、企业知道经销商需要什么吗?
经销商需要三点:第一合作要愉快;第二短期能挣钱;第三长期能发展。
大部分经销商在这方面做得不到位,理念很陈旧,模式比较单一,还是坐地批发,靠拼差价挣钱,错误论价而且多品牌操纵。很多经销商的仓库跟超市一样,N个品牌,而且没有一个品牌卖干净的。另外,很多经销商有一个特点,以我为主,等、靠、要思想很严重,缺乏那种我的地盘我做主的思想,对网络的要求,对区域市场的操作,对队伍的建设不重视,总希望挣快钱,挣省心钱,什么都想靠厂家做,但是短期有钱挣,哪天厂家一撤,你就死定了,你永远没有话语权。
经销商在厂家能够有发言权谈判的手法是什么?钱已经不是竞争力了。能谈判的筹码是有多少网络,能覆盖多少区域,经销商一定要理清这个思路。
市场突破的思路:
一、转变思维方式
首先要改变几种思维方式,现在的企业一定要从产品导向慢慢转向品牌导向,要有一个很好的品牌;
从价格导向要转向价值导向,不是你贵不贵,而是你值不值,给一个消费者购买的理由;
从简单的销售导向要转向顾问导向;
从单点运作导向要转向整合运作导向。
二、营销创新的三个方向
1.倍增顾客价值
商业社会惟一的原则就是价值,不是贵不贵而是值不值,给一个消费者使用产品的理由。
2.深化厂商关系
大部分中小型茶叶企业,仍然是渠道为王,终端决胜,这样的以地面战为主体的营销模式,大规模的广告运作和概念炒作,使得投入越来越高,效果越来越差。事实上,要在局部市场,通过地面运作,以区域为核心做整合营销突破,以比较低的成本启动市场。
3.领先半步
对于模仿已经无法避免,那我们就尽量做到比别人快一点想问题,我突破比你快,我追跑比你快,我产品转化的结构比你快,我淡季比你生意好。跨越一步太快,领先半步正合适。要看明白趋势,不管是在产品的口感上、价位上还是在渠道的销售方式上,过宽和过快的区域关系很容易失调,因此要掌握好尺度。
关于茶产业思考和茶产业的行业分析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暂无评论,135人围观